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提示: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銀保監會等五部門
資訊
發現
搜索
登錄
简中
繁中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TC
ETH
HTX
SOL
BNB
查看行情
天才操盤,熱鬧一時,Pump.fun營造的直播幻象
golem
Odaily资深作者
@web3_golem
2025-09-17 10:50
本文約4973字,閱讀全文需要約8分鐘
當市場被漲服後,人們看待一切問題的角度都變得溫和了。

原文| Odaily 星球日報( @OdailyChina

作者|Golem( @web 3_golem

Pump.fun 轉型成功了,甚至一夜之間再也沒人認為它是“行業吸血鬼”,反而成為了區塊鏈走向mass adoption 的又一希望。 「 Pump.fun 本質上是一個社交型產品,我們從來不想做一個Meme 幣平台,而是一個可以讓一切內容都能被交易的平台,」Pump.fun 匿名聯創Noah 在近期採訪中說道。

兩個月前Pump.fun 以40 億美元估值發幣,市場普遍認為其將成為Meme 時代的墓碑,只有極少部分人相信它能涅槃重生(相關閱讀: PUMP 開盤後的兩種劇本,你信哪個? )。開盤後PUMP 價格一路走低,市值最低觸及20 億美元,收入降低、Meme 畢業率被LetsBonk 反超、代幣回購被質疑刷量,Pump.fun 在輿論環境中一度被宣判「死刑」。但兩個月後,Pump.fun 口碑迎來兩極反轉,upbit、幣安相繼上線PUMP,Pump.fun 市值突破80 億美元,徹底把曾經FUD 的玩家漲服了。

先拋開Pump.fun 天才般的操盤手法和恰到時機的「願景傳播」不談,近一個月以來, Pump.fun 的基本盤到底有何變化? 「直播幣」異軍崛起是否只是曇花一現? 「超級社交應用」的構想能否成長為其新的護城河,還是只能淪為短期提升Pump.fun 估值的空洞敘事呢?

經歷黑暗時刻後的反撲,Pump.fun 的偉大操盤

7 月或許是Pump.fun 去年至今經歷的最黑暗時刻,不僅體現在大量的負面輿論和發幣後代幣價格下跌上,從多個維度的數據來看亦是如此。根據Dune 數據,7 月Pump.fun 平台代幣創建數量每日少於1 萬個,代幣週畢業率跌至0.58%新低。 Pump.fun 收入也在下滑, 8 月2 日Pump.fun 日收入創2024 年5 月以來新低,達251,788 美元。 PUMP 價格也在7 月底觸及0.0022 美元低點,一個月內原本40 億美元的估值腰斬至20 億美元。

LetsBonk 在競爭中迅速上位,7 月在平台用戶活躍度和代幣交易量方面反超Pump.fun 成為Meme 發行平台領域第一。

LetsBonk 在7 月交易量佔比份額領先市場

就在市場認為Pump.fun 回天乏力時,8 月Pump.fun 開始了反撲。 8 月5 日Pump.fun 平台代幣創建數量和交易量突然開始暴漲,代幣畢業率也開始回升。雖然與2025 年1 月的顛覆時期不可比,但鏈上地址活躍度也已經回歸到了7 月份發幣前到水平,並且迅速奪回了Meme 發行平台第一的位置。

Pump.fun 代幣創建數量8 月開始突增

為何Pump.fun 8 月的平台表現會「急轉直上」並拿回被LetsBonk 搶佔的份額?要解釋這個原因是很難的,畢竟8 月2 日Pump.fun 日收入剛創下2024 年5 月以來新低,兩天后平台數據就突然好轉不免顯得“突兀”,8 月初Meme 市場並未有重大熱點出現,Pump.fun 也未提出具有意義的創作者激勵活動。

針對LetsBonk 市佔率下滑,Solayer 核心開發者Chaofan Shou 認為主要是CPMM 程式升級導致bot 程式癱瘓引起。但這種說法也站不住腳,因為LetsBonk 升級發生在8 月末,而在8 月初Pump.fun 就已重新領先LetsBonk。

那麼平台數據回暖,或許是Pump.fun 團隊的「偉大操盤」。

或許是出於Pump.fun 本身就是孕育「PVP 和詐欺」的土壤和創始人「人品堪憂」的原因,Pump.fun 的任何動作都極容易陷入信任危機,其中就包括7 月中旬啟動的代幣回購計劃。市場擔心Pump.fun 回購代幣的真實性和代幣後續去向,以及「每日收入100% 回購」承諾失真,這些因素導致7 月的代幣回購並未對Pump.fun 帶來較大的正面效果。

