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提示: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銀保監會等五部門
資訊
發現
搜索
登錄
简中
繁中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TC
ETH
HTX
SOL
BNB
查看行情
Web3 支付萬字研報:產業巨頭的全軍出擊,可望改變現有加密市場格局
星球君的朋友们
Odaily资深作者
2023-10-07 12:00
本文約19000字,閱讀全文需要約28分鐘
本文將簡述Web3支付的概念與路徑,再從業務層面、法律合規監管層面來看,為什麼說Web3支付有望重塑加密市場格局。

原文作者:Will 阿望、Diane Cheung

原文來源:Web3小律

區塊鏈與加密貨幣技術的出現不僅能夠讓人們購買NFT 數字藝術品,在Metaverse 中與玩家互動,在GameFi 的遊戲玩法中賺錢,它還提供了最本質的去中心化點對點支付方案,這些快捷、便利的Web3 支付解決方案正在改變我們當今的支付方式,甚至整個金融市場。

自Paypal 於8 月推出穩定幣PayPal USD 以來,我們看到許多產業巨頭紛紛官宣,將其業務範圍拓展到Web3 支付,亦或是接入Web3 支付管道,頗有一副向Web3 支付業務全軍出擊的感覺。我們能夠看到MetaMask 的出入金聚合方案;X(原推特)的支付牌照申請;VISA USDC settlement 區塊鏈支付網絡等一系列產業鏈上行業巨頭的動作。

由於Web3 支付涵蓋了業界幾乎所有的基建,包括付款、穩定幣、錢包、託管、交易等,了解Web3 支付的廣泛用例和潛在優勢對所有Web3 生態參與者至關重要。

本文將簡述Web3 支付的概念與路徑,再從業務層面、法律合規監管層面來看,為什麼說Web3 支付有望重塑加密市場格局。希望本文能在這方面有所幫助,歡迎交流,探討。全文約1.6 萬字,預計閱讀時間30 分鐘。

TL; DR

  • 傳統支付與Web3 支付並不是割裂的,而是呈現雙向奔赴的局面,法幣與加密貨幣不斷交互,並且逐步融合至穩定幣,央行數字貨幣等現實用例;

  • 比特幣是為了實現去中心化點對點電子現金支付系統而設計,Web3 支付脫胎於此。目前,Web3 支付大致可分為兩類:出入金支付,及加密貨幣支付(鏈上、鏈下);

  • Paypal,Coinbase,MetaMask 等行業巨頭逐步開放/ 接入Web3 支付業務及場景,包括錢包、託管、支付、交易與穩定幣,最終逐步覆蓋其整個生態,形成各自的生態閉環;

  • Web3 支付基建逐步成型,連接錢包、託管、穩定幣,比這個更重要的是如何建立支付場景。試想X(推特),Telegram,MetaMask,Paypal 將如何形成各自龐大的加密生態。在這樣的背景下,加密市場的現有模式必然會改變;

  • 合規是支付業務的立足之本,Web3 支付業務的跨地域、跨場景的複雜特性,為監管合規帶來巨大挑戰。但隨著加密監管的進一步明晰,將有望進一步提高加密貨幣的採用,推動Web3 支付產業的快速發展;

  • 從貨幣體系的角度來看,BIS 認為貨幣在數字化之後,發展的關鍵是代幣化(Tokenization),代幣化可以顯著增強貨幣和金融系統的能力,未來的貨幣體係有望通過代幣化來釋放新的經濟成長動力。

  • 加密貨幣最大的機會可能不是將其視為加密貨幣,而是將其視為一套新的支付方式。有些人認為Web3 的殺手級應用尚未到來,但它可能已經悄悄到來:它就是付款!

一、Web3 付款概述

簡單來講,Web3 支付是指基於區塊鍊和加密貨幣技術的一種支付方式,但由於區塊鍊和加密貨幣的特性,Web3 支付不僅包含支付這一屬性。

像比特幣這樣的加密貨幣的屬性是多維的,它不僅是一種支付方式(a form of payment),也是一種創新技術,一種價值儲存手段(a store of value)和一種金融基礎設施(a distributed ledger ),同時在交易中也能作為一種貨幣的記帳單位(a unit of account)來標記價值。

傳統支付與Web3 支付並不是割裂的,而是呈現雙向奔赴的局面,法幣與加密貨幣不斷交互,並且逐步融合至穩定幣,央行數字貨幣等的現實用例。 Web3 支付正在重新定義我們的支付方式以及金融系統。

1.1 傳統支付

我們先來看傳統支付。支付是付款人向收款人轉移貨幣(貨幣等價物)或債權的行為,是一個資訊流和資金流匹配完成錢貨交割的過程。支付的本質是資金的轉移。

廣義的支付包括現金紙幣形式和電子貨幣形式,資金轉移的方式大致有四種方式:現金支付;銀行賬戶轉帳;金融卡轉帳;信用卡支付。其中,後三種電子貨幣形式的支付,需要透過銀行這種中心化的金融體系才能完成資金轉移,如果銀行無法直接完成支付時,還需要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參與。

根據支付幣種的不同,又分為境內支付和跨境支付。由於目前Web3 支付在區塊鏈上進行交易,能夠實現跨幣種(法定貨幣v. 加密貨幣)和跨區域的雙重功能,因此可歸類為跨境支付的一種。

跨國支付產業鏈的參與者眾多,包括客戶、商業銀行、第三方帳端/ 收單端支付機構、清算機構、商家等。整個產業鏈基本上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是使用者和商家,分別是支付的源頭和終端;第二層是支付服務機構,如銀行、第三方支付等;第三層是跨境支付網絡,是跨境支付的最底層支持,如SWIFT 和SEPA 等。

下圖為跨國支付的架構:

(Source: How new entrants are redefining cross-border payments)

依跨境支付服務提供者類型,可分為銀行電匯、專業匯款公司及銀行卡轉接清算機構、第三方支付機構。以下透過舉例來比較基於區塊鏈結算的Web3 支付。

  • 1.1.1 銀行間跨境支付

(Source: SWIFT gpi- Future of Cross Border payments)

早期的跨國支付主要透過銀行進行,如銀行電彙的最早出現,主要用於跨銀行間往來,進出口貿易等的跨國支付。這種支付方式需要通過複雜的銀行網絡,可能需要幾天甚至幾週的時間才能完成。這個過程中可能涉及多種貨幣的兌換,費用也相對較高。

傳統的銀行跨境支付主要依賴SWIFT 網絡,SWIFT 不會為用戶持有資金或管理帳戶,而是提供通訊資訊網絡並交換標準化金融報文。可以將SWIFT 理解為一個連接了幾乎全球主流銀行的網絡,銀行間使用同一套語言完成外匯交易。但SWIFT 的缺點在於,一筆款項如果經過多個中間行、 遇到反洗錢抽查等情況,很容易出現時效延長甚至匯款失敗,另外還有匯損等問題。

