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Dan Finlay,MetaMask 共同創辦人
原文編譯:angelilu,Foresight News
相關閱讀:
《 MetaMask 聯創赴 pump 發幣,以太坊正統只是來隔壁參觀嗎? 》
MetaMask 聯合創始人Dan Finlay 真槍實戰在Base 和Solana 上發起兩個同名Meme 幣CONSENT,截止發文,Base 和Solana 上兩個代幣的市值僅為39.2 萬和78.2 萬美元,雖然Solana 上略有領先,但昨日該代幣市值最高時近千萬美元,已下降90% 。目前這位開發者已無心再繼續這場遊戲,於是寫了這篇報告作為實驗的總結,以下為Dan Finlay 的原文:
出於好奇我進行了一場與Meme 幣相關的「無聊」實驗,我於11 月27 日透過clanker 和pump.fun 分別在Base 和Solana 上發行了名為CONSENT 的同名代幣,這僅僅是一場實驗,我沒有進一步的規劃,這場實驗讓我感到十分不愉快,至少讓我親身體驗了當前的Meme 幣生態。
「CONSENT」代幣的主題源自於何處?
這一切源自於我對社群媒體動態的一個簡單觀察。在瀏覽Twitter、Bluesky 和Farcaster 時,我注意到(我所關注的)這些社群在對待AI 和數據使用知情同意(consent)方面存在明顯差異。
Twitter/X:似乎對AI 的擔憂最少,平台上聚集了許多AI 研究人員,我已經很少看到關於藝術家經濟利益的討論了(可能是藝術家們都離開了,也可能是我沒有關注到他們)。
Farcaster:由一群具有以太坊和Web3 背景的人組成,他們主要關注如何盡快推出下一個引人注目的產品,而且更容易指責那些有道德顧慮的人是「紙上談兵」的批評者,包括對Meme 幣的批評。
Bluesky:似乎吸引了我曾經關注的許多藝術家,以及許多關心AI 時代藝術家福祉的人。我非常理解這種擔憂(我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是藝術家,也曾想以此為職業),但我發現這些討論缺乏我在Farcaster 次文化中所欣賞的那種務實性。
特別是,在Bluesky 上有一個帖子被瘋傳,該帖子分享了一個新的Huggingface 存儲庫,其中包含一百萬個Bluesky 帖子,可供數字分析和人工智能訓練。在對該資訊的回覆中,有相當多的人對該存儲庫的帖子未經其同意表示震驚。
其中一個回覆成為了我的 Meme 幣的主題:你們AI 兄弟怎麼就不懂什麼是「同意(consent)」呢?
身為加密錢包MetaMask 的開發者,我在過去近十年裡一直在思考「知情同意(consent)」這個問題。不幸的是,我們現在的一些數位系統完全沒有明確的知情同意機制。說實話,即使是在未經同意的情況下截取這個帖子的截圖,我也感覺有點不舒服,然而,從協議層面來說,Bluesky 和Farcaster 都要求所有帖子都是公開的,任何人都可以閱讀取。雖然這一點在Farcaster 上(因為用戶群更偏技術)被普遍理解,但在Bluesky 上,協議層面對知情同意的要求與社交層面對知情同意的期望之間存在著脫節。
事實證明,P2P 社群媒體平台並不是唯一一個在社會層面上對知情同意定義不清的數位協議,這導致了一些糟糕的體驗。這種情況恰好也非常適用於Meme 幣。
我之前對Meme 幣的看法
我對Meme 幣的看法可能與一般讀者的預期不同。
由於我小學時期在學校體驗過老師們創造出的、可以交易舊玩具的特殊代幣系統,這段經歷深深影響了我對替代貨幣的看法,我一直認為替代貨幣有著巨大的潛力。所以我特別關注那些能讓用戶明確表達信任程度和信任理由的代幣機制。
然而現在的Meme 幣運作模式,似乎是讓過去幾年的一些代幣機制概念變得更容易實現的嘗試,例如用代幣權重來取代Reddit 的投票機制等。但我仍然不認為這是一種好的方式。
