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出自: Ambient Finance 創辦人Doug Colkitt
編譯|Odaily 星球日報( @OdailyChina );譯者|Azuma( @azuma_eth )
編按:10 月11 日,加密貨幣市場迎來史詩級大暴跌(詳見《 1011 驚魂夜:加密市場瞬時暴跌,200 億美元灰飛煙滅》)。
雖然市場已呈現出修復態勢,但圍繞著巨額清算以及各家永續合約交易所的討論仍未降溫,尤其是在Hyperliquid 確認該協議自運營兩年以來首次執行了“自動減倉”(ADL)機制後,ADL 快速成為了市場討論的焦點。
究竟什麼是ADL?為什麼我的獲利單會被自動減倉甚至平倉? Ambient Finance 創辦人Doug Colkitt 日前在個人X 上就該機制進行了通俗且詳盡的解釋。以下為Doug Colkitt 原文內容,由Odaily 星球日報編譯。

在前天的大跌中,許多人一覺醒來發現自己的永續合約部位被強平了,並心想「到底什麼是自動減倉機制(ADL,Auto-Deleveraging)」?
以下是針對該機制的簡明但全面的科普。什麼是ADL?它是如何運作的?為什麼會存在這樣的機制?

首先,我們需要退一步,從更宏觀的角度思考──永續合約市場(Perpetuals Market)到底是什麼,它在本質上做了什麼?
舉個例子,當你看到某個針對BTC 的永續合約市場時,其實市場內根本沒有任何真實的BTC 存在,系統裡只有一大堆閒置的現金。
永續合約市場(或更廣義的衍生性商品市場)所做的一切,其實就是在一堆現金之間進行重新分配。它透過一套特定的規則,將這堆現金在參與者之間來回移動,並透過這種方式建構出一個「看起來像BTC」的合成資產,即使在這個系統中實際上並不存在任何真實的BTC。
最重要的一條規則是:市場中必須同時存在多頭(長)和空頭(short),多頭的總頭寸必須與空頭的總頭寸完全平衡—— 否則整個系統無法運作。多頭和空頭都會以保證金(margin)的形式將現金投入那堆資金池中,隨後,這堆現金會根據BTC 價格的漲跌被重新分配。

在這個過程中,如果BTC 價格波動過大,一些參與者可能會損失掉他們所有的現金。在那一刻,他們就會被系統踢出── 也就是所謂的「爆倉」。
請記住,多頭只有在空頭虧錢時才能賺錢,反之亦然。所以當某一方已經沒有錢可虧時,他們就不能再繼續留在這張賭桌上了。
此外,每一個空頭部位都必須由一個具備償付能力的多頭部位來精確對沖。如果系統中的某個多頭再也沒有資金可以虧損,根據定義,那就意味著與之對應的空頭方再也沒有資金可以獲利。反之亦然。
因此,當一個多頭部位遭遇爆倉時,系統必須發生以下兩種情況之一:
- 一、系統中出現一個新的多頭部位,並帶著新的現金補充到資金池中;
- 二、系統中對應的一方空頭部位被平掉,以此讓整個市場重新回到平衡狀態。
在理想情況下,這一切都會透過正常的市場機製順利完成。只要市場上能在合理價格下找到願意接盤的買家,就不需要強制任何人採取行動。在一次例行的「爆倉」過程中,系統會直接利用與一般永續合約交易相同的訂單簿(order book)來執行。
在一個健康且流動性充足的永續合約市場中,這樣的流程完全沒問題。當一個多頭部位被強平時,它的部位會被賣到訂單簿中,由市場中出價最高的買單(best bid)接走。這個買單隨後會成為系統中的新多頭,並帶來新的現金補充到資金池中。至此,市場重新平衡,每位參與者都得到應有的結果──一切順利,皆大歡喜。
但有時,市場的流動性並不足夠。或者至少,訂單簿裡的深度不足以在不超出原部位剩餘資金的情況下完成平倉。這就成了一個問題:因為這意味著資金池裡的現金不夠支持所有人的損益結算。

