「每週編輯精選」是Odaily的一檔「功能性」欄位。在每週涵蓋大量即時資訊的基礎上,也會發布許多優質的深度分析內容,但它們也許會藏在資訊流和熱點新聞中,與你擦肩而過。
因此,我們編輯部將於每週六從過去7 天發布的內容中,摘選一些值得花時間品讀、收藏的優質文章,從數據分析、行業判斷、觀點輸出等角度,給身處加密世界的你帶來新的啟發。
下面,來和我們一起閱讀:

投資創業
SoSo Value:數十家加密機構年報中總結2024 明牌牛市的「八大新敘事」
比特幣重回主導及生態浪潮,AI 與Web3 生態持續融合碰撞,地理監管更加清晰並充滿競爭,DePIN 賽道發展潛力巨大,代幣化RWA 將成為新市場週期的重要部分,SocialFi 以及Web3 社交應用獲得進一步關注,去中心化科學(Desci)成為強大用例,GameFi 領域將向Play-and-Earn 過渡,NFT 成為品牌資產。
a16z crypto 投資的潛力項目(剔除已發幣的、rug 的、融資額不足1000 萬以下及為傳統行業服務的):

BTC 現貨ETF
現貨ETF 的出現是朝著這個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是一個分水嶺,結束了長達十年的探索,也是市場演變的關鍵時刻。
衍生品格局在形成ETF 之前的市場結構動態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 期貨未平倉合約飆升至54 億美元,我們看到數字資產市場正從主要由散戶驅動轉變為一個更活躍的機構競爭環境。隨著大量管理數兆美元資產的金融顧問、註冊投資顧問(RIA) 和家族辦公室越來越多地將比特幣納入傳統投資組合,這一趨勢可能會進一步擴大。
發行商們爭相降低ETF 費率,甚至個別機構提出在前6 個月採取0 費率等豁免政策。
基金發起人負責管理與控制基金,負責基金的營銷,而發起人費用(Sponsor Fee)則是用於支付管理ETF 的費用,包括託管成本、管理人員薪資、買賣證券成本、法律支出等。
自1997 年以來,全球ETF 費率(主動型與被動型)降低已是不可逆的趨勢。與世界其他國家/ 地區做比較,那麼美國的費率則明顯較低。
通常來說,零費率ETF 會透過向客戶出借股票、銷售其他產品或提供較低的現金基金利息來賺錢。
比特幣現貨ETF 若獲批,對Coinbase 和MicroStrategy 有何影響?
現貨比特幣ETF 獲得批准,MicroStrategy 可能會面臨激烈的競爭,並失去作為傳統市場比特幣代理商的地位。 MicroStrategy 的股價在2023 年飆升了300% 以上,表現優於比特幣,同期比特幣上漲了約150% 。
Coinbase 在比特幣ETF 現貨競賽中全力以赴,將自己定位為值得信賴的託管服務。隨著交易所成為ETF 基金持有的比特幣的首選託管人,該交易所將獲得更多收入,並可能產生更多傳統投資領域其他大型參與者的需求。 Coinbase 可以成功擴展其現有模式,除了透過內部交易量獲得收入外,還可以透過各種訂閱和服務賺取現金流。這些因素為Coinbase 股票吸引投資者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根據TradingView 的數據, 2023 年其價值飆升了370% 。
繞過SEC 推出比特幣「證券」?一文讀懂什麼是BTC 存託憑證
Receipts Depositary Corporation(RDC)將提供類似美國存託憑證(ARD)的比特幣存託憑證,且不需要獲得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批准。 RDC 這次推出的比特幣存託憑證代表了基礎比特幣的直接所有權,而不是基金的股份。簡單來說,比特幣存託憑證可以讓美國投資者像投資海外公司一樣投資比特幣,而且不會與《證券法》產生衝突。
