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WA的主戰場?股票代幣化的底層商業邏輯是什麼?
今年6月,Robinhood宣布將向歐洲用戶提供代幣化美股與ETF交易,透過簽訂差價合約的方式向用戶提供一種類似OTC金融衍生性商品的產品服務。
今年9月,納斯達克正式向美國證監會提交提案,希望交易所能以代幣形式公開發行證券,美股代幣化的話題正式上了官方的牌桌。
10月29日,素有「鏈上貝萊德」之稱的Ondo Finance宣布其核心產品Ondo Global Markets(Ondo GM)正式接入了BNB Chain,首次把代幣化股票與ETF大規模地引入了BNB的生態,掀起了美股代幣化的一波新高潮。
在RWA熱潮中,為什麼股票代幣化是我們必須關注的方向?作為中介人、機構、一般投資人的各位,涉足美股代幣化市場意義何在?買代幣化股票等於買到股票本身嗎,核心的差異在哪裡?這種產品的合規邊界在哪裡? ……
加密沙律今天將系統性地梳理一些關於股票代幣化的重點問題,並從Web3律師的專業角度提出自己的觀點。
一、首先,為什麼加密沙律認為,股票代幣化是現階段RWA敘事中最重要的分支?
相信大家都能感知到,幣圈這幾個月並不太平。在經歷了例如1011事件的大型清算後,投資者逐漸意識到,DeFi現在有一個巨大的BUG:產品做得越來越複雜,協議層層疊加,各種借貸、槓桿、套利、合約結構互相依賴,恨不得玩出花來。但無論哪一環節出現問題,都會迅速傳導至每一層,導致連續爆倉。而棘手的問題在於,市場很難事先判斷哪一層會開始失控,來不及做出反應,一旦有危機出現,整體的流動性就會在極短的時間內枯竭。
在這種情況下,原本在DeFi的資金也開始尋找一些有價值並且能平穩穿越週期的資產。
RWA作為以現實資產為底層的代幣化產品,天然符合上述要求。根據rwa.xyz網站的最新數據,截至今日,鏈上RWA資金已超過356億美元,並且呈現持續成長的態勢。加密沙律團隊也一直在RWA的實務前沿,能夠最直觀地感知市場的溫度。但到目前為止,我們的觀點始終是:RWA還沒到它爆發的好時候。
加密沙律認為,現階段能夠上鍊並具有收益價值的資產並不多,這裡面有監管、技術、非標準化、流動性等多個維度的原因,很多需要自上而下地解決。因此,現在各大機構普遍都喜歡把現成的貨幣基金、債券等金融證券產品代幣化包裝一下試水,因為它們本身就在證券法、公司法框架下有明確的權利義務結構和清晰的法律定義,已經是一個高度標準化、合規化的「產品」了。
而股票,又是在金融產品中風險和收益相對較高的一種,滿足投資者的風險偏好的同時,在DeFi場景中也更加容易被納入抵押、借貸等鏈上應用。此外,成熟的股票市場具有相當可觀的流動性,中介機構全面且成熟,具備大規模配置和即時交易的可行性。
至於美股,在美元霸權的客觀現實之下,美股當然是全球最核心、最成熟、最具流動性的資產類別。尤其是以「美股七姊妹」為代表的美股巨頭,漲跌都影響著全美乃至全球的金融投資。況且美國又走在加密產業的前列,美股代幣化的火熱是應有之義。
二、那麼股票代幣化到底能做到什麼?有哪些形式?各方如何獲取收益?到底合規嗎?
