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推特噪音後,我終於在加密市場停止「自殺式交易」
原文作者: WSM
原文編譯:深潮TechFlow
注意力不集中?那你注定要「NGMI」(NotGonnaMakeIt,注定失敗)。
你真的想變得富有,還是想一邊看著你的投資組合在比特幣、以太幣和美元面前不斷縮水,一邊自娛自樂?
有很多人比我更富有,但接下來你將看到的「藍圖」是完全一樣的。而他們的財富和我的財富有什麼關係呢?在我個人的投資旅程中,我已經超越了自己最瘋狂的夢想──自力更生、普通智商、精神還算正常。而我的最後一筆交易已經是三年前的事了。 2025 年的加密世界已經無聊到極點,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永遠持有”,因為它已經成為你淨資產的一部分。
比特幣和以太坊沒有頂部,因為法定貨幣沒有底部。法幣的貶值是設計使然——而這並不是一件壞事。太多的加密貨幣玩家以為自己揭開了一個巨大的陰謀,彷彿這並不是本來就設定好的目標。
人類的歷史高點(ATH,All-TimeHigh)永遠在當下。懷舊情緒往往讓我們忽略了一個客觀現實:從整體來看,人類從未像現在這樣生活在如此繁榮的時代。
與大眾的看法相反,加密推特(CryptoTwitter)是一個資訊孤島。我從未認為推特是個好東西,我只用它來感知市場情緒。這兩者的差異很大。
現在我之所以還在用推特,是因為我正處於創業模式(我只發了30 天的推文)。而我的想法和4.5 年前一樣:

順便說一句,我在加密推特(CryptoTwitter,簡稱CT)上看到太多「裝模作樣」(LARP,LiveActionRolePlay)的截圖了。
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居然有人會相信這些事:

絕大多數加密參與者根本不上推特,也完全不在乎推特上的內容。
他們為什麼要在意?
誰會登入推特,聽你這個蠢驢在那裡大放異彩?
如果你真的這麼聰明,為什麼當初沒在比特幣幾分錢的時候買入,然後啥都不幹?
如果你真的這麼聰明,為什麼到了2025 年還在進行交易?
1260 萬倍的比特幣回報還不足以讓你退休?
16666 倍的以太坊回報還不夠?
無數的10 倍、100 倍、1000 倍回報,空投獎勵、DeFi 紅利,你居然還停留在這個應用上?
沒有任何交易者能超越早期的加密貨幣持有者,一個都沒有,零。
那麼,誰才是真正的「傻子」呢?嗯?傻子?
把比特幣和以太幣的價格凍結在今天,退出市場永遠不碰。夠了嗎?這才是衡量「早期」投資人的唯一標準。
推特上那些帶著五個推薦連結、每月收$500 的付費Discord 群,聽你在那裡胡說八道的人呢?
你出賣了自己的未來,搞砸了你的財富包。你不過是個偽裝成「意見領袖」(KOL)的過氣打工人,用付費群聊維持生計。時間線上的人們「慶祝」你拿到金色認證的工作機會,也就是所謂的「WorktoEarn」(工作換收入)。
這沒什麼問題,但你卻假裝成“專家”,讓別人相信你是“專家”,然後收費發表所謂的“專家”觀點。結果呢?
你把無辜的人送進了「爆倉之城™」(RektCity™)的絞肉機。你所有的資產相較於比特幣和以太坊都慘遭「爆倉」。甚至沒有任何加密貨幣能證明自己存在的理由,因為它們都被代幣化法幣——泰達幣(Tether)——「神級碾壓」。
如果你連法定貨幣都無法克服──而這恰恰是加密貨幣誕生的初衷──那你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
儘管如此,你們仍然口出狂言,想要對排名第二的以太坊(Ether)下手——它已經超越了泰達幣(Tether)。
你們還在繼續喋喋不休,自信滿滿地預測比特幣(Bitcoin),這位排名第一的霸主會走向衰亡。
喋喋不休。
喋喋不休。
喋喋不休。
大放厥詞,毫無根據。
比特幣白皮書已經誕生17 年了。會有英雄來拯救市場嗎?不會有英雄來救場的。
你們根本不想與比特幣較量,更別提挑戰加密市場的「聖三位一體」(TheHolyTrinity)了。
事實上,如果你們手上能持有「聖三位一體」的一部分足夠讓你實現財務自由的資產,你們現在就會停下所有交易。
那些沉迷於賭博的投機者是無法被拯救的,因為他們根本沒有終極目標。他們賭只是為了賭,因為他們的多巴胺受體已經被過度刺激到麻木——這是一種徹底的上癮。
垃圾幣(Shitcoins)其實應該直接使用亞馬遜雲端服務(AWS)上的中心化資料庫。這樣不僅更快、更便宜、更安全,而且更誠實,因為它們本質上就是完全中心化的——不像比特幣(Bitcoin)和以太坊(Ether)。大多數項目只是假裝去中心化(LARP),只有少數項目坦言自己的實際情況。如果採用中心化方案,這個「產業」或許能減少許多因區塊鏈或智慧合約被攻擊而造成的資金損失。
垃圾幣存在的真正原因,是為團隊提供一種「惡魔交易」(Devil'sSwap)的機會:
- 你給他們:你寶貴的比特幣、以太幣或美元
- 你得到:他們免費鑄造出來的垃圾幣
停下來好好想想。任何「惡魔交易」從一開始就意味著團隊在你的頭上傾倒他們憑空創造的垃圾幣供應。他們用空氣換走了你的價值資產。
接下來,你的垃圾幣必須在公開市場上與「聖三位一體」(TheHolyTrinity:比特幣、以太坊和美元)進行永無止境的競爭。每天醒來時,持有垃圾幣的你都得擔心其他持幣者是否會突然“醒悟”,通過拋售垃圾幣換取“聖三位一體”來實現價值。
這就是為什麼所有垃圾幣從長期來看都會「流失比特幣價值」(bleedsatoshis)。以太坊是唯一一個自ICO 以來超越比特幣表現並穩居第二的資產。關於這一點,我們將在另一篇文章中深入探討。
垃圾幣團隊並不在乎他們的代幣會發生什麼事;他們早已透過「惡魔交易」獲得了他們想要的比特幣、以太坊和美元。至於垃圾幣跌到深淵,對他們來說毫無影響。
但對你來說,這很重要。因為你在持有這些垃圾幣,並眼睜睜看著資金不斷流失。
資本保全是投資中最重要的法則。沒有資本保全,你終將破產,因為再高的投資技巧也無法戰勝「破產風險」。
推特(Twitter)和Reddit 一樣,獎勵的是群體思維的「驢子共識」(hivemind「donkeyconsensus」)。這才是根本問題所在。一個帖子受歡迎、獲得點讚、被頂到熱榜,並不意味著它是正確的。
什麼時候大家能一起贏過?從來沒有。
帕累托分佈(ParetoDistribution)不會讓驢子們一起勝利。財富永遠集中到少數人手中,無論條件如何。加密貨幣本身確實是跨時代的財富轉移,但受益的只有極少數人。好好想想吧。
而最終的贏家是誰?銀行家和政府,而不是密碼朋克(Cypherpunks)。
那些「聰明人」呢?他們特別容易錯過機會。他們太在意與眾不同的「逆向思考」帶來的虛名,而不是直接買比特幣(Bitcoin),或直接買以太幣(Ether)。
小心那些自以為聰明、有一堆複雜理論告訴你什麼事做不成的人——他們太聰明,反而被自己的聰明害了。我稱他們為「耶利米」(Jeremiahs,寓意悲觀主義者)。
聰明人通常為更「傻」、但風險承受能力更高的人工作。你變富的唯一途徑是擁有,而不是其他什麼。只要給聰明人工作保障和「黃金手銬」(GoldenHandcuffs),你就能讓他們成為你的「打工人」。這是真相。
史蒂夫·賈伯斯(SteveJobs)並沒有編寫iOS 的程式碼,但他依靠蘋果(Apple)的股份變得非常富有,遠勝於任何天才工程師。
歸根結底,這只是錢,對吧?
當年有人像講道一樣警告你,買比特幣就像會得痲瘋病;有人說以太坊是騙局,好像買了就會喪命。
所謂的「機構投資人」在上一輪週期表現得併不比散戶好。他們現在買得比我們還高,入場點糟透了。要在像加密貨幣這樣的新興產業中全倉押注,需要一種特別的勇氣。
你已經太晚了。
能不能來一句GM(早安)? ——閉嘴吧。
加密推特(CryptoTwitter)現在儼然成了LinkedIn,而原因其實很簡單——所有的優質內容都被「吸走」了,留下的只是濃縮的「退出流動性」和滿地的投機者。
人們為了殘羹冷炙爭得頭破血流,這就是為什麼「時間線交易」(timelinetrading)成了新潮流。
甚至,「代入式交易」(vicarioustrading)也成為一種現象——你被虧得體無完膚,只能看著別人交易,就像看主播打遊戲,而不是自己上場一樣。
當連殘羹冷炙都被搶光時,人們便開始互相吞噬。
這一輪週期的騙局(rugpull)異常兇猛,因為市場已經沒有剩餘價值可榨取了。那些藉口和「元敘事」(meta)早已消失。如今,試圖把犯罪包裝成「酷」的行為,不過是市場效率提升後,帕累托底層分佈進一步收縮的結果。
試想一下,2025 年了,哪個真正成功且已經「賺夠了」的有錢人,會坐在推特上浪費他的競爭優勢,教你如何打敗他?
動動腦子吧。
沒有人會教你如何殺死他們。永遠不會。
事實上,我最近和一些用戶聊天時有了頓悟(排名不分先後):

我從來不相信那些自嘲的笑話。你應該始終相信自己:

@AzFlin[已刪除帖子]做了一篇關於所有在StreamFinance 上被“收割”的“聰明人”的複盤。這對我來說簡直像個笑話:

某個驢子正在舔騙子的腳。

當我說BNB 是以太坊的「子資產」時,這是真的:
- BNB :原本是基於以太坊的ERC20 代幣。
- BSC (幣安智能鏈):是以太坊GoEthereum(Geth)的分叉版本。
- PancakeSwap :是Uniswap 的分叉版本。
- OPBNB :基於以太坊研發的OPStack 的分叉版本。

到了2025 年,人們已經無法負擔擁有「自殺級」21 個比特幣的目標。沒錯,這個最低門檻——21 個比特幣,始終是邁入「百萬俱樂部」的標準:

中本聰(Satoshi)恐怕在墓裡都氣得翻滾不止:

徹底震撼了戰壕中的人們。

以下是我對2025 年加密產業現狀的一些個人看法:

我們中的一些人在2017 年初入加密領域時,天真地以為自己正在改變世界。後來到了2019 年以及DeFiSummer,我們變得更加成熟,唯一的目標就是擊潰敵人。
加密貨幣是一個極致的PVP(玩家對玩家)遊戲:它是一個負和遊戲(negative-sumgame),而不是零和遊戲(zero-sumgame)。
中間商們卻“坐擁舒適”,帶著幸災樂禍的心態看著交易者在鬥獸場中互相廝殺。他們承擔零風險,卻收割所有收益,看著你被「爆倉」。更甚的是,他們還提供推薦鏈接,把更多受害者引向“爆倉墓地™”,為自己創造無限利潤。幾乎所有交易所創辦人都成為了億萬富翁,這可不是沒有原因的。
他們之所以能超越所有人,是因為他們是早期採用者中的一部分——有些人甚至在財富階梯的多個層級上佔有一席之地。他們幾乎不會失敗。
財富階梯:
- CEX(中心化交易所)創辦人
- Layer1 區塊鏈創辦人
- 各類專案創辦人
- 早期採用者
- 頂級菁英交易者
- 落後者[被爆倉]
- 普通交易者[被爆倉]
如果你在加密市場中使用槓桿交易,你最終會失去所有的錢。
這不是“是否會”,而是“何時會”。
加密市場相較於傳統市場規模太小,你的對手是犯罪行為和內線交易。而大多數人還在手動交易,情緒控制力卻像個小孩。簡直瘋狂至極。

我從未把自己看作一個“交易者”,因為早期買入並持有,看著我的對手在市場中自相殘殺,才是經過驗證的製勝之道。你又怎麼可能超越一個早期採用者呢?
對於交易來說,一切看似順風順水,直到它突然崩盤。
那些試圖透過交易(賭博)來「優化」他們的比特幣和以太坊持倉的人?結果只有一個:爆倉。
爆倉之城™
他們的「屍體」漂浮在河流上,而你什麼都不用做,卻能永遠贏下去。
我已經贏得累了,簡直是「成功過剩」的折磨。

所有在先前週期中稱霸市場的“怪物”,早已將財富轉化為比特幣、以太坊和美元,並在多年前退出。他們懂得遊戲規則。他們早已不在這裡了。
而他們為什麼還要回來呢?你憑什麼覺得他們會為了你發推文?你有他們的私人電話嗎?你會和他們一起聚會嗎?你見過他們的家人和孩子嗎?
動動腦子吧。
一旦你擁有了足夠的比特幣、以太坊和美元——你的「成功之堆」(makeitstack),就沒有什麼需要再做的了。你只需要靜靜等待,這些資產已經成為你淨值的一部分。
你還能賣掉它們換成什麼?你已經到達了遊戲的終局。
試想一下,永遠不用再看價格圖表,是不是很美好?
如今仍留在市場中的“怪物”,大多是在2017 年的烈火中誕生的。他們幾乎都是創辦人,或者後來成為了創辦人。這就是他們為什麼還在這裡。而這一切都離不開以太坊——他們的初始資本正是透過ICO(首次代幣發行)在以太坊上籌集的。
以太坊為加密領域帶來的普及,比其他加密貨幣都多。你今天在加密市場中看到的一切,都源自於以太坊的研發(R&D),這推動了整個加密產業的採用和發展。
你自己進入加密市場是因為比特幣,還是因為以太坊研發衍生出的其他敘事?大多數人其實是屬於後者。
以太坊是整個加密市場的DeFi 實驗室。即使是Solana 和其他項目,也從中受益匪淺:它們見證了以太坊主網的成功經驗,了解了哪些可以改進,經歷了真實的市場測試,然後推出了自己的技術,試圖解決那些瓶頸問題。我會在另一篇文章中討論,為什麼「更好的技術」對價格沒有任何影響。
我都不需要提以太坊的價格表現,因為你聽了臉都會紅:從ICO 到現在, 16666 倍的漲幅。
以太坊並沒有表現不佳,真正表現不佳的是你,因為你遲到了。
身為普通人,在普通的市場條件下,你有無數機會以低於300 美元、200 美元、甚至100 美元的價格購買以太坊,而且可以大手筆買入。你完全可以在多個時機將自己的全部淨資產投入以太坊。如果你不「相信」以太坊,那就換成比特幣——效果一樣,或者像我一樣兩者都買。
Reddit 上的「老韭菜」們(boomfags)當時還在做模圖,嘲笑以太坊在300 美元時像個穩定幣。它在這個價格點上橫盤了很久。即使Vitalik(以太坊創始人)“治癒了癌症”,以太坊還是卡在300 美元不動。
你怎麼能讓Reddit 上的那些「老韭菜」都跑贏你呢?
簡直羞辱。
你被Reddit 打敗了!
真的是被Reddit 打敗了!