比特幣存託憑證遵循與美國存託憑證相同的結構,與美國存託憑證一樣,比特幣存託憑證也在美國監管的市場基礎設施內運作,並由存託信託公司(DTC)進行清算。
DeFi
Perp DEX 的發展並不完善,某些項目展示了該賽道的多樣性和創新性,再結合不同的激勵措施,或許會有項目能取代現在GMX 或Synthetix 的地位。對於用戶,越早參與其中可能越有利。
但要注意,該賽道也安全事故頻傳。
文章展開介紹了Aark Digital、Drift、Zeta、MYX、Hyperliquid、Jupiter。
文章從Curve 創始人Mich 的債務問題談到CRV 的設計局限,同時表示對Curve 的未來充滿期待,認為Mich 作為最有才華的開發者之一,將不斷創新以促使生態系統持續發展。此外,文章還對Curve 的最大的流動性提供者@0x Sifu 的做空交易進行分析,從而推測Curve 接下來的發展。在未來幾週,當場外交易的CRV 變得可流動時,Curve 將不得不經歷另一次壓力測試,創始人的債務是系統性風險。
再質押的概念是,用於保護以太坊PoS 的相同權益現在可以用於保護許多其他網絡。再質押可以解釋為可程式質押,使用者選擇加入任何正面或負面的激勵措施來確保其他基礎設施。在實踐中,EigenLayer 的再質押者提供經濟信任(以質押ETH 的形式),因此任何客觀可驗證的東西都可以被削減。
人們為了經濟誘因和收益而選擇再質押。但也要注意再質押增加了一些顯著的風險,包括ETH 必須被質押(或LST 必須被質押,因此代幣不是流動的),EigenLayer 的智能合約風險,協議特定的削減條件,流動性風險,集中度風險。一旦考慮到風險,對於追求極端收益的人來說,收益並不高。
減輕再抵押風險的一些解決方案包括:優化再抵押參數(TVL 上限、削減金額、費用分配、最小TVL 等)以及確保AVS 之間資金的多元化。這需要AVS 和EigenLayer 共同努力,以確保有一個正在進行中的計劃來最小化這些風險。
再質押中的大部分資本是僱傭資本,可能會在EigenLayer 空投後離開。
一些LRT 概念相關的代幣們已經迎來了不錯的漲幅,除了不斷翻倍的Restake Finance ($RSTK) 外,已發幣但低市值的項目還有如基於EigenLayer 以rsETH 構建了的LRT 解決方案KelpDAO 。
未發幣項目有如Swell、ether.fi、Renzo、融資550 萬美元的Puffer Finance、主打多鏈Restaking 的exocore、甚至還有服務於Staked 和Restaked 資產的借貸平台Ion Protocol 和Astrid 等項目。
其餘生態學也在向再質押賽道進攻,如比特幣質押協議Babylon、 Solana 生態Picasso 等。
比特幣現貨ETF 正式落地之後,以太坊生態將有望迎來回彈,而其中三大敘事將是以太生態的主旋律:第一是坎昆升級直接利好的以太坊二層生態,第二是EigenLayer 再質押生態,第三則是Mass Adoption 的Web3 應用項目(遊戲、付款等)。
Liquid Restaking 專案是參與EigenLayer 再質押賽道最划算的方式,只需將ETH 存入相關協議即可參與一魚多吃。
文章進一步介紹了KelpDAO、Renzo、Swell、ether.fi。
Web 3.0
Web3 Social 百花齊放的路徑探索:曇花一現還是成為下一個Mass Adoption?
人類對社交的需求的本質沒有隨著時代的發展有太大的改變,核心需求總結為以下四點:保持聯繫和歸屬感,信息學習和交換,合作與互助,社交認同和自我表達。 Web2社交解決「快、好、省」的需求。 Web3 社交產業可大致分為4 個部分,應用層、協議層、區塊鏈層和儲存層。

