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ảnh báo rủi ro: Đề phòng huy động vốn bất hợp pháp dưới danh nghĩa 'tiền điện tử' và 'blockchain'. — Năm cơ quan bao gồm Ủy ban Giám sát Ngân hàng và Bảo hiểm
Tìm kiếm
Đăng nhập
简中
繁中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TC
ETH
HTX
SOL
BNB
Xem thị trường
深度分析Perp DEX:Hyperliquid、Aster、Lighter、edgeX(2)
JV
特邀专栏作者
@web3jv
2025-09-23 11:28
Bài viết này có khoảng 4820 từ, đọc toàn bộ bài viết mất khoảng 7 phút
目前Hyperliquid是要领先Aster一代的,像5代机对4代机的领先,但是在全方位体系化作战中,4代机未必一定会输,最终拼的是生态协同作战。

Aster- 币安新立的“储君”

这一代 Perp DEX 已经与“GMX, DYDX”那一代 Perp DEX 有了本质区别。因其主体还是 Perp DEX,所以标题还是用 Perp DEX 来讨论。

参考阅读:深度分析 Perp DEX:Hyperliquid、Aster、Lighter、edgeX(1)

Aster取得了第一阶段(TGE)的胜利,漂亮的大胜。空投-拉盘-造富效应是最好的营销再一次被验证,Aster赚足了曝光和用户,并吸血 Hyperliquid,再次完美展示了“钞能力”的暴力美学。

接下来社区更加关注 Aster TGE 后的第二条增长曲线,即真实交易用户增长&留存和手续费收入情况。毕竟非真实手续费收入的拉盘是短期、不可持续的。

Aster 和 Hyperliquid 产品/技术层面对比

Hyperliquid=自研L1上的全链CLOB(订单簿)交易所。

Aster=双形态,兼顾小白与专业用户(Pro=订单簿、1001 倍 Simple=一键/AMM 式)+ 多链入口,并在走向自研 L 1(Aster Chain)的路上。其中1001倍 Simple 模式面向新人和轻量用户,提供傻瓜式的一键交易更适合小白用户,是个很好拉新产品。

Hyperliquid 链上撮合、量化友好,性能和流动性均强于 Aster;Aster的Pro模式有隐形订单/抗 MEV,适合不想暴露挂单与方向的资金。

两者基础费率区间相仿,Aster 基础费率略低一点(Aster maker 0.01% / taker 0.035% 、Hyperliquid maker 0.01% / taker 0.045%)Hyperliquid 可用 HYPE 质押降费(最高 40%),Aster 提供 VIP 等级优惠。

Hyperliquid 充提走自有桥,支持 Arbitrum USDC 充值,提现固定 1 USDC;Aster 强“免心智桥接”的多链入口,支持 BNB 链、以太坊、Arbitrum、Solana 等多个链的用户接入,比 Hyperliquid 要多。

产品外延方面,Hyperliquid 有现货、用户/协议金库(HLP),并启动 USDH 稳定币“竞标制”发行(Native Markets 赢得 USDH 代码位)Aster 有现货、延伸到股票/指数 perp、收益抵押(asBNB/USDF)与隐私执行。

技术上,Aster 主打“暗池”,保护隐私。 隐藏订单(Hidden Orders)功能已上线 ,此功能由“产品经理”CZ 提出。允许用户的限价单完全隐藏于订单簿之外(数量和方向均不公开),通过隐私技术避免大单被跟踪。

隐藏订单功能我也有跟一个交易所产品朋友聊过,有利有弊。或许一些机构和大户有“隐藏自己”的需求,但是少了很多被“围观”的可能性,没有噱头和曝光效应,也牺牲了一些“公开透明”原则,可能导致链上信息不全,生态伙伴无法做全面的数据分析。Jeff 和 CZ 对此也持完全不同的观点。总之,Aster 将“隐私优先”作为卖点,市场买不买单还在等待验证。

