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提示: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銀保監會等五部門
資訊
發現
搜索
登錄
简中
繁中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TC
ETH
HTX
SOL
BNB
查看行情
支付革命還是敘事泡沫? x402協議的技術原理與破局困境
十四君
特邀专栏作者
2025-11-04 02:00
本文約5544字,閱讀全文需要約8分鐘
回歸第一原理去看待問題。

前言

這週,筆者從Demo 到應用,全面跑了一遍X402 的流程。

從2024 年5 月Coinbase 最初發布X402 時,筆者就已關注此協議。隨後,Coinbase 再次推出完整的支付基礎設施,並聯合多家探索AI+支付賽道的頭部公司,包括Google、Visa、Cloudflare,以及從提案作者可以看出,實際參與其中的以太坊基金會、MetaMask(錢包)等機構。透過ERC-3009(增強版token 標準,USDC 所用)和ERC-8004(鏈上信譽註冊市場),Coinbase 形成了一整套相當清晰的AI+支付細分賽道打法。

確實可以說,Coinbase 這次是全面的、下定決心的,也很有市場運作巧勁地在探索支付賽道。

但是Web3 的世界從來不缺爆點,更不缺想像力。然而,許多離譜的想像力總是混淆視聽,影響判斷。

藉此梳理此文,系統分析紛亂的炒作中,哪些是噪音,哪些缺點需要正視。

X402 是什麼?

首先,X402 非常簡單,它是一套網路API 互動的流程規格。

X402 以402 狀態碼命名,屬於無狀態的鏈上支付協定。透過在HTTP 請求頭中加入"x-payment" 字段,並藉助新增角色Facilitator(協助者)在鏈上負責驗證,告知服務方後,即可完成一次性支付任務。

其實,HTTP 協定在發展初期就定義了402 為支付相關的狀態碼,只不過數十年來並沒有真正啟用。

這裡x-payment 的具體內容可以自訂,只要服務方認為其參數可以完成使用者付款,那就提供後續服務。

系統本身結構通用,任意支付體係都可以結合。不過,由於此協議是Coinbase 這家美國上市交易所發布的,自然與區塊鏈模式更耦合。

這套協議的理論對比,看起來充滿斷代級優勢。 Coinbase 則是根據以下4 點進行比對:平均手續費、決定時間、退款能力、TPS(併發數)。

· 從數值上,顯著有手續費優勢和確定時間優勢,這都是源自於區塊鏈本身作為支付系統的價值。

· 從瑕疵上,則是退款能力不足——鏈上自然無法輕易撤銷交易,而PayPal 等傳統支付平台的TPS 是個動態值,不像區塊鏈這樣擴容艱難。

詳情如下:

所以,當我們聊X402 的時候,先要明白:它終究是個支付系統,不是資產發行平台。目前天花亂墜的一堆X402 資產只是meme 邏輯,可以短期圖個樂,但長期別當真。

如何運作?

從機制上,X402 在傳統的Client 端(用戶、AI Agent、應用,觸發支付的一方)以及Server 端(商家、賣方)之外,額外增加了一個角色Facilitator,稱之為協助者。它是幫助商家判斷支付成功與否的中樞,實際上這個角色,也就是傳統金融中各個支付平臺本身來承擔的。

其中核心點是:用戶發起鏈上支付,而協助者負責確定支付是否成功。

Coinbase 支付組合拳

ERC-3009 增強版Token 標準

支付本身就是一個C 端改造困難的賽道,依賴雙端適配,即賣家能提供服務,買家也樂意使用該支付形式。 Coinbase 的打法是藉力Shopify(全球最大的電商SaaS 平台之一),透過Shopify 的一鍵插件與SDK 集成,商戶可在無需理解複雜加密流程的前提下,支援全球範圍的USDC 支付能力。

不少人奇怪,為什麼不是USDT,而是USDC 呢?原因很簡單:目前唯一支援ERC-3009 的主流穩定幣就是USDC。

ERC-3009 是一套在2020 年9 月就推出的ERC-20 token 協議的增強標準,在這次支付賽道成為完成免Gas 體驗的關鍵資產類型,操作流程也很簡單。

免Gas 的運作流程

1. 使用者簽署離線訊息

用戶在鏈下使用錢包(如MetaMask)對一條TransferWithAuthorization 類型的消息簽名,指定接收人、金額、有效時間區間及隨機nonce。

2. 任意第三方提交交易

任何地址(通常是商家、平台或relayer)可攜帶該簽名調用支援EIP-3009 的代幣合約,觸發transferWithAuthorization()或receiveWithAuthorization(),實現實際鏈上轉帳。

3. 合約驗證簽名並執行轉賬

合約使用 EIP-712 簽章格式驗證訊息合法性,驗證 nonce 未使用,且在 validAfter 和 validBefore 的時間視窗內,然後完成 from -> to 的token 轉帳。

