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RWA 窗口開啟:中小企業的「鏈上融資」能走多遠?
在全球數位經濟持續深化的背景下,現實世界資產上鏈(Real World Asset,簡稱RWA)正成為傳統產業擁抱區塊鏈技術、拓展融資管道的重要探索方向。
近年來,國內多個行業已有所嘗試。例如,上海的馬陸葡萄專業合作社曾將農產品及其相關生產數據打包為底層資產,在數位資產交易平台上掛牌流通。而近期,上市公司海南華鐵以1000 萬元的非金融類RWA 項目,引發了有關「企業能否合規發行RWA」的新一輪討論,也為中小企業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方向。
二、海南華鐵的鏈上轉型:NFT+RWA 的組合打法
海南華鐵是一家具有海南國資背景的上市公司,主要設備租賃業務,市佔率居全國前列。公司揭露數據顯示,其累積上線的設備資產已達260 億元,正在探索如何將這類資產數位化映射、轉化為具備流通屬性的權益產品,以優化資產結構、提高使用效率。
在Web 3 方向上,海南華鐵分為NFT 與RWA 兩條路徑:
在NFT 板塊,該公司推出了「黃蜂哥」數位藏品,賦予持卡人品牌推廣大使身份,並透過鎖卡激勵參與者獲得與股票分紅等值的權益回報。雖然模式新穎,但也引發了部分討論,例如用戶發言是否受限、收益設計是否與金融產品構成混淆等。不過,從合規層面來看,目前專案流程尚未觸碰政策紅線。
對於大多數中小企業而言,NFT 類計畫本身就存在技術門檻和推廣難度。不僅需要熟悉區塊鏈技術,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市場組織能力與使用者營運能力。這也意味著,單靠內部團隊很難獨立完成一個NFT 激勵專案的建構。
(圖片取自網絡,僅供案例展示: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三、如何避免踩雷? RWA 合規結構的關鍵設計思路
與NFT 不同,RWA 的核心在於鏈上通證與現實資產價值的直接連結。這也使得其更容易接近金融監理紅線。例如,如果將某項資產的使用權或所有權直接分割後銷售,可能會構成事實上的證券發行。
海南華鐵在RWA 路徑上的策略較為穩健:專案設計中並非直接出售設備所有權,而是以「會員卡」的形式將設備的使用權與營運權益數位化,並透過鏈上映射實現轉讓與流通。這種模式既保留了資產的錨定價值,又規避了涉及證券法的高風險操作。
此外,海南華鐵引進了持牌合作機構唯藝數位科技公司,會員卡具備寄售與轉讓功能,同時透過鏈上登記+線下兌付的雙軌制,避免了「數位通證」引發的炒作風險。在合規、數位化和市場機制之間,形成了相對平衡的組合。
此模式結合NFT 激勵機制、鏈上登記技術、營運資產管理經驗,構成了海南華鐵特有的一套結構。但同時也提醒我們:這樣的資源整合能力、監管溝通能力並非所有企業都具備。
(圖片取自網絡,僅供案例展示: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四、不是看不懂,而是做不成:RWA 門檻拆解
海南華鐵的嘗試讓人看到RWA 的潛力,但也再次印證一個現實:對中小企業來說,資源、技術、合規能力的不足,才是真正的門檻。
- 一方面,許多企業手中確實擁有可上鍊資產:設備、庫存、應收帳款等都具備數位映射的基礎;
- 另一方面,大多數企業缺乏熟悉監管政策的合規團隊,也沒有能力設計合適的數位資產結構或使用者激勵模型;
- 更不用說,完成鏈上部署、驗證資產錨定、進行鏈上發行、建立市場流通機制等環節,每一個都對團隊能力提出了不小的挑戰。
此外,監管風險仍不可忽視。自2017 年七部會聯合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以來,企業若未經許可,以通證名義向公眾募集資金,極易被認定為非法集資。因此,合規發行RWA 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法律邊界和市場機制的系統性問題。
五、不是不能做,而是該怎麼做:RWA 落地的專業化解決路徑
在這種情況下,對於有意探索RWA 的中小企業來說,與其盲目“自研自發”,不如,共同完成從資產篩選到鏈上映射、從合規設計到市場推廣的全流程。尋找具備專業能力的機構夥伴
目前,包括:有經驗豐富的RWA 加速器已經開始為中小企業提供RWA 探索路徑的全流程支持,
- 針對企業自身業務特徵的資產建模與映射方案;
- 涵蓋政策合規的發行結構設計建議;
- 完整的鏈上部署與跨鏈支援服務;
- 用戶激勵機制搭建;
- 市場化發行、社區運作等後期流通策略支援。
借助專業機構的能力,中小企業可以分階段、低風險地試水RWA 發行,避免合規踩雷和資源浪費,在數位資產化浪潮中爭取早期紅利。
現實世界資產的數位化,從不是少數大型企業的專屬路徑。關鍵在於,如何找對方法,規避風險,踏出第一步。真正擁有資產和業務的中小企業,反而可能是這場變革中最具爆發力的參與者。
- 核心观点:RWA为中小企业提供链上融资新路径。
- 关键要素:
- 海南华铁通过NFT+RWA组合实现资产数字化。
- 合规设计规避证券化风险是关键。
- 中小企业需专业机构支持降低门槛。
- 市场影响:推动传统资产数字化进程加速。
- 时效性标注:中期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