如上圖所示,當收款行和付款行之間建立了商業賬戶關係時,用戶支付的款項將經由銀行的商業賬戶直接進行劃轉完成支付,銀行收取相應的費用;而當收款行和當付款行之間沒有商業帳戶關係時,則需要藉由中介銀行來完成。中介銀行將收取額外費用,且支付到帳的時間也因交易方增加而延長。

銀行跨境支付屬於強監管業務,在各國和地區的監管政策不盡相同,也對跨境支付產生了一定的限制。此外,銀行跨境支付大多有嚴格的KYC/AML 要求,需要用戶開立帳戶後才能完成,因此成本相對較高。

  • 1.1.2 國際卡組織

與SWIFT 類似,國際卡組織也是傳統跨境支付的主要網絡,但更聚焦於商家收款的收單場景(商家向買家的帳戶扣款),收單方式多樣,且在支付過程中直接完成匯兌過程,為商家結算當地貨幣。

卡組織是國際區域支付資訊處理網絡,目前全球共六大卡組織網絡:VISA、Mastercard、中國銀聯、美國運通、JCB、Discover。經國際卡組織處理的跨境支付通常需要T+ 1 日或更久完成,即至少需要T+ 1 日到達商家帳戶。國際卡組織的支付同樣需要持牌才能運營,並受各國不同監管政策約束。

  • 1.1.3 第三方跨境支付

隨著電子商務和網路技術的發展,電子轉帳成為一種流行的跨境支付方式。這種跨境支付方式一般由非銀行機構(如支付寶、Paypal 等)作為第三方支付機構提供全部或部分資金轉移服務的支付方式。這些第三方支付機構在跨境電商零售、匯款、進出口業務、境外行動支付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三方跨境支付需要連接國際卡組織或銀行來進行清結算以完成付款。跨境支付中的換匯過程也主要由銀行完成,第三方支付通常具有託管的功能,即支付的資金可在第三方支付賬戶內沉澱,並在交易確認完成後再劃轉至賣家賬戶。

(Source: Acquiring Banks vs Issuing Banks in Credit Card Processing)

如上圖,在一個跨境電商場景中,用戶側是資金轉移的起始位置,第三方支付機構將用戶的銀行帳戶與發卡銀行的信用卡/ 金融卡連接。用戶消費後,用戶資金轉移至支付管道,並與卡片組織連線進行清結算。清結算後,第三方支付機構將資金轉移給商家,當有線下購物場景時,需要有收單代理商連接商家與第三方支付機構。

傳統支付發展時間較長,目前能夠涵蓋大多數的應用場景,功能較為廣泛。但是,跨境支付面臨成本高、速度慢、存取受限和透明度不足等現實問題。根據美聯儲的一項調查顯示,用戶的痛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兩點,一是支付速度有待提高,目前支付期限尚不能滿足用戶需求,期待能實現7* 24* 365 的支付服務,二是周期性即時支付場景需求旺盛。

1.2 Web3 支付

雖然目前的支付方式正在迅速數字化,但是由於參與者眾多,資金轉移過程非常繁瑣,摩擦成本也非常巨大,因此成本較高。支付體驗的改善一直受到中介機構、銀行、科技公司等多方面的限制。

比特幣在設計之初就是為了實現去中心化的點對點電子現金支付系統。 2008 年,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發布了比特幣白皮書,希冀改變以傳統銀行為核心的金融系統,實現整個金融去中心化。自2009 年1 月9 日比特幣誕生,從此開啟了加密貨幣的大規模應用。

比特幣支付允許用戶之間的直接轉賬,而無需通過銀行、清算中心和電子支付平台等第三方機構,從而避免了高費用和繁瑣的傳輸過程,任何擁有與互聯網連接的設備的用戶都可以無許可地使用它。

(Source: How Crypto Payment Solutions Have Changed the Market)

與比特幣支付網絡類似,加密貨幣支付依托區塊鍊網絡作為主幹基礎設施,允許加密貨幣在發送方和接收方之間直接進行轉移,而無需任何第三方,快速、便捷且成本極低。

由於加密貨幣的接受度不斷提升,就避免不了加密貨幣與現實世界的法定貨幣產生互動。在這裡,提供出入金服務的機構扮演了跨境支付中提供結售匯服務的銀行,提供加密貨幣與法定貨幣的兌換。

由此,目前Web3 支付主要可分為兩種支付方式:(1)出入金支付(On Ramp Off Ramp),即加密貨幣與法定貨幣兌換情況下的支付;(2)加密貨幣支付,包括( 2.1 )加密貨幣鏈上原生資產支付,在區塊鏈上兩個地址之間,或加密貨幣與鏈上資產的交互作用(如用加密貨幣購買NFT,不同加密貨幣之間的Swap);和( 2.2 )加密貨幣鏈下傳統實體支付,即本身作為貨幣等價物購買其他商品/ 服務時的支付;

Web3 支付透過出入金支付將法定貨幣與加密貨幣連接起來,透過加密貨幣支付使加密資產得以流轉,由此形成完整的支付閉環。

由於加密貨幣支付在鏈上進行,加密貨幣支付基本上不受地域方面的限制,各個司法轄區對其的監管也正在逐步完善中,但出入金支付本身涉及法定貨幣支付,因此將受到既有金融監管的限制。

1.3 比較傳統支付,Web3 支付的優勢

(Source: 科技巨頭紛紛押注,Web3 皮夾能否成為撬動產業的支點?)

傳統支付是一套基於帳戶體系的支付方式,價值的轉移記錄在中介機構(如銀行,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帳戶中。由於參與者眾多,資金轉移過程非常繁瑣,摩擦成本也非常巨大,因此成本較高。

相較之下,Web3 支付是一套基於價值或代幣(a value-based or token-based)體系的支付系統,價值的轉移由用戶本身儲存在區塊鏈的分散式帳本中。 Web3 支付基於區塊鍊網絡作為主幹基礎設施,允許加密貨幣在發送方和接收方之間進行轉移,能夠解決傳統支付中費用高、跨境轉移效率低下、成本高等問題。

(Source: Blockchain & Crypto in Payments: Transforming the Way Money Moves)

對比傳統支付,Web3 支付有何優勢?

