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提示: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銀保監會等五部門
資訊
發現
搜索
登錄
简中
繁中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TC
ETH
HTX
SOL
BNB
查看行情
理解以太坊:無信任經濟下的全球價值交換網絡
深潮TechFlow
特邀专栏作者
2024-07-16 04:51
本文約6238字,閱讀全文需要約9分鐘
人群越大,建立的人際關係越少,聲譽的影響越小,激勵措施必須越好,系統就必須運作得越好。

原文作者: Naly

原文編譯:深潮 TechFlow

無信任經濟- 理解以太坊

人類社會的運作根本上依賴信任。從個人關係到全球經濟系統,信任是將我們連結在一起的紐帶。

關鍵問題在於,這種紐帶有多牢固?

在小規模環境中,信任可以非常牢固。這是因為信任是基於關係、知識和直接的責任,一個人的聲譽直接影響他們建立的關係。

然而,當互動數量增加並擴展時,信任的相對強度變得非常脆弱。為什麼?人群越大,建立的人際關係越少,聲譽的影響越小,激勵措施必須越好,系統就必須運作得越好。

目錄

  • 去信任經濟- 理解以太坊

  • 信任故事

  • 大遊戲

  • 以太坊的誕生

  • 去中心化穩定幣

  • 借貸市場

  • 去中心化交易所

  • 流動質押協議

  • 數字中的力量

  • 去信任程式碼

  • 比特幣與以太坊

  • 世界電腦

  • 經濟安全

  • 可程式經濟

  • 去中心化應用

  • 去中心化金融

  • 去中心化自治組織

  • 無信任經濟

案例

在《人類簡史》一書中,Yuval Noah Harari 解釋說,信任可以在多達約150 人的群體中維持,這個數字被稱為鄧巴數。當群體規模超過這個數字時,人類依賴共享神話、宗教和意識形態的發展。

在當今時代,隨著關係規模擴大到更大的組織、公司或全球市場,社會的解決方案是將信任制度化。實際上,就是編織一個敘述,使系統中的某些個人在聲譽上「值得信任」。

下圖展示了一種視覺化方式。

儘管聽起來很簡單,但這並不總是有效。

在2008 年金融危機中,被這些「信任認證」銀行和信用評等機構認為非常安全(AAA 級)的金融產品事實證明恰恰相反。銀行用華麗的包裝紙包裹著劣質資產並將其作為優質資產出售。一旦人們意識到這一點,系統就崩潰了,災難性地。

股市暴跌,全球股市市值蒸發約30 兆美元。美國房地產市場房價下跌30% ,超過300 萬棟房屋被收回。

為了理解30 兆美元的巨大規模,可以這樣考慮:如果你堆疊1 美元鈔票,高度將達到約200 萬英里,超過地球到月球距離的八倍多。或者,如果你每天花費一百萬美元,將需要超過8.2 萬年才能花完!

2008 年金融危機只是眾多信任災難性失敗導致系統癱瘓的例子之一。

  • 安然醜聞(2001 年) :安然公司的欺詐性會計行為導致其破產,侵蝕了對公司治理和審計標準的信任。

  • 富國銀行帳戶詐欺醜聞(2016 年) :富國銀行員工創建了數百萬個未經授權的銀行和信用卡帳戶,導致重大財務損失和對銀行的信任喪失。

  • Facebook-Cambridge Analytica 資料醜聞(2018 年) :Cambridge Analytica 在未經同意的情況下從Facebook 用戶收集個人資料的行為,突顯了集中控制個人資料的風險。

  • Equifax 資料外洩(2017 年) :Equifax 的一次重大資料外洩暴露了1.47 億人的敏感信息,破壞了對集中信用報告機構的信任。

偉大的遊戲

為什麼這些受信任的實體不斷辜負我們的信任?

