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提示: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銀保監會等五部門
資訊
發現
搜索
登錄
简中
繁中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TC
ETH
HTX
SOL
BNB
查看行情

全球RWA監理實務及代表項目-從傳統金融看RWA系列文章二

瓜田实验室 W Labs
特邀专栏作者
2025-11-18 08:21
本文約21870字,閱讀全文需要約32分鐘
本篇詳細闡述全球RWA 監管實務及代表計畫。

現實世界資產(Real World Assets, RWA)的代幣化浪潮正在重塑全球金融版圖,將不動產、債券、藝術品甚至供應鏈債權等傳統資產錐入區塊鏈軌道,實現24/7 跨國流動與分散投資。然而,與純加密原生資產不同,RWA 本質上是“鏈上證券化”,其底層現金流與現實世界法律權利緊密綁定,因而必須在合規框架內發行,方能規避非法集資、證券違規及跨境資本管制風險。

非合規平台發行雖技術門檻低,卻易觸發監管紅線——如美國SEC 將多數代幣化房地產視為未註冊證券、內地視無牌RWA 為非法公開發行——導致項目夭折或資產凍結。相反,合規平台透過KYC/AML 穿透、託管清算分離、定期審計與資訊揭露機制,確保底層資產真實性與投資者保護,進而吸引銀行、資管等機構資金入場,真正啟動兆級流動性藍海。

目前,全球已形成以香港( SFC虛擬資產沙盒+穩定幣條例)、歐盟MiCA、美國(SEC Reg A+/D 豁免+ Wyoming SPDI 特許)為首的三大合規體系;另有新加坡( MAS 支付服務牌照+ 基金級RWA 豁免)、阿聯酋( ADGM 數位資產框架)等次級賽道相競速佈局。本文及之後的另一篇文章,將逐一剖析上述轄區監理邏輯、代表專案與可複製路徑,為內地企業出海與全球機構入場提供實戰座標。

推薦閱讀:《 RWA的意義、優勢與價值-傳統金融看RWA系列文章一

全球RWA 市場監管狀況

2025 年已成為全球RWA(真實世界資產)監管的關鍵轉折點,美國GENIUS 穩定幣法案和中國香港《穩定幣條例》的相繼落地,標誌著監管從碎片化向統一框架轉型。美國推動GENIUS 法案的核心在於現代化支付體系並強化美元霸權,預計為美債創造數萬億美元需求;香港則以「價值錨定監管」原則創新,覆蓋所有港元錨定穩定幣,實現跨境管轄延伸。

美國:機構主導+ 監管沙盒驅動的合規創新

美國現實世界資產(RWA)市場以「機構主導+ 監管沙盒驅動的合規創新」為最大特徵,區別於全球其他地區的零售驅動或政策試驗模式。貝萊德(BlackRock)BUIDL,富達(Fidelity)、富蘭克林鄧普頓(Franklin Templeton)等傳統資管巨頭將RWA 視為“鏈上版ETF ”,86% 的市場配置來自機構資金,彰顯華爾街對鏈上金融的系統性重構。

美國RWA 監管仍以SEC 為主導,CFTC 輔助商品類資產,尚未出台專屬聯邦法案,但2025 年立法密集落地標誌監管從「執法優先」轉向「規則導向」。 SEC 持續以Howey Test 判定代幣化資產的證券屬性,強調KYC/AML 穿透與投資者保護;豁免框架(如Reg A + 免州法)降低發行門檻,推動流動性(TVL 增長800%),橋接TradFi 和DeFi;同時, Crypto Task Force Force 沙盒啟動州級層面,懷俄明州SPDI 特許與Reg A+ 豁免有效繞過藍天法審查,降低中小發行人合規壁壘。然而,聯邦與州級監管碎片化仍構成跨境與創新障礙,機構參與雖高企,但合規成本居高不下。

2025 年三項法案集中通過,構成RWA 監管從「灰色執法」到「規則明朗」的歷史性轉折,直接解鎖萬億級鏈上資產合規路徑

  • GENIUS Act( 7 月):規範穩定幣抵押,支持RWA 作為後盾資產,強化美元鏈上錨定; RWA 成為穩定幣「官方後盾」 ,允許代幣化國債、私募信貸、REITs等作為USDC/USDT 儲備。
  • CLARITY Act:明確數位資產證券/商品分類,降低Howey Test不確定性;房地產/債券代幣化明確為「商品類RWA 」時,僅需CFTC 備案而非SEC 註冊,合規成本下降60% ,中小發行人入場。
  • Anti-CBDC Surveillance State Act:限制央行數位貨幣監控,私人RWA 生態「去監控化」 :BlackRock BUIDL 等基金可繞開CBDC 即時追踪,機構隱私保護,吸引高淨值與主權資金,美元鏈上霸權反向鞏固。

美國RWA 合規框架的優點在於投資者保護強勁、創新空間可控、美元流動性全球輻射。嚴苛揭露與託管分離機制顯著降低詐欺風險,吸引機構資金持續入場;豁免路徑與沙盒並行,兼顧效率與合規,推動tokenized Treasuries 成為DeFi “無風險利率”基準。 GENIUS Act 背書的美元穩定幣+ RWA 組合,進一步鞏固美國在全球鏈上金融中的定價權與標準制定權。儘管聯邦統一立法尚待突破,美國模式已為RWA 從試點向主流轉型提供可複製模板,預計將撬動30 兆美元級傳統資產上鍊潛力。

歐洲:MiCA框架下的統一創新

歐盟現實世界資產(RWA)監管以「 Markets in Crypto-Assets Regulation (MiCA) 」為核心,標誌著從碎片化國家規則向統一跨境框架的轉型。截至2025 年11 月,MiCA 已全面生效,為RWA 代幣化提供清晰邊界,推動市場從試點向規模化躍升。 RWA 市場TVL 歐盟佔全球比例約25%,預計2025 年底達500 億歐元,主要受益於MiCA 的「護照」機制,允許單一授權覆蓋27 國。 與美國SEC 主導的證券導向不同,MiCA 強調技術中立與消費者保護,分類RWA 為資產參考代幣( ARTs,如房地產/商品支援)或電子貨幣代幣( EMTs,如歐元錨定穩定幣)。

MiCA 於2023 年4 月通過,2025 年進入全速執行階段,核心要求包括:白皮書揭露、儲備審計、 KYC/AML 穿透等。 代表項目包括Centrifuge 的RWA 信貸池(德國,MiCA + ELTIF 2.0 合規,TVL 超10 億歐元),Tiamonds 的寶石代幣化(盧森堡,2025 年獲MiCA 發行許可),Societe Generale 的歐元穩定幣項目(法國,ARTs 框架下)發行等。

