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Bullish 上週敲鐘紐交所、成為美國第二家公開上市的加密貨幣交易平台後,Gemini 終於按耐不住了,這家一路主打「合規」的老美國本土交易平台,開始爭奪第三家上市的席位。
這次站在聚光燈下的,是一對已經被寫進美國創業教材裡的雙胞胎兄弟——Tyler 與Cameron Winklevoss。十多年前,他們因一場與祖克柏的官司登上全球頭條;十年後,他們卻在加密浪潮中,成為最早大規模押注比特幣的投資者。
如今,Gemini 的上市,不只是加密CEX 進一步「合規化」的象徵,更像是這兄弟倆在新一回合的美國資本市場裡爭回了一口氣。失之社交網絡,得之加密浪潮。
圖源:Bloomberg
IPO 季,Gemini 上市衝刺
根據最新的消息,Gemini 已於2025 年8 月15 日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公開提交註冊聲明(Form S‑1),擬在納斯達克全球精選市場掛牌,交易代號為GEMI。在此次公開提交之前,Gemini 也已於2025 年2 月提交了保密的IPO 申請。
根據Gemini 提交的文件顯示:Gemini 選擇透過傳統IPO 的方式上市,由高盛與花旗擔任主承銷商,另有摩根士丹利、Cantor Fitzgerald 等多個機構參與承銷團隊。不過,目前招股說明書尚未揭露發行價區間及具體股份規模。 SEC 仍需審批,上市日期未定。
Renaissance Capital 估計Gemini 的IPO 可能籌集約4 億美元。此外,公司已取得來自Ripple 的高達7,500 萬美元信貸額度,目的在於透過RLUSD 穩定幣增強流動性,但尚未動用。
值得注意的是,Gemini 在財務上正處於陣痛期。根據S-1 文件,截至2025 年6 月的半年內,公司營收為6,860 萬美元,但淨虧損高達2.825 億美元,遠超去年同期的4,140 萬美元。交易費仍是最主要收入來源,約佔2025 年上半年總收入的66%;此外Gemini 也提供託管、質押與穩定幣GUSD 發行等服務。
且本輪IPO 行為發生在美國IPO 市場整體回暖的大環境中,尤其是數位資產公司頻繁亮相。 Circle(穩定幣發行商)和Bullish(加密交易平台)分別在幾個月前和上週完成了上市,Coinbase 也被納入標普500 指數,推動市場對合規交易平台的認可度顯著提高。
華爾街最默契的雙胞胎
而比起Gemini 本身,兩位創辦人的故事或許更有意思。
1981 年夏天,Tyler 與Cameron Winklevoss 出生於一個學術與財富兼具的家庭。他們的父親Howard 是賓大華頓商學院的精算學教授,同時也是一位投資人。兄弟倆在康乃狄克州格林威治長大,這裡是富人聚居的寧靜小鎮,修剪整齊的草坪和遊艇碼頭是日常風景。
Winklevoss 兄弟與父親的合影
少年時期的Winklevoss 兄弟幾乎是「完美」模板:成績優異、儀表堂堂、精力無限。他們自學編程,在十三四歲就能鼓搗網頁,也在樂團裡輪流彈吉他和打鼓。母親總說,他們從一出生就是鏡子裡的倒影:一樣的藍眼睛,一樣的高顴骨,甚至連哭聲也帶著某種同步的節奏。
而他們之後的青春軌跡也幾乎完全重疊:哈佛大學經濟學本科、牛津大學深造、以及那段載入運動史的划船生涯。在哈佛,他們是校划船隊的中堅,因為劃槳動作整齊劃一,而被隊友稱為「God Squad」。
Winklevoss 兄弟划船
2008 年,他們代表美國出征北京奧運雙人無舵手項目,最終以第六名完賽。雖然無緣獎牌,但在水面上長期的同步呼吸、肌肉和意志高度統一的訓練,為他們日後共同創業的合作方式奠定了基礎。
與祖克柏的糾葛
在哈佛大三那年,他們推出了一個校園社群網站-HarvardConnection。這是他們早已在腦中琢磨出的新點子:如果能把哈佛學生的資料、照片和人際關係放到同一個網站上,或許會成為一種全新的社交方式。
