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提示: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銀保監會等五部門
資訊
發現
搜索
登錄
简中
繁中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TC
ETH
HTX
SOL
BNB
查看行情

「鏈上歸屬」不敵「前端霸權」? Hyperliquid 50萬美金代幣命名權爭議

区块律动BlockBeats
特邀专栏作者
2025-11-28 06:08
本文約2689字,閱讀全文需要約4分鐘
屠龍者終成惡龍?

Hyperliquid 無疑是今年幣圈最耀眼的明星。

然而最近一場關於「命名權」的爭端,卻在社群內引發了不小的爭論與分歧。

如果你在Hyperliquid 上花了50 萬美金買下一個代幣代碼(Ticker),你會默認它屬於你嗎? Hyperliquid 團隊最近用行動給的答案是:鏈上屬於你,但網頁上是歸我管。

50 萬美金買來的$MON,說沒就沒?

爭議的焦點源自於今年1 月。當時,GameFi 計畫Pixelmon 的背後的Mon Protocol 為了吸引Hyperliquid 社區,參與了Hyperliquid 的HIP-1 現貨上幣拍賣。

這裡需要簡單科普一下Hyperliquid 的現貨上幣機制。有別於中心化交易所的「上幣費」或「賄賂」,HL 採用荷蘭拍競價上幣。這是一個無需許可的過程,專案方透過競價支付Gas 費用(一開始使用USDC 支付,後改為HYPE)來爭取上幣資格。

Source: https://data.asxn.xyz/dashboard/hl-auctions

Mon Protocol 當時花了約50 萬美元,在高點贏得了競拍,在鏈上成功註冊了$MON 這個Ticker。

當時尚處Hyperliquid 現貨市場的早期,現貨橋接專案Unit 尚未面世,除了HYPE、PURR 等大市值標的之外的其他現貨交易對普遍缺乏流動性,Mon Protocol 的代幣在上線後的表現也幾乎等同於rug。

Monad 作為萬眾矚目的「天王級專案」,代幣也叫$MON。於是當Monad 登陸Hyperliquid 時,尷尬的一幕發生了:Hyperliquid 團隊直接修改了前端顯示,Mon Protocol 在前端被強制改名為"MONPRO",而Monad 在前端直接使用了"MON" 的名字。

雖然在鏈上,Pixelmon 的代幣代碼依然是MON,Monad 實際上是UMON,但在用戶感知最直接的前端,Pixelmon 花了50 萬美金買來的“名分”,被瞬間剝奪了。

用戶安全,還是流量至上?

這項操作迅速在推特上引爆了輿論。交易員Akku 直言這項決定「令人極度失望」。

「Pixelmon 花了50 萬買了一個前端可以隨意覆蓋的東西,而Monad(或者說與其關係密切的Unit)卻可以不花錢就獲得這個可見的名稱……這是否意味著:你可以買鏈上的代碼,但我們會根據我們和誰關係好來決定前端顯示什麼?」

面對質疑,Hyperliquid 的核心成員xulian 給了一個非常「Web2」的解釋:

「前端最重要的因素是保護用戶。用戶買錯代幣對所有人都是壞事。據我所知,所有主要交易場所都在幾週前將MON 改顯示為MONPRO 了。拍賣是鏈上的Gas 費,Mon Protocol 團隊仍然擁有MON 的Ticker。任何其他前端都可以隨心所欲地命名。」」

這番話翻譯過來就是:為了防止使用者混淆,我們犧牲了原Ticker 主人的顯示權。

而這次事件的另一個相關方,與Hyperliquid 關係緊密的Unit 團隊(負責Monad 代幣在HL 上的現貨橋接),也因為獲得了這個名字而被捲入風波。 Unit 的成員Shadow (0xmev) 被迫出來澄清:

「協議和App 是兩回事。Hyperliquid Labs 對App 有決定權。這件事很清楚:一個是為了吸引Hyperliquid 社區買盤的項目(Mon Protocol)失敗了,幣價歸零;另一個是高關注度、高交易量的項目(Monad)來了。Labs 覺得把名字給後者是更優的選擇。

社區炸鍋

雖然官方解釋在邏輯上站得住腳(前端確實屬於Hyperliquid Labs),但在情感和商業倫理上,社區並不買單。

Akku 反駁道,當初現貨拍賣的市場營銷讓所有人都默認“現貨上幣= 前端顯示”,現在玩文字遊戲說是“僅限鏈上”,無異於一種營銷騙局。他認為如果Monad 不想衝突,應該自己改名,而不是剝奪先來者的權利。

Ramen 的觀點則代表了大多數圍觀群眾的心聲:

「為了避免混淆給Monad 顯示$MON 可能是對的,但在人家付了50 萬美金後強制改名是錯的。退款似乎是最好的做法。」

當然,也有維護HL 的聲音。使用者aaalex.hl 和altoshi 堅持認為「協議不等於前端」,「Hyperliquid 是做生意的,不是做慈善的」,認為只要鏈上合約沒有改變,就不算違背去中心化原則。

「傲慢」是成功的副產品

Hyperliquid 並沒有做錯什麼。他們確實擁有hyperliquid.xyz 這個網域的絕對控制權,有權為了使用者體驗而調整顯示邏輯。 Monad 的體積和關注度遠超Pixelmon,將MON 這個程式碼給Monad 使用,不僅符合平台利益,也保護了不知情的用戶買到同名的毫無流動性的代幣。

這種看似合理的「獨斷」,其實會讓一些生態建設者感到不安。

絕對解釋權

Unit 的團隊成員Shadow 在回覆中透露的另一段故事,或許比改名事件本身更值得深思:

「我們一手打造了整個品牌(tradexyz),正是因為我們對Labs 的前端決策沒有任何影響力。他們最終決定在我們完成並宣布整個專案之後立即在自己的官方前端上線HIP-3——這實際上摧毀了我們花費大量時間建立的競爭優勢。但我們不會為此抱怨,我們會繼續前進。」

如果Unit 這樣的「嫡係部隊」都隨時可能被官方前端「吸血」,那些毫無背景的小型專案方,又該如何在這樣的生態中尋找安全感?

生硬的處理方式

Hyperliquid 對資本的「傲慢」是其贏得社區狂熱支持的一大因素。他們拒絕頂級VC 的投資、拒絕向CEX 支付上幣費、堅持公平分發。

但正如Akku 所言,即使是退還當年的拍賣費用,或是提前與Pixelmon 團隊達成某種補償協議,都能讓這件事變得體面許多。現在的做法,不僅傷害了早期支持者(即使是個失敗的項目),更向外界傳遞了一種「誰大誰有理」的訊號。

Hyperliquid 依然是目前市場上最好的Perp DEX 之一,其技術實力毋庸置疑。但在登頂之後,如何避免讓自己變成當初那個自己想要顛覆的「獨斷專行的巨頭」,或許是Hyperliquid 團隊的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社群喜歡的「傲慢」,是面對強權時的不屈,而不是面對規則時的任性。

DEX
AI總結
返回頂部
  • 核心观点:Hyperliquid前端命名权争议暴露中心化风险。
  • 关键要素:
    1. Mon Protocol花费50万美元竞得MON代币代码。
    2. Hyperliquid前端强制将MON显示权转给Monad。
    3. 团队以"用户保护"为由解释前端修改权。
  • 市场影响:削弱生态项目方对去中心化承诺信任。
  • 时效性标注:中期影响
下載Odaily星球日報app
讓一部分人先讀懂 Web3.0
IOS
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