首先,依托區塊鏈技術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方之間的信任成本,使支付更加直接、快速且安全。智慧合約功能能夠實現可程式支付和自動化執行,提高支付的效率和可信度。

其次,目前加密貨幣支付的時效性相較傳統支付有很大的優勢,尤其是在跨境支付方面,這項特徵將是驅動加密貨幣支付發展的重要動因,同時也會是推動傳統跨境支付技術升級的主要力量。

此外,基於去中心化的特點,Web3 支付簡化了建立在中心化清算機構上的流程,降低了摩擦成本,尤其是大大提高了跨境支付效率,加快了清結算速度。

種種跡象表明,傳統跨境支付與Web3 支付並不是完全割裂的,二者正從各個方面形成雙向奔赴的局面。這一方面體現在區塊鏈技術在傳統支付產業的應用正在加速,除了多國正在實踐的CBDC,SWIFT、VISA 和PayPal 這類傳統支付中的主要參與者都在探索web3 支付解決方案;面向則體現在Web3 支付專案方也積極與傳統金融機構、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深度合作,以及探索合規穩定幣的加速應用。

儘管Web3 支付仍面臨科技、使用者接受度、安全合規等方面的挑戰,但Web3 支付對於加密產業,乃至整個傳統金融仍有重大的意義。

二、Web3 支付的主要路徑

目前Web3 支付主要可以分為兩種支付方式:(1)出入金支付(On Ramp Off Ramp);(2)加密貨幣支付(包括鏈上原生場景的支付,以及與鏈下傳統實體之間的支付)。

Web3 支付透過出入金支付將法定貨幣與加密貨幣連接起來,透過加密貨幣支付使加密資產得以流轉,由此形成完整的支付閉環。

由於目前加密市場原生資產體量不大,以及支付場景的有限,所以目前Web3 業內所談的大多數支付,都與法定貨幣與加密貨幣之間的出入金兌換有關。

2.1 出入金支付

出入金(On Ramp Off Ramp)是將法定貨幣和加密貨幣連接起來的重要橋樑,能夠形成完整的支付閉環,除了OTC/P2P 出入金方式之外,其他出入金過程都需要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參與。

  • 2.1.1 出入金支付流程

出入金支付背後的資金流:用戶將法定貨幣透過支付管道轉移到第三方支付機構背後的流動性供應商(Crypto Liquidity Provider),而流動性供應商更像是傳統第三方支付場景中的商家,將加密貨幣這種「商品」 透過鏈上轉移到用戶的地址,同時為第三方支付機構提供加密貨幣流動性。出金反之亦然。

這種流動性供應商通常是中心化交易所(如Coinbase Prime, Binance, Kraken)或穩定幣發行商(如Tether 和Circle),或加密友好銀行(如倒閉的Silvergate bank 和Signature bank)。流動性供應商在出入金環節至關重要,起到了銜接法定貨幣和加密貨幣橋樑的作用。

  • 2.1.2 主要的出入金支付方式

A. 中心化交易所

由於中心化交易所也具有貨幣傳輸的性質,其功能部分與支付機構的功能一致,申請的相關加密資產/ 支付牌照與支付機構的牌照一致,因此大多數中心化交易所也會有相關出入金支付的功能。

再加上中心化交易所本身也能作為流動性供應商,因此我們看到大多數中心化交易所都會有自己的出入金支付業務板塊,用戶可以透過金融卡/ 信用卡或銀行轉帳直接購入加密貨幣,如Binance Pay,Coinbase Pay,XXX Pay 等。

中心化交易所為買賣雙方提供交易所託管錢包的支付界面,交易雙方可根據需要選擇使用同一託管錢包裡的不同賬戶或是使用非託管錢包,前者的費用由於不涉及gas 因而更低。

除此之外,在一些監管較為嚴格的司法轄區,中心化交易所需要連接獨立出入金支付機構作為底層支付管道來完成用戶出入金的目的。這個操作同樣適合去中心化交易所,如Uniswap 就接取了Moonpay、Paypal 等獨立出入金支付機構,以支援用戶的出入金。

B. 獨立出入金支付機構

獨立出入金支付機構就是具有加密貨幣傳輸功能的支付機構(也可以包含加密友善銀行),需要在業務經營地取得加密資產/ 付款的相關牌照。

其中,MoonPay 是目前加密貨幣出入金的龍頭項目,定位是PayPal for Web3,註冊用戶數超過500 萬。在覆蓋面上,MoonPay 支援超過160 + 個國家和地區的加密支付,支援超過80 種加密貨幣和30 餘種法定貨幣的兌換,持有大部分司法轄區的支付業務執照。

支付手段方面,目前MoonPay 支援信用卡及金融卡、行動支付、賬戶對賬戶支付等管道的支付,輸入鏈上地址與幣種金額後支付即可完成。 Coinbase 為其提供流動性供應,依靠齊全的出入金功能與先發優勢帶來的馬太效應迅速佔領了以信用卡使用為主的大部分歐美市場,撐起35 億美金估值。

此外,我們看到近期傳統支付巨頭Paypal 在其具有強大支付管道的基礎上,聯合穩定幣發行方Paxos 推出了PYUSD 穩定幣,旨在進入Web3 支付市場。先前暴雷的Slivergate Bank 和被強制關閉的Signature Bank,這些加密友善銀行其實都是比較重要的出入金支付管道。

C. 其他出入金支付方式

其他出入金支付方式基本上都是整合了上述兩種支付方式為基礎的支付產品。

聚合支付產品,即將多個獨立出入金支付整合起來,使用戶能夠獲得不同獨立出入金支付的費率和報價從而進行支付的產品。 MetaMask 是最典型的聚合支付,其他較知名的頭部項目還包括TransitSwap 和KyberSwap。

加密貨幣零售終端ATM 和POS。隨著加密貨幣產業的發展,加密貨幣除了線上支付外,也出現了加密貨幣實體零售終端。加密貨幣ATM 用於線下用現金直接購買加密貨幣,ATM 提供者從第三方供應商購買流動性並支付給用戶。這種支付的特點在於其匿名性,用戶幾乎不需要提供身份驗證或僅需要很少的個人資訊資料即可購買加密貨幣,而其缺點則在於交易費用超高(5% — 20% )。 Bitcoin Depot 是該賽道的頭部項目。

加密支付POS 是加密貨幣線下支付的另一個管道,用戶透過POS 機支付加密貨幣,商家則直接收到法定貨幣,透過POS 支付實現用戶出金。這類支付也需要申請牌照,但出金費率相對於ATM 低。 Pallapay 是提供此類解決方案的專案之一。

(Source: Crypto | Money is evolving)

整體來看,目前Web3 支付的途徑可供用戶選擇的方式較多,但出入金涉及法定貨幣與加密貨幣轉換,運營方基本上需要按區域申請運營牌照。支付所產生的費用則因支付方式商業模式的不同而略有差異。

除了出入金支付外,一些中心化交易所和支付機構與如Visa、Mastercard 這樣的卡組織合作發行的借記卡與信用卡,兼具了出入金支付以及加密貨幣支付兩種屬性。

2.2 加密貨幣支付

隨著加密貨幣接受程度的不斷提升,Web3 支付也正在進入傳統市場如電子商務(用於線上購物)、零工經濟(用於合約和自由工作者)、跨境匯款、旅遊預訂和線上遊戲(使用於遊戲內物品交換)等。它使用加密貨幣進行線上消費和匯款,而不是依賴傳統銀行或第三方支付機構過時的基礎設施。

目前加密貨幣支付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與鏈下傳統實體之間的支付,一類是鏈上原生場景的支付。

  • 2.2.1 加密貨幣支付-鏈下傳統實體支付

根據PYNMTS 和BitPay 2022 年的報告,該報告調查了2,330 多家線上年銷售額超過2.5 億美元的商家。大約85% 的大型零售商(年收入超過10 億美元)目前已經提供加密貨幣作為支付方式。在所有受調查的商家中,有一半已經接受加密貨幣支付,而在尚未接受加密貨幣支付的商家中, 42% 的商家正在計劃中。該報告還發現,大多數商家使用非加密原生錢包來支援加密支付,如PayPal 和Venmo。