因此8 月5 日Pump.fun 推出收入儀表板,用於即時追蹤Pump.fun 的每日收入和PUMP 購買數量,但巧合的是收入儀表板的推出與Pump.fun 平台活躍度回升和手續費收入回暖時間幾乎重合。 Pump.fun 的回購資金依賴持續的手續費收入,而手續費又依賴平台Meme 幣的大交易量,因此,Pump.fun 團隊利用虛假交易量創造虛假手續費收入,進而營造平台虛假繁榮的猜測在市場上不脛而走。

Pump.fun 每日代幣回購

但從結果來看,不管是刻意營造的假象還是完美的巧合,重回Meme 發行平台排名第一、漂亮的回購數據都使Pump.fun 在幣價和輿論上重新佔領高地。

動態費用模型:撬動項目基本面革新

創作者分成機制不合理也曾是Pump.fun 被社區詬病的一點,許多競爭對手也從創新激勵機制、提升Meme 可持續性這點切入與Pump.fun 競爭。 5 月份Pump.fun 宣布與代幣創作者分享0.05% 的PumpSwap 手續費,但遠不及LetsBonk 同期為創作者提供的1% 交易手續費分成,因此並未對創作者產生足夠吸引力。

直到9 月Pump.fun 發布了動態費用模型,專案的基本面才被認為發生了變化。 Project Ascend 的核心是將代幣創作者費用按市值分級,代幣市值越高,創作者費用比例越低。這意味著許多新發行、低市值代幣的創作者將獲得了極高回報,在「預綁定階段」創作者可獲得交易量0.3% 的手續費分成,隨著代幣市值增長,創作者費用比例逐漸下降到0.05%。

Project Ascend

創作者費用模型的更新也為後續直播概念幣的興起做了鋪墊。對於任何內容/娛樂平台而言,護城河之一是有源源不斷的創作者入駐,而創作者本質也是逐利的,平台要想吸引或留住他們,就必須設計出具有競爭力的收益分成機制。 「我們現在的邏輯是如果有主播在Pump.fun 上能賺到比別的平台多得多的錢,他們就會吸引粉絲或朋友到Pump.fun 上消費內容,網絡效應就開始啟動了, 」 Pump.fun 匿名聯創Noah 表示。

簡單直白的邏輯確實為Pump.fun 帶來了顯著的成長。自9 月3 日後,Pump.fun 每日為創作者分成高達數百萬美元,隨著“新創作者分成收入提高➡️更多創作者加入➡️創作者整體分成再提高”的飛輪啟動,9 月15 日甚至創下了單日為創作者分成400 萬美元的紀錄。 Pump.fun 聯創alon表示Pump.fun 平台的平均並發直播串流數量一度超越Rumble,接近Twitch 市佔率的約1%,達到Kick 市佔率的約10%。

換成產業內部視角,9 月15 日,近24 小時Solana 發幣平台市佔率排名中, pump.fun 以90.6% 排名第一,Letsbonk 以5.18% 排名第二,Believe 以1.66% 排名第三。

Pump.fun 創作者分成費用

直播板塊的激增也不禁使Solana 聯合創始人Toly 感嘆,Pump.fun 有機會發展成為一個全球性的串流平台。但Pump.fun 並沒有選擇花大錢直接從Instagram 或TikTok 簽約大主播來製造內容,而是選擇了培養微型網紅。為了扶持微型網紅,Pump.fun 大約花了50 萬美元採購了一批“主播入門套件”,其中包括攝影機、顯示器、鍵盤滑鼠等設備,用來幫助新人開始直播。

配合新的創作者分成機制確實降低了小網紅、小創作者們的變現門檻,投資者感到Pump.fun「幹掉Facebook和TiKTok」的願景不再是一句空話。 Pump.fun的基本面敘事成功從發幣工具類產品跳出,轉型為帶有現實創新意義的社交娛樂平台,重新定義平台、創作者與觀眾的關係。

Pump.fun 直播熱不可持續

當費用模型更新加上直播網路飛輪啟動,Pump.fun 本身也成最大受益者,其單日手續費收入超越Hyperliquid,成為加密貨幣領域收入最高的應用程序,僅次於Tether 和Circle 等穩定幣發行方。 Pump.fun自救成功了,跳出了與其他Meme幣發行平台內捲競爭的泥潭。

但直播究竟是否可持續並成長為Pump.fun踏實的護城河呢?

