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提示: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銀保監會等五部門
資訊
發現
搜索
登錄
简中
繁中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TC
ETH
HTX
SOL
BNB
查看行情
Ondo接入BNB Chain:合規機構資產與加密零售流量的相遇一刻
叮当
Odaily资深作者
@XiaMiPP
2025-10-30 06:02
本文約3024字,閱讀全文需要約5分鐘
當RWA不再只是以太坊的特權,BNB Chain正在接管下一階段的合規敘事與資本故事。

原文| Odaily星球日報( @OdailyChina

作者| 叮噹( @XiaMiPP

在2025 年的加密敘事版圖中,RWA(Real World Assets)已從邊緣概念躍升為機構與鏈上資金共同押注的「現金流引擎」。它不再是空洞的「代幣化一切」口號,而是傳統金融與區塊鏈真正交會的合規跑道。過去兩年,BlackRock、Goldman Sachs、Fidelity 等傳統金融巨頭的陸續入場,讓這場實驗具備了現實支撐。 BlackRock 的BUIDL 基金、Goldman Sachs 的鏈上債券試點相繼落地,意味著傳統金融的核心資產正在系統性地搬上鏈。 RWA 已不再只是Web3 的實驗場,而成為傳統資本主動涉足的正規戰場。

而在這場萬億資產上鍊的競賽中,Ondo Finance 成為了最具確定性與代表性的玩家之一。截至目前,Ondo 已管理超過18 億美元的鏈上資產,提供5%+ 年化收益,並透過FinCEN 註冊、Reg D 豁免SEC 註冊ATS(Oasis Pro)建立了機構級合規框架。這意味著,它不僅在鏈上世界講述RWA 的故事,更在監管視野下,提供可信任的利益來源。

10 月29 日,Ondo 宣布其核心產品Ondo Global Markets(OGM)正式接入BNB Chain,也是首個將代幣化股票與ETF 大規模引入BNB 生態的重要一步。在技術、合規與生態合作層面,這個動作都意味著Ondo 正在將「機構級的代幣化資產」推向擁有大量零售用戶的鏈上市場。

穩定幣之於美元,OGM 之於美股

Ondo Global Markets(OGM)是Ondo Finance 在2025 年9 月推出的全球代幣化證券平台。它的出現,幾乎是在回應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 “為什麼加密世界可以24 小時交易,但華爾街的資產仍然被時區、身份、國界所限制?”

OGM 的目標,是打破這道「時間與身分」的圍牆,讓全球合規可參與的投資者在鏈上實現對美國公開交易證券的全天候接觸。 OGM 的核心理念,被形容為:「穩定幣之於美元,OGM 之於美股。」換句話說,OGM 試圖為股票市場複製穩定幣在貨幣市場的成功:透過代幣化,讓美股實現1:1 價格追蹤+ 分紅自動到賬,並具備可編程、可組合、無滑點高流動性。用戶只需用穩定幣一鍵兌換,即可在DeFi 協議中自由使用這些代幣化股票。從此,「持有特斯拉」不再需要證券帳戶,只需一個鏈上錢包。

根據defillama.com數據顯示,OGM 上線僅9 週,其鎖定資產規模(TVL)便攀升至3.2 億美元,累計鏈上交易額突破6.69 億美元,支援超過1 00 種代幣化美股或ETF ,包括SPY、Apple、Tesla、NVIDIA、QQQ 等最具代表性的資產。

同時,根據rwa.xyz數據顯示,OGM 在股票代幣化賽道中,無論從資產數量、資金規模,或是市場影響力,都穩居第一梯隊,成為整個RWA 敘事的核心樣本。

出身華爾街,通往鏈上世界

Ondo 的快速成長絕非偶然。它的誕生本身就是金融與加密的融合體。

Ondo Finance 成立於2021 年,融資總額超過4,000 萬美元,背後的投資人陣容既有BlackRock、Fidelity、JPMorgan等傳統巨頭的支持,也有Pantera、Coinbase Venture s 等知名加密資本的助力。這不僅為其在資金層面提供了支持,也在人才與業務合規路徑上形成關鍵互補。

其共同創辦人Nathan Allman 曾在高盛擔任固定收益交易員,深諳傳統資本市場的運作邏輯;團隊中超過80% 的成員來自高盛、摩根大通、貝萊德等機構,這決定了Ondo 在設計產品流程、對接託管與券商,以及處理KYC/AML 流程時,能更貼近傳統市場的期望與監管要求。