Reddit 比加密推特還糟糕,因為它的讚/點踩系統會鼓勵那些情緒化的「套牢者」引導討論朝著對他們有利的方向發展。而如果那些蓄著大鬍子的版主們本身也是“套牢者”,他們甚至可能因為害怕而直接封禁或刪除你的評論。
是的,我當然跑贏了Reddit 上的「老韭菜」。不然的話,我自己也會在那裡發瘋似地胡言亂語,對吧?我不會在網路上向陌生人透露我的優勢,但我一直試圖幫助身邊的親近之人,同時記錄自己的交易日誌。你也應該這樣做。金錢是解決你所有眼前煩惱的最強工具。
我會向你展示一次跨時代的交易,而這在我有生之年可能再也不會重現。我想。這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完美結合。太多人因為自尊心作祟,不願承認運氣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但我寧願幸運而不是依賴科技。任何時候都一樣。誰會祈禱市場變得更難呢?
“哦,要是這個市場更難一點,我就能在加密推特上吹噓我的技術有多高超了。”
得了吧,夠了。

抄底2020 年3 月的疫情暴跌
在2020 年3 月新冠疫情引發的市場大崩盤中,我果斷抄底,而當時加密推特上到處瀰漫著恐慌情緒。我早就得知武漢疫情爆發的消息(長期泡在網上確實有用),並提前做好了準備。最壞的情況,無非就是囤了一堆罐頭,還要還點利息罷了。
當機會來臨時,說實話,還挺嚇人的。這是我見過加密市場中最大的一次「核爆」。但呢?我還年輕,就算失敗了也可以重新開始。畢竟,人類從更糟糕的災難中都挺過來了。
於是,我全倉殺入:比特幣4000 美元,以太坊100 美元,手頭上所有剩餘的法幣和穩定幣都投入了進去。
我還勸說了一位「朋友」理性一點,也抓住機會入場,但她很傲慢。我也不怪她,畢竟當時的不確定性確實很高。不過後來,我還是稍微「嘲諷」了一下:

“更好的投資?哪裡?拿出來給我看看。”

在DeFi 之夏(DeFiSummer)期間,我告訴朋友們,如果他們錯過了這次機會,他們會後悔一輩子,因為市場不會回頭重演這些價格。一旦「韭菜」們反應過來,機會就結束了。
當時,即便是上一輪牛市中的加密老玩家,也因為2018 年熊市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而掙扎著(包括我自己)。他們根本無法對未來抱持希望。
我點到為止,沒有再多說——你可以帶人到門前,但只有他們自己才能踏出那一步。作為朋友,我希望那些我關心的人能夠成功。這不是空話,金錢才是解決現實問題最強大的安慰劑。我不同意其他說法,因為我已經站在這條路的兩邊。

7 位數的Uniswap 空投
好吧,其實不是真的7 位數,空投的價值當時只有大約30 萬美元。但我透過持有這些空投並用其他交易的收益加倉,最終把它滾到了7 位數。
一開始,我因為懷疑HaydenAdams(Uniswap 創辦人)而自斷後路,賣掉了一半的空投。但後來,當我真正做了自己的研究(DYOR)並認真算了賬後,我對市場充滿信心,確信它會狠狠教訓那些把Uniswap 空投當成“免費錢”而拋售的人。不會有這麼多「傻瓜」逃過市場的懲罰。帕累託法則(Pareto)會復仇的。
如果你明白我說的「你賣掉空投去買了PS5」是什麼意思,那我們來自同一個圈子(推特不是我的歸宿)。那些不信的人把$UNI 砸到了這麼低的價格,簡直可悲,不配持有!
如果你一直持有$UNI 到今天,每個錢包的收益已經高達3000 美元(以當前時間計算)。還不錯吧?



是的,過去我們真的會手動分析代幣經濟模型(Tokenomics),然後做出理性的投資決策,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盲目跟風,追隨推特時間線上某個名人KOL 的推薦:

那些「酸」和「氣」簡直溢出螢幕。
你被價格擠出市場了嗎?
……而我才剛開始。
1inch 空投
如果你參加過DeFi 夏日,你很容易就能獲得1inch 的空投。在某些條件下,你可能會發現1inch 的表現甚至優於Uniswap。
他們不僅發放了一次空投,而是發了兩次!而且第一次空投的宣佈時間居然是聖誕節當天。作為一個成年人,當你在聖誕節收到一筆豐厚的空投時,那種快樂簡直爆表。
雖然時間久遠,我已經記不清當時參與過的其他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但毫無疑問,Uniswap 和1inch 是其中的佼佼者。
如今到了2025 年,如果讓我推薦DEX,我只會選擇以下幾個:
- Uniswap
- 1inch
- Matcha
- Cow (較新的平台,需謹慎使用)
或許還有更好的選擇,但我始終傾向於選擇「老牌」項目,因為我更注重安全,而不是冒險被「爆錘」。