首先,我認為代幣的主要價值應該體現在那些代表具體資源的代幣上,而不是那些缺乏明確願景(甚至難以發展成更大規模項目)的「模糊」Meme 幣上,後者連Meme 創作者自己「Consent」了什麼都不甚明了。
其次,對於確實需要融資的專案來說,bonding curve 可能不是最佳選擇。創辦新公司時,創辦人會非常慎重地考慮何時發行新股、出售給何人,以及如何管理投資人預期。但在bonding curve 中,一個代幣的定位可能在「純粹的娛樂遊戲」和「正經的眾籌工具」之間游移。在這個平台上,交易雙方都難以判斷某個代幣在這個光譜上的具體位置。而且很奇怪的是,即使我創建的Meme 非常簡單(甚至明確承諾:「持有此代幣即可將這段文字用於AI 訓練」),人們仍然不斷試圖賦予它更多含義。
據我了解,目前的Meme 幣發行平台主要為代幣創建者提供買入和賣出兩個基礎功能。雖然還配備了公共聊天室和一些元資料功能,但平臺本身只提供最基本的交易能力。如果我們想要打造真正的社區,實現長期發展,甚至為實際專案籌集資金,為什麼只提供這兩個簡單的功能呢? Pump.fun 將代幣的創建者稱為「開發者」,用戶則將開發者的賣出行為稱為「Rug 行為」。這似乎是因為以前只有軟體開發者才能發行代幣,而且…開發者賣出的唯一原因就是為了捲走投資者的資金。
對我來說,看到一個平台(人們稱之為加密貨幣的主要新用例)發展到這種地步令人深感悲哀。這就像過去十年加密貨幣中最糟糕行為所產生的憤世嫉俗的昇華。哪個更糟?是開發者認為人們需要的只是鑄幣和Rug,還是用戶似乎認為這是擺脫經濟狀況的一種出路?
最初這個平台的品牌(“Fun!”)讓我以為這個環境中可能會有一些有趣的能量,但我早該知道事實並非如此。最近有一些人為了「抬升」他們的Meme 幣做出極端的事情,包括威脅傷害自己和他人(實際上是試圖將自己或他人作為人質來要挾公眾交易者)。
我曾期待看到這樣一個交易者社群:參與者都很有見地,他們願意投入適量代幣來提升自己的能力,學習如何在真正值得信任的群體中分配新代幣。我希望人們持有他們欣賞的創作者的代幣時,不是為了追求快速獲利或尋找更大的退場機會,而是因為他們相信這樣做能夠共同建立一個長期穩定的生態系統。這是我能想像的最理想狀況。我設想這些參與者會意識到,他們其實是在玩一個金融版的擊掌遊戲。但現實情況卻大相逕庭。
實驗過程
當天早些時候,有人建議我在Farcaster 上使用clanker 機器人(一個根據要求為你鑄造代幣的AI 機器人)將一個隨機的Meme 轉換成代幣。
我選擇了那條關於數據同意和訪問權限的Bluesky 帖子,將其作為代幣名稱,並為其創建了一個代幣。
推出Meme 幣從未如此簡單,你@機器人並描述Meme,然後你就看到了代幣和一個 ticker ,現在人們可以買賣該代幣。它立即創建了一個代幣,但我沒有任何代幣,我看到人們爭先恐後地購買它們。我立刻感到一陣焦慮。人們是否會大量拋售帶有我名字的代幣,而我只會關注價格波動?所以我趕緊向這個代幣投入了ETH,這樣至少我會接近這個代幣價格底部入手。
有了我在clanker 上令人沮喪的經歷,我不得不好奇是否與Solana 上pump.fun 上的模式相同。為了進行產品實驗,我必須兩者都嘗試。
所以我開始在Pump.fun 上啟動一個相同名字的代幣。
我投入clanker 的ETH 很快就縮水了一半,可能是因為早期買家的拋售。雖然看起來很糟糕,但Clanker 確實在每筆交易中給我分配手續費,同時不斷稀釋市場價值。這個機制雖然「保護」了我免受前期買家的搶跑,但實際上對買家來說是一種無形的持續性Rug。如果你的目標是真正建立一個可信賴的金庫,你就不會想要這個功能(我不確定這就是目標)。
在與clanker 團隊的交流中,他們分享了一些有趣的專案說明、發展計劃和產品想法。他們對專案迭代保持開放態度,在探索中努力創造價值。這種態度值得肯定,儘管我對這類代幣的長期價值仍持保留態度。
