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提示: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銀保監會等五部門
資訊
發現
搜索
登錄
简中
繁中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TC
ETH
HTX
SOL
BNB
查看行情
上漲訊號顯現,行情將迎來新一輪爆發?
区块律动BlockBeats
特邀专栏作者
2025-10-29 02:23
本文約3577字,閱讀全文需要約6分鐘
如果四年周期理論已死,那麼比特幣這一輪還能漲多少?

十月進入尾聲,加密市場似乎有了一些上漲的趨勢。

過去兩個月,「謹慎」這兩個字幾乎成了加密市場的主旋律,特別是經歷了1011 大暴跌之後。這場大跌的影響慢慢過去,市場情緒似乎沒有持續惡化,反而有了新的希望。

從下旬開始,一些上漲的訊號逐漸顯現:淨流入資料轉正、山寨幣ETF 批量獲批、降息預期升溫。

ETF 資金回流,機構重新上車

十月最亮眼的數據來自ETF。

比特幣現貨ETF 本月累計淨流入42.1 億美元,徹底扭轉了9 月12.3 億美元的流出趨勢。資產管理規模已達1,782 億美元,佔比特幣總市值的6.8%。單看10 月20 日至27 日這一周,就有4.46 億美元新資金湧入,其中貝萊德旗下的IBIT 獨佔3.24 億美元,持倉量現已超過80 萬枚BTC。

對傳統金融市場來說,ETF 流入是最直接的看多指標——它比社群媒體上的熱度更誠實,也比K 線圖更真實。

更重要的是,這輪上漲真正帶著「機構味道」。 Morgan Stanley 已經向所有財富管理客戶開放BTC 和ETH 配置; JPMorgan 則允許機構客戶以比特幣作為貸款抵押物;

根據最新數據,機構平均加密資產配置比例已升至5%,創歷史新高。而且,85% 的機構表示已經分配或計劃分配加密資產。

雖然與比特幣現貨ETF 相比,以太坊ETF 顯得有些失色。十月累計淨流出5.55 億美元,是今年4 月以來的首次連續淨流出,主要流出來自富達和貝萊德旗下的ETH 基金。

但這似乎也是一個新的訊號,意味著資金在輪動,從ETH 轉向上升空間更大的BTC 和SOL,也或是在為新的ETF 做準備。

一大批山寨幣ETF 來了

10 月28 日,美國首批山寨幣ETF 正式上線,涵蓋了Solana、Litecoin 和Hedera 三個項目。 Bitwise 和灰階推出了SOL ETF,Canary Capital 的LTC 和HBAR ETF 也獲準在納斯達克交易。

但這只是開始。

據報道,目前還有155 種山寨幣ETF 正在等待審批,涵蓋35 種主流資產,總規模預計將超過比特幣與以太坊ETF 的前兩輪初期流入。

如果全部放行,市場可能迎來一次前所未有的「流動性衝擊波」。

歷史上,比特幣ETF 的推出讓資金流入累積超過500 億美元,以太坊ETF 也帶來了250 億美元的資產增量。

ETF 不只是一個金融產品,更像是資金的「進場通道」。當這條通道從BTC、ETH 擴展到SOL、XRP、LINK、AVAX 等山寨幣時,整個市場的估價體係都會被重新定價。

機構對加密資產的興趣越來越濃厚了。

此外,ProShares 正準備上線CoinDesk 20 ETF,追蹤包括BTC、ETH、SOL、XRP 等20 種資產; REX-Osprey 的21-Asset ETF 則更進一步,允許持有者獲得ADA、AVAX、NEAR、SEI、TAO 等代幣的質押收益。

光是追蹤Solana 的ETF,就有23 隻在等待批准。這種密集佈局,幾乎等於公開宣告:機構的風險曲線,正在從比特幣延伸到整個DeFi 生態。

從宏觀來看,這種流動性擴張潛力巨大。截至2025 年10 月,全球穩定幣總市值接近3,000 億美元。這筆「流動性準備金」一旦被ETF 激活,將形成強大的資金乘數效應。以比特幣ETF 為例,每1 美元流入ETF,最終會放大至數倍的市值成長。

如果同樣的邏輯複製到山寨ETF,數百億美元的新資本可能推動整個DeFi 生態再度繁榮。

降息的風,再次吹來了新的流動性

除了ETF,另一個改變行情的因素來自老生常談的宏觀層面。

10 月29 日,聯準會有98.3% 的機率將降息25 個基點。市場似乎已提前消化這一預期,美元指數走弱,風險資產集體走強,比特幣順勢突破11.49 萬美元。

降息意味著什麼?意味著資金要重新找出口。

而在傳統市場普遍缺乏想像力的2025 年,加密,成了那個「還在講故事」的地方。

更有趣的是,這輪利好不只來自市場,也來自政策。

10 月27 日,白宮提名Michael Selig 出任CFTC 主席,這位前加密律師的態度一向友好; SEC 也更新了ETP 創建機制,允許加密ETF 進行原地贖回,極大簡化操作。