為了滿足客戶不斷增長的Web3 支付需求,Mastercard、Visa、PayPal、Stripe 和Venmo 等領先的支付巨頭都與加密貨幣公司合作,為數百萬用戶提供加密貨幣作為支付手段。大多數主要零售商,如Overstock、微軟、Expedia 和星巴克,也都整合了加密支付,讓他們的客戶直接使用加密貨幣購買數字和實體商品。其他主要公司包括流行的流媒體公司Twitch、挪威航空、Etsy 和漢堡王。

(Source: How Crypto Payment Solutions Have Changed the Market)

就鏈下傳統實體之間的支付而言,我們模擬一個用戶加密貨幣消費,商家收取法定貨幣的場景,資金流上透過第三方支付機構先將加密貨幣透過出入金的方式換成法定貨幣,再向商家進行法定貨幣支付。

目前最常見的解決方案是加密銀行卡的發行,中心化交易所或錢包公司通常會與Visa、Mastercard 這類卡組織合作發行加密借記卡/ 信用卡,用戶只要在平台賬戶持有加密貨幣便可使用金融卡/ 信用卡進行線上消費或線下刷卡,而在實際支付時,發卡公司會透過出金支付管道先將加密貨幣轉換為當地法定貨幣,再支付給商家。我們看到中心化交易所Crypto.com 就與Visa 發行了Crypto.com Visa Card 金融卡。除了法定貨幣支付的功能外,還為用戶提供鏈上加密貨幣支付的功能。

  • 2.2.2 加密貨幣支付- 鏈上原生場景的支付

就鏈上原生場景的支付而言,用戶支付加密貨幣,商家也接受加密貨幣。這種方式不能僅僅理解為簡單地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點對點支付轉賬,還需要考慮到現實場景支付中遇到的信任問題,這就需要通過第三方支付來實現。

以一個網上購物的案例為例,在解決信任問題的情況下(朋友之間的信任鏈),直接可以透過區塊鏈點對點轉帳就能實現交易,用戶支付+ 商家發貨+ 用戶收貨。但在一個沒有信任基礎的線上平台購物,誰來保證轉帳後商家會發貨,收到的貨物與實際相符?

同樣,我們能夠實現透過區塊鍊網絡實現與親人朋友之間的點對點轉賬,但是如果交易對手是陌生人,我們該如何是好?因此,還需要一套賬戶系統與區塊鏈上的結算體系掛鉤,以實現線下貨物流轉與鏈上支付結算。

