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提示: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銀保監會等五部門
資訊
發現
搜索
登錄
简中
繁中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TC
ETH
HTX
SOL
BNB
查看行情
利潤壓縮下的礦企求生:Marathon賣幣求生,產業拋售潮暗湧
Foresight News
特邀专栏作者
2025-11-07 11:00
本文約2687字,閱讀全文需要約4分鐘
一項被廣泛引用的數據顯示,自10月9日以來,約有5.1萬枚比特幣從礦企錢包轉入幣安。

原文作者:Gino Matos

原文編譯:Luffy,Foresight News

Marathon 的第三季財報中,暗藏著明確的政策轉變。公司宣布,今後將出售部分新挖出的比特幣,以支撐營運資金需求

這項轉變發生在9 月30 日,當時MARA 持有約5.285 萬枚比特幣,其自有礦場的電力成本約為每千瓦時0.04 美元,受比特幣網路難度上升影響,第三季每枚比特幣的購買能源成本約為3.9235 萬美元。

該季度比特幣交易手續費僅佔挖礦收入的0.9%,凸顯了手續費成長乏力。今年以來,Marathon 資金消耗量大:約2.43 億美元用於物業和設備購置,2.16 億美元預付給供應商,3,600 萬美元用於風電資產收購,這些支出均透過16 億美元融資及自有資金覆蓋。

如今,實際的資本支出與流動性需求,正與低迷的哈希算力經濟效益並存。這項轉變的時機至關重要:整個挖礦產業的壓力正不斷累積,礦工可能會加入ETF 贖回引發的拋售浪潮中。

不同礦商受到的影響不盡相同,但Marathon 從「純粹囤幣」到「策略性變現」的明確轉向,為產業提供了一個模板:當利潤率擠壓與高資本承諾相遇時,礦商可能採取的應對方式。

利潤率壓縮,礦商變身主動賣家

11 月,產業獲利能力收緊。本週哈希價格跌至數月低點,約為每千萬億哈希/43.1 美元,原因包括比特幣價格下滑、交易手續費持續低迷,以及哈希率持續攀升。

這是典型的利潤率壓縮模式。單位哈希算力的收入下降,哈希率上升,電力、債務償還等固定成本卻維持不變。

對於無法取得廉價電力或外部融資的礦商而言,最省事的選擇是出售比特幣,而非持有等待價格回升。

權衡的關鍵在於資金儲備與營運成本。當比特幣升值速度超過「出售比特幣以支付資本支出或償還債務」的機會成本時,囤幣才划算。

而當哈希價格低於「現金成本+ 資本需求」時,囤幣就變成了一場豪賭——賭價格能在流動性耗盡前回升。 Marathon 的政策轉變表明,以當前利潤率來看,這場賭局已無利可圖。

潛在風險在於:如果更多礦商遵循同樣邏輯,為履行承諾而變現比特幣,那麼流入交易所的供應量將進一步增加市場拋壓。

礦企格局分化

那麼,其它比特幣礦企的情況又是如何呢?

Riot Platforms 第三季營收創下1.802 億美元的紀錄,獲利能力強勁,同時正啟動112 兆瓦的新資料中心專案。這是一項資本密集型項目,但憑藉資產負債表的靈活選項,該公司可以減緩被動拋售比特幣的壓力。

CleanSpark 在第一個財季揭露中顯示,其每枚比特幣的邊際成本約為35,000 美元左右。 10 月該公司出售了約590 枚比特幣,獲得約6,490 萬美元收益,同時將囤幣量增至約1.3,033 萬枚,這是「主動資金管理」,而非大規模拋售。

Hut 8 第三季營收約8,350 萬美元,淨利為正,同時指出產業內礦商正面臨複雜的混合壓力。

這種分化反映了礦企在「電力成本、融資管道、資本配置概念」上的差異。電力成本低於每千瓦時0.04 美元、且擁有充足股權或債務融資能力的礦企,能夠在不依賴出售比特幣的情況下,抵禦利潤率壓縮的衝擊。