歐盟框架以統一性、風險導向與創新沙盒為特點: MiCA 的「單一規則集」消除國別壁壘,DLT 試點允許豁免傳統清算要求,支援端到端測試;DORA 嵌入ICT 風險管理,確保RWA 託管分離。 優勢在於:

(1)跨國效率高,護照權降低多國合規成本(對比美國州級分散化,節省30%-50%);

(2)投資人保護強勁,強制揭露與儲備透明吸引TradFi資金,2025年機構配置佔比升至65%;

(3)創新友好,技術中立設計兼容ERC-3643等標準,推動RWA從房地產(佔40%)擴展至私募信貸。

中東:VARA框架下的創新高地

中東現實世界資產( RWA )監管以「多管區沙盒+ 石油財富驅動的全球輻射」為核心,聚焦阿聯酋(UAE)作為區域先鋒,輔以沙烏地阿拉伯(KSA)和巴林的試驗路徑。截至2025年11月,中東RWA市場TVL達約250 億美元,UAE 佔比超70%(170 億美元),主要受益於VARA 的全面立法與DIFC/ADGM 的英美法系沙盒,推動房地產(佔比45%)、黃金和基金代幣化。 與歐盟MiCA 的統一護照不同,中東強調“競爭性自由區”,UAE 的72 個自由區(如DIFC、ADGM )通過稅收豁免與快速授權吸引全球機構,Vision 2030 框架下沙特SAMA 沙盒則聚焦伊斯蘭金融RWA。

中東RWA 監管碎片化但高效,UAE 主導2025 年立法密集:VARA(迪拜虛擬資產監管局)5 月更新《虛擬資產發行規則手冊》,將RWA 分類為資產參考虛擬資產(ARVA),要求發行人資本金150 萬迪拉姆(約40.8 萬美元)或儲備資產2%,並強制穿透月度審計與KYC/AML 獨立審計。 DFSA(杜拜金融服務局)3 月17 日發布《代幣化監管沙盒指南》,首次明確納入RWA 測試,允許創新測試許可(ITL)下端到端試點(排除加密/法幣代幣)。 ADGM(阿布達比全球市場)推出首個代幣化美國國債基金(Realize T-BILLS Fund),SCA(證券商品管理局)管轄證券類RWA 如債券/股票。 沙烏地阿拉伯SAMA 沙盒支持受控實驗,CMA(資本市場管理局)將資產支持代幣納入資本市場法;巴林CBB 提供清晰沙盒,聚焦數位銀行RWA。 代表項目包括Tiamonds 寶石代幣化( VARA 許可),Centrifuge 信貸池擴展至沙特SAMA 沙盒,高盛UAE 三項RWA 試點(房地產/蘇庫克)等。

中東框架以多轄區靈活、沙盒優先、創新輻射為特點:VARA/DFSA/ADGM 提供「一站式」授權路徑,ERC-3643 標準嵌入轉移限制與託管分離;SAMA 沙盒強調伊斯蘭合規(如蘇庫克代幣化)。 整體優勢包括

(1)門檻低、速度快,沙盒豁免部分揭露,吸引新創(對比美國Reg A+州級審查,節省40%時間);

(2)石油資金槓桿,主權財富基金配置佔60%,推動流動性(UAE TVL年增300%);

(3)全球橋接,英美法系相容於TradFi,相容ERC 標準利於跨國DeFi。

新加坡:靈活沙盒下的亞洲試驗田

新加坡現實世界資產(RWA)監管以「沙盒驅動+ 跨國協作的漸進式商業化」為核心,由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 MAS)主導,定位為亞太RWA 創新高地。新加坡RWA 市場聚焦基金代幣化(佔40%)、債券與房地產,支持多幣種試驗。 與中東VARA 的自由區競爭不同,新加坡強調“監管+ 技術中立”,透過Project Guardian(2022 啟動)整合TradFi 與DeFi,實現端到端測試。 MAS 將RWA 分類為資本市場的產品(Capital Markets Products, CMPs)或資產支持代幣(Asset-Backed Tokens, ABTs),排除純商品類(受Commodity Trading Act 管轄)。

MAS RWA 監管依托既有證券框架,2025 年加速商業化:DTSP(Digital Token Service Providers)框架於6 月30 日生效,擴展領土管轄至海外服務,強調AML/CFT 與用戶保護,但僅限「極有限」許可(年費1 萬新元,無過渡期)。 Project Guardian 擴展至15+ 試驗,涵蓋六幣種資產;Global Layer 1(GL1)倡議(11月推出)與BNY Mellon、JP Morgan、DBS 及MUFG合作,標準化區塊鏈平台。 MAS Sandbox Plus(8 月更新)豁免部分披露,支持基金級RWA;IRAS 稅收規則視代幣為證券徵稅。代表專案有:InvestaX 平台(MAS CMS/RMO 許可,代幣化VCC 基金,AUM 超10 億美元);Franklin OnChain US Government Money Fund ( Guardian 試點); Deutsche Bank 與Memento 的ZK 鏈RWA 基礎設施等。

新加坡框架以特性導向、沙盒優先、基礎設施標準化為特點:SFA(Securities and Futures Act)下RWA 視為證券,要求CMS(Capital Markets Services)與RMO(Recognized Market Operator)許可;ERC-3643 標準嵌入KYC/AML 轉移限制與託管分離;GL1 工具包解決互通性。 優勢包括

(1)創新友好,沙盒豁免降低門檻(對比美國Reg A+ 碎片化,測試週期縮短50%);

(2)機構吸引,Guardian 協作涵蓋全球銀行,機構配置佔70%;

(3)跨境輻射,多幣種支持與MoU提升流動性(TVL年增加300%)。

香港:SFC雙軌沙盒下的亞太合規橋頭堡

香港憑藉其獨特的金融樞紐地位和開放監管環境,成為連接中國大陸與全球RWA (真實世界資產)市場的橋樑,定位為“亞洲華爾街”,以活躍的交易市場和創新驅動為核心。香港現實世界資產(RWA)監管以「SFC雙軌沙盒+ 穩定幣立法的亞太出海橋頭堡」為核心,由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SFC)與金管局(HKMA)聯合主導,定位為連接內地與全球的RWA 合規樞紐。與新加坡MAS 的特性導向不同,香港強調證券化路徑,將RWA 統一納入《證券及期貨條例》(SFO)框架,分類為「結構性產品」或「集體投資計畫」(CIS),並透過雙沙盒實現端到端測試。