這是所有人類天生的貪婪行為,還是有數學上的原因?事實證明,兩者都有。

人生是一場大遊戲。你擲骰子,在棋盤上前進,買房子,過關時收取200 美元,提陞技能,建立聯盟,結仇,最終建立和破壞信任。這是一個永無止境的循環。

為了定量分析生活中的重大決策,我們可以參考博弈論——一種策略互動的數學研究。

這一領域最常見的入門是「囚徒困境」——一個遊戲,兩個人被逮捕並分別關押。他們可以選擇合作保持沉默,或背叛對方。

如果雙方都保持沉默,他們將服短期刑期。如果一方背叛而另一方保持沉默,背叛者將獲釋,而保持沉默者將服更長的刑期。如果雙方都背叛對方,他們將服中等刑期。

這個困境顯示了個人理性與集體理性之間的衝突,顯示了個人追求自我利益如何導致對社會整體較差的結果。

如果我們將這種機制映射到多次迭代,併計算成功的機率(累積分數),你可能會認為一個叛徒社會會增加;正如古老的說法——好人永遠不會贏。

事實上,結果卻大不相同。一旦這個遊戲被迭代編程到計算機中,並允許運行數千次,累積分數,一些有趣的發現被揭示出來。

最成功的電腦程式被稱為“以牙還牙”,具有以下特徵:

  • 友善:不是第一個背叛的人

  • 報復:如果對手背叛,立即反擊

  • 寬恕:報復但不記仇

(關於更多博弈論的內容,請參考影片。)

所以,友善和值得信任對社會有益嗎?

我的意思是,這很有道理——在幾乎所有的生活情境中,合作更有利。這在團隊運動、人際關係和商業中都很明顯。那些合作良好的人往往是最優秀的!

我發現特別有趣的是,當映射到更長的時間跨度並映射到生物進化等領域時,另一個模式出現了。

(關於演化博弈論的內容,請參考影片。)

隨著合作社會的成長,它們達到一個不穩定點,因為任何傾向於背叛的個體都會立即破壞平衡,並降低人際關係(見上文,鄧巴數)。這在國家或企業內的合作形成中很明顯,帝國的崛起直到達到成熟,一旦內部背叛和不平衡開始,其不可避免的衰退。

簡而言之,在一個好人的團隊中,只需要一個壞演員就能佔便宜。

演化選擇偏向於基於接受者的先前聲譽來決定是否幫助的策略。在小規模環境中,這是可能的,但隨著群體超過我們之前討論的150 人限制,這有中心權威的聲譽基礎存在失敗點。

為了使廣泛和先進的合作社會成為可能,必須有一個支持結構。我和許多其他人相信,全球金融體系和社會每個成員的生計不能僅僅依賴那些經濟上有動機操縱真相以謀取利益的人的「好話」。

金融信任迫切需要重新定義

以太坊的創建

數字中的力量

2009 年,比特幣誕生;它是一種金融模型,旨在透過一種無法篡改的貨幣資產來消除金融系統中的信任問題。

比特幣透過引入區塊鏈來實現這一目標。區塊鏈是一個由大量電腦保護的去中心化資料庫,並由有限的貨幣單位-比特幣(BTC)-驅動。

比特幣是一個點對點且加密安全的網路。它允許所有用戶自行保管自己的資金,並由一個無法被單一權力隨意膨脹的發行計劃管理。這些因素使得比特幣被譽為數位黃金。

請參閱下面的文章以了解比特幣網路的概述。

圖:無許可經濟--比特幣

無需信任的程式碼

在比特幣誕生 6 年後,Vitalik Buterin 設想了更通用的區塊鏈。這種區塊鏈不僅允許用戶持有和轉移數位資產,還能利用區塊鏈的不可篡改性來創建無需信任的應用程式和建立去中心化的子經濟體。

這些陳述乍看之下可能會讓人困惑,所以請耐心點。

最重要的是要理解,以太坊的核心創新是智慧合約

智能合約是一種數位協議,透過程式碼自動執行和強制執行預定義條件下的協議,從而無需人工幹預。

這些合約的實現依賴於一些關鍵的區塊鏈特性:

  • 不可變帳本:一旦合約部署,其條款便無法更改。

  • 去中心化的經濟安全:網路透過經濟誘因和大量的網路參與者(而非單一中心實體)來確保安全。

你可以將智能合約想像成一本食譜書,當所有食材準備齊全時,它會自動製作美食。一旦代碼(在這個比喻中是食譜)被提供,就不再需要人工幹預。

這個食譜是開源的,這意味著每個人在同意合約之前都可以查看將會製作什麼(以及如何製作)。它也是不可變的,一旦部署就不能更改。

比特幣vs 以太坊

從宏觀角度來看比特幣和以太坊,可以將比特幣網路比喻為一個非常安全的計算器。就像計算器執行算術運算一樣,比特幣網路有效率地處理點對點的價值傳輸。

而以太坊則可以類比為蘋果應用商店——它為開發者提供了一個構建和運行應用程式的基礎平台。

就像應用程式商店為iPhone 上的應用程式提供安全環境一樣,以太坊為創建和執行智慧合約及去中心化應用程式(dApps)提供了一個去中心化且可編程的區塊鏈環境。

繼續這個比喻,雖然比特幣是一個交易網絡,但以太坊就像一整台電腦。

世界電腦

與傳統計算機不同,傳統計算機的狀態是內部實現的(即係統或軟體在特定時間點的具體狀態),而以太坊計算機,也稱為以太坊虛擬機(EVM),透過在龐大的計算機網路中執行合約來運行。

當一筆交易在以太坊區塊鏈上執行時,EVM 確保網路中的每台電腦(或節點)以相同的方式處理和批准交易。

每次添加一組新的交易時,它被稱為「區塊」——因此得名區塊鏈。像以太坊這樣的公共區塊鏈允許任何人添加數據,但不能刪除數據。

該網路由加密貨幣以太幣(ETH) 提供動力,用於支付交易的運算資源。每筆交易都需要ETH 來執行,這意味著如果比特幣(BTC) 是數位黃金,那麼以太幣(ETH) 就是數位石油。

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全球最大的銀行—中國工商銀行(ICBC) 讚揚了以太坊和比特幣的成長。該銀行將比特幣比作黃金,因其稀缺性,同時將以太坊稱為“數位石油”,指出其在“提供強大平台”以支持眾多Web3 創新中的作用。 ——FXStreet

需要注意的是,當我們說交易時,與比特幣網路不同,我們並不僅指資金的發送。在以太坊上,交易是指任何改變網路狀態的操作,由於智慧合約的創建,這可能是從部署新合約到投票治理或在鏈上游戲中購買新物品的任何操作。 (稍後會詳細介紹)

經濟安全

圖:以太坊網路上有超過3000 萬ETH 被質押

關於以太坊網絡,人們首先想到的問題之一是安全性。我們如何確保這些智能合約的安全?

以太坊透過權益證明(PoS) 共識機制在經濟上得到保障。

在PoS 中,網路狀態透過驗證者來改變——這些參與者負責儲存資料、處理交易並向區塊鏈添加新區塊。

要成為驗證者,用戶必須鎖定以太幣(ETH) 作為抵押,並運行必要的計算硬體以維護和更新網路狀態。為了舉例說明如何添加新區塊,假設在一個區塊內發生了兩筆簡單的交易。

  • John 向Betty 發送1 ETH。

  • 開發者Bob 花費2 ETH 創建一個新的智能合約。

網路中所有驗證者的工作是驗證這兩筆交易並相應地更新網路狀態。在這個例子中,驗證者需要確保John 的帳戶減少1 ETH,Betty 的帳戶增加1 ETH,並且一個新的智能合約被創建並記錄在區塊鏈上。

網路中的驗證者在本地硬體上更新狀態,一旦大多數(超過50% )驗證者同意交易有效且狀態更改正確,下一個區塊就會被添加。這個共識機制確保了網路狀態的完整性和準確性。

