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T x Kaanch AMA回顧:揭秘Kaanch Network應用場景,探索高效能區塊鏈的價值
核心要點:
- Kaanch Network 是一條以「實用性」為核心、面向真實世界應用的高效能L1 公鏈,具備每秒140 萬筆交易和0.8 秒最終確認的效能。
- 團隊從零自研架構,基於客製化DPoS 共識結合BFT 與Gossip 協議,確保高吞吐與高容錯。
- 計畫成立已近五年,目前網路驗證節點超3,600 個,採用15.26% 年化收益的質押機制與通貨緊縮模型,保障網路安全與經濟平衡。
- 生態重點涵蓋RWA、支付、AI 與DeFi 情境。未來6-12 個月,Kaanch 將推出開發者計畫、原生協議與OnFi 去中心化支付網絡,推動生態全面擴張。

在區塊鏈的發展中,「高速」從不是唯一的衡量標準。真正決定未來的,是哪一條公鏈能在科技突破之外,讓速度、穩定與真實場景的需求同時落地。近期備受矚目的Kaanch Network ,正是如此以「實用性」出發的高效能L1網路。
Kaanch Network已實現每秒140萬筆交易(TPS)與0.8秒最終確認的效能表現。更重要的是,它的架構設計從一開始就面向真實世界——讓支付、AI與資產代幣化(RWA)能夠在同一底層上協作,為落地應用打開想像空間。
在2025年10月22日舉辦的X Space AMA中, XT.COM邀請Kaanch Network聯合創辦人Ved Singh分享計畫願景與最新進展。 Ved表示,Kaanch基於客製化的委託權益證明機制(DPoS),並不是單純地從現有專案中分叉或修改程式碼,而是從零開始建構。目標不僅是追求速度,更是要讓區塊鏈基礎設施真正有用。如今,Kaanch已走過近五年的研發週期,主網運作穩定,生態建設全面展開。
用戶現已在XT.COM購買Kaanch Network 原生代幣KNCH ,共同見證高性能區塊鏈的下一階段成長!
- Peter Lee( @pllgpt ), XT.com主持人
- Ved Singh ( @ved_singh_ ),Kaanch Network共同創辦人
團隊看到了哪些空白,促成了Kaanch 的誕生?要解決的具體問題是什麼?
Kaanch的團隊有IT 和通訊技術的背景,他們最早在2017 年就進入了區塊鏈領域,當時正是產業的起步階段。比特幣的表現、以太坊的崛起,都讓他們看到了這個新市場的潛力。自那以後,大家從業界學到了很多,並逐步將這些經驗沉澱為今天的Kaanch Network。
一切的起點不是“靈感”,而是“挫敗感”。幾年前,我們想做一件看似簡單卻極具力量的事——建立一個去中心化的支付網絡。但當我們真正開始測試當時現有的區塊鏈時,卻發現那簡直是一場惡夢。現實非常殘酷:在真實世界的規模下,這些傳統的一層網路(如以太坊、Solana 等)幾乎無法支撐高頻支付系統的運作。它們要么速度太慢,要么系統太脆弱,要么手續費高得驚人。
就是這樣的現實促使我們重新思考一切。這就是Kaanch Network 誕生的機會。從那時起,我們著手建立完全自訂的底層架構,以實現我們設想中的效能。如今,Kaanch Network 已能支援每秒140 萬筆交易,並實現0.8 秒的區塊最終確認。
從2020 年至今,我們已經默默研發了近五年。一直在幕後專注打磨,直到今天,Kaanch Network 才真正走到台前,準備迎接更廣闊的應用場景。

Kaanch 團隊將專案描述為“面向真實世界的區塊鏈”,如何定義這個概念? Kaanch 的獨特之處在哪裡?
我們採用了自研的架構來開發這條鏈。它是基於客製化的委託權益證明機制(DPoS),並不是單純地從現有專案中分叉或修改程式碼,而是從零開始建構。
Kaanch Network 運作在自訂的DPoS 共識機制之上,其通訊與區塊驗證結合了BFT(拜占庭容錯機制) 和Gossip協定。我們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實現即時傳播與快速最終確認(rapid finality),同時在高參與度場景下仍保持強大的容錯性(fault tolerance)。
目前,Kaanch Network 擁有約3600 個驗證節點,全天候(24/7)參與網路驗證。即使在只有約2000 個節點同時上線的情況下,網路依然能夠維持同樣的效率與效能。這正是Kaanch Network 的獨特之處:在高壓或極端環境下,網路不會中斷,也不會出現效能下降或共識問題。
此外,我們的委託機制也經過精心設計。任何運行節點的用戶,都可以將其代幣委託給驗證者,並與驗證者分享獎勵。整個網路維持約15% 的年化報酬率(APR),即使在最嚴苛的環境下也能穩定運作。
同時,網路產生的手續費中有25% 將直接銷毀,以維持系統的通貨緊縮模型。這種機制確保了網路的平衡與永續性。
總體而言,這構成了一個自我平衡的生態系統,並且我們還引入了鏈上治理機制,讓驗證者在治理決策中發揮積極作用——就像所有高標準的DPoS 網路一樣。
能否舉一些例子,說明目前有哪些項目已經使用了Kaanch?這些整合正在產生怎樣的影響?