由此,就需要提供加密貨幣支付產品的第三方支付機構來解決上述問題。它包括上圖所示的加密支付協議、支付核心系統、前端產品互動以及相應的支援模組。我們可以看到Ripple 以及Stella Venture DAO 是一個多鏈dApp 生態系統。我們的內部產品和孵化項目跨越鍊和垂直領域,確保為ALPHA 用戶和代幣持有者帶來可持續的價值。 2023 年5 月Alpha Venture DAO 更名為Stella 並遷移到Arbitrum 生態。 Stella 致力於成為槓桿人和貸款人獲得最大收益潛力的首選目的地。無論槓桿者想要在槓桿上使用什麼鏈上策略(並且足夠安全以獲得支持),Stella 都將以0% 的借貸成本提供支援。看更多Venture DAO 是一個多鏈dApp 生態系統。我們的內部產品和孵化項目跨越鍊和垂直領域,確保為ALPHA 用戶和代幣持有者帶來可持續的價值。 2023 年5 月Alpha Venture DAO 更名為Stella 並遷移到Arbitrum 生態。 Stella 致力於成為槓桿人和貸款人獲得最大收益潛力的首選目的地。無論槓桿者想要在槓桿上使用什麼鏈上策略(並且足夠安全以獲得支持),Stella 都將以0% 的借貸成本提供支援。看更多Venture DAO 是一個多鏈dApp 生態系統。我們的內部產品和孵化項目跨越鍊和垂直領域,確保為ALPHA 用戶和代幣持有者帶來可持續的價值。 2023 年5 月Alpha Venture DAO 更名為Stella 並遷移到Arbitrum 生態。 Stella 致力於成為槓桿人和貸款人獲得最大收益潛力的首選目的地。無論槓桿者想要在槓桿上使用什麼鏈上策略(並且足夠安全以獲得支持),Stella 都將以0% 的借貸成本提供支援。看更多Venture DAO 是一個多鏈dApp 生態系統。我們的內部產品和孵化項目跨越鍊和垂直領域,確保為ALPHA 用戶和代幣持有者帶來可持續的價值。 2023 年5 月Alpha Venture DAO 更名為Stella 並遷移到Arbitrum 生態。 Stella 致力於成為槓桿人和貸款人獲得最大收益潛力的首選目的地。無論槓桿者想要在槓桿上使用什麼鏈上策略(並且足夠安全以獲得支持),Stella 都將以0% 的借貸成本提供支援。看更多Venture DAO 是一個多鏈dApp 生態系統。我們的內部產品和孵化項目跨越鍊和垂直領域,確保為ALPHA 用戶和代幣持有者帶來可持續的價值。 2023 年5 月Alpha Venture DAO 更名為Stella 並遷移到Arbitrum 生態。 Stella 致力於成為槓桿人和貸款人獲得最大收益潛力的首選目的地。無論槓桿者想要在槓桿上使用什麼鏈上策略(並且足夠安全以獲得支持),Stella 都將以0% 的借貸成本提供支援。看更多Venture DAO 是一個多鏈dApp 生態系統。我們的內部產品和孵化項目跨越鍊和垂直領域,確保為ALPHA 用戶和代幣持有者帶來可持續的價值。 2023 年5 月Alpha Venture DAO 更名為Stella 並遷移到Arbitrum 生態。 Stella 致力於成為槓桿人和貸款人獲得最大收益潛力的首選目的地。無論槓桿者想要在槓桿上使用什麼鏈上策略(並且足夠安全以獲得支持),Stella 都將以0% 的借貸成本提供支援。看更多Venture DAO 是一個多鏈dApp 生態系統。我們的內部產品和孵化項目跨越鍊和垂直領域,確保為ALPHA 用戶和代幣持有者帶來可持續的價值。 2023 年5 月Alpha Venture DAO 更名為Stella 並遷移到Arbitrum 生態。 Stella 致力於成為槓桿人和貸款人獲得最大收益潛力的首選目的地。無論槓桿者想要在槓桿上使用什麼鏈上策略(並且足夠安全以獲得支持),Stella 都將以0% 的借貸成本提供支援。看更多Venture DAO 是一個多鏈dApp 生態系統。我們的內部產品和孵化項目跨越鍊和垂直領域,確保為ALPHA 用戶和代幣持有者帶來可持續的價值。 2023 年5 月Alpha Venture DAO 更名為Stella 並遷移到Arbitrum 生態。 Stella 致力於成為槓桿人和貸款人獲得最大收益潛力的首選目的地。無論槓桿者想要在槓桿上使用什麼鏈上策略(並且足夠安全以獲得支持),Stella 都將以0% 的借貸成本提供支援。看更多Venture DAO 是一個多鏈dApp 生態系統。我們的內部產品和孵化項目跨越鍊和垂直領域,確保為ALPHA 用戶和代幣持有者帶來可持續的價值。 2023 年5 月Alpha Venture DAO 更名為Stella 並遷移到Arbitrum 生態。 Stella 致力於成為槓桿人和貸款人獲得最大收益潛力的首選目的地。無論槓桿者想要在槓桿上使用什麼鏈上策略(並且足夠安全以獲得支持),Stella 都將以0% 的借貸成本提供支援。看更多Venture DAO 是一個多鏈dApp 生態系統。我們的內部產品和孵化項目跨越鍊和垂直領域,確保為ALPHA 用戶和代幣持有者帶來可持續的價值。 2023 年5 月Alpha Venture DAO 更名為Stella 並遷移到Arbitrum 生態。 Stella 致力於成為槓桿人和貸款人獲得最大收益潛力的首選目的地。無論槓桿者想要在槓桿上使用什麼鏈上策略(並且足夠安全以獲得支持),Stella 都將以0% 的借貸成本提供支援。看更多Venture DAO 是一個多鏈dApp 生態系統。我們的內部產品和孵化項目跨越鍊和垂直領域,確保為ALPHA 用戶和代幣持有者帶來可持續的價值。 2023 年5 月Alpha Venture DAO 更名為Stella 並遷移到Arbitrum 生態。 Stella 致力於成為槓桿人和貸款人獲得最大收益潛力的首選目的地。無論槓桿者想要在槓桿上使用什麼鏈上策略(並且足夠安全以獲得支持),Stella 都將以0% 的借貸成本提供支援。看更多Venture DAO 是一個多鏈dApp 生態系統。我們的內部產品和孵化項目跨越鍊和垂直領域,確保為ALPHA 用戶和代幣持有者帶來可持續的價值。 2023 年5 月Alpha Venture DAO 更名為Stella 並遷移到Arbitrum 生態。 Stella 致力於成為槓桿人和貸款人獲得最大收益潛力的首選目的地。無論槓桿者想要在槓桿上使用什麼鏈上策略(並且足夠安全以獲得支持),Stella 都將以0% 的借貸成本提供支援。看更多Venture DAO 是一個多鏈dApp 生態系統。我們的內部產品和孵化項目跨越鍊和垂直領域,確保為ALPHA 用戶和代幣持有者帶來可持續的價值。 2023 年5 月Alpha Venture DAO 更名為Stella 並遷移到Arbitrum 生態。 Stella 致力於成為槓桿人和貸款人獲得最大收益潛力的首選目的地。無論槓桿者想要在槓桿上使用什麼鏈上策略(並且足夠安全以獲得支持),Stella 都將以0% 的借貸成本提供支援。看更多Venture DAO 是一個多鏈dApp 生態系統。我們的內部產品和孵化項目跨越鍊和垂直領域,確保為ALPHA 用戶和代幣持有者帶來可持續的價值。 2023 年5 月Alpha Venture DAO 更名為Stella 並遷移到Arbitrum 生態。 Stella 致力於成為槓桿人和貸款人獲得最大收益潛力的首選目的地。無論槓桿者想要在槓桿上使用什麼鏈上策略(並且足夠安全以獲得支持),Stella 都將以0% 的借貸成本提供支援。看更多Venture DAO 是一個多鏈dApp 生態系統。我們的內部產品和孵化項目跨越鍊和垂直領域,確保為ALPHA 用戶和代幣持有者帶來可持續的價值。 2023 年5 月Alpha Venture DAO 更名為Stella 並遷移到Arbitrum 生態。 Stella 致力於成為槓桿人和貸款人獲得最大收益潛力的首選目的地。無論槓桿者想要在槓桿上使用什麼鏈上策略(並且足夠安全以獲得支持),Stella 都將以0% 的借貸成本提供支援。看更多Venture DAO 是一個多鏈dApp 生態系統。我們的內部產品和孵化項目跨越鍊和垂直領域,確保為ALPHA 用戶和代幣持有者帶來可持續的價值。 2023 年5 月Alpha Venture DAO 更名為Stella 並遷移到Arbitrum 生態。 Stella 致力於成為槓桿人和貸款人獲得最大收益潛力的首選目的地。無論槓桿者想要在槓桿上使用什麼鏈上策略(並且足夠安全以獲得支持),Stella 都將以0% 的借貸成本提供支援。看更多Venture DAO 是一個多鏈dApp 生態系統。我們的內部產品和孵化項目跨越鍊和垂直領域,確保為ALPHA 用戶和代幣持有者帶來可持續的價值。 2023 年5 月Alpha Venture DAO 更名為Stella 並遷移到Arbitrum 生態。 Stella 致力於成為槓桿人和貸款人獲得最大收益潛力的首選目的地。無論槓桿者想要在槓桿上使用什麼鏈上策略(並且足夠安全以獲得支持),Stella 都將以0% 的借貸成本提供支援。看更多Venture DAO 是一個多鏈dApp 生態系統。我們的內部產品和孵化項目跨越鍊和垂直領域,確保為ALPHA 用戶和代幣持有者帶來可持續的價值。 2023 年5 月Alpha Venture DAO 更名為Stella 並遷移到Arbitrum 生態。 Stella 致力於成為槓桿人和貸款人獲得最大收益潛力的首選目的地。無論槓桿者想要在槓桿上使用什麼鏈上策略(並且足夠安全以獲得支持),Stella 都將以0% 的借貸成本提供支援。看更多Venture DAO 是一個多鏈dApp 生態系統。我們的內部產品和孵化項目跨越鍊和垂直領域,確保為ALPHA 用戶和代幣持有者帶來可持續的價值。 2023 年5 月Alpha Venture DAO 更名為Stella 並遷移到Arbitrum 生態。 Stella 致力於成為槓桿人和貸款人獲得最大收益潛力的首選目的地。無論槓桿者想要在槓桿上使用什麼鏈上策略(並且足夠安全以獲得支持),Stella 都將以0% 的借貸成本提供支援。看更多在這方面的探索。

Visa 近期提供了一個基於穩定幣USDC 的結算方案,應用在Crypto.com 的案例中。在先前用戶加密貨幣消費,商家收取法定貨幣的場景下,Crypto.com 需要將用戶支付的加密貨幣兌換成法定貨幣,再透過傳統支付管道支付給商家。通過傳統支付管道進行結算,意味著參與者,交易費用,成本和復雜性的增加,並限制Crypto.com 在非銀行工作時間執行結算。

而透過Visa 的USDC 結算方案,直接消除了交易中出入金的貨幣兌換以及傳統支付步驟,直接透過區塊鏈實現24/7/365 的即時、全球結算。這種靈活,且無需出入金兌換的結算方式,為Crypto.com 開啟了新的商業場景,如商家的加密貨幣支付入口,基於區塊鏈的跨境支付等。

