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 Zhou , ChainCatcher
過去一個月(8 月1 日– 31 日),加密市場內部出現明顯分化。比特幣( BTC )在月內衝高後回落,月收跌6.15%;以太坊( ETH )則延續強勢,上漲19.84%; Solana ( SOL )與BNB 分別上漲17.85% 與9.79%。整體出現結構性行情,月末情緒趨於謹慎。
相較之下,二級市場的相關股票承壓更為集中。以比特幣持股為核心的MicroStrategy ( MSTR )8 月下跌16.78%,明顯弱於BTC 本身;以太財庫與概念股普遍深度回調。
鏈上脈衝為何帶不動股票端的估值彈性-這正把「幣股連動」推向一個需要重新校準的十字路口。
八月畫像:從錯位到同跌,股票端更脆
8 月不是一旁倒的牛市。 BTC 月內衝高後回落,最後收跌; ETH 、 SOL 、 BNB 雖然月度仍是上漲,但也都走了“先漲後回”的節奏——整體更像是邊漲邊降溫。
股票端的反應較敏感。簡單講,是兩件事疊加在起作用:一是估值溢價在收縮(股價和持幣淨值的「價差」變小,甚至折價),二是融資預期在升溫(市場擔心繼續增發、可轉債)。同樣的鏈上波動,傳到股價上會被放大,回撤自然更深。
機構側的態度同樣轉冷,進一步壓縮了估值的「想像力」。根據Barron ' s 報道,Monne ss , Cre s pi, Hardt 分析師Gu s Gal á 在4 月將MSTR 由Neutral 下調至Sell ,並在8 月21 日維持Sell 、目標價175 美元,理由直指比特幣的高波動與週期性淨額、公司以高額槓桿購買資產的價格下跌1.34 倍淨額對於不少機構而言,與其承擔公司治理與稀釋的不確定性,不如直接配置現貨或透過合規基金持有,幣股在這樣的比較中自然失去溢價空間。
十字路口:修復聯動,還是提前熄火?
決定方向的,不是價格本身,而是傳導效率能否被修復。在過去的一個月裡,財庫、融資、經營三條連結幾乎同時產生摩擦。
首先看財庫傳導。以SharpLink ( SBET )為例,近一個月連續更新以太坊持倉,同時啟用在市內增發( ATM )補彈,並釋放「股價低於淨值將考慮回購」的訊號,截至八月底以位列第二大以太坊財庫公司。但其股價並未與ETH 同步走強,8 月甚至整體收跌,總市值已跌破其ETH 持股價值。市場比“持有多少”更在意“怎麼持、如何治理”,餘額做大已經難以換來估值溢價。
其次,融資傳導正在反噬股價。曾經靠「發股買幣」的模式讓市值跟幣價連動的敘事, 正在崩塌。就拿ETH Z 來說,公司雖然披露了擁有超過3.49 億美元的ETH 儲備,卻因大規模的股票發行計劃誘發市場對稀釋的擔憂,股價反而一路暴跌。這正驗證了「融資不是推高股價的手段,而成了壓制的根源」。
最後是經營傳導。挖礦機構獲利承壓、交易所成長乏力,都削弱了股價與幣價的連結。根據Coinbase 第二季財報訊息,其交易收入僅約7.64 億美元,較上季下滑近40%;整體營收從第一季度的20.34 億美元跌至14.97 億美元,季減26.4%。這表明,儘管BTC 和ETH 在上漲,但交易所的營運表現並沒有同步提升,難以吸引股價上漲。
這一切疊加的結果:晚週期的味道出來了。幣價的中短期動能開始“拉一下、歇一下”,鋒利度在鈍化;股票端更脆——溢價退潮、融資疲勞、經營彈性沒跟上,往往比幣先“喘”,提前熄火由現象變成共識。
修復還是脫鉤:看三件小事
由此推演,即便這些公司此刻繼續購入BTC / ETH ,邊際回報也更可能迅速貼近“淨值”,而不是過去那種“淨值之上再疊一層溢價”。這也是十字路口的核心:是靠機制把傳導修好,還是接受更長的結構性脫鉤?
判斷走向不用押注宏大敘事,就盯這三件小事:
1. 看mNAV 折價:3–4 週內能否收斂,甚至回到溢價區間。
2. 看融資動作:是否從高頻ATM /可轉債轉向更克制的節奏,並輔以回購/鎖定,把每股淨值「錨」住。
3. 看營運指標:鏈上手續費/成交回升、礦商現金成本邊際下降、交易所衍生性商品/託管等非交易收入佔比抬升。
若三項裡滿足其二,連動的故事還有續集;否則,「脫鉤」會被釘住,幣股在回撤期承受的彈性懲罰將會更重。
結語
總的來說,8 月下旬這波「齊步降溫」不是偶發,而是一場公開的壓力測試。接下來,投資人面臨的選擇是,繼續押注那些能把「故事」落在「機制」的公司,還是繞過它們回到原生資產與更透明的配置工具?對產業而言,這更是一場模式重估,幣股究竟是通往主流資本的橋樑,還是下一輪行情裡最先熄火的幻影?十字路口已在眼前,時間不會無限寬容。
- 核心观点:加密资产与相关股票联动性减弱,面临结构性脱钩风险。
- 关键要素:
- 比特币股票较净值溢价收缩甚至折价。
- 融资预期升温引发市场担忧稀释。
- 经营表现未随币价同步改善。
- 市场影响:或推动资金转向原生资产与透明工具。
- 时效性标注:中期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