我們整個專案已經開發了將近四年,而主網正式上線才大約四個月,但實際上幕後已經有很多事情在推進。我們目前擁有一個非常強勁的生態整合與合作計劃,許多專案正在逐步落地。其中一部分是外部團隊在構建,另一部分則由我們內部的Kaanch Labs推進。
就目前的例子來說,已經有多個專案方、開發者和企業正在積極地在Kaanch Network 上建立應用程式。其中不少項目還處在測試階段,有些已經進入優化階段。
同時,也有一些新上線的RWA(現實世界資產)平台正在對Kaanch 進行壓力測試,在完全從其他公鏈遷移過來之前進行效能驗證。
從我們目前獲得的初步回饋來看,測試結果相當出色。他們體驗到的效能與穩定性,是在傳統Layer1 網路上幾乎無法實現的,尤其是0.8 秒的最終確認時和幾乎零Gas 的交易體驗,帶來了極大的驚喜。
除了這些外部項目,我們也正在測試若干個由Kaanch Labs 自主研發的原生協定。我們的社群其實已經知道其中一部分,例如我們最近剛上線了一個去中心化應用協定的Beta 測試版本,它完全基於Kaanch Network 運作。
此外,我們還在內部開發與資料驗證(Data Verification)、DeFi 基礎設施相關的協議,以及數個流動性框架(liquidity frameworks) ,這些都將進一步強化整個網路的底層能力。
所以目前來說,可以肯定地說,有大量協議、項目和開發者正在持續地進行嚴格測試,並且他們中的一些將成為未來Kaanch 生態的旗艦應用。
我們預計在不久的將來,就能看到第一批基於Kaanch Network 的計畫正式上線。
許多專案都在談論如何連接Web2 與Web3,但Kaanch 似乎是在基礎設施層面實現這一點。你們的合作關係是如何體現出,將傳統金融與區塊鏈創新結合這個願景的?
事實上,Kaanch 的設計理念與當下大多數專案截然不同。我們並不是因為RWA(現實世界資產) 成為趨勢才進入這個領域。老實說,我們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經在建造這一類基礎設施——一種能讓RWA 在現實世界中真正運作的底層架構。
如今,許多區塊鏈專案選擇將RWA 作為應用層模組疊加在既有框架之上;而在Kaanch Network,我們從根本上採取了不同的做法——我們在底層架構層級就實現了RWA 兼容性(RWA-compatibility) ,讓其成為網絡核心設計的一部分,而非事後的補丁或功能疊加。
原因很簡單:下一代RWA 應用需要企業級穩定性和金融級效能。傳統金融系統以毫秒為單位運作,而不是以分鐘或區塊計算。這正是Kaanch Network 的優勢所在——憑藉每秒140 萬筆交易(TPS) 和0.8 秒區塊確認時間,它能夠應對高頻率、高價值的交易場景。
此外,我們還在協定層內建了資料驗證和稽核追蹤(Audit Trail)機制。這意味著諸如資產代幣化、所有權驗證、收益分配等過程,全部在鏈上原生完成,無需依賴外部預言機或側鏈系統。這就是Kaanch Network 與眾不同的核心。
雖然目前還沒有任何「花俏」的成果可以展示,但這些合作非常務實——包括房地產代幣化、碳信用交易、發票融資等領域。他們中的許多人正在對Kaanch 進行壓力測試,並計劃從其他Layer1 遷移過來,因為後者無法提供足夠的可靠性與可擴展性。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在合作上非常謹慎。我們的目標始終是建立能真正帶來真實交易量與信任價值的長期合作關係。
我們的願景其實非常簡單: Kaanch 不是為了取代傳統系統,而是為了升級它們。
Kaanch 的質押運作機制是什麼?除約15.26% 年化收益外,哪些設計提升了社區參與度與網路安全?