我們以美股為例。如果從錨定邏輯、投資人權益等精準定義,美股代幣化可以分出好幾種主流模式。
最狹義的美股代幣化,是納斯達克向證監會提交提案,要求其同意在主市場以代幣形式發行證券。需要明確的是,它並不是要求發行一種新的股票,而是希望可以使用兩種形態發行同一隻股票,區別在於是否需要使用區塊鏈技術來表示所有權和進行登記。唯一的差別在於DTC(the Depository Trust Company)會依據用戶的選擇,來決定是否使用代幣化方式進行結算與清算,過程中也不會對成交速度產生任何影響。
這是官方下場對美股代幣化的定義,以這份提案的內容,很難說它真的會改變什麼,就像是同一份外賣,從藍騎士變成了黃騎士送達,同樣的價格,同樣的商家,同樣的電瓶車。對於無法下載APP的人(不具備身分、地址、資金等條件的投資人)而言,還是點不著,吃不上這份外送。
在這個「市場需求」之下,一群廣義的美股代幣化平台應運而生:
例如Robinhood,提供使用者一種差價合約(CFD,Contract For Difference)的通證化形式。用戶在平台上選擇美國上市股票或上市ETF購買Stock Token,每一個Token代表了相應的一股標的股票或單位,每簽訂一筆合約,平台會透過美方經濟商Alpaca買入相應的美股。
又例如最近因為積分賽季計劃火了一把的MSX,也是靠訂單流售賣(PFOF,Payment For Order Flow),就是把用戶在鏈上的訂單打包路由給鏈下做市商,做到以實時同步的價格購買美股,實現的目標是,只要擁有代幣就可以獲得相應股票分紅。 Robinhood和MSX的本質都是一種金融衍生品,而非真正的股票。
雖然用戶大多知道,加密沙律也必須再次明確提示,在這些平台上購買代幣並不會享有實際的股東權利。但投資人仍然趨之若鷯地想體驗美股漲跌,在誘人的市場中分一杯羹。
三、結語
但這些廣義的美股代幣化一直面臨若干個長期存在,難以解決的問題。例如,因為參與者不夠多,有KYC的門檻,導致鏈上交易的買賣盤並不深,這個市場的流動性不夠充足。也因為如此,投資人買賣代幣時,價格可能會出現滑點問題,就是賣不到預期的價格。同時,從股票到代幣化資產的轉換涉及多個中間流程,甚至有多個參與方,手續費一高,鑄造和贖回的摩擦成本又多,套利效率就比較差,至此很容易形成一個惡性循環。諸如此類的問題形成了早期美股代幣化的典型痛點。
而最近,Ondo Finance似乎提出了一個針對於此的解決方案。
首先,針對流動性問題,Ondo的做法是,先自己從傳統市場買入一堆真實股票,存放在持牌券商或者託管銀行那裡,這樣用戶下單後,就可以從真實的股票庫存中劃撥出等值的部分,在鏈上生成一份對應的代幣給到用戶,實現“即時”的目標。代幣市場和美股市場的連結縮短,套利者能以低交易成本進入,代幣價格的波動也更輕盈,確實解決了一部分流動性問題。
加密沙律認為,美股代幣化的核心合規挑戰集中在兩個方面:
當交易平台將投資者資金集中用於購買標的股票,並透過代幣形式分配收益或紅利時,實質上可能做成一種集體投資工具,而這個是需要在證券監管框架內註冊或取得豁免的;
另外在於,如果代幣可在鏈上自由買賣、且由平台撮合交易,則該平台可能被認定為“替代交易系統(ATS)”,必須遵守相應的經紀、清算、披露等合規要求。
這兩項監管認定幾乎決定了代幣化股票能否在現有法律體系中“合法存在”,也是各類平台設計商業與技術架構時最需謹慎權衡的部分。那麼Ondo Finance是怎麼達到合規性的呢?
- 首先,Ondo Finance收購了Oasis Pro,直接獲得了包括美國SEC註冊的Broker-Dealer經紀商牌照、ATS(Alternative Trading System)替代交易系統牌照、Transfer Agent股權代理牌照,意味著它可以合法持有真實股票,能做清算,託管,能做代幣化,可以做代幣化,能做了充足的合規依據有充足的合規性。
- 第二,Ondo Finance背後都是大型的機構資金和頂級金融背景團隊,大家常說Ondo Finance是鏈上貝萊德,這是因為Ondo在鏈上扮演的角色和貝萊德在傳統金融中的角色是相似的,同時他們的體量和資方背景也是差不多。
- 貝萊德是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其核心價值之一是發行安全、透明、規模龐大的基金和固定收益產品,例如美國國債ETF、貨幣市場基金。而Ondo Finance一直在努力將國債和現金產品透過代幣化搬到鏈上,包括USDY(以短期美國國債、現金等價物(銀行存款等)為底層資產的收益型「鏈上美元」)、OUSG(以BlackRock管理的短期美國國債ETF以及少量機構債券為底層資產的代幣化短期國債基金)。
因此,Ondo Finance有充分的實力和理由,將美股代幣化提高一個階梯。美股代幣化的出現,是加密金融與傳統資本市場逐步融合的重要訊號。它不僅是技術層面的創新,更是監理與金融基礎建設重建的試驗場。短期內,代幣化股票仍處於探索階段,合規路徑和市場機制都在不斷磨合;但從長期來看,誰能在合規與效率之間找到平衡,誰就有機會在下一輪資產上鍊浪潮中佔據制高點。
在加密沙律看來,傳統金融體系對於股票代幣化普遍態度仍是抵觸的。這種抵觸並不難理解:新模式過於“顛覆”,對既有金融秩序造成的衝擊太大,監管框架目前也沒能力跟上,一旦出現問題,誰來擔責?但換個角度來看,股票代幣化確實解決了某個痛點。從技術革新到市場實際回饋,它都清楚地回應了當下的真實需求,所以我們覺得,股票代幣化的未來還是值得期待的。
- 核心观点:美股代币化是RWA领域关键发展方向。
- 关键要素:
- Robinhood推出代币化美股CFD产品。
- 纳斯达克提交证券代币化发行提案。
- Ondo Finance将代币化股票引入BNB链。
- 市场影响:推动传统金融与加密市场融合。
- 时效性标注:长期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