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ảnh báo rủi ro: Đề phòng huy động vốn bất hợp pháp dưới danh nghĩa 'tiền điện tử' và 'blockchain'. — Năm cơ quan bao gồm Ủy ban Giám sát Ngân hàng và Bảo hiểm
Tìm kiếm
Đăng nhập
简中
繁中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TC
ETH
HTX
SOL
BNB
Xem thị trường
硬件钱包大猎杀:盲区之外,从购买到激活的全流程安全手册
Web3 农民 Frank
特邀专栏作者
2025-08-05 11:56
Bài viết này có khoảng 0 từ, đọc toàn bộ bài viết mất khoảng 0 phút
一条成熟的「猎杀链条」悄然成型,厂商的完善验证机制与用户的安全意识,亟需闭环。

试想一下,你是一名耐心的 Holder,熬过漫长熊市,终于把辛苦屯下的 BTC 从 CEX 提入刚买到手的硬件钱包,感受到资产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安心。

两个小时后,你打开 App,钱包被清空。

这不是假设,而是刚刚发生的一起真实事件:有投资者在京东买了台硬件钱包,并将自己屯的 4.35 枚 BTC 存入,殊不知这台设备早已被诈骗者提前初始化、生成助记词,并塞入假说明书,引导用户按陷阱流程链接手机 App。

换句话说,在用户激活钱包的那一刻,它就已经属于黑客了。

遗憾的是,这并非个例,近期已连续发生多起在抖音、京东、亚马逊等电商平台购买硬件钱包,从而导致被骗甚至资产清零的案例,如果仔细拆解近期类似的安全事件,就会发现一条围绕硬件钱包销售环节成熟运作的「猎杀链条」正在悄然成型。

一、猎杀小白的「二手」灰色链条

硬件钱包作为私钥在「完全离线环境」下生成的设备,理论上只要妥善备份助记词,日常使用的安全等级几乎是天花板级别,这也是绝大部分 Web 3 玩家日常所接触的科普话术。

然而,现实中的风险往往不在设备本身,而在购买与激活环节。

长期宣传下,许多投资者很容易形成一个简单的认知公式:「硬件钱包 = 绝对安全」,这种心理暗示让很多人拿到设备后,忽略了几个关键前置条件:

设备包装是否完整、封条是否异常;助记词是否必须自己生成;激活信息是否验证为「首次使用」。。。。。。于是,很多用户一拿到硬件钱包设备,就迫不及待转入资产,在不知不觉中给了诈骗者可乘之机。

无论是之前抖音购买硬件钱包使得 5000 万加密资产被洗劫一空,还是最新这起京东购买 imKey 硬件导致 BTC 清零,无一例外,所有问题都出在购买与激活环节。

国内电商平台上的硬件钱包售卖,已经浮现出一条成熟的灰色产业链。

按理说,国内对加密货币一直保持高压态势,早在 2014 年,电商平台就对加密货币直接禁售,而 2017 年 9 月 4 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更明确要求国内平台不得提供涉及加密货币的交易、兑换、定价、中介等服务。

从字面看,「中介等服务」已足够宽泛,硬件钱包这种存储私钥的工具理论上处于禁售灰色地带,因此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平台一直以来都不支持任何「涉币」 类关键词的检索。

但事实则完全不是这样。

截止 7 月 29 日,笔者针对 Ledger、Trezor、SafePal、OneKey、imKey(imToken)五款硬件钱包产品,在淘宝、京东、拼多多、抖音平台进行关键词直接搜索,结果买卖渠道相当畅通。

其中尤以抖音平台最全,Ledger、Trezor、SafePal、OneKey、imKey 均有店铺销售。

其次则为京东,Ledger、Trezor、SafePal、OneKey 均能搜到硬件钱包售卖产品,imKey 相关店铺应已因安全事件下架。

淘宝则相对较为严格,仅搜索到一家售卖 imKey 的店铺,小红书由于没有直接的商店搜索,但二手私售与代购贴随处可见。

毫无疑问,以上除了极少数是代理商,大部分店铺均为非官方渠道的小型零售商家,既未获得品牌授权入驻,也无法保证设备流通环节的安全性。

客观而言,硬件钱包的代理 / 经销体系在全球范围内是存在的,包括在华语区普及度较高的 SafePal、OneKey、imKey 等品牌,销售体系大致相同:

  • 官方直购:官网可以下单购买各型号的硬件钱包产品;
  • 电商渠道:国内通常搭配有赞等微店,海外依托亚马逊等官方入驻平台;
  • 区域经销商:各国 / 地区授权代理商为用户提供本地化购买渠道,并可在官网验证真伪,例如 SafePal 就在官网提供全球代理商查询页面;

但在国内电商生态下,绝大多数用户仍通过非官方、无法验证溯源的渠道购买,这为灰产的「预置助记词陷阱」提供了天然土壤。

其中很多设备可能是「二手 / 三手流通」甚至「假冒设备」,无法排除部分设备在转售环节就完成开封、初始化、预置助记词,那用户一旦激活设备,资产自然就直接进入骗子钱包。

所以最关键的是,在销售端之外,用户端能否对买到手的硬件设备进行自我验证与风险防护,确保杜绝所有相关风险?

二、用户端的漏点与「自我验证」机制

说白了,这类硬件钱包陷阱之所以屡屡得手,并不是因为设备本身存在技术缺陷,而是整个流通和使用环节暴露了多处可被利用的漏洞。

而从国内电商和代理商流通链条来看,主要风险集中在两点:

  • 二手或多手流通设备:灰产会在二手设备或流通过程中完成开封、初始化,并预置助记词或账户,一旦用户直接使用该设备,资产就会被导入骗子钱包。
  • 假冒或被篡改设备:非官方渠道可能流入假设备,甚至直接内置后门,用户将资产转入后,将面临全额被盗的风险;

对于已经熟悉硬件钱包的 Degen 用户而言,这些陷阱几乎没有杀伤力,因为他们在购买、初始化和绑定流程中天然会做安全验证,但对于初次购买或缺乏经验的硬件钱包新手用户,中招概率则直线飙升。

像此次最新的安全事件,诈骗者就是在提前创建好钱包的前提下,专门预设了假的纸质说明书,引导购买用户拆封后,以假流程激活使用这台二手 imKey,从而直接将资产转走,根据笔者与相关从业人士沟通交流,近期确实已经注意到有拆封产品、放入假说明书销售的情况开始多点出现。

毕竟不少新手用户往往会忽略产品完整性(包装是否拆封、防伪帖纸是否损坏),容易漏掉对比包装内物品清单,也不了解官方 App 内就可以完成「新机 / 旧机」验证,如果这些信息被正确核对,绝大多数陷阱都能在第一时间被识破。

可以说,硬件钱包的产品设计能否全面覆盖并主动支持用户端进行自我验证,才是打破灰产攻击链条的最关键闸门。

以 SafePal 的蓝牙款 X 1 硬件钱包为例,它在用户端的自我主动验证路径做得相对完整:

  • 首次绑定提醒:在激活硬件钱包并绑定 App 时,会提示「该设备已激活,是否为本人操作」;
  • 历史激活信息展示:后续据悉 SafePal 相关界面还会同步显示设备首次激活时间和是否是本部手机第一次绑定,帮助用户第一时间判断设备是否为全新机或是否被他人初始化过;

除此之外,根据笔者的实际使用体验,无论是采用二维码交互机制的 SafePal S 1、S 1 Pro,还是采用蓝牙进行信息交互的 SafePal X 1,都允许用户在绑定 SafePal App 后,随时查看对应硬件钱包的 SN 码与历史激活时间(如下图所示),以进一步确认设备来源与使用状态。

这得益于 SafePal 的硬件钱包在出厂时,会给每个设备都写入一个 SN,并且把这台硬件设备的硬件指纹信息也一同和这个 SN 绑定并保存在 SafePal 后台,以进一步确认设备来源与使用状态。

那就意味着用户第一次使用这个硬件钱包的时候需要先激活才能创建钱包,激活时手机 App 就会把连接的硬件钱包的 SN 和指纹信息一起回传给 SafePal 后台验证,只有都匹配才会给用户提示硬件钱包可以继续使用,并记录激活时间。

