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talik Buterin演講全文:30分鐘介紹以太坊(2025版)
它是一台規模有限,但專為全球共識、極端穩健性、去中心化而設計的計算機,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人都可以信任它將完全按照程序設定持續運行。
以下是Vitalik Buterin 在Devconnect ARG 2025 的開幕演講全文,編譯自英文。

一句話總結以太坊:它不是FTX
我想... 一句話總結以太坊。在座有誰記得FTX? (請舉手)記得Mt.Gox 的? (請舉手)好的,人還不少。
我其實對Mt.Gox 的Mark Karpeles 沒有太多負面情緒。我認為他犯了一個大錯,但在那之後,如果你看他之後的每一個行為,我認為他一直在努力地從中學習、適應,並致力於正和(positive-sum)的安全事務。
但FTX,我認為它是一個完美的例子,它精確地展示瞭如果你把以太坊的原則拿過來,然後完全顛倒180 度,你會得到什麼。而且,不是我把他的臉(SBF)放上去的。每則FTX 廣告都以SBF 的臉為最突出的特徵,比其他元素顯眼五倍。
所以,一句話總結以太坊:它不是FTX 那樣的東西。

以太坊的幾個要點:
1.從「中心化信任」到「任何人都可以驗證」
FTX 是一家中心化交易所,人們投入了巨額資金。你根本無法核實FTX 是否真的有償債能力。當然,最後證明它沒有。
2. 從「不作惡」到「無法作惡」
「不作惡」(Don't be evil)是Google早期的著名理想主義口號,尤其是當它還是一家小公司時。它似乎真的以自己是一家創造正和價值的公司為榮。當然,隨著谷歌的壯大,這些積極的價值觀隨著時間開始真正地流失,最後這個座右銘在過去十年中被正式棄用,現在好像變成了更平庸的“做正確的事”之類的。
上一代技術的方法,以及我們已經看到其諸多後果的方法,就是站出來喊:「相信我,因為我是好人。」
而去中心化技術、區塊鏈的重點是,你不必去信任他們。
3. 從「我為你建造」到「我們彼此建造」
另一個重大區別是「我為你們建造」(I build for you)與「我們彼此建造」(we build for each other)。公司和社區之間存在著一種非常微妙,但我認為極其重要的區別。
我想到的另一個例子是愛沙尼亞的電子居住權(e-Residency)。我其實有點猶豫要不要批評它,因為它確實非常創新,也有很多正面積極。
它在當時非常超前,可以讓你以數位方式開設銀行帳戶、進行數位投票,做很多電子化政府。我記得那個計畫更理想化的願景之一,是愛沙尼亞擴展成為一個數位國家。電子愛沙尼亞(e-Estonia)可以比擁有130萬居民的實體愛沙尼亞大得多。
挑戰在於,這誤解了什麼是真正的社區。
電子愛沙尼亞作為服務提供者非常成功,它是一種「中心輻射」(hub and spoke)結構。你有一個中心實體(愛沙尼亞政府)在提供服務。他們的服務非常有價值,幫助了世界各地的許多人(例如,取得歐盟銀行帳戶)。
但它不是一個社區。公司和社區的差別在於:
- 公司是中心輻射結構:中心有一個東西在做事和收錢。
- 社區是每個人(或非常多的人)都在為彼此做事。
它是開放的——不僅是OpenAI 意義上的「開放」(有一個開放API你可以用),甚至不僅是很多開放LLM 工作中的「開放」。
它是全端(full-stack)意義上的開放,不僅對消費開放,也對創造開放。
4. 從「討好政客」到「可信的中立性和自由」
還有,(在舊模式下)「討好政客」變成了(以太坊所追求的)「可信的中立性和自由」。
以太坊是一個全球網絡,它為世界而存在,旨在保護世界人民的自由。它不是為了討好某個特定公司或某個超級大國,從而損害其他所有人的利益。
我們確實相信「全球性」這件事。如果你覺得「全球性」這個詞太「聖母」(soy)之類的,你也可以用「本地宇宙」或「在地全球」(cosmolocal)這個詞。有很多不同的詞,但我們在這裡是為了影響世界。
什麼是「以太坊,世界計算機」?
那麼,讓我們來談談以太坊,世界電腦(the world computer)。
以太坊是一個用於建立去中心化應用的全球性、開放、抗審查的平台。
每12 秒就會產生一個新區塊,每個區塊包含一堆交易。區塊鏈每天處理略低於200 萬筆交易。我想隨著Gas 上限的提高,很快就會超過200 萬。