2025 年6 月26 日香港特區政府發布的《香港數位資產發展政策宣言2.0》推出「 LEAP 」框架,聚焦優化法律監管、擴展代幣化資產類型(如政府債券、房地產、貴金屬)、推動跨界合作及人才培育。 2025 年8 月1 日生效的《穩定幣條例》採用「價值錨定監管」原則,區別於歐盟MiCA 的功能監管和新加坡的分級牌照模式,對港元錨定穩定幣實施全面監管,無論發行主體所在地,延伸跨境司法管轄權。條例要求嚴格的儲備管理、贖回機制和風險控制,首批許可證預計2026年初發放。這些政策為RWA 代幣化提供清晰合規路徑,增強全球競爭力。

香港於2025 年8 月7 日推出全球首個RWA 註冊平台,由香港Web3.0 標準化協會管理,為房地產、債務等資產的數位化和代幣化提供統一框架,提升透明度和流動性。匯豐銀行推動區塊鏈結算服務,中國資產管理(香港)發行亞太首隻零售代幣化貨幣市場基金,中資機構如招商國際在Solana、以太坊公鏈上代幣化基金,展現技術創新。房地產RWA 領先,綠色金融(如碳信用代幣化)試點契合ESG 趨勢,貴金屬和再生能源代幣化也在探索中。

香港與大陸形成RWA 發展「雙軌戰略」。大陸堅持“許可鏈優先”和“禁止公開代幣銷售”,嚴格遵循中國證監會(CSRC)監管及KYC、AML、個人資訊保護法要求,試點房地產、大宗商品、綠色金融和智慧財產權代幣化。香港則以開放監理環境為中資銀行附屬實體提供公鏈發行RWA 的舞台。然而,2025 年9 月CSRC 暫停部分香港RWA 業務,反映大陸對金融穩定的謹慎態度。此雙軌模式降低大陸系統性風險,同時透過香港吸引外資、擴大全球影響力,形成「中國大陸資產—香港發行—全球投資者」的可行路徑。

香港的資金自由港地位、「前店後廠」歷史基因及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角色,使其可望成為「人民幣與美元的數位橋樑」。相較新加坡「亞洲瑞士」追求穩定,香港以活躍市場吸引全球投資者,奠定亞太RWA 領先地位。

香港-新加坡-杜拜:亞洲合規三角的全球協同

香港、新加坡、杜拜構成亞洲RWA 合規“鐵三角”,三地監管邏輯不盡相同卻高度互補,共同撬動亞太萬億級鏈上資產流動。香港SFC 以證券化橋接為核(SFO結構性產品+ 雙沙盒),嚴守專業投資者門檻,優勢在於內地出海通道與mBridge 跨境結算,代幣化綠色債券領先。新加坡MAS 走特性協作路線( Project Guardian + GL1 標準化),沙盒豁免靈活,聚焦多幣種基金與亞太MoU。杜拜VARA 則推競爭沙盒模式(ARVA 簡化框架+石油資金),房地產與蘇庫克代幣化爆發,Tokinvest 賽馬碎片化計畫引爆流動性。

三地差異化定位形成協同閉環:香港提供人民幣/港元錨定入口,新加坡輸出技術標準與互操作,杜拜注入高淨值與伊斯蘭金融。 2025 年三地連動加速-HashKey-UBS-Realize 跨鏈債券試行打通三地監理核心架構(SFC-VATP、MAS-GL1、VARA-ARVA);mBridge + Guardian + ADGM 共建RWA 清算層,單筆代幣化國債結算時效從T+2降至分鐘級;此「亞洲三角」以監管沙盒為錨、美元/港元/迪拉姆多錨並存,預計2030 年貢獻全球RWA 流動性30%,成為TradFi 上鍊的東方加速器。

監管難點

RWA(真實世界資產)代幣化在全球迅速興起,但其監管面臨多重難題,需平衡創新與風險,以下是主要難點總結,涵蓋跨境合規、鏈下託管、非標資產定價及更廣泛的法律、技術挑戰。

跨境合規的複雜困境

RWA 的全球化特性引發「巴比倫之困」。例如,美國投資者購買德國商業房地產代幣需同時滿足SEC 的Howey 測試、德國BaFin 銀行牌照要求及歐盟GDPR 資料保護法規。 2023 年一亞洲地產集團在新加坡發行STO 融資歐洲酒店收購,因未獲盧森堡CSSF 牌照,代幣被強制贖回,投資者損失2700 萬美元。 IOSCO 報告顯示,僅27% 司法管轄區明確RWA 法律屬性,監管套利與衝突成為隱患。

鏈下託管的潛在風險

鏈下資產與鏈上代幣的綁定存在「黑箱」隱患。波多黎各「Casa del Blockchain」專案因開發商挪用資金爛尾,代幣價值歸零,暴露託管漏洞。主流方案如高盛採用道富銀行SPV 託管國債,但藝術品、私人飛機等非標資產缺乏成熟機制。 ISDA 警告,託管方破產可能導致“數位-實物解錨”,引發系統性危機。

非標資產的估價難題

非標準化資產定價如霧中探路。 2023 年班克斯畫作《垃圾桶中的愛》代幣化為1 萬枚NFT,估值1600 萬美元,但二級市場交易量僅佔3%,換手率僅0.03% ,這些實物如何估值,如何增加流動性,在標準化的鏈上世界中成為了一個難題。再加上傳統做市商-交易所體系尚未在RWA 建立成熟,文物、IP 等複雜資產估值模型仍有待完善。

更廣泛的監管與技術挑戰

  1. 法律與合規風險:鏈上代幣與鏈下資產映射法律認可度低,智能合約取代傳統合約效力存疑;複雜SPV結構難穿透監管,易藏風險;RWA證券屬性需遵守多轄區規則,跨國衝突加劇投資者權益難度。
  2. 資產品質與透明度:底層資產真實性難保,虛構資產或重複抵押風險高;預言機中心化易被操控(由少數機構或節點控制),資訊揭露複雜性令投資人困惑。
  3. 技術安全隱患:智慧合約漏洞、私鑰遺失、區塊鏈效能不穩可能導致資產損失。
  4. 流動性與投機風險:二級市場深度不足,估值易操縱,贖回機製或引發擠兌;「新概念」炒作與高收益誘惑助長投機,誤解去中心化安全性加劇騙局風險。

如何破局?

