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WA的意義、優勢與價值-傳統金融看RWA系列文章一
【編者按】:2025 年以來,W Labs 接觸了一些中資背景的大機構,行業包括基建、能源、奢侈品等,有的還是國字頭的國有機構,要求我們提供關於國內外RWA 的研究分析和應用實例,到了年底了我們就把這一年來可以公開的一些研究所得和瓜友們做個分享。
這一系列文章內容很多,我們且不去給RWA 下定論是否可以成為加密行業在未來出圈的主方向,也不去判定RWA 是“畫蛇添足”還是“掛羊皮賣狗肉”,更多的是把我們看到的和想到的寫出來,讓大家可以多琢磨一些行業的未來走勢。
在全球金融科技浪潮席捲之下,真實世界資產代幣化(Real World Assets, RWA)已成為Web3 生態與傳統金融(TradFi)交會的核心焦點。從貝萊德在以太坊主網上發行BUIDL 基金( TVL 超5 億美元),到香港金管局Ensemble 沙盒處理RWA 規模5 億美元,RWA 正重塑資產流動性、融資效率與全球結算格局。
香港作為“東方RWA 樞紐”,尤其引人注目:2025 年《穩定幣條例》落地後,短短半年內湧現超50 個合規項目——HashKey Exchange 的GF Token (1.5 億美元貨幣市場基金)、螞蟻數科的朗新充電RWA (1 億元新能源資產資產資產),乃至Asseto 物業(DeRings 物業的代幣),乃至Asseto 物業化的代幣。這一熱潮不僅吸引中資巨頭出海,更橋接「一帶一路」供應鏈與全球資金。然而,近期內地監管指導意見暫緩部分跨境RWA 試點,雖短暫冷卻市場熱情,卻無法阻擋RWA 在中美歐監管沙盒與機構入場中的結構性崛起——正如FIT21 法案與GENIUS 法案所示,穩定幣+ RWA 已成為大國博弈的「數位布雷頓體系」。
本系列文章系統剖析RWA 全景,從金融本質、核心技術、合規模操、全球專案矩陣,到未來趨勢與創業路徑,提供一站式研究架構。該系列文章一共分成四篇長文,第一篇主要用於普及基本RWA 知識,第二篇將聚焦RWA 全球監管實踐和代表項目,第三篇專注中國及香港監管現狀及代表項目,第四篇進一步結合當前環境闡述RWA 可行實操路徑以及未來行業趨勢,爭取讓讀者閱讀本系列長文後,做到一冊在手,洞悉RWA 萬億賽道。無論機構投資人、傳統企業,或Web3 創業者,我們將為您解鎖策略制高點,推動中國資產全球流通與數位出海。
什麼是RWA
RWA(Real World Assets,現實世界資產)指存在於現實世界中具有價值的資產,例如房地產、企業貸款、政府債券、藝術品、碳排放權、石油,甚至限量版威士忌等。這些資產透過區塊鏈技術“代幣化”,轉化為數位資產,可像加密貨幣一樣在全球範圍內自由交易、流通和組合。在傳統金融體系中,這些資產往往面臨高參與門檻、流動性差、地理限制等問題。而代幣化後,它們成為“鏈上資產”,打破了傳統壁壘,並具備以下特點:
- 支持快速交易,投資者可像買賣股票一樣操作;
- 可作為抵押獲取貸款;
- 可組合成多樣化的投資「籃子」;
- 持有者可獲得租金、利息等收益分配;
- 實現全球化流通,不受國界或時間限制。
RWA 的代幣化不僅提升了資產的流動性和可近性,也為用戶提供了更靈活的投資方式,降低了參與門檻,推動了金融市場的創新與普惠化。透過區塊鏈技術,RWA 為傳統資產注入了數位化活力,成為連結現實與數位經濟的重要橋樑,廣泛應用於金融、藝術、能源等多個領域。