后续其他手机设备再次绑定这台硬件钱包的时候,也会提示用户这台硬件已经激活,不是第一次使用,并让用户二次确认。

而通过这几步验证,用户几乎可以在第一次接触设备时就识破二手陷阱或假冒设备,从而切断灰产常见的第一步攻击链条。

对于初次使用硬件钱包的小白用户而言,SafePal 这种可视化、可追溯的验证机制,比单纯的使用说明或文字警告更容易理解与执行,也更符合防骗的实际需求。

三、硬件钱包「全流程」安全手册

总的来看,对初次接触硬件钱包的用户来说,并不意味着只要买了硬件钱包,资产就能高枕无忧。

相反,硬件钱包的安全并非一次性购买即可完成,而是由购买、激活与使用三个环节的安全意识共同构筑的防线,任何一个环节疏忽,都可能成为攻击者的可乘之机。

1. 购买环节:只认正规渠道

硬件钱包的安全链条,从选择购买渠道就已经开始,所以建议所有人直接去官网进行选购。

一旦选择电商平台 / 直播间下单、二手平台购入,譬如通过淘宝、京东、抖音等非官方链路,就意味着暴露在极高的风险中——没有任何冷钱包品牌会通过抖音直播、快手链接销售产品,这些途径几乎都是灰产的主阵地。

而在收到货后的第一步,是检查包装与防伪标识,如果包装被拆封、防伪贴纸破损或内包装异常,都应立即提高警惕,最好按照官网公布的清单逐项核对包装物品,快速排除部分风险。

这个阶段做得越仔细,后续的安全成本就越低。

2. 激活环节:不初始化就是「送钱」

激活是硬件钱包安全的核心环节,也是灰产最容易埋伏陷阱的阶段。

常见手法是灰产提前开封设备,创建好钱包并写入助记词,再塞入伪造的说明书,引导用户直接使用这套现成钱包,最终将后续转入的资产一网打尽,近期的京东 imKey 诈骗事件就是如此。

因此,激活环节的首要原则是自行初始化并生成全新助记词,在这一过程中,能够进行设备状态自检和历史激活验证的产品,能大幅降低用户被动暴露的风险,例如上文提到的 SafePal 会在首次绑定时提示设备是否曾被激活,并显示历史激活时间和绑定信息,使用户在第一时间就能识别出异常设备,从而切断攻击链条。

3. 使用环节:守住助记词与物理隔离

进入日常使用后,硬件钱包的安全核心是助记词管理与物理隔离。

助记词必须手写保存,不要拍照、截图,更不能通过微信、邮箱或云端存储,因为任何联网存储行为都等同于主动暴露攻击面。

在签名或交易时,蓝牙或 USB 连接应当短时、按需使用,优先选择扫码签名或离线数据传输,避免设备长期物理接触网络环境。

可以说,硬件钱包的安全从来不是「买来就万无一失」,而是由用户在购买、激活、使用三大环节共同构筑的防线:

  • 购买环节杜绝二手与非官方渠道;
  • 激活环节自行初始化并核验设备状态;
  • 使用环节守住助记词、避免长期联网暴露;

从这个角度看,接下来硬件钱包厂商们,其实亟需像 SafePal 这样通过首次激活提示、激活日期与绑定信息展示,为用户端提供可供验证的「全流程」机制设计,这样灰产赖以生存的猎杀链条才会真正失效。

写在最后

硬件钱包是一件好工具,却从来不是一块可以高枕无忧的终极护身符。

一方面,各大硬件钱包厂商需要及时感知市场环境变化,特别针对新手用户容易遭遇的「猎杀链条」,在产品设计和使用流程中构建更加直观、易操作的验证机制,让每位用户都能轻松判断自己手中设备的真伪和安全状况。

另一方面,用户自身也必须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从正规购买到初始化激活、再到日常管理助记词,每一步都不可省略,养成贯穿整个使用周期的安全意识。

只有当钱包的验证机制与用户的安全意识形成闭环,硬件钱包才能离「绝对安全」的目标更进一步。

cái ví
Sự an toàn
BTC
đầu tư
Chào mừng tham gia cộng đồng chính thức của Odaily
Nhóm đăng ký
https://t.me/Odaily_News
Tài khoản chính thức
https://twitter.com/OdailyChina
Tóm tắt AI
Trở về đầu trang
一条成熟的「猎杀链条」悄然成型,厂商的完善验证机制与用户的安全意识,亟需闭环。
Tải ứng dụng Odaily Nhật Báo Hành Tinh
Hãy để một số người hiểu Web3.0 trước
IOS
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