實際上,對我們來說,質押(staking)並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功能。正如大家所知道的, Kaanch Network 基於DPoS(委託權益證明)機制運行,所以質押實際上就是整個生態系統的“心臟”,是網絡得以持續運轉的核心所在。無論是成為驗證者(validator)還是委託者(delegator),我們都希望讓Kaanch 的質押機制既具備激勵性,又具備永續性。
我可以把它分成三個部分來說明。首先是殖利率,也就是APR(年化報酬率) 。驗證者和委託者都可以獲得15.26% 的年化回報,但最重要的是——這些收益來自真實的網路活動,而不是人為的通膨。
這點非常關鍵。隨著網路規模擴大、交易量增加,獎勵也會自然成長,從而確保回報的持續性,而不會對代幣供應造成壓力。這就是我們在設計整個架構時最核心的理念。我們的回報完全源自於真實的網路運作與交易活動。
此外,由於Kaanch 採用自訂的DPoS 架構,並融合了BFT(拜占庭容錯機制) 與Gossip協議,因此驗證節點之間可實現極高效率的通訊與區塊驗證。這就是我們能夠實現0.8 秒區塊確認與幾乎零停機時間的原因。
在社區治理層面,這也是Kaanch 的獨特之處。我們的質押機制不僅是為了獲得利益,更是為了賦予參與者「治理權與話語權」。委託者除了獲得獎勵外,還能參與網路提案投票、驗證者選擇與治理決策等核心環節。在Kaanch 的機制中,「貢獻即影響力」。
接下來的十二個月,Kaanch 生態會有哪些值得關注的關鍵進展?
未來6 到12 個月對我們而言將是一個真正的成長期。我們的主網(mainnet)已經上線,運作非常穩定。因此,我們的關注重點正在從「證明技術可行」轉向「擴大生態系統」。
我們即將推出Kaanch Developer Program(開發者計畫) ,以幫助新一代開發者加入生態,無論他們專注於DeFi、RWA、支付系統,還是AI 整合解決方案,都能獲得技術支援與資金資助。該計劃還將包括品牌曝光、導師指導以及生態推廣等激勵措施。
此外,目前已有數個旗艦級專案正在測試我們的網絡,這些專案很快就會陸續上線。
同時,我們也正在與多家金融科技(FinTech)新創公司與企業合作,推動其在Kaanch 上建構現實世界資產(RWA) 相關應用。這些整合將在未來數月陸續推出,向世界展示「真正可落地的區塊鏈」是什麼樣子。
剛才提到的K.Exchange ,正是我們最值得期待的產品之一——它將成為用戶體驗過的最優秀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DEX)之一。目前已完成內部Beta 測試,並將很快向公眾開放。
同時, Kaanch Labs也在內部測試多個原生協議,涵蓋從流動性框架(liquidity frameworks)到高階DeFi 模組等內容,以及為開發者設計的API 工具。
這些都不是實驗性附屬項目,而是將成為Kaanch 生態核心基礎設施的一部分。雖然Kaanch 是一條公有鏈,但我們並不依賴外部團隊來驅動核心應用。相反,Kaanch Labs 正在建立一整套原生生態支撐體系,這將成為網路的“骨架”,提供穩定的內生動力。
此外,Kaanch 最初的願景是建立一個去中心化支付網路(decentralized card payment network)。這項核心模組名為OnFi 協議,預計將在今年底或2026年1月迎來首個Beta 測試版本上線。它將成為展示Kaanch 網路整體效能與應用潛力的重要節點。
總的來說,基礎已經打好,而未來6 至12 個月將是Kaanch 全面爆發與生態擴張的關鍵時期。
關於XT.COM
成立於2018年, XT.COM目前註冊用戶超過780萬,每月活躍超過100萬人,生態內的用戶流量超過4,000萬人。我們是支援1000+優質幣種,1300+個交易對的綜合性交易平台。 XT.COM加密貨幣交易平台支援現貨交易, 槓桿交易,合約交易等豐富的交易品種。 XT.COM同時也擁有一個安全可靠的NFT交易平台。我們致力於為用戶提供最安全、最高效、最專業的數位資產投資服務。
- 核心观点:Kaanch Network是高性能实用型L1公链。
- 关键要素:
- 140万TPS与0.8秒最终确认。
- 3600验证节点与15.26%年化收益。
- 原生支持RWA、支付、AI与DeFi。
- 市场影响:推动区块链在传统金融领域落地。
- 时效性标注:中期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