Web3 社交至今仍未出現大規模應用,背後的挑戰和限制可以總結為以下幾個點:去中心化與用戶體驗的權衡,社交產品的替換成本很高,數據價值反哺用戶的可持續性,社群組的目標使用者與Web3使用者畫像的重疊度較低。
未來值得關注的領域是社交和AI Agent 的結合,透過AI 創造虛擬女友、男友、夥伴,滿足人類對陪伴和情感支持的需求。 AI 發力於情感陪伴與支持,Web3發力於數據價值反哺用戶與抗審查,如今都處於早期的階段。
銘文
銘文的本質其實是區別於NFT 和FT 的第三種代幣形式SFT。半同質化代幣,semi-fungible token,是一種代幣類型,介於FT 和NFT 之間,既可以分割計算,又有唯一性。
銘文版的NFT 是名副其實的全鏈上NFT,內容直接儲存在BTC 的鏈上空間,只是使用了測序的sats 對內容進行指向,這確實是一個優勢。
ORDI 是BTC 生態的第一個SFT 代幣,本身就是MEME 屬性,所以並沒有Intrinsic 估值模型,換句話說,唯一的限制就是你的想像。但我們仍舊可以透過回顧NFT 市場的龍頭BAYC 來做一個預估。

以太坊與擴容
Dencun 升級的核心之一即透過EIP-4844 引入新型數據結構blob,儲存L2 向以太坊提交的交易數據,從而顯著地降低以太坊L2 的交易成本,提高L2 的交易吞吐量,利好L2 生態。
Dencun 升級還透過EIP-1153 引入了新的瞬時存儲操作碼,支援智能合約讀取、調用臨時存儲的數據,以此降低以太坊的存儲成本和Gas 消耗,提升主網的可拓展性,利好主網生態應用。
Dencun 升級將促進L2 生態的繁榮,並帶動去中心化儲存、DA 以及RaaS 等Infra 賽道的需求。對於應用層而言,Perps、LSD、ReStaking 以及FOCG 等賽道也會因Dencun 升級而受益。
多元生態與跨鏈
詳解Injective 生態:值得關注的DeFi 協議、催化劑和潛在空投
Injective Protocol 是一個針對DeFi 應用優化的可互通的L1 區塊鏈。它具有開箱即用的功能特徵,例如完全去中心化的訂單簿,使得開發諸如交易所和預測市場等應用程式成為可能。
Injective 使用Cosmos SDK 構建,利用Tendermint 共識實現即時交易最終確定,並促進與以太坊和支援IBC 的鍊等主要網絡的快速跨鏈交易。
Injective Hub 是與Injective 互動的平台和網關,提供錢包、治理、質押和INJ 銷毀拍賣功能。原生代幣INJ 用於治理、質押和dApp 價值獲取,初始供應量為1 億枚代幣,並透過銷毀拍賣實現通貨緊縮機制。

Injective 與Kujira 和Osmosis 比較
潛在的空投機會包括:將INJ 發送到您的Keplr 錢包,或在Osmosis 或Astroport 上將資產轉換為INJ;在Helix 應用程序上交換或交易;通過Talis 協議質押$INJ;通過Black Panther 驗證者質押$ INJ 或存入其金庫之一。
要對抗Solana 等新銳性能鏈的衝擊,以太坊除了守護DA 正統性不斷擴大Rollup layer 2 陣營之外,其實還有另一條路可走:透過interoperablity 可交互操作性,向全鏈釋放流動性。與其泡沫過大自縛,不如把過載的流動性,分流出去一部分,讓這些Old DeFi 品牌把觸角伸向多鏈環境下,進而構造成全新的「競爭壁壘」。
Entangle 專注於DeFi 生態項目,提供了促進跨鏈DeFi 協定流動性互通的解決方案:Liquid Vaults 和Oracle,進而改善資本流通效率,提升使用者體驗。
一套專供於DeFi 流通場景的interoperablity 解決方案就可以幫助以太坊緩解DeFi 共識過載問題,因為在單鏈內DeFi 操作存在套娃局限;跨鏈流動性擴展,跨鏈互操作性允許一個在A鏈已經被應用過的資產,流動到其他鏈去組合其他鏈的流動性來尋找價值,不僅可以為新鏈帶來資本和活躍度,也相當於為原鏈完成了減壓;DeFi 協議穩定運營後,資金量、用戶量、收益率等都會成為一種無形的品牌、信譽資產,透過interopeability 的方式將品牌間接延展到其他鏈,其實也算是一種品牌增益。
一週熱點惡補
過去的一週內,SEC 正式批准11 支現貨比特幣ETF(核准文件解讀,SEC 主席批准ETF 聲明,各界大佬當日評論,相關專題),現貨比特幣ETF 上市首日交易量達46 億美元,Robinhood 為美國用戶提供11 支比特幣現貨ETF 的交易服務,VanEck 將把ETF 利潤的5% 捐給比特幣開發者,外媒:SEC 5 月底前需對多個以太幣現貨ETF 做出決議,核准機率或達70%;
此外,觀點與發聲方面,Gary Gensler 發布加密投資風險提示,SkyBridge Capital 創辦人:計畫購買美國比特幣現貨ETF,渣打銀行:ETF 將吸引500-1000 億美元資金,比特幣有望突破20 萬美元,Vitalik 提議將以太坊網路Gas 限制提高至4,000 萬,Cyber Capital 創辦人:單體式是區塊鏈擴展性的未來;
機構、大公司與頭部專案方面,穩定幣發行商Circle 已秘密提交IPO 申請,計劃出售的股票數量暫未公開,DCG:已向債權人償還超10 億美元債務,包括Genesis 的近7 億美元貸款,BC 科技股東大會批准BGX 的認購協議,將更名為OSL 集團,以太坊Goerli 測試網Dencun 升級將於1 月17 日14: 32 激活,Arbitrum 開啟長期激勵計畫提案,Manta 公佈空投細則和查詢頁面,NEAR 基金會:將減少40% 團隊成員,以整合核心團隊;
NFT、GameFi、銘文領域,Azuki 官方X 帳號轉發Weeb 3 Foudation 推文,疑似推出代幣,Tinfun 公售抽獎吸引超2.5 萬ETH 參與,詛咒銘文絕版,最後一張圖片詛咒銘文是Pizza 聰上詛咒鵝……嗯,又是起起伏伏的一週。
附《每週編輯精選》系列傳送門。
下期再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