這套機制在以太坊主網上由Circle 官方的USDC 合約執行,實際測試約77,000 gas 。而普通的Gas 開銷約45,000 ~ 50,000 gas ,因此大概有40% 的gas 消耗提升。

可以說是許多免Gas 方案中,性價比很高的一類了。

典型反例是先前MetaMask 官方的免gas 交易,用2 筆交易額外輔助,成本暴漲3 倍。

比較ERC-4337 的AA 模型,沒有使用者早期合約部署的成本,也沒有跨合約呼叫的磨損。最終成本,與基於EIP-7702 類實現免Gas 對比,也能略有優勢。

可退款的支付流程

免Gas 之後,讓用戶無需支付的同時持有原生幣,但對標傳統支付可退款的邏輯來講,還是不足的,畢竟鏈上是天然無KYC 的模式。

所以Coinbase 額外設計了一套支付中間流程,如下圖:

針對支付流程進行了改造,新增了一個託管模組Escrow。

  • 首先,用戶透過簽名授權一筆支付行為;
  • 資金從用戶錢包進入一個託管智能合約
  • 商家透過營運商的服務捕獲(capture)這筆支付,並最終提現;
  • 若授權過期未執行,使用者可以主動取消授權並取回款項。

此機制結合了"延遲執行+ 強制授權+ 可撤銷"的鏈上支付控制權設計,在保障用戶安全的前提下,為商家帶來資金確定性。

Operator 是支付流程中的中介服務方,職責是發起gas 代付,捕獲用戶已簽署的授權交易,但無法修改原始意圖,透過哈希簽名綁定支付對象、金額上限、授權有效期等。

私鑰託管問題

這塊底層依賴的是近年來大火的TEE(可信賴執行環境)技術,各家交易所平台幾乎都推出了新的TEE Wallet。

Coinbase 的TEE Wallet 架構如下:

這塊底層技術較為複雜,其實核心利用的就是TEE 裡記憶體不可被外部讀取的特性,而TEE 裡運行的程式碼,又會有一套機制驗證其程式碼版本。所以在不被介入的資料空間裡,運行確定性的程式碼,帶來了新的私鑰託管安全模式。

之前之所以是那麼難用的用戶本地託管私鑰,是因為平台方很難自證清白。一旦私鑰交易上鍊,沒有其他的依據(例如誰是真正發起人)來證明是平台託管私鑰洩露,還是用戶自己的洩露。

但TEE 可以藉助開源程式碼的審計驗證,就類似鏈上合約一樣,可以證明自己沒有留洩漏私鑰的後門。

結合支付賽道,Coinbase 提供兩種方式供商家整合:

  • 託管式存取(CDP SDK) :透過Coinbase 的Commerce 帳戶後台管理資產、產生交易等,這裡底層就是TEE Wallet 技術。
  • 自託管式Wallet API v2 接取:商家可自建帳戶系統、管理金鑰、對接支付通知等,適用於中高階技術能力商家。

總結而言,Coinbase 確實是想清楚、準備好了,一條龍服務都給買家賣家上齊了。

如何理解

從5 月發布,直到10 月底,X402 突然爆火,客觀來說,正是前面不被看好的meme 出現了數十倍的價格增長,帶來的市場關注。

具體評估其市場熱度,可以先透過掃描平台的統計:

圖為:10.17 → 11.01,15 天圍繞相關交易、交易總額、購買者數量、賣方數量。

數據上,顯然是衝高回落了。面對Buyers 連續下滑,不少聲音認為,這是早期大家初步體驗過後的建設階段,要等下一波爆發。

但真會如此嗎?我們需要有系統地構思其優缺點。

缺點

首先,X402 這套系統並不複雜,這說明過往推動支付落地的卡點並不是技術層的。

現在的爆點,更多是未來敘事邏輯(提前卡位AI + Crypto 融合這個確定性最強的長期敘事)所帶來的想像。

目前部分圈子主流的發幣模式,也頗具當初銘文時代的熱鬧。畢竟支付成功上鍊後,用戶就會得到成功後的回應。至於回應什麼,就看服務商想給你什麼了,例如發個token 給你,發個收費資料給你,發個VIP 服務給你等等,但這些花里胡哨都不屬於X402 的責任範疇。

但這就意味著,支付的本質沒有改變。雖然402 這個狀態碼聽起來很唬人、很屌,實際上回傳什麼完全不重要──它可以回傳一個402,也可以回傳200 帶一個JSON,也可以回傳任意東西和一堆資料。本質上只是工程上做了一個封裝,增加了一個支付流程。

其次,目前火熱的點,主打的AI Agent 支付體驗,反而挺超出Coinbase 本身的預期。它之前的打法是切在跨境電商支付流程的,這點筆者反而認為是更正確的地方,包括Token2049 也是可以使用鏈上支付的。

這點之所以是缺點,就在於AI Agent 結合支付流的實際需求並未到來。因為AI Agent 去呼叫一個API 取得資料或是取得其他的內容,但隨著這個支付邏輯加入後,整個流程會變得非常長。但顯然,筆者也開發過MCP,也基本上都是用Agent 來完成日常工作,大家實際使用者捫心自問,在長流程中AI 有那麼可靠?

