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提示: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銀保監會等五部門
資訊
發現
搜索
登錄
简中
繁中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TC
ETH
HTX
SOL
BNB
查看行情
貝萊德再出手:繼比特幣後,想把傳統ETF也搬上鍊
星球君的朋友们
Odaily资深作者
7小時前
本文約2170字,閱讀全文需要約4分鐘
貝萊德既代表全球最大資管公司的試探,也可能成為華爾街與加密世界融合的範本。

原文作者:BitpushNews

繼成功推出比特幣現貨ETF 後,全球資產管理巨頭貝萊德(BlackRock)再次把視線投向了區塊鏈。

根據Bloomberg 報道,貝萊德正在探索將與真實世界資產(RWA)掛鉤的基金,包括傳統ETF,搬上鍊的可能性。這項消息迅速引發市場熱議,也讓「資產代幣化」(Tokenization)再次成為討論焦點。

這並非個案。 Fidelity 的代幣化貨幣市場基金(FDIT,對應FYOXX)本週已在以太坊上線,早前以「隱身模式」推出,由Ondo 等機構持有,鏈上規模已達數億美元;納斯達克則向SEC 申請,希望在交易所內將代幣化證券與傳統股票並行交易。可見,華爾街正掀起一場「鏈上化」實驗。

貝萊德的加密版圖:從ETF 到鏈上基金

作為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已在加密領域建立完整佈局:

兩大旗艦產品:iShares Bitcoin Trust 與iShares Ethereum Trust 累計資金流入分別達550 億美元和127 億美元,均在一年內實現管理規模突破100 億美元。在全球ETF 發展史上,這樣的速度極為罕見。

主題型基金:iShares Blockchain and Tech ETF 追蹤一籃子區塊鏈與加密相關科技企業股票,提供間接的產業曝險。

鏈上嘗試:2023 年推出的BUIDL 基金(BlackRock USD Institutional Digital Liquidity Fund)成為首個規模突破10 億美元的代幣化基金,並在2025 年資產規模超過20 億美元,目前在以太坊鏈上運行。

其CEO Larry Fink 多次表示:「所有金融資產最終都會被代幣化。」在他的設想中,區塊鏈將成為未來金融市場的底層作業系統。

不過,貝萊德的代幣化嘗試仍處於探索階段。無論是將BUIDL 推向更大規模,還是進一步把傳統ETF 搬上鍊,都繞不開一個核心前提–監管批准。目前,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尚未給出明確框架,而市場各方對代幣化的意義與前景也存在一些分歧。

懷疑者:傳統ETF 已經足夠了

一些觀點認為,代幣化並沒有為終端投資者帶來額外價值。彭博ETF 分析師Eric Balchunas 指出:ETF 本身已是低成本、流動性強、門檻低的產品,幾乎沒有被取代的理由。

更何況,代幣化股票市場的現況相當小眾。根據RWA.xyz 數據,鏈上的代幣化美股(如TSLA、AAPL)總規模不足5 億美元,遠不及ETF 市場的數兆美元。即使Robinhood 和Kraken 已經上線代幣化股票交易,這類產品依舊侷限在加密原生人群。

這類觀點認為,代幣化或許能改善後台效率,但對投資人體驗幾乎無感,更不可能像ETF 當年替代共同基金那樣,再次顛覆市場。

制度派:「過渡方案」

ETF 研究專家Dave Nadig 則強調,目前的ETF 和代幣化股票更像是「包裝層」,是基於現有體系的一種「過渡方案」。

簡單來說:

它不是真正的革命:目前的做法(例如把股票變成代幣)並沒有真正改變傳統的金融體系。它只是在現有系統之上加了一層,給股票套上一個新包裝–代幣,這個包裹的核心–股票本身,依然在傳統金融的規則下運行。

真正的代幣化需要法律變革:在Dave Nadig 看來,這指的是資產在區塊鏈上從根本上被創造、交易和結算,而不再依賴傳統券商和清算所。但這種真正的變革,沒有法律的重寫和監管的全面配合,是永遠不可能實現的。

總而言之,現在大家談論的「代幣化股票」,只是在舊系統上做了一個「表面」的改進,而真正的金融革命,需要從法律和監管層面進行徹底的顛覆。現行證券法和清算規則不允許徹底的鏈上替代;SEC 尚未明確代幣化證券的合規框架;傳統金融依賴清算所和託管機構,難以被快速取代。

這意味著,除非出現大規模的法律重寫,否則代幣化將停留在表層,無法實現金融重構。

實踐派:擴展ETF 的邊界

實踐派的聲音,則著重於「增量使用者」和「新玩法」。 Ondo Finance CEO Iandebode 強調,代幣化的價值不在於替代ETF,而在於擴展它的使用情境和使用者群體。

可近性:全球仍有數以億計的人因地域、資本帳管製或投資門檻,無法直接買進VOO 等指數基金。代幣化能讓他們在鏈上獲得這些資產。

可用性:代幣化ETF 不只是「買入並持有」,還能直接作為鏈上資產參與DeFi:抵押借貸、加入流動性池、配置自動化策略等。

這類設計類似於Fidelity 推出的鏈上貨幣市場基金,或者Kraken 提供的代幣化股票:它們並未顛覆原有產品,而是賦予了資產更多流動性和組合性,因此代幣化將成為ETF 的「二次成長曲線」,不是替代,而是擴展。

在各種分歧中,貝萊德的佈局顯得特別關鍵。它既代表全球最大資管公司的試探,也可能成為華爾街與加密世界融合的範本。

短期來看,代幣化難與兆美元的ETF 市場相比。但長期來看,隨著更多機構入局、監管框架逐漸清晰,這場實驗可能真的會從邊緣走向核心,甚至改變金融市場的底層邏輯。貝萊德這一步,到底是「新瓶裝舊酒」,還是「金融大遷徙」的序章?答案或許將逐漸揭曉。

金融
RWA
AI總結
返回頂部
  • 核心观点:贝莱德探索链上RWA基金,推动资产代币化。
  • 关键要素:
    1. 贝莱德BUIDL基金规模超20亿美元。
    2. 富达代币化基金已在以太坊上线。
    3. 纳斯达克申请代币化证券交易。
  • 市场影响:加速传统金融与加密融合进程。
  • 时效性标注:长期影响。
下載Odaily星球日報app
讓一部分人先讀懂 Web3.0
IOS
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