小心「新鮮亮眼」的東西
我在推特時間線上看到太多人興奮地測試各種新協議和應用,就像“小白鼠”一樣。我只想說:別這麼幹。
我曾經因為測試DEX 的限價單功能而遭遇了不小的損失。當時,這些功能還處於測試階段,在鏈上的限價單根本不可靠。你必須親自盯著,或是使用那些可疑的機器人,而它們還需要你交出私鑰權限。對我來說,這根本不可能。
那時我測試的是一個叫做VeloxGlobal的平台。我只是想好好睡一覺,兄弟們,當時我每天花16 到18 個小時在研究上,真的累壞了。我只想在睡覺時也能讓訂單自動執行。結果呢?只能說,發生了一些路由錯誤。
Matcha 的限價單功能雖然糟糕,但至少只是失敗不執行,總比像Velox 那樣直接「捐」走你的資金要好。
2025 年我唯一信賴的以太坊錢包
- MetaMask
- Rabby
我比較信任MetaMask 的核心程式碼安全,而Rabby 則更注重使用者互動層面的安全性。兩者各有優勢,都非常出色。
我常在推特上看到有人吐槽MetaMask,但這些批評和安全性完全無關。如果你要提到Infura 的資料追蹤問題(2022 年才有人發現?笑死),其實只要用防火牆監控出站連接,你早就知道了,而且可以輕鬆更換RPC。
MetaMask 的空投和安全性有什麼關係?
還有,你們有些人可能根本不知道,MetaMask 還有一個藍色的logo。
操作安全(OPSEC)是完全不同的領域,或許我該專門寫篇文章來探討。
2021 年4 月頂部清倉
2021 年4 月是當年多頭期間風險調整後的最高點。如果你堅持持有到2021 年11 月,最終只會被市場「收割」。比特幣在那之後暴跌約53%,僅勉強創下疲軟的新高,絕大多數山寨幣幾乎歸零。早在2021 年4 月,你就應該切換到穩定幣了。
那些KOL(關鍵意見領袖)在2021 年不斷鼓吹「比特幣年底衝破10 萬美元」?立刻取關!這就是我所謂的「驢式共識」(donkeyconsensus)。加密貨幣市場是零和遊戲,帕累託法則(ParetoPrinciple)決定了不可能所有人都能一起獲利。
甚至有一些許久未聯絡的「朋友」在2021 年4 月牛市的絕對高點突然冒出來,問我是否應該入場。我坦誠地告訴他們不要碰,這市場已經嚴重高估,靜待「核爆」才是明智之選。
我在GCR(知名加密交易者)之前就預測到了頂部,不是說我比他更厲害(畢竟我不是交易員),而是為了說明:太多人依賴從別人那裡獲取“內幕信息”(alpha),而不相信自己的判斷。


隨之而來的市場屠殺
帕累託法則開始收割「屍體」:

我在2018 年熊市後覺醒了“寫輪眼”,市場的幻象再也騙不了我。我已經和帕累託法則對齊,自2020 年以來未嚐一敗。在加密貨幣領域,一切都只是獲取更多比特幣、以太幣和美元(BTC、ETH、USD)的工具。
如果到了2025 年你還在推崇「社群」(community)的概念,那你注定會被市場「爆錘」。所謂社區,不過是將「接盤俠」綁在一起的黏合劑罷了。
那些真正獲利的人不會告訴你(為什麼要告訴你呢?),當所有人被市場摧毀,而你卻成為唯一的倖存者時,那種「幸災樂禍」的快感是無法言喻的。我們都在玩同一個遊戲,使用同樣的工具,但最終只有少數人活了下來。這就是加密貨幣市場作為一個負和遊戲的本質,而你所謂的「社群」卻刻意忽略了這一點。你以為錢是從哪裡來的?
你正身處一場電玩遊戲,而比特幣、以太坊和美元這「聖三位一體」就是最終的「畢業裝備」。
將帕累托想像成一個坐在頂端的「詭計之神」。當帕累托發現有太多「驢子」(donkeys)在市場中獲利時,就會觸發巨大的清算事件,來重置市場格局:
- Mt.Gox
- Bitconnect
- OneCoin
- Luna
- FTX
- 跨鏈橋漏洞
- 中心化交易所(CEX)被駭
- 各種騙局
- 項目方跑路(Rugpulls)
不管透過什麼方式,帕累托都會將這些事件植入模擬之中。甚至連「劈開天空」般的極端事件都不是不可能發生。
“落後者和遲到的大多數。早期買家可以輕鬆撐住5000 美元的比特幣價格,毫無波動。”

為何選擇FTX 崩盤時抄底?
我之所以在2022 年11 月FTX 崩盤時選擇抄底,而不是在Luna 崩盤時,是有原因的。
很簡單,因為DoKwon(Luna 創辦人)並沒有他自以為的那種市場影響力。 Luna 的崩盤並沒有對比特幣價格造成足夠大的衝擊。 Luna 的「傳染效應」甚至沒能將比特幣價格拉低到2021 年7 月的水平——這根本就是個「小場面」。
然而,我對所有從Luna 那裡受到影響的人表示同情,甚至公開喊話那些推動這件事的KOLs:

這裡沒有什麼所謂的「秘密公式」。我不做技術分析(TA),因為我覺得那不過是「男人版的星座學」。那我的秘訣是什麼?很簡單,我只看歷史週期。根據以往的熊市表現,比特幣通常會從歷史高點(ATH)下跌約80%以上。
所以,從2021 年11 月的約69,000 美元或2021 年4 月的約64,000 美元開始計算,我得出了一個重新入場的目標區間:10,000 至14,000 美元。
任何告訴你他們知道「確切底部」的人都在撒謊(LYINNNNNGGGGGGG)!沒人能完美抓住絕對頂部和絕對底部。這也是為什麼我使用“區間”作為參考,並且我會在區間內分批建倉(“羽化”區間)。
不,這並不冒險。我們生活在一個模擬之中,而我相信帕累託法則(ParetoPrinciple)。此外,我們唯一可以參考的數據就是歷史數據。帕累托會在清理市場中的「雜魚」後,獎勵它的「孩子」——比特幣、以太坊和美元(Bitcoin,Ether,USD)。
信不信由你,但不信你就會被拋下
雖然我直到最近才開始發Twitter(推特)內容,但我一直都在默默閱讀。翻到最早的推文,我的目的很明確:我用Twitter 來判斷市場情緒,而不是用它來獲得知識。資訊是免費的,你應該自己去做研究,而不是依賴別人為你篩選資訊。他可能錯了,或者更糟,他可能帶著某種目的故意誤導你。
下面提到的介面叫Nitter ,它是一個在地化的第三方Twitter 用戶端,在 ElonMusk)關閉TwitterAPI 之前還能用。如今可能還有零星的伺服器在運行,但非常不穩定,所以到了2025 年,你基本上被迫使用原生Twitter。
我睡不著。整晚都興奮得不行,眼睛死死盯著螢幕,時刻關注價格波動。這一刻,我已經等了超過1 年半的時間。我必須保持清醒,以確保能夠成功地將所有資金重新投入比特幣和以太坊(Bitcoin&Ether)。
說實話,我當時甚至在低聲祈禱,希望再來一次朝鮮黑客的攻擊(NorthKoreanexploit),直接把價格砸到10,000 美元以下。
抱歉了,兄弟們。