Aster 较 Hyperliquid 相比,中长尾资产深度稍显不足,但这个对于币安来说不是问题,流动性是币安的强项,币安肯定也会持续的输血流动性到 Aster。

其他的如网格交易,Aster 有,Hyperliquid 没有。对冲模式,Aster 有,Hyperliquid 没有。“统一账户”两家都没有,但是作为提升资金利用率的大杀器,未来 Aster 在币安的支持下更容易做到,这是 Hyperliquid 的弱项。整体功能上差异不大。

保证金方面Aster用 USDT (华语区用的较多),Hyperliquid USDC(欧美区合规区用的较多),跟 Hyperliquid 社区欧美强,Aster 社区亚洲强也相符。或许Aster想拓展欧美区合规市场可以考虑上下USDC。

Aster 和 Hyperliquid 代币经济学对比

分配与稀释路径

ASTER 把 53.5% (格局拉满,比 HYPE 多了 20%)直接给空投与社区,团队仅 5%且 1 年 cliff+40 个月线性释放;总量 8 B 固定,APX→ASTER 1:1 迁移纳入生态池,前期解锁较多但长期稀释更可控。

HYPE 初始 1 B 上限(现有提案建议移除上限并大幅减供)社区导向占比高(31% 创世空投 + 38.888% FECR 待发),23.8% 核心贡献者将自 2025-11-29 起 24 个月线性解锁,中短期解锁压力显著。

价值回流机制

HYPE 强买回/回购-销毁飞轮:协议费用大比例流向援助基金(AF)在二级市场回购 HYPE;多家研究给出92–97% 费用用于回购或相关机制,但官方口径未固定、时段差异大,需以链上为准。牛市放大、熊市收缩。

ASTER 明确写入“协议收入的一部分用于 ASTER 回购 + 治理奖励分配”,节奏更偏政策性与治理可调,与 APX 迁移、空投释放并行。

近期变动对价格结构的影响

HYPE:Arthur Hayes 提醒未来 24 个月约 119 亿美元等值解锁(核心贡献者自 2025-11-29 起 24 个月线性),有鲸鱼提早提币/移动引发关注。

社区里,Jon 发起提案<Proposal to Reduce HYPE Total Supply by 45%>:撤销 FECR(未来社区奖励)未发授权、销毁援助基金持仓与后续所得,并移除 10 亿上限——若通过,名义总量下降 >45%,但改为持续发行;净效应取决于具体细则及通过概率。

提案部分总结内容:

“We propose the following changes to Hyperliquid’s economic model:

  • Future Emissions & Community Rewards (FECR)- Revoke authorization for all unminted HYPE currently allocated to FECR.
  • Assistance Fund (AF)- Burn all HYPE currently held in the AF. Burn all HYPE acquired by the AF on an ongoing basis.
  • Max Supply- Remove the max supply cap of 1 bn HYPE. Ongoing token issuance (e.g., for staking emissions or community rewards) would now increase the total supply.

The result is an immediate >45% reduction in HYPE's total supply.”

这是一个非常大胆创新的提案。巨大的预留池抛压是所有代币模型普遍存在的问题。

  1. HYPE 代币模型中未来社区奖励约占初始分配的 38.89%,是市场最关心的潜在稀释来源。提案直接消除长期解锁的供给悬顶
  2. AF(援助/助推基金)改为“买回即销毁”:AF 过去用收入在二级市场回购 HYPE 并持有;按提案,已持有与后续买到的 HYPE 都烧掉,从“库存/国库”变成永久销毁,持续形成买压但不再积累筹码。
  3. 取消 10 亿上限 + 持续发行:未来用于质押奖励、社区激励等将靠按规则持续发行(通胀轨道),不是动用一个巨大的预留池。

接下来看团队和 Jeff 如何回应,起码第 2 条还是挺容易实现的。如果有实质性的回复来对冲 2025-11-29 巨额解锁的“利空”,HYPE 的价格有望稳住上升。