要解決以上的監管難題,需要監管、技術和市場的協同進步。例如監管沙盒(如香港Ensemble )透過鏈上審計動態調整規則;Chainlink CCIP 預言機即時驗證鏈下資料;Maecenas 混合託管(鏈上交易+ 鏈下拍賣)提升流動性等。透過全球協作,強化法律、技術與市場機制,才能進一步化解RWA 監管困局。

國際主流RWA平台

由於各地區RWA 監管框架的區別,以及市場的不同,幾個主要RWA 市場均湧現了一批RWA 標竿項目。由於篇幅有限,這裡我們將挑選一些相對較成熟的,有一定規模,有商業閉環,且有落地案例的平台來作為主要案例進行分析,這些標的主要分佈在美國(含加拿大)、歐盟和香港(下一篇文章中闡述)。

Ondo Finance(美國):美國RWA代幣化的機構級標桿

在全球RWA 生態中,Ondo Finance 無疑是美國市場的領導者之一。自2021 年成立以來,這家總部位於紐約的平台以「將華爾街資產搬上鍊」為使命,透過嚴格合規的路徑,將美國國債、股票、ETF 等傳統金融產品轉化為可交易、可抵押的區塊鏈代幣,成功搭建起傳統金融(TradFi)與去中心化金融(DeFi)之間的橋樑。截至2025 年11 月,Ondo 管理的鏈上資產總值(TVL)已突破17.4 億美元,代幣ONDO 市值約25 億美元,累計獲得Pantera Capital、Coinbase Ventures 等頂級機構超4,600 萬美元融資,顯示出強大的市場認可與成長動能。

Ondo 的核心優勢在於其高度機構化的設計理念。平台嚴格遵循美國SEC 的Reg D 與Reg A+ 豁免機制,並深度對接2025 年通過的GENIUS Act 等新規,確保每份代幣背後都有1:1 的真實資產儲備,並接受每日第三方審計。這款合規底盤不僅打消了機構投資者的顧慮——目前其資金來源中86% 來自傳統金融機構——還使其產品天然具備DeFi 可組合性:用戶可在Aave、Compound 等協議中直接抵押Ondo 代幣獲取流動性,真正實現「鏈上國債即現金」的願景。

技術層面,Ondo 展現出極強的跨鏈與互通能力。本平台支援Ethereum、BNB Chain、Stellar、Sei 等多條主流公鏈,並整合Chainlink 預言機保障價格即時性。 2025 年8 月,Ondo 推出自主PoS Layer 1 鏈- Ondo Chain,專為機構級RWA 發行優化,支援高頻結算與隱私運算,進一步降低跨國交易成本。此外,其借貸子協議Flux Finance(基於Compound V2 的合規版)與投資基金Ondo Catalyst(規模2.5 億美元)共同構成了完整的生態閉環,從資產代幣化到資金配置一站式覆蓋。

在資產類別分佈上,Ondo 已累計代幣化超17.4 億美元資產,其中美國國債類產品佔比58%(約10 億美元),是其絕對核心;股票與ETF 類佔比24%(約4 億美元),透過Ondo Global Markets 實現美股碎片化投資;收益比幣等貨幣比這種結構清楚反映了美國RWA 市場的典型特徵:以低風險、高流動性的政府公債為錨定,逐步向高收益資產擴展。

以下為Ondo Finance 的主要專案案例,集中展示其在不同資產領域的落地成果:

NSAdf4RXcA1mwvTrC8Gtw9865BUIPoK2zx7NOmni.png

透過上述案例不難看出,Ondo Finance 並非簡單的資產上鍊工具,而是以合規為護城河、以美元資產為錨定、以DeFi 為擴大機的系統性金融基礎設施。其成功不僅驗證了美國監管框架下RWA 的可行性,也為全球其他地區提供了可複製的「機構入場範本」。未來,隨著Ondo Chain 生態成熟與更多傳統資管巨頭入局,Ondo 有望推動RWA 市場從百億級邁向萬億級規模,成為鏈上金融新時代的基石性玩家。

Securitize(美國):RWA 代幣化的合規發行與市場基礎設施標桿

在快速演進的RWA 代幣化領域,Securitize 脫穎而出作為美國市場的核心基礎設施提供者。這家成立於2017 年的公司,總部位於紐約,已成長為全球領先的數位證券發行平台,專注於將房地產、私募股權、債券和基金等傳統資產轉化為合規的區塊鏈代幣,幫助機構投資者實現24/7 全球訪問與碎片化所有權。截至2025 年11 月,Securitize 管理的鏈上資產總值已超過28 億美元,其中包括超40 億美元的已發行代幣化資產,平台累計處理超100 億美元的交易量,吸引了BlackRock、Morgan Stanley 等巨頭合作,融資總額達4700 萬美元,凸顯其在橋接TradFi 方面的戰略地位。

Securitize 的獨特價值在於其嵌入式合規架構,這讓它成為RWA 專案的「合規守護者」。平台深度整合美國SEC 的Reg D、Reg A+ 和Reg S 豁免機制,並順應2025 年GENIUS Act 對穩定幣與RWA 抵押的規範,確保每枚代幣都經過KYC/AML 穿透驗證、1:1 資產儲備審計以及轉移限制(透過ERC-3643 標準實現)。這種設計不僅降低了發行門檻——中小企業可快速上線代幣化基金,而無需繁瑣的傳統證券註冊——還為投資者提供了鐵一般的保護:每日第三方報告和智能合約自動化執行,避免了“鏈下黑箱”風險。目前,機構投資者佔比高達85%,Securitize 的二級市場平台允許合格用戶即時交易代幣,進一步提升了資產流動性,年化收益率(APY)在債券類產品中穩定於4%-6%。

Securitize 強調多鏈相容與無縫互通,支援Ethereum、Polygon、Avalanche 和Solana 等主流網絡,整合Chainlink 預言機即時同步鏈下資料(如資產估值),並透過其專有轉移代理(Transfer Agent)服務管理合規轉移。 2025 年,Securitize 推出升級版市場基礎設施,支援跨鏈橋接與API 集成,這讓傳統資管公司能輕鬆將產品“上鍊”,交易費用較傳統經紀商降低60% 以上。其生態還包括一站式工具鏈,從資產驗證到分銷,再到持續披露,形成閉環服務,推動RWA 從試點轉型為規模化。