當時,比特幣的價格並沒有完全落入我設定的目標區間(10,000 美元-14,000 美元)。但很多人就是在這裡犯了錯:他們為了自己腦中隨意設定的「目標數字」而孤注一擲。然而,市場根本不在乎你,更不會按照你的想法運作。比特幣是否會像之前的周期一樣大跌,其實也沒有任何保證。我把這看作是帕累托(Pareto)法則對市場參與者的一次考驗,用來篩選出那些「不配」的人。
當CZ(趙長鵬)「終結」了SBF(SamBankman-Fried,FTX 創辦人)時,我心想,如果這都不是市場的底部,那還有什麼能是?於是我必須拋開自己的偏見,得出結論:這就是我重新入場的最佳時機。
從長遠來看,15,000 美元的比特幣和10,000 美元的比特幣之間真的有那麼大的差異嗎?當然,從數字上看差別很大,但實際上,這不會對你的人生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現在回頭看,其實FTX 崩盤標誌著市場底部的出現,只是純粹的運氣。我從未試圖「瞄準」這個事件。畢竟,誰能知道哪個具體事件會成為轉捩點?我唯一知道的是,Luna 崩盤的連鎖反應還不足以製造足夠的市場恐慌,帕累托需要更多“犧牲品”,而FTX 的倒閉恰好成了那個“清洗事件”的催化劑。
三大經典交易
那麼實際發生了什麼事?以下是我認為的加密市場三大「聖三一」交易:
- 在COVID-19 暴跌時抄底。
- 在2021 年4 月的多頭高點賣出。
- 在FTX 崩盤時重新買入。
這就是終局了。這可能是我一生中最賺錢的三次交易,而我所需要做的,只是提前行動,然後什麼都不做。真的,僅僅是耐心而已。
那麼接下來我的人生該做什麼呢?答案是:什麼都不用做。
我希望你們能明白,那些你在Twitter 上看到的KOL(意見領袖)和「專家」們發的內容,基本上都是垃圾。為什麼他們還在Twitter 上?因為他們幾乎都是「LARP」(LiveActionRolePlay,裝模作樣的人),他們並沒有真正「成功」。他們依然需要向你兜售些什麼:課程、付費群組、垃圾幣(shitcoins)、推薦連結。他們需要你成為他們的退出流動性(exitliquidity)。
相信你自己。賺到錢後,就去過自己的生活。社群媒體是一種毒瘤,它會感染你的思維。
記住,只有兩類人在CryptoTwitter(加密推特)上有正當理由:創辦人和品牌。
「神級交易」:又一個七位數的故事
為了更直觀地說明「提前佈局並保持耐心」這個理念,我再分享一個故事。不過,這次我不會把功勞歸於自己,因為如果單靠我個人,根本不可能會買這個項目。這次的收益,我全都「贈送」了出去,因為從精神層面上來說(笑),我並不認為這是屬於我的。但即便如此,我還是因此獲得了一個七位數的回報。
這裡我不會涉及任何個人細節,因為這既無關緊要,也不是你們需要知道的。我只是單純地想支持她的旅程。看著她對AxieInfinity充滿熱情的樣子,讓我感到非常溫暖。
當我提到AxieInfinity時,我說的是2020 年的情況,那時候還沒有$AXS 代幣,也沒有Ronin 網路。 AxieInfinity 當時也運行在以太坊主網(EthereumMainnet)上,也沒有後來湧入Discord 的上百萬菲律賓玩家將一切玩法「最大化到極限」的現象。那時候也沒有所謂的「品牌大使」(ambassador),不像現在這些人充滿時間線。
早期的玩家群都只是一些普通人,沒有任何獲利的動機。大家參與其中是因為真的喜歡這個社群、朋友,以及這款遊戲本身。在AxieInfinity 的冒險模式(AdventureMode)中,你可以無限刷$SLP,因為當時它幾乎毫無價值。 AxieInfinity 在那個時候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存在。
光是花100 美元就能組建一支超強的隊伍,因為當時最便宜的Axie 只需要2 美元左右。有些玩家甚至因為以太坊主網的Gas 費用太高,連繁殖Axie 的成本都負擔不起。而我當時完全有能力單槍匹馬地「打破」整個經濟體系。這並不是自誇,只是想還原AxieInfinity 早期的時代氛圍。
那時候的社區裡有一些非常優秀的人物,從我有限的見聞來看,那是一個充滿活力和熱情的團體。這讓我想起了2017 年加密貨幣早期的情景。我由衷地希望那些曾經參與其中的人都能過得很好。
你們對她非常友好,並耐心地回答了她所有的「小白問題」(她還假裝自己是個男生,以免顯得奇怪)。