而那些支付市場電價、或短期面臨高額資本支出的礦企,則面臨不同的決策考量。轉型為對未來賣壓的影響具有兩面性:一方面,長期計算合約(如IREN 與微軟簽訂的5 年97 億美元合約,含20% 預付款,同時搭配與戴爾的58 億美元設備合約)能創造非比特幣收入流,減少對賣幣的依賴;但另一方面,這些合約需要資金在此期間囤幣和資金

資金流向資料印證風險

CryptoQuant 數據顯示,10 月中旬至11 月初,礦企向交易所轉帳的活動增加。

一項被廣泛引用的數據顯示,自10 月9 日以來,約有5.1 萬枚比特幣從礦企錢包轉入幣安。這雖不能證明礦商已立即拋售,但增加了短期供應壓力,結合ETF 的資金流向來看,其規模不容小覷。

CoinShares 最新週報顯示,加密貨幣交易所交易產品(ETP)淨流出約3.6 億美元,其中比特幣產品淨流出約9.46 億美元,而Solana 相關產品則出現強勁資金流入。

以10.4 萬美元的比特幣價格計算,9.46 億美元淨流出相當於超9,000 枚比特幣,約等於減半後礦商三天的挖礦產出。如果某一週上市礦企加大拋售力度,將顯著加劇市場拋壓。

直接影響是:礦商賣幣與ETF 贖回壓力疊加。 ETF 資金流出減少了市場需求,而礦商向交易所轉帳則增加了市場供應。

當兩者同向變動時,淨效應是流動性收緊,可能加速價格下跌;而價格下跌又會進一步壓縮礦企利潤率,引發更多拋售,形成惡性循環。

打破惡性循環的關鍵

結構性限制在於礦工不能出售他們沒有挖到的比特幣,而且減半後的每日發行量也有上限。

以目前網路哈希率計算,礦商每日總產出約450 枚比特幣。即便所有礦商都100% 變現(實際上不會),絕對資金流量也有上限。

風險核心在於「集中拋售」:如果大型囤幣礦商決定減持庫存的比特幣(而非出售新增產出),市場供應壓力將大幅上升。

Marathon 的5.285 萬枚比特幣、CleanSpark 的1.3033 萬枚比特幣,以及Riot、Hut 8 等礦商的囤幣規模,代表了數月累積的挖礦產出。理論上,若流動性需求或策略轉型需要,這些比特幣都可能被在交易所拋售。

第二個關鍵因素是「復甦速度」。如果哈希價格和手續費佔比回升,礦商的經濟效益可能快速改善。

挺過利潤率壓縮期的礦企將受益,而在利潤率低谷出售比特幣的礦商則會遭受虧損。這種不對稱性促使礦商盡量避免被動拋售,但前提是其資產負債表能承受過渡期的資金消耗。

目前關鍵在於:利潤率壓縮與高額資本承諾,是否會推動足夠多的礦商主動出售比特幣,進而顯著加劇ETF 贖回帶來的下行壓力;或是資本實力更雄厚的礦商能夠挺過利潤率壓縮期,無需出售比特幣即可完成融資。

Marathon 明確的政策轉變,是迄今為止最強烈的訊號:即便規模龐大、資金充足的礦企,在經濟效益收緊時,也願意策略性出售挖出的比特幣。

如果哈希價格和手續費佔比持續低迷,而電力成本和資本支出仍居高不下,更多礦企將跟進——尤其是那些無法獲得廉價電力或外部融資的礦企。

礦商向交易所的持續資金流入,以及任何存量比特幣拋售的加速,都是ETF 資金流出期間的「額外賣壓」。反之,若資金流向逆轉、手續費回升,市場壓力將迅速緩解。

BTC
AI總結
返回頂部
  • 核心观点:矿企因利润率压缩转向策略性抛售比特币。
  • 关键要素:
    1. Marathon宣布出售新挖比特币支撑运营。
    2. 哈希价格跌至低点,矿企盈利能力下降。
    3. 矿企向交易所转账增加,加剧市场供应压力。
  • 市场影响:与ETF赎回叠加,加剧比特币下行压力。
  • 时效性标注:短期影响
下載Odaily星球日報app
讓一部分人先讀懂 Web3.0
IOS
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