Securitize 高度多元化,已代幣化超28 億美元資產,其中私募股權與基金佔比45%(約12.6 億美元),聚焦高成長新創企業份額;債券與貨幣市場基金佔比30%(約8.4 億美元),以短期國債為主;房地產與貨幣投資比20%(約5.6 億美元),其餘信貸為非投資藝術品。這種分佈反映了美國RWA 的機構偏好:以股權和債券為支柱,強調穩定收益與全球輻射,而非高波動投機。

以下為Securitize 的主要專案案例:

YTPaNpDX7kbKdlC9reul2L95jb5dZACKNcnSdijs.png

Securitize 在監管複雜環境下的執行力十分出色,也為業界樹立了「合規即競爭力」的典範。其成功源自於對法律與科技的深度融合,預計到2030年,隨著更多巨頭入局,Securitize 將助力RWA 市場擴張至16 兆美元規模,成為數位證券時代的基石基礎設施。

RealT(美國):RWA 房地產碎片化的零售級先鋒

在RWA(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浪潮中,RealT 以「讓一般人也能負擔得起美國房產」為使命,成為美國房地產碎片化投資的零售級標竿。這家成立於2019 年的平台,總部位於密西根州,專注於將底特律、芝加哥、邁阿密等城市的單戶住宅和小型公寓大樓轉化為區塊鏈代幣,每份代幣代表房產的真實份額,並自動分配租金收益。截至2025 年11 月,RealT 已代幣化超450 套物業,總資產管理規模(AUM)突破5.2 億美元,累計分紅超過3,200 萬美元,平台用戶超12 萬(90%為零售投資者),融資總額約2,500 萬美元,成功將傳統高門檻上的房地產市場轉化為「門檻上的房地產市場」。

RealT 的核心吸引力在於其極致的零售友善與合規透明。平台嚴格遵循美國SEC 的Reg D 與Reg A+ 豁免機制,確保每套房產透過SPV(特殊目的實體)持有,代幣( ERC-20 標準)1:1 錨定底層資產,並由第三方託管機構(如First Integrity Title)管理產權與保險。用戶最低僅需50 美元即可購買房產份額,租金收入每日透過USDC 自動分紅到錢包。這項設計徹底打破了傳統房地產的流動性壁壘——過去需數十萬美元首付,如今鏈上即可秒級交易——同時透過智能合約嵌入KYC/AML 與轉移限制( ERC-3643 兼容),讓散戶也能享受機構級透明度:每筆租金、維修、稅費均上鍊可查,審計報告實時公開。

RealT 採用Ethereum 主網+ Polygon Layer 2 雙層架構,整合Chainlink 預言機同步房產估值與租金數據,支援跨鏈橋接與DeFi 抵押(如Aave)。 2025 年,平台推出RealT RMM(租金貨幣市場),讓用戶將代幣化房產作為抵押品借貸USDC,年化收益率穩定在7%-9%(租金+增值)。其一站式DApp 涵蓋從選房、盡調到分紅的全流程,交易費用較傳統房仲降低95%,用戶體驗媲美「鏈上Airbnb 投資版」。

在資產類別分佈上,RealT 高度專注單戶住宅與小型多戶物業,其中底特律佔比55%(約2.86 億美元,租金收益率最高達12%)、芝加哥佔25%、邁阿密與亞特蘭大合計20%。這種「中低端城市+高租金回報」策略,精準捕捉了美國「租金飛漲」趨勢,同時避開了高端市場的監管複雜性,完美契合零售投資者的風險偏好。

以下是RealT 的主要專案案例:

z4VAQ6WTqQy9a3JhKKA0qYAzDbEkZuZInXWBkDgw.png

RealT 不僅透過上述案例驗證了RWA 在房地產領域的可行性,更開創了「房產即收益型NFT 」的典範。其成功源自於對零售痛點的精準打擊——低門檻、每日分紅、鏈上透明——預計到2030 年,隨著更多中產城市加入,RealT 將推動全球房地產RWA 市場突破2 兆美元,成為普通人財富上鍊的入口級基礎設施。

Propy(美國):RWA 房地產交易與所有權的全球鏈上閉環平台

在RWA(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賽道中,Propy 以「讓跨國買房像買NFT 一樣簡單」為使命,已成為全球房地產交易上鍊的領先實踐者。這家成立於2017 年的美國公司(總部加州帕洛阿爾托),透過區塊鏈+ NFT + 智慧合約三層技術棧,實現了從房產搜尋、盡調、支付到過戶、代幣化分紅的全流程鏈上化。截至2025 年11 月,Propy 已促成超45 億美元的鏈上房地產交易,代幣化物業總值突破12 億美元,覆蓋美國40 個州以及迪拜、葡萄牙、泰國等海外市場,用戶數超65 萬,累計融資超5000 萬美元(2024 年完成4600 萬美元A 輪),並成為美國首鏈公司的首個經紀公司。

Propy 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其端對端合規交易閉環。平台嚴格遵守美國各州房地產法與SEC Reg D/Reg A+框架,每筆交易都由持牌經紀人陪同,產權透過Propy專屬的PRO token(ERC-20)+ NFT產權憑證雙重形式交付:NFT記錄完整產權文件、歷史交易與稅單,ERC-20代幣則可用於租金分紅或碎片化轉讓租金分紅或碎片化。 2025年推出的Propy Title Agency(自有產權保險公司)進一步將過戶時間從平均45天縮短至最快24小時,交易費用降低70%。此模式不僅滿足了高淨值客戶的跨境置業需求(尤其是亞洲與中東買家),還透過KYC/AML穿透與Chainlink預言機,確保每份NFT都對應真實、可司法追索的產權。

技術層面,Propy構建了多鏈+AI驅動的房地產操作系統:主網基於Ethereum與Polygon,支援Solana與Base擴展;集成AI盡調機器人(自動核查產權瑕疵、洪水風險、稅歷史);2025年上線的PropyKeys功能允許用戶一鍵將普通房產鑄成地址綁定的NFT,實現“鏈上”。平台也與美國最大產權保險公司First American合作,提供最高200萬美元的產權保險,讓鏈上房產交易具備與傳統市場完全等價的法律效力。

在資產類別分佈上,Propy以美國單戶住宅與海外豪華物業為主,其中美國本土佔比72%(約8.6億美元,佛羅裡達與加州最活躍)、迪拜與歐洲豪華公寓佔18%、泰國與東南亞度假物業佔10%。這個「美國合規核心+全球高端物業」的組合,既享受美國法律保護,也捕捉了新興市場的高淨值需求。