這種「雙重血統」意味著Ondo 在推進鏈上創新時,會更強調流程化、合規化與可審計性:從託管安排、清算對接,到投資者准入門檻與合規報告機制,Ondo 的每一步都要在「鏈上可操作」與「鏈下合規」之間建立可驗證的連結。這種做法在短期內可能放慢產品迭代節奏,但卻在長期內顯著降低了製度性風險,使得機構資金與受監管的參與者更願意試水並擴大規模。

BNB Chain:從散戶樂園到合規RWA 樞紐

長期以來,BNB Chain 的標籤多與大規模日活用戶、低廉交易成本與活躍DeFi 生態綁定,這些特性讓它成為全球散戶的首選“流量高低”,卻也掩蓋了一個關鍵短板——機構級資產的合規承接能力不足。大規模流量與去中心化應用生態,不天然等同於受監管證券(如美股、ETF)所需的製度化信任基礎與合作夥伴背書。

如今,Ondo Global Markets 選擇接入BNB Chain,並非一次普通的技術集成,而是一場敘事的互補:機構資產零售流量終於在同一個系統中相遇。 BNB Chain 坐擁340 萬+日活用戶,且生態中存在深度交易場景與去中心化交易所(例如PancakeSwap),可以快速承接代幣化證券的流動性路徑,把「合規標的」迅速推向全球更廣泛的零售用戶群。

值得注意的是,BNB Chain 在2025 年已把RWA 列為其生態戰略重點之一,並推出了面向RWA 項目的激勵與技術支持計劃,從合規輔導、流動性激勵到市場層面的推廣均有所覆蓋。 Ondo 的入駐,或許正可以成為這項計畫的「示範樣本」。它讓BNB Chain 的RWA 生態從概念走向實質,也為全球散戶開啟了直接接觸美股的管道。

RWA 的普惠化:從矽谷到新興市場

對Ondo 來說,選擇BNB Chain 也是其從高端機構服務走向全球散戶市場的策略性轉折點。在BNB Chain 的日活用戶中,較大比例來自亞洲與拉丁美洲的新興市場——這些地區的零售用戶往往受限於本國市場接觸、券商門檻與跨國結算成本。對他們而言,OGM 提供的不只是「可以買一股特斯拉」的花俏體驗,而是一個低門檻參與全球資產的可操作通道。

RWA 在這裡的意義,不止是“資產上鍊”,而是讓“金融參與權”普惠化——讓持股不再依附於地理、身份或門檻,讓全球任何人都能成為資本市場的一部分。

從品牌與成長性來看,這一步對Ondo 的品牌認知也將帶來顯著提升:它不再只是“矽谷合規RWA 的代名詞”,而有機會成為“將華爾街資產帶給全球普通用戶”的代表性平台。

結語:RWA,不只資產上鍊

當我們回顧這場浪潮,不難發現:人們談論RWA 的時候,總是專注於「把什麼資產搬上鍊」。但真正的革命,不在“搬運”,而在“重構”。

RWA 讓金融體系的底層邏輯被重新定義:所有權可以被分割、收益可以被自動分配、流動性可以在多個市場與協議間被更有效率地橋接。更重要的是,它有可能把資本市場從受制於交易時段、結算週期與地域限制的體系,轉變為一個更連續、可組合且全球可達的網絡。

Ondo Finance,或許正成為這場轉變中最具象徵意義的名字之一。它既是橋樑,也是試驗場──在合規與去中心化之間,在機構與散戶之間,尋找一種全新的平衡。而當它與BNB Chain 聯手時,這種平衡被推向更大的維度:RWA 不再只是機構資產的代幣化容器,而是全球資本流動的新入口。

RWA
BNB Chain
AI總結
返回頂部
  • 核心观点:RWA成为传统金融与区块链融合的关键赛道。
  • 关键要素:
    1. 传统巨头入场,如贝莱德发行BUIDL基金。
    2. Ondo管理18亿美元资产,构建合规框架。
    3. OGM接入BNB链,拓展全球零售市场。
  • 市场影响:推动资产上链,降低投资门槛。
  • 时效性标注:中期影响。
下載Odaily星球日報app
讓一部分人先讀懂 Web3.0
IOS
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