說實話,我當初只是想讓她透過加密遊戲找點事情做,好讓我自己專心搞「真正的加密貨幣」(笑)。這本來並不是什麼嚴肅的投資。結果,諷刺的是,這筆交易的單次收益率(%收益)在2021 年的周期中居然比我的表現還要好(雖然絕對收益不是)。
她完全不知道的是,我當時以幾美分的價格買了不少$AXS。為什麼?我只是想以後把它送給她,表示我的支持。我從來沒想過$AXS 的價格能超過5 美元,更別提創下164.90 美元的歷史新高(ATH)。我讀過它的代幣經濟學(tokenomics)白皮書,也不認同它的價值主張。
這又是一條重要的投資法則:只在你的能力圈內行動。正因如此,我避開了那些「梗幣」和NFT,因為我既不了解它們,也不了解它們的社區文化。
當我把$AXS 轉到幣安(Binance,流動性最深的交易所)後,我就徹底把它忘了。我並不是為了講故事或炫耀而誇張。 $AXS 最終能夠漲到如此高的價格,完全是因為我被迫「強制持有」(HODL)。如果我當時記得的話,我可能早在2021 年4 月就賣掉了。
你可能會問:“怎麼會忘記自己的投資?”
當市場行情火爆時,錢開始變得毫無意義,彷彿只是一些數字分數。再加上我使用了多個錢包應用程式、多個中心化交易所(CEX)、多個去中心化協議、多個硬體錢包、多個帳戶、上百個地址,以及各種安全金鑰、電子郵件、筆記、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和手機……在這種情況下,忘記一些東西其實非常容易。我甚至可能還有至少1 個比特幣散落在某個地方(笑)。
這次$AXS 的投資,從一開始就是“無心插柳”,但最終卻成了意外的贏家。這不僅是一堂關於投資的戲劇性故事,也是一堂關於耐心、能力圈和偶然性的投資課。
到了2021 年12 月,我在主流新聞中聽到了關於AxieInfinity狂熱的報導。那個所謂的「獎學金計畫」(scholarshipprogram)還在被大肆宣傳(笑),整個市場都在瘋狂。於是我決定深入了解一下,並查看了$AXS 的價格。
我的天,什麼鬼?
這讓我想起了我當初的買進操作。
要知道,我早在2021 年4 月就已經退出市場了。到了這個時候,我只是把比特幣的價格當作風向標,隨時觀察著重新進入的時機。
我立刻打電話給她,要她盡快過來見我,因為她現在已經是千萬富翁了。當然,她一開始以為我在開玩笑。於是,我錄了一段螢幕錄影發給她,逐行展示了所有的買入記錄,以及$AXS 目前在CoinGecko 和CoinMarketCap 上的市場價格。
那一天,情緒可以說是非常激動人心。
接下來,我會模糊掉一些細節,因為這是一個私人視頻,我也不在乎向網路上的陌生人證明什麼。有些人因為虧得太慘,無法接受別人能在$AXS 上實現546 倍的歷史最高回報(ATH),即使回調後仍有約320 倍的收益,於是選擇把它當作“LARP”(LiveActionRolePlay,意指虛張聲勢)來安慰自己。但你們只是來得晚了而已。在加密貨幣領域,有人曾經實現過10000 倍的收益。
從機率上講,請考慮以下幾點:
- 這是螢幕錄影,不是截圖。
- 人們只會在值得「流口水」的時候錄影或截圖。
- 如果這是假的,我需要完美復刻2021 年幣安(Binance)的使用者介面。
- 我還需要完美復刻2021 年CoinGecko 的使用者介面。
- 同樣,我得完美復刻2021 年CoinMarketCap 的使用者介面。
- 沒有人會逐行錄屏,除非是為了向別人展示收益狀況。
- 這段影片在網路上的任何地方都不存在。
- 如果這是假的,那我得保存這段影片整整4 年,然後只為了4 年後給網路上的陌生人看。
- 你也可以看到MacOS 的計算器應用程式,透過複製貼上操作顯示出一個七位數的金額。
- 用你的腦子好好想想。嫉妒只會讓人變得更糟,但事實卻擺在眼前。
智慧箴言
我甚至沒有提到其他那些瘋狂暴漲的投資操作。我參與過一些你從未聽說過的項目,但我並不打算向網路上的陌生人洩露我的優勢。不過,我所有行動背後都有一個通用的藍圖,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真正的啟示是什麼?
- 每個人都在胡扯。你唯一需要的「Alpha」(獨特優勢)就是你自己。
- 交易者害怕早期進入者。因為早期進入市場的優勢大得令人難以置信。
- 什麼都別做。拿著爆米花看那些新手被市場震盪洗出去,帕累託法則(ParetoPrinciple)會讓勝利自動傾向於你。
- 別再等別人餵你。
- 損益平衡(保護本金)就是一場重大勝利。
- 永遠記得將資產整合到「神聖三位一體」:比特幣、以太坊和美元,以保全你的財富。如果你不這麼做,你會失去所有的錢。
上述建議只適用於你買進的資產還算過得去。如果你買的是「垃圾專案」(donkeyshitter),你會失去所有的錢。
這一切在理論上說起來很簡單,但實踐起來很難,我理解。
“早點入場就行了,兄弟。”
“找到最優質的項目就行了,兄弟。”
“直接買21 個比特幣就行了,兄弟。”
如我所說,Twitter 並不是我的主場。
你買「垃圾幣」(shitcoins)是為了拋售。
而我?我根本不希望你擁有任何東西。我希望你完全被市場價格排除在外,這樣當價格上漲時,你只能永遠懊悔和憤恨。
要成功,你需要有戰士的精神-消滅內心的「懦夫」。那些你在網路上浪費時間交往的「驢友」(donkeys)並不是你的朋友。
想想那些真正依賴你成功的人吧。你沒有休息的奢侈。停止把你的錢送給市場。

