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提示: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銀保監會等五部門
資訊
發現
搜索
登錄
简中
繁中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TC
ETH
HTX
SOL
BNB
查看行情
巨鯨正在集體叛逃BTC換倉ETH,新王正在誕生?
叮当
Odaily资深作者
@XiaMiPP
2025-08-26 12:56
本文約3660字,閱讀全文需要約6分鐘
沉睡7年比特幣OG拋售10萬枚BTC,全部換倉ETH並質押12.5億

原文| Odaily 星球日報( @OdailyChina

作者| 叮噹( @XiaMiPP

8 月25 日凌晨,以太幣價格突破4900 美元,創下歷史新高。然而,ETH Holder 的狂歡,卻被比特幣的一根向下插針無情打破。比特幣價格一度跌破111,000 美元,24 小時跌幅達4.3%,拖累整個市場陷入短暫恐慌。相較之下,以太幣和Solana 雖也同樣承壓,但日線跌幅控制在5%左右,展現出相對韌性與資金承接力。

@CryptoDJ 04分析稱,此番比特幣快速下跌的導火線,源自一個標記為HTX Origin: Hot Wallet 的地址:該地址透過Hyperliquid 集中拋售24,110 枚比特幣,總價值約26 億美元。在其賣出比特幣的同時,其另一關聯帳號卻買入416,598 枚ETH,價值20 億美金,並同時做多135,263 枚ETH。並且在瘋狂買進ETH 的同時,逐漸平倉做多ETH 部位。換言之,操盤者幾乎在同一時間完成了「極限換倉」操作:一邊重手拋售BTC,一邊全力押注ETH

這一操盤手的身份至今仍是個謎團。根據Arkham 等機構的鏈上追踪,該錢包曾與HTX(火幣)的舊存款地址存在綁定關係,但真正所有者仍然匿名。推測的可能性包括孫宇晨及其相關方、中國當局司法處置的資產,或某位中國早期比特幣持有者。但從其如此激進的操作方式來看,更接近孫宇晨相關資金比特幣早期巨鯨的戰略性換倉,而並非簡單的「司法拍賣」場景。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去一周,多個比特幣巨鯨幾乎同步將籌碼轉向以太坊,市場上隱隱形成了一股「換倉潮」。

  • 【比特幣遠古巨鯨】 :透過兩個實體出售19,663 枚BTC,套現約22.2 億美元,換得455,672 枚ETH。其中,約27.9 萬枚ETH,價值11.3 億美元,已質押。該巨鯨仍在HyperLiquid 上持有BTC,計劃繼續換取ETH,並在鏈上持有176,616 枚ETH,價值約8.32 億美元。
  • 【沉睡七年巨鯨】 :某位7 年前收到100,784 枚BTC 的OG 位址在近期結束休眠。 8 月22 日,賣出BTC,同時現貨購入62,914 枚ETH 並建立135,265 枚ETH 的多頭部位。目前,該地址已止盈部分ETH 多單倉位,並且其在25 日晚上將269,485 枚ETH,價值12.5 億美元,質押至ETH 2 信標鏈。這個質押量直接超越了ETH 持倉實體TOP 4 以太坊基金會(23.1 萬枚),直接將以太坊PoS 網路退出和進入隊列的差值縮小為26 萬枚。
  • 【另一位比特幣早期持有者(Bitcoin OG)】轉出6,000 枚比特幣(約6.895 億美元)用於購買以太幣。該地址目前已累積購入278,490 枚以太坊(約12.8 億美元),平均購買價格為4,585 美元,同時持有135,265 枚以太坊(約5.81 億美元)的多頭部位。

這些只是鏈上追蹤到的部分案例,更多換倉行為正在K 線背後悄悄上演。巨鯨的集體出逃,本質上揭示了資金流向的結構性變化:比特幣的長期持有邏輯正在被重新審視,而以太坊的資產配置價值正在被重新定價。

數據透視:以太坊的崛起與比特幣的疲態

現貨ETF 是本輪週期下市場情緒的重要風向標。過去一個月,比特幣現貨ETF 流入略顯疲軟,近期連續6 日錄得淨流出,市場熱情顯著冷卻。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以太坊現貨ETF 的表現異常強勁,資金持續大規模流入,成為市場的「新寵」。

交易所合約持倉進一步佐證了這個趨勢。目前,以太坊合約持股規模已升至674 億美元,逐步逼近比特幣的847 億美元。更值得注意的是,以太坊合約持股本月增幅超過20%,連創新高;而比特幣的合約持股則較上月略有回落。

財庫公司的策略佈局是以太坊上漲的重要推手。 SharpLink 和Bitmine 近期掀起了一場以太坊“戰略軍備競賽”,透過多輪上億美元的融資大幅增持以太坊,持倉規模分別激增168%和105%,總計達到69.6 億美元和33.8 億美元。

再看看比特幣這邊,身為比特幣財庫先行者的Strategy 公司,近兩週的購入規模顯著收縮,從過去動輒上千枚降至僅數百枚。

加入比特幣儲備陣營的新成員KindlyMD 雖在8 月19 日購入5765 枚BTC,價值6.4 億美元,但整體與ETH 財庫的增持浪潮相比,顯得相形見絀。

資本邏輯:為什麼是以太幣?