然後是共識機制。以前是工作量證明(Proof of Work),現在是權益證明(Proof of Stake)。區塊鏈的工作是,作為用戶,任何人都可以發送交易(基本上就是「我想做什麼」的指令),而區塊鏈確保每個人都對發生的事情(例如哪些交易被發送了,以及以什麼順序)達成一致。
可程式性:以太坊的核心區別
以太坊與先前技術的主要區別在於可程式性。
以太坊之前的區塊鏈,要么是單一用途的協議(只用於某個特定應用),要么是我所說的「瑞士軍刀」協議——即開發者說:「這裡有14個不同的應用,我們創建14 種不同的交易類型來支持它們。」如果有人發現了第15 個應用,那我們就必須硬分叉協議。
以太坊則擁抱可程式化。無論你想做什麼應用,你都可以上傳一個電腦程式。
由於一些歷史原因(和尼克·薩博、早期加密等等有關,你們可以查一下),這些程序被稱為“合約”(contracts)。它們是智能合約。
很多法律界人士會被「合約」這個詞搞混。所以你只要知道,「合約」在這裡是一個技術術語。就像在JavaScript中,「Promise」是一個技術術語一樣。
你把電腦程式上傳到鏈上,當使用者發送交易與它們互動時,這些程式就會自動運行。
所以,在技術層面上,基本就是這樣。它是「世界電腦」:不是說它是一台大到足以承載世界上所有計算(包括所有瘋狂的LLM 推理和貓咪視訊生成)的電腦。
它是一台規模有限,但專為全球共識、極端穩健性、去中心化而設計的計算機,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人都可以信任它將完全按照程序設定持續運行。

區塊鏈擅長什麼?
1. 金融與DAO(解決雙重支付)
顯而易見,最初也是最大的一類是支付和金融應用。第一個區塊鏈「比特幣」,就是作為點對點電子數位現金誕生的。即使在以太坊,如果你看以太坊白皮書,啟發以太坊的應用清單中,大約有一半(甚至更多)是不同類型的金融應用:發行資產、資產交換、金融衍生品,甚至預測市場。
還有DAO (去中心化自治組織)。這種系統將組織(如公司)的規則編碼上鍊,然後這些規則直接控制該組織擁有的資產。
區塊鏈傾向於擅長這些事情,其中一個常被提及的原因是:區塊鏈解決了雙重支付(double spending)問題。
你可能會問,為什麼我們需要「一致」或「共識」這個概念?為什麼我們需要權益證明節點來投票決定什麼交易以什麼順序發生?
如果沒有共識會怎麼樣?如果我們只有一個像BitTorrent 那樣的去中心化網路呢?你可以在BitTorrent 上傳文件,任何人都可以下載。你甚至可以(理論上)讓文件包含程序,並自動運行它們。
要理解為什麼那種機制不適用於貨幣,最簡單的問題就是這個「雙重支付」問題。
問題是,假設我有1 個ETH,我發送0.7 個ETH 給那邊的某個人。我廣播了這筆交易。然後,我同時發送另一筆交易,把0.7 個ETH 給這邊的另一個人。
總共,我把1 個ETH 變成了1.4 個ETH。如果人們可以這樣做,ETH 就會惡性通貨膨脹,價值歸零。
如果你不想讓這種事發生,你就需要一個方法來裁定哪筆交易會先發生。這就是區塊鏈的作用。
2. 非金融應用
區塊鏈在金融之外也很有用。
可能最成功的非金融應用是ENS (以太坊域名服務),我敢肯定你們這週會在很多地方聽到它。你基本上可以擁有自己的名字。你可以去註冊一個未被佔用的.eth 網域(我有Vitalik.eth)。
這是一個用戶名,它在所有以太坊應用程式中都被視為你的用戶名,而且它不受任何單一服務提供者的控制。它不像谷歌帳戶,或政府頒發的名字。
3. 抗審查性與證明
區塊鏈提供了強大的參與保證,也稱為抗審查性(censorship resistance)。它有力地保證,如果你發送了一筆有效的交易(即遵守協議規則),它將被(且很快被)打包。這在金融領域(防止市場操縱)等很多方面都很有價值。
區塊鏈擅長「不存在證明」(proof of inexistence),即證明只發行了有限數量的東西。例如,如果你想發行1000 枚代表社群成員資格的郵票,你可以證明你只發行了1000 枚,而不是1000 萬枚,證明你沒有私藏。
它也適用於時間戳證明:證明某物沒有在某個時間點之前被製造;或者反過來,證明某物在某個時間點之前被製造。這對於視訊認證和其他用例很有用。
所以,區塊鏈是一個多樣化的工具,既有金融應用,也有其他有趣的「長尾」應用。