以下為Propy的主要專案案例,集中展示其從交易到代幣化的完整閉環能力:

pz65NPOEMaR3GyBeVJmXew9iBaeYJ9kb19LJByMQ.png

透過這些案例,Propy 不僅解決了房地產交易的「信任、速度、跨境」三大痛點,更開創了產權即NFT、交易即結算的新典範。其成功源自於將美國最嚴格的房地產法規與區塊鏈透明性完美結合,預計到2030年,Propy將推動全球10%以上的跨境房地產交易上鍊,成為RWA時代真正的「鏈上Zillow+鏈上Notary」。

Polymath(加拿大):RWA證券代幣化的合規基礎設施先驅

在RWA(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早期浪潮中,Polymath 是當之無愧的「證券代幣教父」。這家成立於2017年的加拿大-美國計畫(現總部遷至美國紐約),最早提出並實現了Security Token(證券型代幣)完整標準與發行框架,被業界稱為「ERC-20的合規版」。儘管2023-2024年經歷團隊重組與市場低谷,Polymath 在2025年強勢回歸,其旗艦產品Polymesh(專為受監管資產打造的Layer 1公鏈)已成為機構級RWA發行的底層首選。截至2025年11月,Polymesh鏈上已發行超85億美元的代幣化證券(包括私募股權、債券、基金份額),TVL穩居7.2億美元,累計為420+ 項目提供合規基礎設施,融資總額超1.1億美元(2025年完成由Animoca Brands領合規!

Polymath的核心價值在於它從第一天起就把合規寫進了鏈的基因。有別於大多數公鏈“先上車後補票”,Polymath 自研的Polymesh 是全球首個專為受監管資產設計的Layer 1:節點必須完成KYC/KYB並獲得許可才能參與共識,鏈上身份(Identity)與權限(Compliance)是直接稅收模組,每一筆轉賬都強制執行白費名單、錢2025年推出的Polymesh 2.0 進一步整合零知識證明(ZK)合規,讓機構能在保護隱私的同時滿足穿透式監管要求,徹底解決了傳統區塊鏈「匿名性vs 合規性」的死結。

技術層面,Polymath提供了一站式證券代幣SaaS工具鏈:從Token Studio(無代碼發行介面)到Polymesh Wallet(機構級多簽+合規轉移代理),再到Polymesh Private(許可子鏈用於私募資產)。平台支援ERC-3643標準的前身(ST-20),並在2025年全面升級為Polymesh Asset Protocol,實現與Ethereum、Polygon、Solana的跨鏈資產鏡像。機構用戶可在幾小時內完成從資產盡調、投資者KYC到代幣發行、上所交易的全流程,成本僅為傳統證券發行的5%-10%。

在資產類別分佈上,Polymath高度聚焦機構級受監管資產:私募股權與基金份額佔52%(約37億美元)、債券與結構性產品佔28%、房地產與信貸佔比15%、其他(藝術品、碳信用)佔5%。這種結構完美匹配全球資管機構對「合規、可審計、可司法追索」的核心訴求。

以下為Polymath的主要專案案例,集中展示其作為RWA合規基礎設施的統治級應用:

0EdL46h1kLuTCVFpa5ZLfgpug5R8PNWP0YyQ8ZXo.png

Polymath 不僅奠定了證券代幣的技術標準,更重新定義了「受監管資產的區塊鏈原生形態」。其成功源自於對全球證券法規的前瞻性擁抱與底層公鏈的重構,預計到2030年,Polymesh將成為90%以上機構級RWA的結算層與合規底座,真正實現「Wall Street on Chain」的終極願景。

Blocksquare(歐盟):RWA房地產代幣化的白標基礎設施與全球最大分散式網絡

在RWA(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賽道中,Blocksquare 以「讓任何人都能一鍵推出自己的房地產代幣化平台」為使命,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分散式房地產碎片化基礎設施提供商。這家成立於2018年的斯洛維尼亞公司(歐盟成員國),透過開源協議+白標SaaS模式,幫助房地產開發商、基金和地方政府在幾週內上線合規的鏈上REIT。截至2025年11月,Blocksquare網路已代幣化超4.8億歐元的物業(約5.3億美元),覆蓋28個國家、510個社區池,累計發行超12.8萬枚房地產代幣,用戶數突破18萬,平台代幣BST市值約1.8億美元,累計融資Ventures領投的800萬美元策略輪),被譽為「房地產界的Shopify」。

Blocksquare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其白標+分散式合規雙引擎。平台提供完整的一站式工具鏈:Oceanpoint(無代碼發行儀表板)、Marketplace Protocol(去中心化交易協議)、Staking & Governance(BST質押分紅機制),任何機構只需接入API即可推出自有品牌的代幣化平台,而底層所有合規邏輯(KYC、AML、白名單、稅收扣繳)均由Blocksquare處理均統一。這使得它完美適應歐盟MiCA法規(2025年獲盧森堡CSSF監管沙盒認可),同時相容於美國Reg D、瑞士DLT法、杜拜VARA等全球主流框架。 2025年推出的Blocksquare 2.0進一步將發行成本降至傳統REIT的1/10,平均上線週期僅21天。

技術上,Blocksquare採用Polygon為主網+Layer 2擴展架構,所有房地產資產以sBST(staked BST)+ NFT雙代幣形式存在:NFT記錄產權份額與法律文件,sBST用於租金分紅與治理。平台整合Chainlink預言機即時同步物業估值與租金數據,並透過分散式社區池(每個城市或專案一個獨立池)實現真正去中心化的流動性聚合——截至2025年,全球已有510個活躍社區池,日均租金分紅超6.5萬美元,全部自動上鍊。

在資產類別分佈上,Blocksquare高度聚焦商業房地產與住宅混合:歐洲商業物業佔比58%(約3.1億美元,租金收益率6%-9%)、美國與加拿大住宅佔比22%、亞太與中東酒店/度假物業佔15%、新興市場(非洲、拉丁美洲)佔5%。這種「歐盟合規核心+全球物業覆蓋」的策略,既享有MiCA護照紅利,又捕捉高成長市場的租金溢價。

以下為Blocksquare的主要專案案例,集中展示其白標模式與分散式網路的全球落地能力:

twq6wt0M8ervA1KxAU77owzF97CtjYg3q4L1wT1X.png

Blocksquare不僅降低了房地產代幣化的技術與合規門檻,更開創了「白標+分散式社區池」的全球擴張範式。其成功源自於將歐盟最友善的監管環境與開源基礎設施完美結合,預計到2030年,Blocksquare網路將代幣化超5000億歐元的物業,成為RWA時代房地產行業的「鏈上作業系統」。