歸根究底,這場此消彼長,背後是敘事與資本偏好的轉換。

比特幣長期以來以「數位黃金」身分穩居加密王座,其去中心化、稀缺性和抗通膨特徵,成為資金避險的首選。但當老資金選擇套現離場,新資金卻遲遲未見大規模入場時,比特幣的上漲動能陷入停滯。

以太坊的邏輯則不同。財庫公司的加入一方面在資金層面為以太坊注入新動能,另一方面則是為以太坊增添了新的敘事邏輯,使其逐漸具備超越單一加密資產的製度化潛力

為什麼華爾街資本選擇押注以太坊,而不是比特幣? CryptoQuant 分析師CryptoMe 提供了一個非常獨特觀點:Strategy 公司作為比特幣財庫的先驅,持有BTC 總量的3.3% ,但創始人Michael Saylor 透過僅10%的股權控制著公司45% 的投票權,華爾街顯然不願意進一步推高Strategy 的財富集中度。

反觀以太坊的持倉格局,則顯得分散許多。 BitMine 董事長Tom Lee 的個人股份遠不及Saylor 的絕對話語權。 BitMine 隨後又相繼獲得PayPal 聯合創始人、矽谷風投大神Peter Thiel 以及「木頭姐姐」、「女版巴菲特」 Cathie Wood 旗下Ark Investment 的注資,前者拿下了Bitmine 9.1% 的股份,後者則認購了約477 萬股BitMine 股票。同時,SBET、ETHZ、GAME 等公司也不斷加倉,令以太坊的資本敘事逐漸呈現制度化、分散化的色彩。

市場觀點:8月轉向謹慎

8 月20 日,鏈上分析師BorisVest 表示,基於對幣安資金流向分析,比特幣價格可能在未來一到兩週內面臨拋售壓力,數據顯示幣安的比特幣淨流量轉為正值,而流出量則有所減少,這一趨勢表明比特幣正處於分配階段,此外幣安的交易儲備持續增長,這表明投資者將手中的比特幣被送到交易所出售利幣。 BorisVest 指出,幣安的巨額交易量在影響加密貨幣市場的原因和方式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隨著新買家的進入,鯨魚的拋售往往會給比特幣價格帶來巨大的拋售壓力。如今,比特幣盤面的「弱勢」正在驗證他的觀點。

作為以太坊信仰者的BitMine 新任董事會主席Tom Lee 在近期接受采訪時更直言:“我認為以太坊市值超越比特幣的概率極高,甚至可能達到50%。這就像1971 年美元脫離金本位體系一樣。”

當然,也有不同的聲音。 Greeks.live 宏觀研究員Adam 認為:一場清算瀑布將BTC 從11.4 萬美元高位打壓至11 萬美元,令群體情緒從謹慎樂觀迅速轉向看跌擔憂。儘管出現了劇烈波動,交易員們仍存在分歧,有些人認為11 萬美元是比特幣底部,而另一些人預期會進一步下跌,不過大多數人都認為這次波動是過度槓桿被清洗的結果

Matrixport 則稱,夏季機構資金大多退場,但以太坊仍吸引資金流入,而比特幣ETF 或將連續五個月出現淨流出。本月流出規模預計約12 億美元,位居歷史次高,僅次於2 月的35 億美元。季節性因素或許短暫,卻提醒我們:資金流向與季節性同樣重要。在七月維持看漲立場後,我們在八月轉向謹慎。

當前市場確實因投資者交易信心嚴重下挫而承壓。但是一個共識正在形成:資金正在從比特幣那端滑落,並持續加碼另一端的以太坊。儘管如此,當下的市場仍需保持警覺。

回歸理性來看,鮑威爾略偏鴿派的表態雖曾短暫推動風險資產脈衝式上沖,但隨後迅速進入高位回落。若把「比特幣換倉導致盤面走弱」視為引線,那麼真正的火藥,還是在於「過度一致性樂觀」後的情緒冷卻。鮑威爾的措詞更像對近期就業與通膨修正的條件式回應,而非對年內降息路徑的背書;利率終局的不確定性沒有消失,只是被市場用更樂觀的風險溢價先行定價,隨後在交易層面做了必要的「回吐」。

結語

目前加密市場內部的動態正悄悄演變,為本輪調整注入新的註腳。比特幣依然是加密市場的基石,但如今它更像是蹺蹺板的一端,代表存量資金與舊敘事;而以太坊則逐漸成為另一端,承接新增資金與新敘事。市場的重心在一點點偏移,蹺蹺板也在一次次的拋壓與增倉中逐漸傾斜。

以太坊或許尚未迎來自己的“薩爾瓦多時刻”,但正逐漸走向屬於自己的製度化時刻。

BTC
E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