區塊鏈本身不擅長什麼?
1. 隱私
Zcash 的Zooko 曾經有個著名的說法,他說比特幣是「你銀行帳戶的推特」(Twitter for your bank account)。在座有誰希望自己所有的金融交易都會自動變成推文嗎?
但你必須意識到,如果你在區塊鏈上發送的交易不是私密的,如果有人真的想,他們完全可以做一個推特機器人,自動等待你發送交易,用LLM 分析它,試圖找出你發給了誰,然後發一條推文。這比你想像的更接近「銀行帳戶的推特」。
2. 極端的可擴展性
如果你想在以太坊上執行一個LLM 程式來產生一張貓咪圖片,你可能要花數百萬美元的交易費。
3. 低延遲
這是去中心化的固有代價。如果你想要一個地理上分散的、中立的、全世界都能參與的系統,它不可能有50 毫秒的延遲。如果它真的有(這麼低的延遲),那麼所有的活動最終都會集中在一個城市。
4. 訪問現實世界的訊息
這就是「預言機問題」(oracle problem)。例如,基於某事是否發生來決定一筆支付。以太坊本身無法解決這個最大的信任問題,就是你仍然需要有人告訴你訊息:那件事到底發生了嗎?
區塊鏈可以與其他的「小工具」(gadgets)結合來實現這些目標,但對於區塊鏈本身而言,這些領域是弱點。
更大的圖像:Web3與密碼學
以太坊是更大故事的一部分。這張圖來自Gavin Wood 在2015 年的構想,也就是Web3 的早期願景:以太坊是一套科技中的一員,它們共同創造一個更自由、更開放的網路。

區塊鏈是這個拼圖的重要一塊。但在2015 年,還有一些姊妹協議在開發中(現在仍在開發中):
- Swarm :用於分散式存儲,處理那些大到無法讓每個人都下載到鏈上的資料。
- Whisper :一個鏈下的點對點訊息協議,它不關心共識。
這些協議仍在繼續:Whisper 變成了Waku ,被用於許多隱私協議和即時通訊中;Swarm 團隊也還在, IPFS也在被大量使用。
但我認為,發生的一件大事是,這個「更大的故事」已經擴展了很多。對我來說,這個更大的故事是:存在一類叫做「密碼學(cryptography)」的技術。
密碼學使得大規模協作無需中心化信任成為可能。
最基礎的密碼學是加密和簽名。
- 加密:讓你能與1 萬公里外的朋友交談,而中間的任何人(包括基礎設施運營方)都看不到內容。
- 簽名:讓你能驗證你收到的訊息是否真的來自聲稱的那個人。
最近,我們看到了可程式密碼學(programmable cryptography )的興起,這是一種更高級的形式。你不僅可以加密和簽名,你還可以:
- 在加密資料上進行整個計算。
- 在不揭露數據本身的情況下,證明你擁有某些數據(例如ZKPs - 零知識證明)。
- 結合多個人的資料進行計算(例如FHE - 全同態加密)。
- (更遙遠的)混淆(Obfuscation):取得包含你資料的程序,並只用它做特定的事情。
這是一整套工具,讓你能夠在沒有中心化行動者的情況下實現大規模協作。區塊鏈在許多方面與此高度互補。
以太坊的未來
我們的高層目標是:
我們想要一個安全、穩健、精簡、全球去中心化、抗審查的網絡,具備比特幣誕生以來人們對區塊鏈所期待的所有特性。
但在這些限制下,我們也希望它快速、可擴展,以便那些想要從這些特性中受益的應用,真正有空間、有能力去做。
2025-2026 年:可擴充性弧光(Scalability Arc)
Gas 上限(衡量以太坊能處理多少交易的指標)今年已經提高了50% 。目前還有一個將Gas 上限提高到6000 萬的動議(目前約有四分之一的節點在投票支持,我相信這個數字會繼續增加)。