Visa 的這種USDC 結算方案也能用在跨國匯款上。目前價值近1 兆美元的跨國匯款市場受到高成本傳統支付方式的困擾,傳統支付方式向轉帳方收取高達交易總額8% 的費用。而像Strike 的Send Globally 這樣的Web3 跨境匯款產品,利用比特幣的閃電網絡,提供了一個經濟實惠的傳統跨境匯款替代方案,收費價格僅交易額的0.01% 到0.1% 不等。

這種結算方式配合穩定幣的應用,能夠降低傳統跨國支付成本的80% 。這意味著,對於一筆500 美元的匯款,鏈上加密貨幣支付和出入金支付的交易成本僅為4.8 美元,遠低於徘徊在20 美元左右的跨境匯款的平均成本。 2022 年,跨國勞工向的匯款近8 億美元,而基於Web3 支付的匯款每年可為該產業節省400 億至640 億美元的成本。

三、產業巨頭佈局Web3 支付

產業巨頭圍繞其交易、支付、通訊、社交等主業,逐步開放/ 接入Web3 支付業務及場景,包括錢包、託管、支付、交易與穩定幣,最終逐步覆蓋其整個生態,形成邏輯閉環。以下梳理了Paypal,Coinbase,MetaMask 在這方面的佈局。

3.1 支付公司Paypal 的Web3 付款佈局-付款、錢包託管與穩定幣

在先前的《支付巨頭Paypal 的穩定幣有望帶領加密產業走向主流》一文中,我們介紹了Paypal 於2023 年8 月7 日推出的PYUSD 穩定幣,作為PayPal 生態中唯一支援的穩定幣,將用於連接Paypal 現有的4.31 億用戶,為Web2 的消費者、商家和開發商提供法定貨幣與加密貨幣無縫連接的橋樑。

  • 3.1.1 出入金業務的實現路徑

我們透過查看Paypal CryptoCurrency 的用戶協議,看出PYUSD 穩定幣在打通Web23 付款、Paypal 賬戶、加密託管錢包賬戶中的重要橋樑作用。

如上圖所示,Paypal 將PYUSD 穩定幣作為法定貨幣與加密貨幣之間兌換的橋樑。無論是在入金業務,出金業務,或是加密支付業務中,都是透過USD - PYUSD - Crypto Asset 這鏈路完成,反之亦然。例如在使用加密貨幣來支付商家服務的場景中,首先便是將Crypto Asset 出售成為PYUSD/USD,然後才會被用於向商家的PYUSD/USD 付款。

法定貨幣支付業務使用的是Paypal 的帳戶,而對於加密貨幣,Paypal 則透過在Paypal 帳戶下創建出一個Cryptocurrencies Hub 加密錢包來實現。該錢包將由PYUSD 發行商Paxos 託管,意思是用戶交出資產(私鑰)。 Paypal 用戶協議中明確表示:「You will not hold the digital Crypto Assets themselves in your Crypto Asset balance / You do not own any specific, identifiable, Crypto Asset. 」

由此,我們看到Paypal 通過打通法定貨幣與加密貨幣之間的支付管道,發行穩定幣作為交易媒介,以及構建Paypal 賬戶錢包體系,完成了對於Web3 支付的框架佈局,能夠在其自身生態系統中形成一個邏輯閉環。

在此基礎上,Paypal 也能夠結合自身支付產業的優勢,將入金功能對外支援給MetaMask,Ledger 等加密錢包,同時也能對外支援如Kraken 等這類中心化交易所。同時,在Paypal 9 月12 日公佈的出金功能中,也能夠支援錢包,DApps,以及NFT 市場平台。

在頻道、工具、基礎架構等都就位的情況下,如何引導Paypal 現有的4.31 億用戶進入Web3,帶領Web3 真正走向Mass Adoption 是關鍵。

(Source: Buy and Sell Cryptocurrency | PayPal US)

  • 3.1.2 傳統支付公司蓄勢待發

我們看到Paypal 的這個路徑非常更適合傳統支付公司複製,像Stripe,Square 這樣的傳統支付公司其實已經在從事出入金、交易兌換的業務了。例如Stripe 在2022 年12 月就宣布了提供加密入金服務,Block(Square 母公司)旗下的Cash App 除了實現點對點支付的基礎功能外,還提供BTC 的交易服務。

由於傳統支付公司基本上已經實現了當地支付業務的合規流程以及資質牌照,它們何時開展Web3 支付,以及如何開展Web3 支付只是時間和節奏的問題。反觀像X(原推特)這樣新入場的公司正在緊鑼密鼓地申請美國各州的貨幣傳輸牌照(MTL),以滿足合規支付的要求。

3.2 交易所Coinbase 的Web3 支付佈局-交易、託管與支付

Coinbase 作為全球最合規的中心化交易所,其許多合規路徑都值得借鏡。我們看到Coinbase 透過對於Web3 支付的佈局,能夠在自身的生態系統中形成一個邏輯閉環,包含出入金支付管道,Commerce 商家支付解決方案,穩定幣交易媒介(USDC),加密資產託管錢包與非託管Wallet,以及交易所本身的核心交易功能。

  • 3.2.1 交易為核心,支付為輔助

雖然說中心化交易所取得支付牌照的目的更多的是為了自身交易業務的合規,但是這些牌照的獲取同樣打通了出入金業務以及支付管道。由於監管的不確定性,過度依賴第三方出入金支付管道,如此前暴雷的Slivergate Bank 以及被監​​管強行破產的Signature Bank,可能會帶來業務的不穩定。因此,我們看到許多交易所,都有自己的支付業務板塊,如Binance Pay,Coinbase Pay,XXX Pay 等。

在Licenses Disclosures 中,我們看到Coinbase 已經取得美國大部分州的貨幣傳輸執照(MTL)。尤其是,Coinbase 於2017 年獲得紐約州金融服務部門(NYDFS)的比特幣許可證(BitLicense),成為美國第一家擁有正規牌照的比特幣交易所,可以為用戶在紐約州當地提供買賣、接收與儲存比特幣服務。

在美國以外,Coinbase 積極佈局海外市場,也陸續獲得英國的EMI 牌照,愛爾蘭的VASP 牌照,德國的VASP 牌照,新加坡的DPT 牌照。由此,Coinbase 以其交易業務為切入口,交易業務以及支付管道逐步涵蓋全球眾多司法轄區。

(Source: Coinbase Commerce)  

除了獲得合規執照之外,Coinbase 還推出了企業級加密支付服務Coinbase Commerce。這是一種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商家支付解決方案,幫助線上業務接受加密貨幣支付。該服務允許商家接受比特幣、比特幣現金、DAI、以太坊等主流加密貨幣的支付。 Coinbase Commerce 的目的是幫助企業能夠快速、靈活地向全球客戶開展業務。