為什麼現在爆發
實體資產(RWA)代幣化熱潮在現階段的爆發源自於技術進步、監管優化、機構參與和市場需求的多重驅動。技術層面,以太坊、Polygon 等區塊鏈平台日趨成熟,智慧合約與預言機技術提升了鏈上資產的安全性與擴展性,鏈上身分認證降低傳統金融的信任成本。
監管環境逐步明朗,美國的監管節奏放緩,政策更清晰;香港金管局推出數位資產“監管沙盒”,新加坡支持鏈上債券和基金項目,為RWA 發展提供合規土壤。傳統金融巨頭如貝萊德、摩根大通、花旗的入場,帶來資金、資源和合規經驗,推動RWA 從區塊鏈極客圈走向主流金融市場。
市場需求方面,全球高利率環境和傳統資產收益下滑促使投資者尋求新資產配置,RWA 透過代幣化提供高流動性與全球參與機會,滿足了這一需求。此外,區塊鏈技術已從「技術愛好者」階段邁向「實用主義者」大規模採用期,穩定幣在跨境電商、自由工作者結算、全球支付等場景中融入現實經濟,RWA 作為區塊鏈基礎設施的角色日益凸顯。
市場規模與成長速度
RWA 的全球探索正從香港到歐洲、杜拜到北美迅速升溫,展現出製度設計、技術路徑和商業模式的多樣化趨勢。截至目前,全球RWA 資產總值已達330 億美元。而各大諮詢和金融機構也對RWA 的未來成長與規模做了大膽預測:
- 波士頓顧問集團預測,到2030 年,RWA 市場規模可能達到16 兆美元,到2033 年鏈上RWA 資產規模或增加至18.9 兆美元,未來8 年複合年均成長率約53%。
- 德勤則預計,到2035 年,房地產代幣化市場將達到4 兆美元,年平均成長率約27%。
- 根據麥肯錫預測,到2030 年,全球約16 兆美元的資產將透過RWA 實現鏈上流通,其中20%-30% 可能來自中國資產,凸顯巨大潛力。麥肯錫2024 年報告進一步指出,全球金融資產代幣化市值預計在2030 年達到2-4 兆美元。
- 貝萊德CEO Larry Fink 多次強調,RWA 是區塊鏈最具變革性的應用之一,並有望重塑全球資產管理產業。他在年度股東信中表示:“代幣化將是金融資產的下一階段,每隻股票、每隻債券都將在統一帳本上運行。”
而在穩定幣方面,2024 年基於穩定幣的支付清算總額已達16.16 兆美元,超過VISA 與Mastercard 的總和,標誌著一個獨立於傳統銀行和SWIFT 網路的新支付體系的形成。傳統跨國支付流程複雜,需多個中介參與,耗時可達兩週,成本高昂。而穩定幣憑藉價格穩定機制和鏈上即時結算功能,實現點對點、無需信任的交易,理想情況下幾秒即可完成,無需依賴傳統清結算系統。
目前,RWA 主要集中在流動性較高的固定收益工具,房地產、股票、藝術品和基礎設施等領域的潛力尚未充分挖掘,顯示市場仍處於早期階段。機構參與是RWA 市場成長的核心動力,受監管的機構與DeFi 原生協議共同推動市場供給,主要參與者包括貝萊德、富蘭克林鄧普頓等資管公司,摩根大通、花旗、渣打等銀行,紐約梅隆銀行等託管機構,以及Maple、Centrifuge、Ondo Finance 和MakerDAO 等DeFi 協議。這些機構的加入顯示RWA 正從加密領域邁向主流金融。例如,歐洲投資銀行已在以太坊上發行數位債券。
根據最新RWA.xyz 和 CoinGecko 的數據,RWA 發行總量(截至2025 年9 月)已達到330 億美金,其中佔比最大的類別是私人信貸、國債、商品,而相較於傳統金融和實體資產規模,房地產、股票、藝術品和基礎設施等領域的潛力尚未充分挖掘。


RWA 能解決什麼問題?