ASTER:由 APX↔ASTER 迁移 + TGE 后多链叙事、名人(Mr Beast - CZ 大 Boss)背书驱动,短期流速快、波动大;但团队占比低、大头给社区与生态,长期稀释路径更透明。但真实手续费收入带来的回购买盘较 Hyperliquid 还有很大差距。

Aster 和 Hyperliquid 分发渠道对比

分发渠道上,Aster 和 Hyperliquid 有着“范式”上的区别,是两条不同的轨道。

Aster:更偏“人以群分”,用户→用户的邀请返佣。你拉新,平台按被邀请人交易费的一定比例返给你,关系按账户绑定、有有效期、且常与积分/团队加成绑在一起,是 CEX 交易所邀请制在 DEX 的延展,本质是渠道拉新奖励,过度依赖 KOL,需要跟不同的 CEX“卷”一下。

Hyperliquid:更偏“产品以用分”,前端→用户的基础设施级收费。你做一个前端/接口,把单子以你的 Builder Codes 下单,每单可叠加 Builder Fee(链上结算,用户事先授权上限,可随时撤销),100%归 builder,平台不需要再二次分配。这不是“拉新分佣”,而是你作为“基础设施/应用”直接定价的模式。把 DeFi 开发者转化为分销伙伴,形成 B2B2C 式分发网络。(第一篇文章中有一些 Builder Codes 的数据)

如此笔订单,作为 Builder Codes 的 builder,我获得了 0.15 USDC 的收入。(我设置的返佣是 6 bps,加了 1.5 bps,而且我可以灵活的调整增加还是降低,但最高增加 10 bps)

另外,Staking Referral 应该是还可以叠加给 builder,如我通过质押 HYPE 获得的手续费折扣可以作为 builder 让利给用户,不过此处细节我需要再确认一下。

虽然 Hyperliquid 也有邀请返佣,Builder Codes + Referral 的“双层分发”,但是 Referral 最高只有 10%而且有限额,不是重点。在第一篇文章中有详细介绍。

前面提到 1001 倍 Simple 模式是个很好的拉新产品,如果 Aster 能够开发把此产品接入更多的 DeFi 分销前端,我们是很乐意参与分销一起赚钱。

最后,开个脑洞乱说一下

Aster 从“亲儿子”正式升级为“储君”,储君未来是要继承皇位的,甚至最终形成 BNB 和 Aster 的双核发动机。Aster Chain 甚至有可能跟 BNBChain 整合,即终极形态的 Aster L 1。

Hyperliquid L 1= Hyperliquid core + Hyperliquid EVM

Aster L1 =AsterChain + BNBChain (AB双链)

最终总结

综合对比,Hyperliquid L1 已经成型,AsterChain 还未上线。Hyperliquid 的真实交易量和OI当前远超Aster,社区和生态也暂时领先。而且 Hyperliquid 真正强在整个社区和生态伙伴共建的 HIP(HIP-3、HIP-4 的想象空间巨大),期待 Aster L1 早日成型然后带来 AIP-1、AIP-2、AIP-3 ……

简单说,目前 Hyperliquid 是要领先 Aster 一代的,像 5 代机对 4 代机的领先,但是在全方位体系化作战中,4 代机未必一定会输,最终拼的是生态协同作战。谁能拿下最终的 “AWS of Liquidity ”还是个未知数。

神仙打架,其他 Perp DEX 的出路在哪,下一篇 Lighter。

具体见下篇:《深度分析 Perp dex:Hyperliquid、Aster、Lighter、edgeX(3)》

(以上仅个人观点,非投资建议,如有错误欢迎指出)

DEX
PERP
Chào mừng tham gia cộng đồng chính thức của Odaily
Nhóm đăng ký
https://t.me/Odaily_News
Tài khoản chính thức
https://twitter.com/Odaily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