根據8 月21 日的報導,Coinbase 正在收購Circle Internet Financial 的部分股權,這意味著Coinbase 和Circle 將在未來加密金融系統的發展上具有更大的戰略和經濟一致性,以抗衡USDT 以及PYUSD 這些競爭對手。同時,Coinbase 也能為USDC 開拓更廣闊的應用場景,不再侷限於加密貨幣交易業務,也可能透過Web3 支付延伸至外彙和跨境轉帳等領域。由此,USDC = USD Coinbase。

  • 3.2.2 託管業務與非託管錢包

受紐約州金融服務局監管的Coinbase Custody Trust Company, LLC 是Coinbase 提供託管服務的主體公司。我們看到目前在比特幣現貨ETF 申請競賽中,除了Blackrock 與Coinbase 確定了比特幣現貨ETF 的合作關係之外,還包括富達、VanEck、ArkInvest 旗下的21 Shares、Valkyrie 和Invesco 都提交了修訂後的申請,並指定Coinbase 為其合作夥伴。未來一旦SEC 批准這些資產機構申請,那麼這些資產管理公司名下龐大的資產將會在Coinbase 上進行託管。

根據CoinGecko 的數據,在貝萊德提交的ETF 文件中包含的一項分析中,納斯達克估計美國1290 億美元的比特幣交易中有56% 是在Coinbase 上進行的,未來,隨著比特幣現貨ETF 的發展,這一比例可望進一步擴大。而Coinbase 也會從中獲得巨大的利益,並成為這場競賽的最大贏家。

而對於非託管錢包Coinbase Wallet 而言,由於用戶獨立控制資產(私鑰),並直接與支付系統交互,因此就Coinbase Wallet 本身而言,其類似於MetaMask 一樣不會被FinCEN 定義為MSB。

由此,我們看到Coinbase 基於自身交易業務的合規優勢,打通出入金支付管道,穩定幣交易媒介(USDC),加密資產託管錢包與非託管Wallet,以及核心交易所本身的交易功能,從而實現自身的生態系中的邏輯閉環。

Web3 支付服務好Coinbase 的交易所主營業務並貢獻利潤才是關鍵。

3.3 錢包MetaMask 的Web3 付款佈局-錢包與聚合

我們看到MetaMask 在近一年時間內,不斷推出新功能,目前的MetaMask Portfolio DApp 已經聚合了Sell、Buy、Stake、Dashboard、Bridge 和Swap 等功能,幫助用戶便捷管理資產,實現統一鏈上資產操作。同時,MetaMask 近期推出了Snaps 版本,整合第三方公鏈插件。

MetaMask 的天然優勢在於其近3000 萬月活用戶,根據Consensys 披露數據:MetaMask 的用戶總量達到1 億用戶,關聯1.7 萬家DApp,日交互量達到24.4 萬次。根據CoinGecko 報告顯示,截至今年8 月份,MetaMask 的下載量達到2,266 萬次。

在可預期的未來,能夠看到MetaMask 會聚合成為一個超級錢包流量入口,調配錢包流量,用以分發至各種DApp,可操作的商業想像空間很大。

  • 3.3.1 Sell 的推出打通出入金功能

MetaMask 在9 月5 日推出最新功能“Sell”,允許用戶透過MetaMask Portfolio 將加密貨幣兌換成法定貨幣,並將資金發送到銀行帳戶。出於合規目的考慮,該功能目前僅限美國、英國和歐洲部分地區使用,僅支援美元、歐元、英鎊的兌換。 MetaMask 表示:上線初僅支援以太坊主網上的ETH,併計劃短期內擴展到Layer 2 網絡上的其他原生代幣。

(Source: MetaMask Portfolio) 

用戶在選擇所在區域後,輸入將出售的ETH 數量,並從多個服務商中選擇某個報價,並連接銀行帳戶。根據官方介紹,MetaMask 已和MoonPay、Sardine、Transak 等加密貨幣出金服務商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不過目前該功能還只有MoonPay 和Transak 提供服務,並且需要經過KYC 驗證。

「Sell」 出金功能是在MetaMask 上線「Buy」 入金功能五個月後推出的,入金功能允許用戶使用銀行帳戶、PayPal、借記卡和信用卡進行入金。

MetaMask 這樣的非託管錢包(Non-Hosted Wallets),由用戶獨立控制資產(私鑰)並直接與支付系統交互,僅提供通信或網絡接入服務以支持貨幣傳輸服務的,不屬於FinCEN 監管下的MSB。而為MetaMask 提供支付管道的Moonpay 則屬於MSB。

  • 3.3.2 獨立第三方支付公司Moonpay

MoonPay 是目前加密貨幣出入金的龍頭項目,註冊用戶數超過500 萬。在覆蓋面上,MoonPay 支援超過160 個國家和地區的加密支付,支援超過80 種加密貨幣和30 餘種法定貨幣的兌換。支付手段方面,目前MoonPay 支援信用卡和金融卡、行動支付、賬戶對賬戶支付等管道的支付。 Uniswap 先前也將Moonpay 作為入金管道之一。

在將Moonpay 這些獨立第三方支付公司聚合進入之後,MetaMask 能夠實現出入金支付管道,非託管錢包,以及其portfolio 頁面聚合的多種交易功能(Swap、Bridge、Stake 等),基本上也由此形成了一個邏輯閉環。

  • 3.3.3 Snaps 版本

9 月13 日, MetaMask 發布了其Snaps 版本,支援包括Solana、Sui、Aptos、Cosmos 和Starknet 在內的非EVM(以太坊虛擬機器)鏈的錢包整合。目前,已有34 個Snaps 處於內測階段。簡單來講,就是MetaMask 將部分功能開源讓第三方開發者能夠以他們想要的方式擴展MetaMask 錢包,旨在讓用戶有更個人化或多樣化的交易體驗。

以往當用戶要與各條公鏈互動時都需下載對應的錢包插件,不僅用戶體驗差,也會間接增加不少安全隱患。現在MetaMask 開放了一套Snaps API 接入規範,允許第三方公鏈錢包方自行突破技術難度來接入,MetaMask 只負責接入的審計工作,其他開發工作由第三方開發者完成。

由此,用戶只需下載MetaMask 錢包並安裝第三方公鏈插件便能實現在各條公鍊網絡的自由穿梭,且安全性得到較大保障。這是非常聰明的生態整合之舉,再一次鞏固了其插件錢包的龍頭地位。

MetaMask 的天然優勢在於其近3,000 萬月活用戶,在可預期的未來,能夠看到MetaMask 會聚合成為一個超級錢包流量入口,調配錢包流量,用以分發至各種DApp,可操作的商業想像空間很大。

