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標題
「多空主戰場」,梳理CRV 時間線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2022 年11 月:「DeFi 保衛戰」
11 月22 日下午,ponzishorter 決定發起總攻,從Aave 中陸續借入8, 000 餘萬枚CRV 進行拋售。散戶們注意到了價格異動,團結起來軋空,Curve 創始人Michael 也往Aave 補交2000 萬枚CRV 以確保自己的倉位不被清算。隨現貨市場的購入和借貸池中的代幣不斷借出,CRV 流動性驟減,價格也從0.4 美元附近上漲至0.6 美元附近。
二級標題
2023 年5-6 月:買豪宅、欺詐門以及「借貸套現」
圖片描述

Egorov 位於墨爾本的豪宅Avon Court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據派盾監測,僅數小時時間,Curve 就損失了約5200 萬美元。受事件影響,Curve 的TVL 也從32 億美元驟降至24 億美元,CRV 價格也迅速跌破0.6 美元。另據dexscreener 信息顯示,CRV 在凌晨時分瞬時價格曾一度接近歸零。很快,人們關注的重點就來到了Curve 創始人身上。由於價格下跌,Egorov 的鏈上CRV 抵押借貸健康率開始下降,其本人也向Aave 再次轉入1600 萬枚CRV。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但事態很快發生了轉機。晚間12 點左右,黃立成在社交媒體上確認自己通過OTC 從Curve 創始人處收購375 萬枚CRV 並質押鎖定在Curve 協議中。次日,孫宇晨的相關地址也向Egorov 地址轉入200 萬枚USDT,並獲得500 萬枚CRV。坊間開始傳聞:Curve 創始人正以0.4 美元均價進行CRV 場外交易。
一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再博弈一次
二級標題
隨隨便便APY 上百的「土狗」是不可靠的,DeFi 需要至少能容納百萬資金量,並為LP 提供可觀、穩定收益的「大池」。比如過去的LUNA,它的金融引擎Anchor 能為180 億美元的資金提供20% 固定年化收益。 LUNA 暴雷後,老牌DeFi 又「香了」。雖然APY 沒有20% 那麼高,卻經受住了市場和時間的考驗。然而遭受LUNA、3AC 和FTX 三連擊後的加密市場並沒有給這些老協議提供太多東山再起的機會,尤其是Curve。
圖片描述

Curve 與Aave TVL 前5 名流動性池的收益率情況,數據來源:DeFi Llama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Lybra eUSD 以及GMX 各池收益率情況,數據來源:Lybra Finance、DeFi Llama
基礎收益低,幣價表現又不好,怎麼改善LP 們的收益情況呢? Curve 創始人的想法是在市場上搏一搏,讓CRV 的價格再高一些。
與其他老牌DeFi 不同,Curve 在這方面確實有一些獨特「優勢」。
首先,由於Curve 的veToken 賄選機制刺激,大部分CRV 代幣多處於鎖倉狀態,這使得CRV 在流動性方面,比其他大市值DeFi 代幣要差很多。有時,在Aave 上面借出CRV 的成本甚至比在交易所直接購買還低,因為過低的流動性會使買方在購買過程產生較大的溢價。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Evgorov 還是得到了他想要的結果,用Bowen 的話說,就是「綁架大家一起來幫CRV 抬轎子」。現在Evgorov 的CRV 持有量佔總流通量比例下降至20% 左右,但CRV 又獲得了一批極具實力的支持者,包括吳忌寒、杜均、孫宇晨等頭部玩家,以及DWF 等一眾「機構朋友」。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LUNA 暴雷後,流動性問題就開始在整個加密市場蔓延開來。隨後倒下的三箭資本(3AC),就是因市場活動減少而無法產生目標收益,導致大型客戶撤資,並最終崩盤。據部分3AC 前內部員工向BlockBeats 透露,到公司運作後期,團隊所管理的大規模資產幾乎找不到任何可以產生預期收益的場景。年末的FTX 暴雷,更讓市場雪上加霜。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截至目前,美國一年期、兩年期以及十年期國債的收益率分別為5.37% 、 4.88% 和3.97% 。拋開收益率曲線不談,無論是短期還是長期國債,收益率自2021 年底便開始穩步上升。相較Curve、Aave 等主流DeFi 協議,即便是十年期國債目前的收益率也明顯高出其平均收益率。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DeFi 收益率中值變化,數據來源:DeFi Llama
對於資金體量大的客戶,現在的DeFi 早已不如從前。過去別說一年,光是一天就能有3% 的收益。因此在流動性緊縮以及監管陰影的雙重籠罩下,仍將資金留在DeFi 裡似乎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Bowen 認為,現在仍然留在DeFi 市場裡的資金,大部分或許是不方便甚至無法「上岸」的資金。 「其他的錢,能跑的早就跑了」。
既然走不了,那就需要在內部解決問題。除了PoS 質押獎勵和協議代幣排放外,還有什麼可以為大戶們提供穩定、可觀收益的方式呢?
首先想到的是Real Yield。本質上,Real Yield 就是指協議根據其實際收入,以ETH 等生態原生Token 或USDC 等穩定幣計價,向用戶支付收益,消除代幣排放帶來的通脹和收益不穩定的情況。去年底開始火熱的GMX 就是這一敘事的龍頭代表。
據Nansen 數據顯示, 2022 年8 月底,GMX 的交易數量一度超過Uniswap,成為Arbitrum 網絡單週交易數量最多的協議。在GMX 的白皮書中團隊明確提到,GLP 代幣持有者(即LP)除了獲取GMX 代幣獎勵之外,還獲得以ETH 計價的平台費用收益。在GMX 代幣價格在9 月大幅上漲至56 美元後,Real Yield 敘事也成了拯救DeFi 的新希望。專訪1inch:Uniswap 壟斷陰影下,如何在DEX 領域創新?》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在加密市場,Real World Asset 這個概念過去幾年被反复炒作,這次又被用在了DeFi 領域。既然沒有辦法在鏈上產生足夠的收益,能否將現實世界的收益帶入DeFi 呢?此前,MakerDAO 創始人在Tornado Cash 風波後發表的《Endgame》提案文章,就曾引起一輪關於RWA 的討論。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關於Compound 創始人新公司Superstate 的報導
香港合規浪潮下,RWA 的熱度來到了新的高點。香港6 月以來的Web3 線下活動,絕大多數都與RWA 有關。人們不僅希望通過這一敘事獲得更好的鏈上收益,還希望依靠它吸引更多的傳統資金進場,創造新一輪加密週期的風口。相關閱讀:《》
MakerDao 的隱憂,不僅僅是RWA 的敞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