我反覆驗證的一個投資論點是這樣的:如果我已經到了買入某個幣種或代幣的階段,那麼世界上一定會有其他人最終也得出同樣的結論,並在我之後買入。但我比他們更早一步。這些人會成為我的免費宣傳員。他們會幫我宣傳(他們總是這樣做)。這就是為什麼我從來不需要去推銷任何程式碼(tickers),市場會自動完成這一切。帕累託法則(ParetoPrinciple)會讓我在這場模擬中取得勝利。
當那些實際操作「拉盤砸盤」(pumpanddump)的團體,或是像加密推特(CT)喜歡稱呼的「秘密聯盟」(cabals),開始累積我早已持有「神級倉位」(Godposition)的專案代幣時,這場景真是頗具喜劇性。他們最終成了我的退出流動性(exitliquidity)。你無法懲罰一個早期進入者,因為他們的買入價格遠低於你的成本價。
致命一擊
Killshot.
是的,我必須避開錢包追蹤器以及中心化交易所(CEX)和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之間的關聯。我一直是金融隱私的堅定支持者,尤其是對門羅幣(Monero),這些年來我透過捐款一直支持它。
不過,不要投資隱私幣,把它們只當作工具使用。它們是非常糟糕的投資選擇:

掌控局勢
當我說“早期”,我指的是非常早期。有些團隊犯了錯誤,我不會教你這些,但這些錯誤讓我有機會迫使他們坐到談判桌上。 Airswap 是實現這一目標的絕佳工具,當然還有其他策略。
「你讓我變得太強大了,我們來談一個公平的場外交易(OTC)價格吧。不然,我會把你的價格圖表送進'暗影領域'。”
在有人急著評論之前,不,這並不是「非法」的行為。向團隊施加壓力是完全合法的。這是一個開放的市場,競爭極為激烈。在DeFiSummer(去中心化金融熱潮)期間,不少不知名的項目直接“投向虛空”,也就是說,他們將大部分代幣投入UniswapV2 的流動池中,然後寄希望於市場的反應。這就是他們的行銷計劃。另一個途徑是透過流動性較低的中心化交易所。
加密推特(CryptoTwitter)忙著討好所謂的「關鍵意見領袖」(KOLs),而沒有抓住這些黃金機會。到了2025 年,他們還在舔這些KOL,卻還在抱怨為什麼自己從來沒有賺到錢。
要嘛團隊從我這裡回購他們的代幣,要嘛我就將這些代幣拋售到他們的UniswapV2 流動池。別以為我沒有打算清理掉那些「雜魚」(riffraff),趁機累積更多代幣;在大多數情況下,直接砸出一根「FSH」(大幅下跌)蠟燭並不是最優策略。場外交易(OTC)是更好的選擇,因為它沒有滑點,對雙方來說都是雙贏的局面。我使用的工具和資訊和其他人沒有差別,只是我的解讀方式不同。
對於你們這些在2025 年仍然為了區區小利互相詐騙、跑路的「驢友」(donkeys),我的感受是:不屑一顧。
你們就像珊瑚礁中的最低等生物,毫無競爭力。
你無法在開放市場中競爭,所以只能靠欺騙那些「信任」你所謂天才般的分析,試圖讓人相信某個名為DogCumInuV4 的代幣(你打包推銷的)會超越比特幣。
最後的思考
如今,這個地方已經不復當年,所以我不會點名。但我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別處,這讓我相較於大多數加密推特用戶擁有了天然的優勢。在那個遙遠的地方,每個人都天生具有競爭意識,而不是沉迷於所謂的「社區情懷」(muhcommunity),這也促使你成為一個更優秀的投資者。
我們出手了,而且狠狠地出手:精準打擊,毫不留情。
“你可以溢價買我的籌碼,否則只能自我安慰。”
聽著,這篇文章已經寫了大約6300 字了,但我甚至還沒觸及核心內容。如果我願意,我完全可以用我的市場論點寫到10 萬字以上,但估計也只有兩個人能讀到這裡。這是故意寫成長篇的──為了篩掉那些「雜魚」。
如果我的觀點讓你有所共鳴,可以在推特上關注我@WallStreetMoon。我正在為一個深度切入的專案召集一小部分持幣者,除此之外,我完全沒有打算在推特上進行任何無意義的互動。我更喜歡那些願意花時間認真挖掘我貼文內容的人。
我幾乎不做任何行銷,因為我厭惡那些需要被「餵湯匙」的人。他們的優柔寡斷,與2017/2020 年的那批人相比簡直天差地別。我很有信心,即使沒有這些人,我們也能過得很好。
永遠不要暴露你的真正實力。
- 核心观点:长期持有比特币以太坊是唯一正解。
- 关键要素:
- 垃圾币长期必然流失价值。
- 早期持有者收益碾压交易者。
- 法币贬值推动加密货币上涨。
- 市场影响:加速资金向主流资产集中。
- 时效性标注:长期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