四、Web3 支付的監管合規

由於加密資產的開放性和創新性,難以統一界定其屬性,目前大多數司法轄區也尚未具備一個專門針對加密資產的完整監管架構。在實務中,對於Web3 支付的監管,不僅需要做到跨境支付與貨幣傳輸業務的合規,還需要做到加密資產業務的合規。再疊加上加密資產天然的全球流通屬性,那麼就會使得Web3 支付將面臨異常複雜的全球多個法域合規難題,同時這對各司法轄區的監管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儘管如此,我們依然能夠看到一些司法轄區對Web3 支付的積極探索。例如加密友好國家瑞士,就明確定義了「支付型代幣」(Payment Token);同樣新加坡也有關於「支付型代幣」的定義並在近期發布了穩定幣監管框架;歐盟的MiCA 法案也有明確關於「電子貨幣代幣」(E-Money Tokens)的定義。這些監管定義的不斷明確將給予加密貨幣一個合法有效的地位,從而進一步推動Web3 支付產業的發展,帶領Web3 產業真正邁向Mass Adoption。

合規是傳統巨頭的立足之本,所以我們看到它們在開展Web3 支付業務時,初期也僅將其業務限定在部分地區,例如MetaMask 的Sell 出金業務(由Moonpay 支援)暫時只覆蓋美國、英國和歐洲部分地區使用,Paypal 的穩定幣目前也僅限於美國用戶。雖然只有在滿足執照、資格、授權等合規要求後,專案方才可在符合標準的情況下開展Web3 支付業務,但這同樣也是參與Web3 支付專案方的主要障礙。

由於Web3 支付涉及加密資產、支付、資產託管、穩定幣、反洗錢/ 反恐怖主義融資等多方面的法律合規,因此異常複雜。以下將簡單整理主要司法轄區有關Web3 支付的法律法規,來看巨頭們是如何建構法律合規壁壘的。

4.1 美國

美國Web3 支付相關的主要監管機構為美國財政部下屬的金融犯罪執法局(Financial Crimes Enforcement Network,FinCEN)。 FinCEN 一方面主要負責監督和實施關於反洗錢(AML)、打擊恐怖主義融資(CFT)和客戶盡調(KYC)等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負責收集和分析金融交易信息,通過研究金融機構的強制性披露信息,跟踪可疑人員和活動。

FinCEN 的權利來自美國《銀行保密法》(BSA),將加密貨幣視為「貨幣」。 FinCEN 於2019 年發布指南(Application of FinCENs Regulations to Certain Business Models Involving Convertible Virtual Currencies),作出了與加密資產支付相關的規定。

2019 年指南將「貨幣傳輸」定義為從一方接收貨幣(或其他替代貨幣的價值),並將其全部或部分發送給另一方的行為。此定義中的「貨幣替代品」包括匯票、儲值卡和加密貨幣。大多數情況下,任何「公司」從事貨幣傳輸業務,將滿足屬於BSA 下的「貨幣傳輸業務」的定義(Money Service Business,MSB),需要遵守BSA 以及FinCEN 的相關規定,並履行合規義務。

大致總結2019 指引判斷是否為MSB 的依據:

(1)是否掌握用戶資產(私鑰):如提供給美國用戶服務的中心化交易所、託管錢包方,由於能夠掌握用戶資產(私鑰),屬於MSB。而像MetaMask 這樣的非託管錢包(Non-Hosted Wallets),以及像僅提供撮合交易的DEX,用戶獨立控制資產(私鑰),並直接與支付系統交互,或僅提供通信或網絡接入服務以支援貨幣傳輸服務的,不屬於MSB。

(2)業務的貨幣傳輸性質:如向美國用戶提供服務的支付公司,如Moonpay,Paypal,Stripe,Square 這些公司本身就是從事貨幣傳輸業務的,都屬於MSB。

屬於MSB 的「本公司」,不僅需要根據遵守BSA 以及FinCEN 的相關規定,並履行合規義務,還需要根據各州的貨幣傳輸法,取得各州的貨幣傳輸牌照(MTL)。美國MSB 牌照相對比較容易取得,但是MTL 牌照申請所需時長較長,在美國各州拿到MTL 牌照需要約兩年時間和數百萬美元的律師諮詢費用。

其中,BitLicense 是紐約金融服務局根據紐約州金融服務法創設的加密資產牌照,用於規範州內的加密資產機構以及相關信託公司(a New York State limited purpose trust company),持牌主體必須滿足BitLicense的合規監管框架,包括消費者保護、反洗錢合規性以及網路安全指南等。先前取得Bitlicense 的主體還包括XRP II, Circle Internet Financial, Gemini Trust Company, itBit Trust Company 等。

這也是我們看到新聞中X(原推特)正在積極申請美國各州的貨幣傳輸牌照(MTL),X(原推特)想要做成微信,必然少不了微信的支付體系。而對於目前已獲得各州執照的支付公司而言,這會是它們在美國經營Web3 支付業務的核心障礙。

4.2 英國

想要在英國開展Web3 支付業務的公司,需要獲得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FCA)下發的電子貨幣機構(E-Money Institution, EMI)牌照。我們看到像Coinbase 在2018 年便取得了EMI 牌照,並在歐盟地區開展加密業務。

有趣的是,總部在倫敦的去中心化借貸平台Aave 也在2020 年取得了EMI 牌照。據悉,此舉是Aave 為了吸引更多的用戶進入DeFi 所作出的合規保障,也可能出於英國嚴厲的消費者保護合規要求。

在英國脫歐前,英國EMI 牌照持有者在歐洲經濟區(EEA)不受時間或活動領域的限制,可以提供任何形式的服務。在英國脫歐後,更多的公司將目光轉向更中立友善的愛爾蘭。

4.3 愛爾蘭/ 歐盟

愛爾蘭於2021 年引入加密資產服務提供者(VASP)註冊登記制度,由愛爾蘭央行(Central Bank of Ireland)對公司進行審查,以確保它們能夠滿足AML/CTF 的要求。在Coinbse 獲得愛爾蘭央行授權的EMI 執照之後,Coinbase Ireland Limited 於2022 年獲得了愛爾蘭的VASP 牌照,這使得Coinbase 能夠發行電子貨幣、提供電子支付服務並為第三方處理電子支付。

同樣,Moonpay 在獲得英國EMI 牌照之後,於2023 年獲得了愛爾蘭央行的VASP 註冊,其CEO 表示:「我們認為,先在愛爾蘭進行VASP 的註冊,並最終根據歐盟MiCA 申請註冊,將會為公司合規進入歐盟市場提供一個巨大的競爭優勢。」

歐盟的《加密資產市場監管法案》(MiCA)已獲歐洲議會通過,預計2024 年生效。總的來講,MiCA 適用於所有在歐盟參與加密資產發行,以及提供加密資產相關服務的主體:(1)各類加密資產(Crypto-Assets)發行方,包括E-Money Tokens,Asset-Referenced Tokens以及其他Tokens;( 2) 各類的加密資產服務(Crypto-Asset Services)和服務提供者(Service-Providers),包括錢包託管服務,出入金服務,交易所服務,資產管理服務,投資顧問服務等。

MiCA 填補了現行歐盟金融監管框架的空白,一旦落實,將在歐盟內部形成一個統一的加密資產監管框架,直接形成了輻射到27 個國家以及4.5 億的歐盟人口的加密資產大市場。由於在一個歐盟

錢包
穩定幣
金融
貨幣
Circle
US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