如果驗證者不誠實並謊報網路狀態(例如,將本地電腦更新為John 向George 而非Betty 發送了1 ETH),並且超過50% 的網路參與者持不同意見,他們將面臨被削減並失去部分或全部質押ETH 的風險。

圖:以太坊網路上有超過100 萬個驗證者

驗證者透過新鑄造的ETH 和交易費用獲得獎勵,這為他們提供了經濟激勵,使他們在網路中行事時保持最佳利益。

簡單來說,參與者在經濟上被激勵去保障以太坊網路的安全。

這個50% 規則意味著,如果有人想要篡改資訊或欺騙系統,他們需要控制網路上超過一半(51% )的電腦。目前,這大約需要1,030 億美元。

由於以下原因,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 市場流動性:以太坊市場缺乏足夠的流動性來處理1,030 億美元的購買,而不會造成極端的價格波動。

  • 交易所限制:沒有單一交易所或多個交易所的組合可以在一筆交易中處理如此大規模的購買。

  • 監管和合規問題:如此規模的購買將引起監管機構的關注,並需要遵守廣泛的反洗錢(AML) 和了解客戶(KYC) 規定。

  • 對手風險:找到足夠的賣家來滿足1,030 億美元的ETH 需求幾乎是不可能的。

可程式經濟

我們了解到,以太坊不僅可以進行交易和儲存金融價值,還允許基於預先定義的指令創建和執行無需信任的協議。

這意味著,雖然比特幣創造了一個有限的去中心化貨幣單位,但以太坊創造了一個新的金融系統的可能性。

以往,金融體系需要銀行和借貸代理等中介,而智能合約使得去中心化應用(dApps) 的程式設計成為可能,這些應用一旦部署就不再需要人工幹預。

去中心化應用

那麼,可以創造哪些去中心化應用程式呢?

幾乎任何需要協議、中介、信任以及集中的故障點的東西都可以利用區塊鏈技術來去中心化和減壓系統。

從供應鏈管理和醫療保健到遊戲和數位身份,潛在的設計空間是無限的。除了能夠消除人工中介,區塊鏈技術也提升了數據的效率和連結性。今天孤立和陳舊的資料庫正在向更高效和連接的技術層演變。

  • 區塊鏈,這種用於比特幣和其他加密貨幣網路的數位記錄技術,是金融世界的潛在變革者。但它在供應鏈管理中也有很大的前景。區塊鏈可以透過加快和更具成本效益地交付產品、增強產品可追溯性、改善合作夥伴之間的協調以及幫助獲得融資來大幅改善供應鏈。 —— 哈佛商業評論

到目前為止,獲得最大吸引力的領域是去中心化金融,簡稱DeFi。

去中心化金融

鏈上借貸市場使任何有網路連線的人都可以提供代幣化資產,並透過借出這些資產來獲得利息。這些交易沒有中間人幹預,只由一段加密代碼透過供需機制的數學模型預先決定利率。

穩定幣的出現為用戶提供了國家貨幣(如美元和歐元)的代幣化版本——這是一個價值1610 億美元的行業,已經吸引了Visa 和Paypal 等傳統金融巨頭的採用。

圖:Visa

穩定幣由透明的鏈下儲備(如美國國債)支持,或與美元掛鉤但由ETH 支持,使任何人、任何地方都能即時訪問他們選擇的線上代幣化貨幣。

這種技術對那些因集中權力的貪婪和操縱而導致貨幣通貨膨脹和貶值的國家尤其重要。

例如:

  • 委內瑞拉:由於惡性通貨膨脹,許多委內瑞拉人轉向穩定幣如Tether (USDT) 來儲存價值和進行交易,從而繞過不穩定的玻利瓦爾。

  • 阿根廷:面對高通膨和貨幣管制,阿根廷人越來越多地使用穩定幣來保護他們的儲蓄並促進國際貿易。

  • 土耳其:在經濟不確定性和貨幣貶值的情況下,土耳其公民採用穩定幣來保護他們的財富免受里拉波動的影響。

本質上,穩定幣賦予法定貨幣互聯網的超能力,使其可以像其他互聯網數據一樣流通。 —— Circle

讓我們深入了解一些最著名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 協議。

去中心化穩定幣

第一個建構在以太坊上的去中心化應用程式(dApp) 是Maker DAO,這個協議允許用戶創建和管理去中心化穩定幣Dai。 Dai 與美元掛鉤,但由ETH 支持。

要獲得Dai,用戶需要在智能合約中提供以太幣(ETH) 作為抵押。一旦產生、購買或接收,Dai 可以像其他加密貨幣一樣使用:可以發送給他人,用於支付商品和服務,甚至可以透過Maker 協議中的Dai 儲蓄率(DSR) 功能持有以賺取利息。

借貸市場

Aave 是一個去中心化的非託管借貸協議,使用者可以作為存款人或借款人參與。存款人提供流動性以賺取被動收入,而藉款人則可以藉用這些資產用於其他DeFi 應用。

用戶可以提供他們選擇的資產和數量,並根據市場需求賺取被動收入。提供資產後,用戶可以用這些資產作為抵押進行借款。

去中心化交易所

Balancer 是一個去中心化交易所(DEX) 協議,允許用戶直接從他們的錢包交換各種加密貨幣,而無需中央權威或中介。

Balancer 使用自動做市商(AMM) 模型,流動性提供者將代幣對存入流動性池中,價格由池中代幣的比例透過數學公式決定。用戶被激勵提供流動性,以賺取池中產生的交易費用的一部分。

流動質押協議

Lido Finance 是一個去中心化金融(DeFi) 協議,為各種權益證明(PoS) 區塊鏈提供流動質押解決方案。

用戶可以透過像Lido 這樣的流動質押協議質押他們的資產,該協議將代表他們質押並返回一個流動資產,而不是將加密貨幣鎖定在質押合約中。

這種方法讓用戶在享受質押獎勵的同時,保持資產的流動性,從而在DeFi 生態系統中實現更多的靈活性和參與。

去中心化自治組織

數千個金融應用已經基於去中心化的理念形成,去除了傳統金融中的權力層級,取而代之的是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

DAO 是在區塊鏈上運作的組織,其規則和決策由電腦程式編碼,而不是由中央權威控制。 DAO 的成員通常持有治理代幣,賦予他們投票權,使他們能夠提出和投票決定資金分配、財務管理和專案開發等事項。

這種去中心化結構確保了透明度,因為所有操作和交易都記錄在區塊鏈上,並且允許更民主的決策過程,權力分佈在所有成員之間,而不是集中在少數人手中。

無信任經濟

我們已經討論了很多內容,現在讓我們總結一下並得出結論。

合作是每個偉大社會的特徵,但當群體規模超過150 人時,建立牢固關係的能力會減弱,取而代之的是依賴敘事、故事和集中機構。

雖然這些實體的形成使得群體可以擴展並建構複雜的社會結構,但也因此形成了非常不穩定的組織,一個壞行為者就能利用集體的力量為自己謀利。

博弈論告訴我們,做好人對社會的成長是有利的。但歷史也表明,一個全是好人的社會容易被壞行為者侵蝕。

為了實現下一波廣泛而先進的合作社會,必須有一個新的支援結構來實現這一目標。

智慧合約的有趣之處在於,它們不試圖圍繞一個不完美的模型來建構結構,而是完全重新定義了這個模型。

當前社會將信任的權力集中在中央機構中,而智慧合約的引入則為社會提供了一種新的基礎設施,支持下一代信任最小化的應用和服務的發展。 —— ChainLink

我和許多人相信,全球金融體系和社會每個成員的生計不能僅僅依賴那些有經濟動機操縱真相以謀取利益的人的「好話」。

你呢?

原文連結

ETH
智能合約
金融
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