Swarm Markets(歐盟):DeFi與TradFi完全合規雙向互通的德國RWA門戶

在RWA(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賽道中,Swarm Markets 以「讓散戶也能合法交易鏈上債券、股票與大宗商品」為使命,已成為歐洲最激進的合規DeFi-RWA混合平台。這家成立於2021年的德國公司(柏林總部),是全球首家獲得德國BaFin(聯邦金融監理局)完整證券經紀與託管雙牌照的去中心化交易所,徹底打通了傳統證券與DeFi協議的雙向流動。截至2025年11月,Swarm Markets鏈上TVL突破4.1億美元,累計交易量超68億美元,支持股票、債券、黃金、加密ETF等20+類真實世界資產,註冊用戶超15萬(其中德國與歐盟用戶佔比72%),平台代幣SMT市值約2.3億美元, Digital領投的1,800萬美元B輪),被MiCA法規視為「遵守DeFi範本」。

Swarm Markets的最大突破在於其全球首個「受監管DeFi」架構。平台獲得BaFin完整牌照(§32 KWG銀行牌照+§15 WpIG證券機構許可),用戶只需一次KYC即可在同一界面同時交易鏈上代幣化股票(Apple、Tesla)、德國國債、黃金ETF,並直接將這些RWA完全抵押到Aave、Compound等協議獲取流動性——這在傳統金融中完全不可能。 2025年推出的Swarm 2.0進一步實現「零滑點」實物交割:用戶可將鏈上德國國債兌換為真實債券存入傳統券商賬戶,反之亦然,真正做到TradFi與DeFi資產1:1互換。

技術上,Swarm採用Polygon+Layer 2結算+許可節點混合架構,所有RWA以ERC-3643合規代幣形式存在,並由德國持牌託管銀行(Solaris SE)提供鏈下儲備。平台前端像Uniswap一樣絲滑,後端卻完全受BaFin監管:每筆交易即時報告、投資人分級、自動稅收扣繳一應俱全。 2025年Q3上線的Swarm Bridge允許用戶在1分鐘內將傳統券商帳戶裡的股票/債券「上鍊」成RWA,反向贖回同樣秒級完成,費用僅為傳統經紀商的1/20。

在資產類別分佈上,Swarm高度聚焦歐洲機構級資產:股票與ETF佔比48%(約1.97億美元,含Tesla、LVMH、DAX指數)、債券與固定收益佔32%(德國與歐元區公債為主)、大宗商品與黃金佔比15%、加密ETF與結構化產品比5%。這個「歐洲藍籌+固定收益」組合,既滿足歐盟投資人對安全資產的需求,也透過DeFi放大收益率。

以下為Swarm Markets的主要專案案例,集中展示其「受監管DeFi」的顛覆級應用:

9Vgld6Bw313J4rQWyQyk5p3lFWMndqbDG7iFLeMW.png

Swarm Markets開創了「受監管資產的原生DeFi」新範式,其成功源於德國最嚴格監管環境下的極致執行,未來Swarm將成為歐洲散戶與機構共享的RWA-DeFi主門戶,真正實現「任何人、任何資產、任何時間」的鏈上交易自由。

Centrifuge(歐盟):RWA私人信貸代幣化的開源與機構級雙料王者

在RWA(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賽道中,Centrifuge 是當之無愧的「私人信貸之王」與「開源基礎設施之王」。這家成立於2017年的德國-美國計畫(柏林+舊金山雙總部),最早將企業應收帳款、發票、供應鏈金融等非標信貸資產上鍊,透過真實世界資產池(Real World Asset Pools)為中小企業提供鏈下-鏈上雙向融資。截至2025年11月,Centrifuge已累積代幣化並融資超58億美元真實世界信貸資產(歷史上鍊RWA融資量第一),鏈上TVL穩居9.8億美元,活躍池子超320個,服務全球1200+家中小型企業與機構,用戶數突破42萬,平台代幣CFG市值約4.2億美元,累計融資超1.1億美元(2025年完成由ParaFi與Coinbase Ventures領投的4,500萬美元C輪),被BlackRock、Goldman Sachs等巨頭視為「鏈上私募信貸標竿」。

Centrifuge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其雙層架構:Centrifuge Chain(2023年獨立為Substrate-based Layer 1,現已升級為Polkadot平行鏈)作為合規結算層,專為RWA設計原生NFT(代表信貸資產)+Tinlake協議(結構化融資池);上層資產這讓它同時滿足機構嚴苛合規(KYC/AML穿透、SPV隔離、第三方審計)與DeFi原生可組合性(池子可直接接入Aave、MakerDAO、Curve)。 2025年推出的Centrifuge V3進一步引入RWA Market(鏈上二級市場)與Credit Vaults(自動化信貸評估),將中小企業融資週期從90天縮短至最快3天,成本降至傳統銀行的1/5。

技術上,Centrifuge是RWA領域最徹底的開源玩家:核心協議Tinlake、Centrifuge Chain程式碼100%開源,社群治理佔比超70%。平台支援多鏈資產鏡像(Ethereum、Base、Arbitrum、Polkadot),整合Chainlink預言機+零知識證明實現隱私合規融資。 2025年Q3上線的Centrifuge Prime為高淨值與機構提供「一鍵投資全球RWA信貸組合」產品,年化報酬率穩定在8%-14%,壞帳率僅0.7%(遠低於業界平均3.2%)。

在資產類別分佈上,Centrifuge高度專注於私人信貸與應收帳款:發票與貿易融資佔62%(約36億美元)、房地產開發貸款佔18%、消費信貸與供應鏈金融佔15%、新能源與碳信用佔比5%。這種「中小企業真實現金流」導向,使其成為RWA中最貼近實體經濟的一環。

Centrifuge的主要案例:

Z9qpY31wuwTHG9MATjs3GVeEejIeGi2O8oRUGxoD.png

透過以上案例,Centrifuge不僅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世紀難題,更開創了「真實現金流即流動性」的RWA終極範式。其成功源自於開源精神與機構執行力的完美結合,預計到2030年,Centrifuge將代幣化並融資超5000億美元的全球私人信貸資產,成為RWA時代中小企業與實體經濟的鏈上「央行」。