本質上來講,不管Pump.fun如何重新定義自己,直播在形態上只是換了一種方式吸引註意力和發行Meme幣而已,觀看直播的玩家目的依舊是為了獲取利益。 Pump.fun 自去年11 月關停直播功能開始整改後,2025 年4 月便開始逐漸重啟,與之前的區別在於引入更嚴格的內容審核與規則,但存在於Pump.fun平台的PVP底色依舊沒變。

「我們要把TikTok、Robinhood、Twitch 和Pump.fun 全部揉在一起,形成一個超級應用,讓Z 世代的用戶能夠在這裡一邊交易,一邊創作和消費內容。」這是Pump.fun的瘋狂暢想,但在傳統的娛樂直播平台中,用戶是消費者,而在Pump.fun直播上用戶是投資者。

在傳統的娛樂直播平台中,觀眾大多想要獲得的是情緒價值,為此不惜「打賞」主播,但在Pump.fun上,觀眾與創作者一樣是逐利的,關心的並不是自己是否喜歡主播的內容,而是關心主播是否會引起市場轟動進而拉升代幣價格。這樣畸形的出發點,自然會托舉出更畸形的主播行為。一個普通的藝術家在Pump.fun上直播創作無法吸引註意力,但一個人走進健身房偷帽子被當場扇耳光、洩漏說唱歌手未發布歌曲一定會引發關注。

真正的創作者被忽視,而以畸形行為搶佔注意力的主播卻得到了大量的分成,在這樣不健康的平台模式下,Pump.fun不僅很難沉澱出真正優質的創作者,其他平台的創作者也不會願意犧牲名譽遷移到Pump.fun。

Pump.fun的產品邏輯強調的仍是將內容金融化,這是一種不允許觀眾「擺爛」的邏輯,意味著在這個生態中不僅平台和創作者要賺錢,就連觀眾也要想著賺錢才行。 「我自己其實已經把手機上所有社群媒體都刪掉了,因為我真的不喜歡這些東西,它們會把你的精力都吸乾。那些無休止刷屏的人,在我看來是最糟糕的狀態。如果真的要這麼做,那不如讓它至少能帶來一些經濟回報,而不是純粹的生命

Noah的說法這就像是責怪那些把時間花在刷「低脂」小影片上的人為什麼不把時間花在學習和提升自我。然而,正是因為有這些願意在社群媒體中「浪費生命」的人,才催生出了豐富多元的內容生態。或許比起在Meme幣中博弈虧損,Pump.fun更加無法理解的是為什麼有人甘願不求經濟回報地「打賞」主播。

如果Pump.fun永遠秉持這個產品邏輯,它無法成為超越傳統社群娛樂平台,也依舊只能作為一個炒作Meme的發幣平台。網路是人類的另一個自我,而社交娛樂平台更是人們放縱自己的“烏托邦”,一個p小將盯著Pump.fun直播交易了數小時,最後睡前躺在床上也會選擇打開TikTok看著自己喜歡的主播助眠。

觀眾為逐利而來,也會因失利而離開。直播網紅只不過是Pump.fun 上吸引玩家PVP 的注意力噱頭之一,與社群Meme 、AI Agent、名人幣本質沒有區別。而隨著市場環境變化,PVP週期也會加快,根據OKX Wallet 數據,9 月17 日Pump.fun 市值超100 萬美元的直播概念幣僅剩9 個,而就在兩天前這個數字還是39個。

當然,如果你也和Pump.fun死多頭加密韋馱一樣認為「零和」、「PVP」、世界走向混沌是這代年輕人的基本盤,那麼你應該下注Pump.fun。

相關閱讀

PumpFun瘋狂直播再次爆火後,Alon的首次採訪

做多Pump,做空人性:在8B市值為Pump Fun大儒辨經

投資
創始人
Meme
Pump.fun
AI總結
返回頂部
  • 核心观点:Pump.fun成功转型为社交娱乐平台。
  • 关键要素:
    1. 动态费用模型吸引大量创作者。
    2. 直播板块推动平台收入暴增。
    3. 市值突破80亿美元重回第一。
  • 市场影响:重塑Meme平台竞争格局。
  • 时效性标注:中期影响。
下載Odaily星球日報app
讓一部分人先讀懂 Web3.0
IOS
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