所以,面對真需要購買資料的場景,那我寧願把它整合成一個低頻操作,變成極度簡化的流程。

而且,X402 這套支付流程,其實並不完善。我們現在覺得為什麼很多跨國支付實際結算都要1-2 天?這些差勁體驗,並不是沒有由來的,有很多底層的坑最終形成了上游的形態。就比如說,作為一個面向支付的協議,完全沒有看到這個產品作為一個金融中間件的嚴謹性。

到用戶上,是完全不知道它如何處理網路波動導致支付後實際請求的處理方式,也沒看到任何API 請求和交易記錄的綁定關係。現在的情況就是,付了,但是這個支付的情況,只在這一次請求中有效,其他的上下文完全消失

那回歸Web2 的支付流程,不用402,是因為有很多特殊狀況要處理。付款不單單有Callback 方法(付款完成後跳到商家指定頁面),還有定期重請求(如果callback 沒有執行,會在3 秒、5 秒、1 分鐘等不同時間段嘗試重新callback 直到成功,防止交易遺失)。

而且,雖然Web3 的世界裡,是在追求效率和去中心化的,而這套系統天然無KYC、無監管,看起來符合了去中心化的理念。但是,商家不是為了去中心化的呀,他們圖的無非是更便捷的支付體驗,讓用戶更方便。但是他們不怕被屬地機構問責麼?

結果就是,如果你真用X402 來支付,大額你敢用嗎?商家敢提供嗎?私鑰託管你敢內建AI 裡嗎?

所以X402 更像是二維碼付款,單方向、簡單,但需要配套其他才能真正商用。這也是目前Builder 們在努力的方向。例如Cloudflare 的解決方案就是加了一個延遲支付,然後拋棄區塊鏈支付回歸傳統信用卡解決這個問題;再如Coinbase 本身整合了可退款合約來解決這些問題。

優點

客觀講,支付賽道真的很難推行,因為使用者習慣和信任太難遷移了。這就導致,每次支付平台變遷,都是源自於技術大規模更新迭代之際。而目前AI 支付初萌芽,跨國支付有了穩定幣合規的契機。這個背景就是大風起於青萍之末的徵兆。

而且,這次Coinbase 真正把不少好隊友拉了。在X402 連結中,還有ERC-8004,這套鏈上Agent 信譽市場的設計者中,就有Google、以太坊基金會、MetaMask,以及Coinbase 本身,各出1 人,形成顯著的策略聯盟。

另外,VC 機構們看得懂的賽道,現在越來越少了(笑),而支付正是其中之一。

作為一個典型贏家通吃、未來利潤巨大的賽道,可以說做這塊只要出點產品以及背景別太差,就比較容易拿到VC 支援。所以可以看到不少機構,都在X402 第一時間發布了研報,這個故事對LP 好講,且處處站在區塊鏈本身支付能力的優勢上。

Coinbase 的執行長Brian Armstrong 剛在推特上再次為X402 站台,而頭部交易所也幾乎都介入到這場混戰中,諸多劣勢都會在正規軍的建設中被逐步解決。

也就是這個時候,X402 的Builder 們格外需要冷靜。

這是難得的新一波共識的形成,不能再全軍進入到發射平台了。

Web3 的市場裡,發射是最後的讚歌,是一個利潤分配的環節,是早期注意力吸引的關鍵,但發射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最後

客觀上有優點有缺點,從趨勢上筆者認為,後續的X402 會步入一段沉寂期,他需要等一個更好的機會。

因為支付是個非常需要巧勁,讓我們回想一下,當年支付寶站在商家場景發展起來,被微信支付過年紅包珍珠港奇襲的故事。而x402 目前最能抓的就是跨境支付場景,畢竟已經無數人在進行openai 支付的時候就感受到難點重重。

讓新型支付系統結合某某爆款產品的全球支付需求之下,帶領更多人首次嘗試區塊鏈的支付體驗。

直到某個頭部平台,再次引來TGE 空投期,借助交易挖礦角度再掀起一次熱度,不斷的進行認知破圈。

x402
AI總結
返回頂部
  • 核心观点:X402是Coinbase推动的AI支付协议。
  • 关键要素:
    1. 基于HTTP 402状态码的无状态支付协议。
    2. 引入Facilitator角色验证链上支付。
    3. 结合ERC-3009实现免Gas支付体验。
  • 市场影响:推动区块链支付在跨境和AI场景落地。
  • 时效性标注:长期影响
下載Odaily星球日報app
讓一部分人先讀懂 Web3.0
IOS
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