在2026 年,我們將有一系列EIPs,使以太坊網路能夠在保持去中心化和常規節點運作能力的同時,安全地處理更大的規模。
- EIP-7732(原生Proposer-Builder Separation, PBS) :它的效果之一是,使節點可以在不損害網路去中心化(或嚴重偏袒中心化節點)的前提下,花費更大部分的slot時間來處理區塊。
- 區塊級存取清單(Block level access list) :這基本上意味著,除了最初創建該區塊的節點外,所有其他節點都能夠並行處理(process in parallel)該區塊。
有了“區塊級訪問列表”,對於創建區塊之外的每個節點來說,這個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基本上被解決了,這真的非常了不起。
這兩件事將使我們能夠在明年年底實現更安全的Gas上限提升,使以太坊比今年年底性能更強。
ZK-EVM:全節點文化的回歸
接下來是我很興奮的: ZK-EVM ,以及全節點文化的回歸。
在座有誰在5到8年前運行過以太坊全節點?
在座有誰今天在運行以太坊全節點?
好的,人數差不多,但這還遠遠不夠。
我記得我最近一次同步全節點時,花了四天。四天太長了。它還會佔用你硬碟超過1 TB的空間。而且為了保持運行,它需要進行大量計算,消耗電池,還會讓你的硬碟死得更快。這是一件昂貴的事。

ZK-EVM ,基於我提到的零知識證明技術,它們讓你無需自己執行所有計算即可驗證一個區塊的正確性。
這不再是科幻小說。它現在即將成為Alpha 階段的現實。
根據ethproofs.org 的數據,現在已經有證明者(provers)能夠用幾十個消費級GPU 實時證明以太坊區塊,而且這個數字每隔幾個月都在迅速縮小。
我們可以將節點的運算要求降到接近零。
當然,頻寬、儲存和I/O 成本仍然存在,但它們也被降低了。理論上,如果你有一台筆記型電腦,甚至是有足夠空間(例如512GB,現在有這款手機了)的手機,你都可以開始考慮運行一個全節點。
我認為,在未來一到兩年內,儘管未來兩年以太坊的規模正在擴大,但真正能夠運行全節點的人數將會大幅增加。
2026 年到2027 年:抗審查與去中心化升級
- FOCIL :允許一個中等規模的節點集在每個slot 提議“迷你區塊”。這提供了更強的保證,確保你的交易可以被快速打包。
- 帳戶抽象(Account Abstraction) :正在進行的工作,確保你可以擁有更強大的智慧錢包,更好的安全形式(如更換金鑰),甚至支援隱私協議,並且所有這些都不依賴中介機構。

更長期的:Lean Ethereum
Justin的團隊一直在研究「精簡以太坊」(Lean Ethereum),這是一項長期努力,旨在進行更深層的改進,使以太坊長期高效和安全。用已知更接近最優的組件替換掉許多次優(suboptimal)的組件。

重點包括:
- 最佳化的、快速的、ZK 友善的VM(虛擬機)
- 無所不在的抗量子(Quantum resistance )
- ZK 友善的雜湊函數(目前領先的是Poseidon ,我們正在投入大量學術研究和懸賞來確保其穩健性)
- 形式化驗證(Formally verifying)一切
- 優化的共識(更快的最終性,Fast finality)
我們基本上是在吸取過去五年的所有經驗教訓,並真正引入那些在過去五年才變得真正可能和可用的技術。
使用者層面的工作:無需信任的使用者體驗
這包括隱私和安全。
- 隱私:不僅僅是鏈上的ZK 證明。它還包括保護你免受RPC 節點(你從中獲取資料)的隱私侵犯、網路層隱私、投票隱私、DeFi隱私,甚至私人帳戶抽象。
- 安全:輕客戶端(如Helios)正在改進。軟體供應鏈依賴(減少我們必須依賴的、可能因bug而導致全盤崩潰的軟體量)。鏈上版本控制(擺脫前端依賴伺服器的環境,防止伺服器被駭導致一切被偷走)。多簽、社群恢復錢包、硬體錢包。
- 互通性(Interoperability):這週也有相關的活動。
以太坊可以成為一個旗手,引領一個由無需許可的開放技術和去中心化的無需信任的安全性所支撐的、更自由、開放和合作的世界。
這是一項強大的技術,它正迅速變得更強大。它也是一系列工具中的一員,這些工具的力量正在迅速增長。
我認為以太坊社群和以太坊技術,可以真正幫助將這個更自由、開放和合作的世界帶入現實。
讓我們攜手實現這個目標。
謝謝。