RWA 是Web3、傳統金融和現實世界的一個跨界綜合領域,它的出現,對於這三個領域都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1. 解決web3 領域的問題
- 流動性不足: Web3 資產(如NFT 和部分代幣)常因市場片段化而流動性較低。 RWA 將高價值現實資產(如國債、房地產)引入鏈上,增加流動性和交易深度。例如,代幣化國債(如BlackRock 的BUIDL)可在DeFi 協議中用作抵押品,並提升資金效率。
- 資產單一:過去,DeFi 生態中的資產類別相當有限,幾乎完全由加密貨幣所構成。這些資產,例如以太坊、美元穩定幣和比特幣,不僅價格波動劇烈,彼此之間存在高度的連動性,導致整個金融體系顯得同質化。引入現實世界資產有效緩解了這個問題,它顯著擴充了資產類型,並增強了整體的穩定性。
- 真實收益的缺失:許多DeFi 協議的收益來源依賴內部的投機循環,例如透過借貸進行流動性挖礦,缺乏實體經濟的支撐。相較之下,現實世界資產能夠產生租金收入、債券利息以及大宗商品升值等收益,這些都由實體經濟活動所驅動,因此具有更強的可持續性。
- 價值錨定不穩定:許多加密資產波動性高,缺乏穩定價值基礎。穩定幣(如USDT、USDC)作為RWA 的代表,透過錨定法幣提供穩定價值,增強Web3 生態的可信度和實用性。
- 使用者採用受限: Web3 應用常侷限於科技愛好者。 RWA 引進熟悉的資產類別(如股票、債券),降低一般使用者進入門檻,促進大規模採用。
2. 解決傳統金融的問題
- 交易效率低落:傳統金融中,資產交易(如房地產、債券)涉及多方中介,結算週期長(T+2 或更長)。 RWA 利用區塊鏈實現即時結算(T+0),如透過智慧合約自動化債券利息支付,降低成本和時間。
- 進入門檻高:許多高價值資產(如私募基金、房地產)對散戶有高資金門檻。 RWA 透過分散化所有權(如代幣化房產份額)降低投資門檻,擴大市場參與度。
- 透明度不足:傳統金融市場常缺乏即時透明度。 RWA 借助區塊鏈的公開帳本,提供資產所有權和交易歷史的透明追踪,提升信任。
3. 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
- 資產流動性差:現實世界中的非流動性資產(如藝術品、私人信貸)難以快速變現。 RWA 透過代幣化(如在以太坊上發行藝術品NFT)將這些資產引入全球市場,提升流通性。
- 金融包容性不足:全球範圍內,許多人無法獲得銀行服務或投資機會。 RWA 借助去中心化平台(如Polygon、Stellar)允許無國界參與,賦能新興市場投資者。
- 環境與社會議題:碳信用等RWA 的代幣化(如Toucan Protocol)促進碳排放交易的透明性和效率,支持永續發展目標。
4. 中國國情的解決方案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已步入「存量競爭」階段。在這趨勢下,如何盤活閒置的存量資產、推動資本更有效率地分配,成為產業探索新發展路徑的核心議題。 RWA (真實世界資產)的興起為地產金融開闢了創新解決方案,它不僅限於“將房產數位化上鍊”,而是透過重新設計權益結構,利用區塊鏈和智能合約等技術,將原本難以分割、交易流程繁瑣、資訊不對稱的大額資產,轉化為可組合、可管理、可流通的數位化權益流程。智能合約內嵌規則,明確權責與現金流的對應關係,同時二級市場為價格發現和退出機制提供了支持。
相較於傳統資產數位化,RWA 從根本上重新定義了資產權益的組成。憑藉區塊鏈的不可更改特性和智慧合約的自動化執行功能,高價值、低流動性的實體資產能夠被分割為可自由交易的小額權益單位,從而顯著增強資產的流動性和市場深度。例如,一棟價值1,000 萬元的商業物業透過RWA 代幣化,可分割為1 萬份代幣,每份代表萬分之一的產權,投資門檻從1,000 萬元降低至1,000 元,且能在二級市場自由交易。
企業類型對RWA 認知程度有明顯影響,金融系地產資管公司和領先開發商在RWA 理解上佔優勢。克爾瑞調查顯示,60% 的受訪者認為RWA 的核心價值在於“提升資產流動性”,20% 關注“降低投資門檻”,約15% 看重“拓寬融資渠道”,而對“提高透明度”和“優化運營效率”的重視程度相對較低。然而,智慧合約的自動執行、區塊鏈的透明化管理以及精細化營運能力,實際上能為營運效率、風險管理和資產管理模式帶來深刻變革。
RWA 代幣化的優點與價值
RWA(真實世界資產)代幣化利用區塊鏈技術將股票、債券、房地產、黃金等傳統資產轉化為數位代幣,提升流動性、透明度和全球可近性,為金融創新註入活力。其核心技術優勢主要包括:
- 智能合約的自動化、透明性與高效率。智能合約自動執行交易條款,確保無人工幹預的透明操作。程式碼不可竄改,結合去中心化節點驗證,消除信任風險,提升安全性。例如,資產價格達標時,合約會自動觸發轉移或清算。同時智慧合約的自動化分配,將大大提高資產管理效率。
- 超額抵押機制的穩定性。 RWA 代幣化將資產轉為可交易代幣,作為抵押品支持穩定幣發行。智能合約依資產價值自動清算,保障平台流動性及償債能力,防止超發風險。
- 預言機的即時數據保障。預言機橋接鏈上與鏈下,即時傳輸資產價格、所有權等數據,聚合多源資訊確保準確性,並支持法律合規數據,保障交易合法性。
- 全球流通:鏈上資產支援24 小時全球交易,簡化跨國投資流程,提升市場多樣性與流動性。
- 使用者賦能:透過「用戶即股東」模式,RWA 整合行銷與融資,增強用戶忠誠度與品牌曝光。
- 供應鏈支援: RWA 打造生態閉環,優化供應鏈金融,協助企業資金沉澱生態流轉。
以上的技術優勢結合金融,也為RWA 發行方帶來了以下額外好處:
- 增效獲利:新增資金用於擴大生產、開拓市場,提升利潤。
- 解決流動性:透過碎片化提前釋放高價值資產的潛力。
- 融行銷一體:用戶參與投資,增強共識與銷售管道。
- 品牌曝光: RWA 專案自備流量,提升品牌知名度。
- 管理便捷:優化資產管理,推動輕資產模式與境外資產轉換。
- 生態創新:支持供應鏈金融閉環,緩解現金流壓力。
RWA 與傳統金融模式對比
RWA(真實世界資產)融資模式與傳統金融在目標上均致力於為企業和專案提供資金支持,依托實體資產確保價值支撐,並需遵守監管要求。然而,二者在技術、效率和創新性上差異顯著。傳統金融依賴中心化機構,流程複雜、中介費用高,資產流動性低,跨國交易受地理和匯率限制,適合成熟市場但全球化效率有限。 RWA 融資模式基於區塊鏈和智慧合約,透過資產代幣化實現碎片化交易,降低投資門檻,支援24/7 全球流通,顯著提升流動性。智慧合約自動化執行減少中介成本,區塊鏈的不可篡改性增強透明度和可信度,預言機提供即時數據支援。 RWA 也推動新型衍生性商品和「用戶即股東」模式,促進金融普惠和品牌效應。儘管面臨監管和技術安全挑戰,RWA 在融資效率、全球化程度和創新性上遠超傳統金融,展現了Web3 時代金融體系的顛覆性潛力,特別適用於盤活低流動性資產和優化供應鏈金融。

RWA 在技術層面所面臨的問題:
RWA(真實世界資產)代幣化作為橋接傳統金融與Web3 的創新路徑,在技術層面仍面臨多重嚴峻挑戰。這些問題不僅限制了RWA 的規模化落地,也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根據Chainlink & ConsenSys(2025)的《 RWA 技術挑戰報告》,2024 年全球RWA 專案中,35% 因技術故障而暫停,損失超8 億美元。主要痛點集中於預言機可靠性、鏈下執行限制、隱私與透明矛盾、標準化不足及安全風險五大領域,亟需係統性解決方案。
- 預言機問題:區塊鏈無法直接取得鏈下數據,依賴預言機提供資產價值、狀態等資訊。單一或中心化預言機易被攻擊,導致智慧合約錯誤,需確保資料來源真實性,解決「信任轉移」難題。
- 鏈下執行限制:智慧合約僅限鏈上邏輯,違約需依賴傳統法律體系,造成執行延遲,削弱自動化優勢。
- 隱私與透明矛盾:區塊鏈公開性便於審計,但可能洩漏商業或個人敏感資訊。零知識證明雖可保護隱私,但增加技術複雜性和成本。
- 標準化不足:不同代幣標準和合規框架導致資產流動性分散,形成“孤島”,阻礙全球價值流轉。
- 技術不成熟與安全風險:區塊鏈在用戶體驗、安全性和合規性上仍不完善,私鑰管理、智慧合約漏洞、釣魚攻擊、跨鏈橋攻擊、預言機操縱及監管套利等均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若忽略技術細節,業務策略和生態規劃易因用戶投訴、合規事故或安全事件崩潰。
為了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我們可以在短期內聚焦可數位化資產,完善預言機、合規框架和隱私技術,增強市場信任。而長期結合物聯網和AI,開發高階預言機,自動監控非標準化資產(如房地產、藝術品),逐步將實體世界融入數位生態。
可通證化的資產類別
說回可通證化的底層資產類別,理論上任何現實世界的資產都可以被通證化並發行RWA,但具備以下特徵的實物資產更有優勢:
價值可量化:
- 資產需有透明、公開的定價機制,且易於透過權威資料來源(如交易所、官方資料庫)取得即時價值。
- 例:黃金、國債價格由市場公開報價,適合預言機餵價。
現金流規則清晰:
- 資產的收益(如利息、股利、租金)需有明確的計算和分配規則,以便於智慧合約編碼自動化執行。
- 例:國債的利率和付息日固定,易於鏈上分配。
低鏈下執行需求:
- 資產所有權變更應主要透過數位記錄完成,減少對實體交割或複雜法律執行的依賴。
- 例:ETF 份額交易透過數位記錄,無需實體交付。
高度標準化:
- 資產需遵循統一規範(如標準合約條款),以便批量處理和跨平台互通,防止「資產孤島」。
- 例:黃金期貨合約有標準化的到期日和交割規則。
合規性支援:
- 資產代幣化需符合當地監理要求(如證券法、反洗錢法規),確保合法流通。
- 例:美債代幣化需遵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規定。
技術可行性:
- 需可靠的預言機提供鏈下資料(如價格、狀態),區塊鏈平台需支援智慧合約和安全機制,防範漏洞、攻擊或資料篡改風險。
- 範例:Chainlink 預言機為DeFi 協議提供可靠價格數據。
現在市場上具體有哪幾類已經或正在實現通證化的資產呢?常見的包含以下幾種:
- 大宗商品:黃金等貴金屬透過代幣化結合區塊鏈,增強流動性與營運效率。 2022 年大宗商品代幣市值達11 億美元,佔法幣穩定幣0.8%。黃金因其避險屬性及穩定增值,特別適合作為代幣化錨定資產,助力全球儲備與投資。
- 貨幣:穩定幣(如USDT、USDC)將美元、美債等法幣資產與DeFi 掛鉤,市值從2020 年的52 億美元激增至當今的超過3000 億美元。央行數位貨幣(CBDC)作為國家發行的數位法幣,提供法定流通保障,區別於加密貨幣。
- 房地產: RWA 代幣化將不動產碎片化為可交易代幣,增加所有者資本流動性,降低投資門檻,使一般人也能參與商業或住宅地產投資。
- 藝術品與收藏品:透過NFT 提供不可篡改的權益證明與溯源,FT 則支持藝術品碎片化眾籌,降低門檻、提升透明度與收益分配效率,增強投資普惠性與體驗。
- 智慧財產權(IP):代幣化簡化版權、專利等IP 的確權與追踪,防止剽竊,提升交易透明度,如戴爾「按需組裝」專利的保護。
- 股票、債券與證券:代幣化降低資本市場進入壁壘,允許小額投資美國國債等資產,克服傳統交易成本高、週期長(T+1)問題,實現24/7 即時清算,促進全球資金流動。
- 碳信用與綠色金融:碳減排憑證代幣化後可在鏈上交易或銷毀,支援透明、防偽的全球碳市場,契合ESG 與永續發展趨勢,為DeFi 引入綠色金融產品。
小結
本文主要探討了RWA(Real World Assets,現實世界資產)的概念、發展背景、技術優勢、應用潛力及挑戰。 RWA 作為區塊鏈與傳統金融的融合創新,正重塑全球資產管理格局。它將房產、債券、藝術品等現實資產代幣化,注入數位化活力,打破地域壁壘和准入門檻,實現24/7 全球交易、碎片化所有權和智能合約自動化收益分配。當前熱潮源自於科技躍進(如Ethereum 擴展)、監管綠燈(美歐沙盒)和巨頭湧入(貝萊德BUIDL 基金29 億規模),市場從2023 年8.6 億飆至2025 年330 億,私人信貸、國債主導,預計2030 年達萬億級,穩定貨幣系統將遠幣支付。
RWA 的多維價值顯而易見:在Web3 中註入真實收益和穩定性,緩解DeFi 投機循環;在傳統金融中加速T+0 結算、提升透明,降低中介成本;在現實世界中賦能新興市場、金融包容,碎片化高價值實體資產降低投資門檻。與傳統模式對比,RWA 的去中心化、全球化遠勝中心化的低效,協助「使用者即股東」生態與供應鏈閉環。然而新實體總是面臨挑戰:預言機資料竄改、鏈下執行依賴、隱私-透明悖論及標準化缺失,導致大量RWA 專案故障。需解決這些挑戰,短期應完善合規模塊、長期融合AI、IoT 等相關領域。總的來說,RWA 不僅是技術工具,更是普惠橋樑,連結實體經濟與數位未來,推動金融從「信任中介」轉型為「代碼自治」,潛力無限。
下一篇文章我們將探討全球RWA 監管框架,並詳細分析一些國際主流RWA 發行/交易平台和案例,歡迎大家持續關注。
- 核心观点:RWA正成为区块链与传统金融融合的核心。
- 关键要素:
- 全球RWA总值已达330亿美元。
- 贝莱德发行BUIDL基金超5亿美元。
- 香港半年涌现超50个合规项目。
- 市场影响:重塑资产流动性与全球结算格局。
- 时效性标注:长期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