通常在這種情況下,系統會進入「瀑布模式」(waterfall model)的下一層-由一個「保險庫」(vault)或「保險基金」(insurance fund)出面乾預。這個保險庫往往是由交易所支持的一個特殊資金池,當出現極端流動性事件時,它會介入並承擔被強平倉位的對手方。

通常情況下,保險庫在長期運作中是相當獲利的,因為它能在深度折價時買入、在高波動時賣出,賺取市場極端波動下的差價收益。舉例來說,Hyperliquid 的保險庫在今晚的行情中,僅僅一個小時就盈利了約4000 萬美元。

但要明白,保險庫並不是魔法,它也只是系統中的一個普通參與者。就像其他交易者一樣,它也必須把現金放進資金池,遵守相同的市場規則,並且只能在其有限的風險承受與資金範圍內運作。因此,這套機制必須還有最後一步。
ADL 就是最後一步。 ADL 是整個“瀑布模式”的最後一道防線,通常被視為“不得已的手段”,因為它不是通過市場撮合來完成,而是強制讓部分交易者結算並退出倉位。它出現的頻率非常低,低到即使是經驗豐富的永續合約交易者,也往往對它幾乎沒有直覺印象。
你完全可以這樣理解ADL:它就像是一趟超賣的航班。航空公司首先會透過「市場化」的方式來解決超額訂位的問題——他們會不斷提高補償金額,希望有乘客願意改簽到晚一點的航班。但如果一直沒有人願意讓出座位,那最終,航空公司就只能強制把某些乘客請下飛機。

在永續合約市場中,情況也是類似的。如果多頭的資金已經耗盡,而又沒有新的資金願意入場接手他們的位置,那系統就別無選擇,只能強制讓一部分空頭「下飛機」——也就是平掉他們的倉位,以讓整個系統重新恢復平衡。
至於系統該選擇哪些部位、以何種價格來執行這種強制平倉,不同的交易所之間會有相當大的差異。一般來說,ADL 系統會從「贏面最大的一方」中挑選出需要被平掉的部位,具體的排序通常基於三個指標:
- 利潤(profit) -賺得越多的部位越靠前;
- 槓桿(leverage) ——槓桿越高越靠前;
- 部位規模(size) ——持倉越大的越前。
換句話說,賺得最多、部位最大、槓桿最高的「大戶」會先被系統強制平倉。

自然地,人們往往對ADL 感到不滿,因為它確實看起來很不公平——你明明贏得最多、狀態最好,卻被迫退出市場。但這種機制在某種程度上必須存在。無論一家交易所的系統多麼優秀,都不可能保證市場上永遠存在無限數量的「輸家」來滿足贏家的獲利。
你可以把這想成是在打德州撲克(Poker)。你進入賭場,一桌一桌狂贏不止。你打爆了這一桌,又去下一桌,再下一桌——最後,整個賭場的其他人都輸光了籌碼。這,就是ADL 的本質。

永續合約市場真正美妙的地方在於,它是一個零和系統(zero-sum system),這意味著整個系統在總體上永遠不會破產,因為系統裡甚至沒有真實的BTC 可以“貶值”,只有一大堆被不斷重新分配的現金。就像熱力學中的能量守恆一樣──在這個封閉系統中,價值既不會憑空創造,也不會憑空消失。
從某個角度來看,ADL 有點像是電影《楚門的世界》(The Truman Show)的結局。永續合約市場建構了一個極其逼真且精巧的現貨模擬世界,但歸根結底,這一切都是虛擬的。在大多數時候,我們無需去意識到這一層“虛構”,可偶爾當市場觸及極限—— 我們就會撞上這個“模擬世界的邊界”。
- 核心观点:ADL是永续合约市场极端情况下的强制平衡机制。
- 关键要素:
- 当流动性枯竭且保险基金不足时触发。
- 强制平仓盈利最高、杠杆最大的仓位。
- 确保零和系统在多空失衡时维持运作。
- 市场影响:增强对衍生品市场风险机制的理解。
- 时效性标注:长期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