問答環節(Q&A)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謝Vitalik。我想每個人都知道第一個問題會是什麼,所以我就直接問了。我們去哪買你戴的這種眼鏡?
Vitalik:我覺得它們在亞馬遜上就有。不幸的是,我們還沒有做出一個去中心化的亞馬遜,所以... 這也許是個黑客鬆的好點子。
主持人:好的,直接的引子,類似的問題。你怎麼看待以太坊與華爾街的關係?
Vitalik: (...聽清楚問題...)華爾街。嗯,我認為他們是一個用戶(user)。在以太坊,我們是「支持用戶」(pro-user)的。
主持人:很棒。你談了很多關於以太坊能成為什麼,以及它今天的現狀。你認為有哪些被低估的事情,是人們可以更關注的,能將以太坊的屬性擴展到現實世界?
Vitalik:嗯,我認為這有幾個不同的維度。
其中之一就是以太坊本身的現實世界採用。夢想始於支付。我記得2013 年我非常興奮,當時柏林有一個「比特幣角」(Bitcoin Kiez)。 (有人記得嗎?)... 在柏林的Kreuzberg 區,有個人說服了方圓幾百公尺內的10 家餐廳同時接受比特幣。它變成了一個比特幣文化社群。當時圍繞比特幣支付有很多動力,但後來由於幾個原因(我認為交易費上漲是主要原因之一)而消亡了。
我們現在擁有讓支付再次真正可行的技術。而且(在布宜諾斯艾利斯)有很多讓加密支付重現的需求,這裡甚至有許多實體店接受ETH和以太坊上的穩定幣。
我認為,即便是這種現實世界的用途也很好。
另一件事是,當你審視這套底層技術時,在任何一個領域——無論是通訊、治理,或是更底層的堆疊如作業系統、甚至硬體——你都可以:
用我們今天談到的原則去思考。思考如何讓事物更開放,如何盡量減少對信任的需求,如何保護使用者。同時,思考一些新技術,包括區塊鏈和密碼學,它們使我們能比以往更深入地朝那個方向前進。

主持人:對於以太坊的新舊成員來說,需要接受更好訓練或做得更好的最重要技能是什麼?
Vitalik:這取決於你是誰,但我認為像我們這樣的社區,保持全面發展(well-rounded)總是健康的。涉足這個領域的幾個不同方面總是有益的。
所以我鼓勵大家這週至少嘗試一次用ETH 支付咖啡;如果你沒有錢包,安裝一個;如果你沒用過DApp,用一個;如果你沒寫過智能合約,試著寫一個。
如果你願意,你甚至可以嘗試學習其中一個底層協定是如何運作的。
同時,也要關注所有這些技術如何與更廣泛的世界互動,阿根廷在這方面一直是個好地方,在堆疊的各個層面都有很多採用。
主持人:另一個問題是,你是怎麼想出Ethereum(以太坊)這個名字的?
Vitalik:我想我當時在瀏覽一個科幻小說中的元素列表,我覺得這個詞聽起來不錯。
主持人:很棒。那Logo 呢?
Vitalik:這是一個有趣的故事。我不確定具體發生了什麼,但我認為,「Ethereum」(以太)之所以會出現在那個科幻元素清單上,是因為一部叫做《天空之城》(Castle in the Sky)的日本電影。
在那部電影中,核心物件之一是「以太水晶」(Ethereum crystal)。以太水晶是讓城堡漂浮的東西。
我當時完全不知道這個出處。但我把它命名為Ethereum 後,我想我們的藝術家可能知道這部電影,然後就把Logo 做成了以太水晶的形狀。
我記得大概五年後,我才第一次了解並觀看了那部電影,我當時就想:「哇,這個水晶真的長得和Logo一樣。」
主持人:太棒了。我想這就是我們所有的問題了。還有什麼想對社區說的話嗎?例如午餐推薦?
Vitalik:嗯,吃點好的,確保多喝水,多花點時間在戶外,享受新鮮空氣。你知道,空氣(Air)也是四大元素之一,保持它清潔很重要。
享受這週的活動。
主持人:非常感謝Vitalik!
- 核心观点:以太坊是无需信任的去中心化世界计算机。
- 关键要素:
- 从中心化信任转向任何人可验证。
- 通过智能合约实现程序化自动执行。
- 专注全球共识与抗审查特性。
- 市场影响:推动去中心化金融与应用发展。
- 时效性标注:长期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