這個點子後來演變成他們和祖克柏的糾葛。
兄弟倆本來是划船隊的明星,擅長的是把船槳劃進水面,但他們對科技的興趣也同樣執著。只是他們不是頂尖的程式設計師,於是拉上了同學Divya Narendra,一起規劃網站開發。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找到了一個大二學生來幫忙寫程式碼——他的名字是Mark Zuckerberg。
故事的發展比小說還要戲劇。最初,兄弟倆對Zuckerberg 寄予厚望,認為他能幫忙完成網站的核心功能。但幾週後,Zuckerberg 的消息越來越少,進度遲遲不見。他總有各種藉口:課業繁重、系統有bug、需要更多時間。直到某一天,兄弟倆發現,Zuckerberg 悄悄上線了一個名叫TheFacebook 的網站。介面風格與他們設想的HarvardConnection 極為相似,只是名字和網域換了一套。
憤怒很快演變為對簿公堂。 2004 年,兄弟倆和Narendra 一同起訴Zuckerberg,指控他盜取創意與原始碼。訴訟過程曠日持久,Zuckerberg 的Facebook 在這段期間瘋狂擴張,成為矽谷最炙手可熱的公司之一。
這段糾葛的故事也在電影《社群網戰》中被好萊塢搬上了銀幕。
2008 年,他們以6,500 萬美元的和解告終,其中包括相當可觀的Facebook 股票。那一刻,他們成為了「輸掉Facebook 的人」。可命運往往喜歡反轉:幾年後,這筆錢正是他們闖入加密貨幣世界的門票。
2012 年,他們第一次聽到比特幣。當時還鮮少有人真正看懂這項技術,但兄弟倆敏銳地察覺到其中的潛力。和解所得的部分資金被他們用於購入比特幣,累計持有量一度達7 萬枚,約佔全網供應量的1%。在當時不過是小小一筆押注,如今卻是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傳奇。
有人戲稱,如果沒有那場與Facebook 的糾葛,或許就沒有今天的Gemini。
2014 年,Gemini 誕生。兄弟倆決定,不再做那個「錯失Facebook」的人,而是要在這次的科技浪潮中牢牢抓住方向。與彼時野蠻生長、遊走在灰色地帶的交易平台不同,Gemini 從一開始就擁抱監管,申請紐約州金融服務局(NYDFS)的信託牌照,嚴格對標華爾街的合規標準。兄弟倆甚至引入了每日比特幣拍賣機制,模仿納斯達克式的交易規則,希望藉此讓機構投資者安心入場。
兄弟之間的分工也逐漸清晰。 Tyler 更偏向內務與策略,擅長管理、細緻的執行;而Cameron 則是對外的發言人,更願意出現在公眾場合,講述Gemini 的故事。他們一內一外,角色分明,默契得近乎本能。
與Binance 、OKX 相比,Gemini 沒有「疾風驟雨」的擴張;與Coinbase 相比,Gemini 少了一分矽谷式的工程師浪漫。他們的標籤始終是「合規派」,總是穿著西裝出現在國會聽證會和媒體鏡頭前,強調加密貨幣需要製度化、需要法律護航。
如今,根據彭博社的估算,兄弟倆各自持有Gemini 超過5% 的股份,個人淨資產達75 億美元,總財富合計150 億美元。他們的名字,早已不再只是那段與Zuckerberg 的恩怨故事,而是與比特幣的興起和合規交易平台的崛起深度綁定。
曾經的敗局,被另一場科技浪潮反轉。
- 核心观点:Gemini冲刺上市,加密CEX合规化加速。
- 关键要素:
- Gemini提交SEC注册声明,拟纳斯达克上市。
- 2025年上半年净亏2.8亿,收入依赖交易费。
- 创始人兄弟曾押注比特币,现财富达150亿。
- 市场影响:推动加密交易平台合规化进程。
- 时效性标注:中期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