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以太坊「合併」日期的臨近(預計9 月15 日,確切日期取決於哈希值),關於硬分叉的討論愈演愈烈。
目前,社區中已有多個團隊公開宣稱將會對以太坊進行硬分叉,以保留PoW 挖礦機制,並誕生了包括EthereumPoW、Ethereum Fair 在內的多個分叉項目;礦工、礦池、交易平台、DeFi 項目方、穩定幣(USDT、USDC)、資本等多方勢力,也對硬分叉相繼表態,各持己見。
一切跡像都表現,以太坊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硬分叉已然不可避免。
為什麼要對以太坊進行分叉?分叉背後各方勢力又有哪些利益考量?在這一關鍵節點期,項目開發者、用戶應該如何抉擇?本文Odaily將一一解答這些問題。
(1)分叉背後的利益考量
8 月1 日,幣圈老玩家「寶二爺」(郭宏才)在微信建立以太坊分叉討論群,隨後發布《以太坊分叉宣言》,拉開了此次紛爭的序幕。
在該宣言中,他稱以太坊礦工為以太坊生態投入了大量資本、金錢、時間,為了不讓礦工失業,所以決定對以太坊進行分叉,並主張分叉後的POW ETH 鏈不增發、預挖、做改動,保持原鏈。
由於有著大量為昔日歸零項目站台的「前科」,「寶二爺」的新項目遭遇群嘲,不少人質疑其再次打著分叉的旗號「割韭菜」(注:寶二爺還曾做過比特幣上帝分叉(Bitcoin God),如今已經歸零)。
不過,關於以太坊硬分叉保留POW 挖礦機制的討論,卻在整個社區引發強烈關注。
過去兩週,各方勢力相繼對這一話題進行表態:
從目前各方觀點來看,支持分叉的多為以太坊礦工、礦池(f2pool),甚至有礦機廠商活動的影子;而交易所基本屬於中立派,OKX、幣安、Bitwell 等平台都表示,如果產生新的分叉幣,將在評估後符合條件則優上線;資本(DCG)、頭部DeFi 項目(AAVE、Chainlink)、錢包應用(Argent、DeBank)以及穩定幣(USDC、USDT)等明確表示僅支持以太坊POS 鏈,不支持以太坊PoW 等分叉項目。
不少人打著自由主義、去中心化社區自治等旗幟,主張分叉出兩個以太坊網絡(PoW、PoS),一起競爭,讓市場用腳投票,還有一批人覺得PoW 機制更公平更安全。
但在筆者看來,分叉的核心目的與信仰無關,一切都是從各方自身利益出發。如果真的對以太坊、對POW 情有獨鍾,ETC 似乎是一個更好地選擇,完全沒有必要分叉以太坊。
礦工逐利,希望繼續維持高昂的挖礦收益。一旦以太坊結束POW 挖礦,礦工只能轉向其他POW 網絡,算力切入越多,競爭越大,收益將大幅越低;或者轉為Render Network、Livepeer 和Akash 等Web3 協議,提供高性能計算、渲染等服務。但從實際情況來看,目前以太坊全網算力為935 TH/s,其他這些協議很難承接全部算力,消耗過剩的算力產能。
礦機廠商也不希望以太坊POW 挖礦機制消失。從去年開始,包括比特大陸(螞蟻礦機E9)、芯動科技(A10、A11)、豪微科技(菠蘿V1)在內的多家礦機廠商都陸續推出了挖礦效率更高的以太坊ASIC 礦機,以太坊POW 挖礦機制取消將導致新機器將再無銷路。在這種背景下,礦機廠商很可能重操舊業,像2017 年主導比特幣分叉出BCH 一樣,再次主導以太坊分叉。
對礦池來說,目前POW 業務收益也遠超POS 收益,促使其站在支持者一邊。
對交易平台而言,獲得分叉新幣的用戶有著交易需求,可以為其帶來新的流量和手續費,同樣沒有理由「拒絕」分叉事件,只不過考慮到平台上新可能會為新幣背書,因此需要謹慎對待。當然,目前已有交易平台開始上線分叉幣期貨,V 神抨擊稱這些人只是想賺快錢。
(2)分叉新項目,要不要上車?
