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BitMEX
在過去的加密週期裡,市場情緒往往由FOMO和kol單一驅動。但這一輪,舞台的主角換了:數位資產國庫(DAT)股票。這些公司正透過持續融資和大規模買入,將比特幣、以太坊、Solana、BNB 等頭部資產源源不斷地鎖入帳面。交易量的爆發也讓它們一度成為市場焦點。
問題隨之而來: DAT 股票是否真的是取得加密貨幣多頭部位的更優解?還是說,投資人直接買進標的資產本身比較划算?
本文研究了圍繞比特幣、以太坊、Solana 和BNB 的DAT 股票。我們的觀點是: DAT 股票持續跑贏標的資產的時代或許已經結束。
當年MicroStrategy ($MSTR)首次開創這種模式時,市場幾乎沒有競爭對手。但今天,DAT 股票幾乎沒有進入門檻,正在出現過度擴張,所有項目都在爭相買入同樣的資產。這種擁擠競爭削弱了稀缺性溢價,與早期$MSTR 時代相比,需求已經明顯下降。
證據也很明顯。即便是最知名的幣股$BMNR 和$SBET ,在過去一個月中也未能跑贏$ETH。更極端的例子是, BNB 已經創下歷史新高,但相關的幣股如$WINT 卻持續下跌。
當多個DAT 股票都在競賽累積同一加密貨幣的國庫時,激進的增發和競爭會侵蝕其投資邏輯。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看多某個資產,直接買該加密貨幣本身,而不是股票殼,往往是更好的選擇。
案例拆解
比特幣– MicroStrategy ($MSTR)
- 自2024 年以來,$MSTR 曾經跑贏$BTC 超250%。
- 但最近一個月,$MSTR已跑輸比特幣17%。
MSTR 曾經是幣股的代名詞。憑藉著不斷買入比特幣,以及mNAV 溢價帶來的額外槓桿,它一度成為跑贏BTC 的神話。
然而,隨著更多DAT 湧現,投資者的興趣轉向直接持幣,其mNAV 溢價已跌至1.6 倍,接近歷史低點。即便是最老牌的玩家,也很難再維持昔日優勢。
以太坊– SharpLink ($SBET) vs BitMine Immersion ($BMNR) 
- 最近一個月,ETH 跑贏兩者超過40%。
以太坊的DAT 戰爭目前是市場上最激烈的戰爭之一。 SharpLink (SBET) 和BitMine Immersion (BMNR) 都公開宣布要成為全球最大的ETH 國庫。他們的策略幾乎一模一樣:
1.透過ATM 增發和定向融資盡可能多地籌集資金;
2.然後把資金直接投入購買ETH。
這種模式對股東未必有利,反而更利好ETH 的持有者。只要mNAV 高於1.0,兩家公司都有動力繼續增發新股,用來買入ETH,但這也會不斷稀釋老股東的權益。
- 目前, SBET 的mNAV 已接近1,且彈性受限;
- 而BMNR仍在積極增發和買進。
同時,ETH 本身才是最大的受益者:它獲得了持續且龐大的買盤支撐。對投資人來說,這提出了一個問題:當多家公司幾乎每天都在大舉買進ETH 時,誰才是最直接的贏家?答案正是ETH 本身。
BNB – 擁擠賽道下的失靈邏輯
最近1 個月表現:$BNB 創歷史新高,但$WINT 和$NA 仍在下跌。
- 註:BNC 在7 月28 日宣布PIPE 融資,但股價在初期上漲後依舊跑輸$BNB。
BNB 的DAT 股票更為分散,至少有三家大型玩家,每家都管理或計畫管理超過3 億美元的國庫。結果就是沒有一個能獨佔稀缺溢價,投資需求被分散在多個股票殼之間。
主要參與者包括:
- Windtree Therapeutics (WINT) -計畫融資2–7 億美元購買BNB。
- CEA Industries / BNB Network Company (BNC) -重組為“全球最大公開BNB 國庫”,已獲得5 億美元PIPE + 7.5 億美元認股權證,並持續透過ATM 增發收購BNB。
- Nano Labs (NA) -總部在香港的晶片製造商,目標10 億美元的BNB 收購,融資來源是5 億美元的免息可轉債。
但結果卻不理想: BNB 創新高的同時,$WINT 和$NA 卻一路下跌。在這樣擁擠的賽道裡,每家DAT 都必須不斷增發股票或債務來擴大國庫,但卻缺少了早期比特幣DAT 那種稀缺溢價。對看多BNB 的交易者而言,直接買入並質押BNB 是更簡潔的方式。
Solana – Upexi (UPXI),少數的贏家
過去一個月,UPXI 跑贏SOL 34%。
Upexi (UPXI) 和Solana 構成了一個罕見的案例:DAT 股票竟然跑贏了標的資產。 UPXI 的mNAV 溢價高達2.1 倍,意味著其市值超過所持有SOL 價值的一倍以上。
我們認為,UPXI 之所以能維持高溢價,原因包括:
- 它尚未遇到融資規模相近的競爭對手;
- 已經有將近一個月沒有透過ATM融資購買SOL;
- 最近聘請了Arthur Hayes 擔任顧問,進一步提升市場關注。
這解釋了UPXI 的高溢價,但我們不認為其優勢能夠長期維持。由於幣股沒有進入壁壘,新的競爭者隨時可能湧入,溢價優勢也可能很快消失
結論:加密資產本身才是“王者”
DAT 股票確實帶來了新一輪買盤,但目前的案例正在表明,這種模式有明顯限制。
- 以太坊、BNB 賽道:多個幣股的競爭演變成融資和增發的軍備競賽,最終受益的還是標的資產。
- 比特幣賽道: MSTR 曾經的高溢價如今壓縮至接近歷史低點,最近一個月跑輸BTC。
- Solana 賽道: UPXI 目前是例外,但優勢可能轉瞬即逝。
對交易者而言,結論很簡單:如果你看多某個加密貨幣,而該資產的DAT 賽道已經擁擠,那麼直接買入標的資產本身才是最乾淨、最確定的方式。幣股或許仍能在溢價波動中提供短期機會,但在長期格局下,標的資產仍是王者。
- 核心观点:DAT股票跑赢加密资产的时代已结束。
- 关键要素:
- MSTR溢价跌至1.6倍历史低位。
- ETH相关DAT跑输标的超40%。
- BNB创新高但相关股票持续下跌。
- 市场影响:推动资金从股票转向直接持币。
- 时效性标注:中期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