在「監管友好」這個話題上,美國市場已經不只是鬆口,而是開大門。政府不再壓制創新,而是試著讓加密產業「合規地存在」。

鏈上的數字也在同步印證這一切。

DeFi 總鎖倉量(TVL) 在10 月成長3.48%,達到1,575 億美元。其中以太坊鏈TVL 達886 億美元,成長4%;Solana 漲7%;BSC 漲幅更是達到15%。這代表的不只是「資金回流」,更是信任回流。

加上比特幣期貨未平倉合約總額上升至537 億美元,資金費率為正,說明多頭在主導市場。鯨魚錢包也在加倉,有大戶在5 小時內買進3.5 億美元的BTC。在二級市場,Uniswap 月交易量超1,610 億美元,Raydium 突破200 億美元,生態的活躍度持續上升。

這些鏈上指標構成了最硬派的多頭證據:資金在動、部位在增加、交易在熱。

頂級分析師為什麼看漲?

Arthur Hayes:四年周期已死,流動性週期永生

在周四一篇題為《Long Live the King(國王萬歲)》的部落格文章中,Arthur Hayes 寫道,雖然一些加密貨幣交易者預計比特幣將很快達到週期頂峰並在明年暴跌,但他認為這次情況會有所不同。

他的核心觀點是:比特幣的「四年周期」已經失效了,因為真正決定行情的,從來不是「減半」,而是全球流動性週期——尤其是美元與人民幣的貨幣政策共振。

過去三輪牛熊似乎都遵循「減半後牛市、四年一輪迴回」的節奏,但那隻是表象。 Hayes 認為,這個節奏之所以成立,是因為每一輪都剛好發生在美元或人民幣大幅擴表、利率極低、全球信用寬鬆的時期。比如:

2009–2013:聯準會無限QE、中國大舉放貸;

2013–2017:人民幣信用擴張推動ICO 熱潮;

2017–2021:川普、拜登時代的「直升機撒錢」帶來流動性氾濫。

而當這兩種貨幣的信用擴張放緩,比特幣的多頭市場也隨之終結。換句話說,比特幣不過是全球貨幣放水的晴雨表。

到了2025 年,這種「減半驅動」的邏輯徹底崩塌。因為美中兩國的貨幣政策已進入一種新的常態──政治壓力要求持續寬鬆,流動性再也不會按週期收緊。

美國需要「跑熱經濟」稀釋債務,川普施壓降息、財政擴張;中國為對抗通貨緊縮,也正在釋放信貸。兩國都在向市場注入資金。

所以Hayes 的結論是:「四年周期已死。真正的周期,是流動性的周期。只要美中繼續印鈔,比特幣就還會漲。」

這意味著未來的加密市場不再被「減半」時間表所左右,而要看「美元與人民幣的方向」。他用一句話收尾:「國王已死,國王萬歲」——舊週期終結了,但新的、由流動性主導的比特幣週期,才剛開始。

Raoul Pal:5.4 年周期替代傳統4 年週期

Raoul Pal 的5 年週期理論代表了對傳統比特幣4 年減半週期的根本重建。他認為,傳統的4 年周期並非由比特幣協議本身驅動,而是過去三個週期(2009-2013、2013-2017、2017-2021) 恰好與全球債務再融資週期重合的結果。

這些週期的結束都源自於貨幣緊縮政策,而非減半事件本身。

這個理論轉變的關鍵在於2021-2022 年期間美國債務平均到期期限的結構性變化。在接近零利率的環境下,美國財政部將債務平均加權到期期限從約4 年延長至5.4 年。

這種延長不僅影響了債務再融資的時間表,更重要的是改變了全球流動性釋放的節奏,從而將比特幣的周期性高峰從傳統的2025 年第四季度推遲至2026 年第二季度,這也預示著2025 年第四季將會是回升行情。

在Raoul Pal 看來,全球債務總量已達約300 兆美元,其中約10 兆美元即將到期(主要是美國國債和企業債券),需要大規模流動性注入以避免收益率飆升。每兆美元流動性增加與5-10% 的股票、加密貨幣收益有關。對於加密貨幣,10 兆美元再融資可能向風險資產注入2-3 兆美元,推動BTC 從2024 年低點6 萬美元漲至2026 年的20 萬美元以上。

因此Pal 的模型預測,2026 年第二季將見證史無前例的流動性高峰。當ISM 突破60 時,將觸發比特幣進入「香蕉區」,目標價20-45 萬美元。

原文連結

BTC
政策
貨幣
AI總結
返回頂部
  • 核心观点:加密市场十月回暖,机构资金加速流入。
  • 关键要素:
    1. 比特币ETF净流入42.1亿美元。
    2. 首批山寨币ETF获批上线。
    3. 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
  • 市场影响:推动市场流动性扩张与估值重估。
  • 时效性标注:中期影响。
下載Odaily星球日報app
讓一部分人先讀懂 Web3.0
IOS
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