需要明確的是,分叉以太坊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本次分叉與2016 年的ETC/ETH 分叉是完全不同的。從代碼角度來說,本次分叉需要從以太坊測試網代碼中刪除所有POS 轉換邏輯、刪除難度炸彈,同時更新鏈ID 以提供保護;挖礦軟件也可能需要分叉/更新,這將需要與錢包供應商合作,以同意支持ETH POW;需要與交易所合作,同意支持ETH POW。
ETC Cooperative 認為,離合併只有幾個星期了,現在做任何事情都太晚了。 “這是一個巨大的、艱鉅的協調任務,而合併尚且只有幾週的時間,如今的繁榮在Pow 新鏈上大概率不會重現。”
因此,分叉項目的安全性值得商榷。在時間緊湊的情況下匆忙分叉,底層代碼變更可能會出現漏洞,由於缺乏詳細地審計,被黑客攻擊的可能性提高,最終可能導致資產價格大跌。
即便過了安全關,但新分叉項目的生態價值也並不高。 V 神近期表示,以太坊PoW 分叉不太可能獲得長期的廣泛採用,核心原因在於分叉項目只是捕獲了礦工和算力,但沒有吸引足夠的開發者進入其中。
以太坊生態一直以來的特點是:項目跟著以太坊核心開發者走,用戶跟著項目走。沒有開發者加入,也就很難產生應用;沒有應用,也就沒有用戶,分叉項目價值逐漸降低,礦工收益再次下降,最終進入死亡螺旋。
目前,只有少數幾個項目宣布對分叉項目進行支持:分叉項目Ethereum Fair 宣布與跨鏈項目SWFT Blockchain 達成合作;APENFT Marketplace 宣布支持以太坊潛在分叉,支持新鏈NFT流通。但這些項目本身並不是頭部頂流,也很難吸引到足夠的用戶支撐生態的發展。
而已經表態的頭部項目AAVE、Chainlink、Argent、DeBank 等,都是跟著資產方(USDC、USDT)走,成為了以太坊POS 鏈的擁躉者,勢必引領用戶進入新的ETH2.0 生態。
“Tether 將密切關注合併的進展和準備工作,並將按照官方的時間表支持PoS 以太坊。我們相信,平穩的過渡對於DeFi 生態系統及其平台的長期健康至關重要,包括那些使用USDT 的平台。這與我們對PoW或PoS的偏好無關,穩定幣應該負責任行事,避免對用戶的干擾。”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網傳EthereumPoW方案)
因此,Odaily建議謹慎上車以太坊分叉項目,畢竟你很難預料自己上得究竟是戰車,還是靈車。
(3)以太坊主網用戶怎麼辦?
分叉無可避免,如今以太坊主網的用戶如何應對?
首先是備受關注的價格變化,對照2017 年比特幣分叉,大概率以太坊分叉前價格會持續上漲。 2017 年8 月比特幣分叉前後兩週,價格從2200 美元上漲4200 美元,漲幅高達90%。本次分叉時間是9 月中旬,屆時在分叉以及「合併」的雙重刺激下,以太坊價格可能有著不錯的漲幅。
當然,期間以太坊價格可能會經歷劇烈波動,特別是近期以太坊未平倉合約持續飆升接近歷史最高水平,不排除大幅回調的可能性,因此謹慎使用期貨槓桿產品。
另外,臨近合併以及分叉之前,為了防止由於分叉導致交易回滾和重入攻擊,交易平台可能提前關閉以太坊及ERC20 代幣的充值和提現通道,建議有此需求的用戶盡量提前操作。
DeFi 方面,明確表示不支持POW 鏈的項目可能會關閉智能合約,從而避免用戶的混亂和損失。因此,建議用戶提前將各個協議的頭寸取出,置換成以太坊(潛在收益是可以獲得分叉幣)。如果是持有或交易NFT,則需要重點觀察以太坊的分叉鍊是否遵循了EIP-155 協議,防止重入攻擊導致自己的NFT 丟失(推薦閱讀《以太坊若分叉,NFT也會“分叉”嗎? 》)。
從2016 年的ETC,到2022 年的POW 共識分叉,每一次硬分叉的出現,都是對以太坊的一次大考。但以太坊一次次證明了,這個龐大和充滿生機的生態無懼任何挑戰,已經逐漸和比特幣一樣,成為行業的聖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