小結- RWA全球版圖已成,萬億賽道正式起跑

本文主要探討了全球主要RWA市場的監管架構、特性及法規,並深入介紹了北美和歐洲市場的主流RWA平台與專案。從2017年Polymath首次提出「Security Token」概念,到2025年BlackRock BUIDL單品突破24億美元,現實世界資產(RWA)代幣化僅用八年時間,便完成從「實驗玩具」到「機構主戰場」的驚人躍遷。 2025年11月,全球RWA鏈上TVL已穩穩突破2,500億美元,較2023年底成長超過15倍,正式跨入兆級賽道的起跑線。

回顧全球版圖,五極格局已清晰成型,各具特色、互為補充:

  • 美國以美元、國債、私人信貸為錨,依靠SEC三法案(GENIUS/ CLARITY/ Anti-CBDC)與華爾街信用,建構了「機構主導+最高流動性」的美元RWA霸權,Ondo、BlackRock BUIDL、Securitize、Centrifuge、RealT、Propy成為最強代表。
  • 歐盟憑藉MiCA「單一護照」與DLT試點,打造了「最統一、最標準化、最跨境友好」的RWA大陸,Swarm Markets與Blocksquare的白標模式正將歐洲商業地產與中小企業信貸推向全球。
  • 中東(杜拜-阿布達比)以VARA沙盒+石油主權財富,創造了「最快速度+最低門檻」的新興高地,房地產與伊斯蘭金融RWA全球領先。
  • 新加坡以Project Guardian與GL1工具包,扮演「技術標準輸出者+亞太樞紐」角色,成為最擅長多幣種、跨鏈落地的試驗場。
  • 香港則憑藉SFC雙沙盒+mBridge,成為“連接內地與全球的最重要出海橋頭堡”,綠色債券與大灣區供應鏈金融獨樹一幟。

國際上幾個標竿項目進一步勾勒出RWA的完整拼圖:從合規基礎設施(Securitize、Polymath)、白標分發(Blocksquare)、零售民主化(RealT、Propy)、私人信貸深耕(Centrifuge)、受監管DeFi(Swarm)、到美元機構飛輪(Ondo、BlackRock),每一塊都出現全球玩家。這些項目多數在2017-2018年的STO熱潮前後就已成立,經歷了多年的摸索與發展,跌宕起伏,總算在近期迎來了RWA市場的高光時刻。

未來五年(2026-2030)將是決定性決戰期,三大趨勢已不可逆轉:

  1. 監管競賽進入尾聲,合規護照決定勝負:美國若推出聯邦統一法案、歐盟MiCA全面落地、亞洲鐵三角(香港-新加坡-迪拜)完成互認,全球將形成「三極+區域護照」的最終格局。
  2. 機構資金洪流全面開啟:2025年機構配置佔比已達70%,2030年預計90%以上,30-50兆美元級傳統資產將加速上鍊,國債、房地產、私募信貸、股票ETF將成為前四大主戰場。
  3. RWA將成為DeFi新底層資產:代幣化國債將徹底取代穩定幣成為鏈上“無風險利率”,房地產與信貸池將成為主要抵押品,DeFi年化收益與傳統金融收益率曲線將實現完全融合。

RWA 不再是加密圈的“小眾敘事”,而是全球金融體系下一次基礎設施級重構。

2025 年,我們站在潮水真正漲起的岸邊;

2030 年,RWA 將不再是“鏈上金融”,而就是“金融”本身。

下一篇研究長文,我們將專注香港市場,深入解讀香港政策、市場版圖和實際案例,敬請期待。

Reference List

  1. DefiLlama (2025). Real World Assets (RWA) Dashboard. https://defillama.com/rwa
  2. RWA.xyz (2025). Real World Assets Analytics. https://rwa.xyz
  3. Dune Analytics (2025). RWA Dashboard by Messari & Dune. https://dune.com/messari/rwa
  4. Chainlink (2025). Real World Assets On-Chain Data. https://data.chain.link/real-world-assets
  5. IOSCO (2023). Crypto-Asset Roadmap 2023-2024. https://www.iosco.org/library/pubdocs/pdf/IOSCOPD747.pdf
  6. Ledger Insights (2023-2025). Various RWA reports and case studies. https://www.ledgerinsights.com
  7. BaFin (2025). Swarm Markets Regulatory Announcements. https://www.bafin.de
  8. VARA (2025). Virtual Asset Issuance Rulebook (May 2025 Update). https://rulebooks.vara.ae/rulebook/virtual-asset-issuance-rulebook
  9. MAS (2025). Project Guardian Updates & GL1 Toolkit. https://www.mas.gov.sg/schemes-and-initiatives/project-guardian
  10. Securitize (2025). BlackRock BUIDL & Securitize Markets Reports. https://securitize.io/learn/press/blackrock-launches-first-tokenized-fund-buidl-on-the-ethereum-network
  11. Ondo Finance (2025). Monthly Transparency Reports & OUSG/USDY Updates. https://docs.ondo.finance/general-access-products/usdy/faq/trust-and-transparency
  12. Centrifuge (2025). Tinlake & Centrifuge V3 Monthly Reports. https://centrifuge.io/transparency
  13. BlackRock (2025). BUIDL Fund Quarterly Reports (via Securitize). https://securitize.io/blackrock/buidl
  14. Propy (2025). Propy Title Agency & PropyKeys Statistics. https://propy.com/browse/propytitle/
  15. Blocksquare (2025). Oceanpoint & Community Pools Dashboard. https://marketplace.oceanpoint.fi/
  16. Swarm Markets (2025). BaFin-Licensed Trading Volume Reports. https://swarm.com/transparency
  17. RealT (2025). Property Portfolio & RMM Updates. https://realt.co/investor-dashboard
  18. Polymath / Polymesh Foundation (2025). Polymesh 2.0 & Asset Issuance Reports. https://polymesh.network/reports
  19.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 BlackRock (2025). Tokenized Funds: The Third Revolution in Asset Management Decoded (2030 Outlook). https://web-assets.bcg.com/81/71/6ff0849641a58706581b5a77113f/tokenized-funds-the-third-revolution-in-asset-management-decoded.pdf
DeFi
Centrifuge
RWA
AI總結
返回頂部
  • 核心观点:RWA代币化重塑全球金融版图。
  • 关键要素:
    1. 美国、欧盟、香港形成三大合规体系。
    2. 合规发行需KYC/AML与资产托管分离。
    3. 机构资金主导,TVL年增超800%。
  • 市场影响:解锁万亿级传统资产链上流动性。
  • 时效性标注:长期影响
下載Odaily星球日報app
讓一部分人先讀懂 Web3.0
IOS
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