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提示: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銀保監會等五部門
資訊
發現
搜索
登錄
简中
繁中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TC
ETH
HTX
SOL
BNB
查看行情
區塊鏈單一用途之爭:Tempo算真正區塊鏈嗎?
Foresight News
特邀专栏作者
3小時前
本文約2015字,閱讀全文需要約3分鐘
Stripe與Paradigm合作推出的Tempo最終或能檢驗人們願為「去中心化」付出多少代價。

原文作者:Byron Gilliam

原文編譯:Saoirse,Foresight News

「沒人會刻意去商店買一把瑞士軍刀,通常是聖誕節收到的禮物。」— 黃仁勳

偉大的企業起步時更像“手術刀”,而非“瑞士軍刀”。專注單一領域的企業,更易在該領域做到極致,也能讓用戶清楚記住其核心價值。

以1999 年的網路企業為例:雅虎首頁囊括搜尋、拍賣、新聞、郵件、即時通訊等功能,卻在每個領域都表現平平;而谷歌首頁僅聚焦搜尋功能,不僅讓用戶一眼看懂其定位,更助力谷歌成為搜尋領域的絕對強者。如今,「Google」已成為「搜尋」的代名詞,雅虎只剩下託管夢幻棒球聯盟等小眾功能—— 這印證了「精通一事遠勝平庸多事」的商業邏輯。

那麼,這邏輯是否同樣適用於區塊鏈?

現況:兩種區塊鏈模式的「平行發展」

比特幣是一條專注單一用途的區塊鏈,它唯一的功能就是轉帳比特幣,而其簡潔或許正是它能取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原因。

但以太坊和Solana 屬於通用型區塊鏈,它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而且,這兩種模式似乎並未互相侵蝕:比特幣至今未能在DeFi 領域取得突破,以太坊也始終未能成為主流貨幣。

如此看來,或許兩種模式能和平共存?

現在下結論可能還為時過早,因為通用型區塊鏈很快就會迎來一個專注單一領域的新競爭對手

新變數:Tempo

上週,支付巨頭Stripe 與投資機構Paradigm 聯合宣布,將開發一款聚焦穩定幣的區塊鏈Tempo。這款新鏈一曝光,就被業界視為「加密支付領域的潛在贏家」,其核心優勢恰好戳中通用型區塊鏈的痛點:

  • 費用可預測:以穩定幣結算,無須持有原生代幣
  • 確認速度快:實現「近乎即時」的交易最終確認
  • 隱私與合規兼顧:支援「可選式」隱私保護與合規功能
  • 支付專屬通道:設定獨立“通道”,避免與其他業務擁塞
  • 高吞吐量:專為支付場景優化,處理效率遠超通用鏈

負責Tempo 開發的Matt Huang 表示:「聚焦單一領域能讓鏈更快迭代,我們迫切需要滿足即將到來的市場需求,同時減少對其他生態(如以太坊L 1)的依賴。」

這種對以太坊的「間接挑戰」,不禁讓人猜測Tempo 的野心或許不止於「支付」

更值得關注的是,Matt Huang 提到:「Tempo 雖從『許可驗證節點』起步,但從上線第一天起就具備『無需許可』屬性,並將逐步推進去中心化。」

一款「既去中心化、又精通支付」的區塊鏈,聽起來竟與「理想中的通用型區塊鏈」高度契合。 Tempo 會成為以太坊、Solana 的「全能對手」?

爭議:單一用途鏈的「擴張悖論」

從商業案例來看,「先精一後擴多」的成功案例並不少見:微軟從BASIC 程式語言起步,逐步拓展至作業系統、辦公室軟體、雲端運算;亞馬遜從線上書店起家,成長為涵蓋全品類的電商巨頭;蘋果從個人電腦切入,如今已建置「穿戴式裝置+ 電腦+ 穿戴裝置」的生態帝國。若Tempo 能先在支付領域站穩腳跟,或許也能複製這種「橫向擴張」路徑,成為比以太坊更全面的區塊鏈。

但反例同樣存在:過去,專用計算器在快速計算上遠超通用電腦,可如今誰還會刻意買一台計算器?抽屜裡放著瑞士軍刀的人,遠比放德州儀器計算器的人多。這意味著,通用型技術若能持續優化,或許會讓單一用途技術逐漸淘汰。那麼,通用型區塊鏈未來是否也會讓「支付專用鏈」失去價值?

產業觀點也存在明顯分歧:

Max Resnick 看好通用型區塊鏈:「去中心化區塊鏈終將在速度、規模、可靠性甚至合規性上全面超越中心化系統,包括單一用途鏈。」

Mert Mumtaz 則質疑Tempo 的定位:「它根本不算區塊鏈,更別提通用型區塊鏈了—— 哪有『只做支付』的區塊鏈?」在他看來,「去中心化」是區塊鏈的核心屬性,而真正去中心化的區塊鏈必然具備「通用能力」。若Tempo 推進去中心化,必然會湧入「垃圾幣」這類無意義項目,導致支付功能擁擠、效能下降。

Mert Mumtaz 進一步指出, 「支付專用鏈」只有兩種可行路徑:要麼像比特幣那樣「非圖靈完備」(僅支援轉賬,無法運行複雜程式碼),要麼採用「許可製」(由中心化機構管控節點) 。若真是如此,以太坊、Solana 就無需擔心被Tempo 取代—— 畢竟Tempo 要么“功能受限”,要么“不夠去中心化”

但問題的關鍵在於:若Tempo 在「不去中心化」的情況下,就能提供更快、更便宜的支付服務,且成為穩定幣的主要流通場景,用戶是否還會在意它「算不算真正的區塊鏈」?

結論:一場關於「去中心化價值」的測試

與其說這是「單一用途鏈與通用鏈的競賽」,不如說這是一場「去中心化價值」的測試:使用者願意為「去中心化」支付多少成本?是願意接受稍慢的速度、更高的費用,換取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屬性;還是更青睞高效能、低成本的服務,即使它不夠去中心化?

Tempo 的出現,或許正是這場測試的「試金石」。

穩定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