在Solana 上的經驗則完全不同。雖然我只在Farcaster 上發布了這兩個代幣的信息,但在Solana 生態中的反響遠超預期。我最初只投入了約2 個SOL(大約500 美元)啟動市場,但僅僅一小時內,我的持倉價值就暴漲至10 萬美元以上。當我試著賣出了大約25% 的持股(約1.6 萬美元)時,出乎意料的是, 5 分鐘後價格不降反升,於是我又在更高的價位買了回來。
但真正讓我擔憂的是,我發現很多散戶都投入令人不安的大筆資金。更多的買家湧入,價格開始上漲。我開始收到大量私信,詢問關於代幣的問題。有人稱我為「開發者」並詢問「路線圖」。
最大的問題在於無法知道買家的真實身分。在傳統融資中,你不會接受一個沉迷賭博的朋友的投資。但在公鏈上的bonding curve 交易中,資金只是冰冷的入場和退場數字,完全看不到交易對手的情況。有趣的是,這種模糊性反而可能讓Meme 幣在法律層面更「合規」,但實際風險可能更大。雖然有時模糊性也有好處,尤其是在你信任交易對手的情況下,但在這種公開的、先到先得的市場中,買家根本無法確定誰在更低價位買入,因此即使信任專案方也無法保證安全。
在Meme 幣環境中,唯一看似明確的同意行為是買家明確同意將錢投入某物。但如果沒有明確定義,那到底是什麼樣的同意呢?
在寫這篇文章時,我仍然對這些代幣感到困擾。我完全不知道現在擁有這些代幣的是什麼人。讓我明確一點,我沒有計劃進一步開發這些代幣。發行代幣的目的是作為一個教育實驗,我希望我分享這些資訊可以讓其他人免於再做一次「實驗」。
CONSENT 的悖論
這種體驗讓我想到了一個有趣的悖論:如果我想創建一個關於知情同意(CONSENT)的代幣,我需要謹慎考慮誰可以持有它。但在目前的系統中,我無法控制誰可以購買這些代幣。
更糟的是,代幣持有者可能完全不知道他們持有什麼。他們可能根本沒有閱讀過代幣的說明或承諾。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該如何確保真正的知情同意呢?
這讓我想到了一些可能的改進方案:
創建者應該能夠限制誰可以購買他們的代幣。這可能需要某種形式的許可系統。
需要有更好的方式來確保買家真正理解他們在購買什麼。也許可以要求他們在購買前閱讀並確認某些資訊。
代幣創建者應該有更多的工具來管理他們的代幣,而不僅僅是簡單的買入和賣出功能。
平台應該提供更多的選項來設定代幣的用途和限制。
應該有更好的方式來建立和維護社區,而不是只專注於價格投機。這些都不是完美的解決方案,但它們可能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步伐。
未來的思考
如果我們想讓Meme 幣成為一個有意義的工具,而不僅僅是一個投機遊戲,我認為我們需要認真考慮以下幾點:
我們需要更好的工具來管理參與者。不是每個人都應該能夠參與每個代幣專案。
我們需要更清晰的方式來表達代幣的目的和承諾。這不僅是為了保護買家,也是為了保護創作者。
我們需要重新思考「開發者」和「Rug」這樣的術語。這些詞彙反映了一種不健康的心態,暗示著代幣創建者要么是在建立某些東西,要么就是在進行詐騙。
我們需要考慮如何在保持趣味性的同時,也確保負責任的參與。
總結
經過這次實驗,我得出了以下結論:
目前的Meme 幣生態系統對於嚴肅的資金籌集來說太混亂了,對於輕鬆娛樂來說又太嚴肅了。它處於一個尷尬的中間地帶。
缺乏適當的控制和同意機制使得這個空間充滿了潛在的問題。
即使是最簡單、最直接的代幣也可能被誤解和過度解讀。
我們需要發展更好的工具和機制來管理這些互動。
也許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認真思考我們想要這個空間變成什麼樣子。是純粹的娛樂?是認真的融資工具?還是介於兩者之間的某些東西?
無論如何,目前的狀態都不太理想。我希望透過分享這些經驗和思考,能夠促進一些有意義的對話,關於如何讓這個空間變得更好,更負責任,也更有意義。
給持有任一 CONSENT 代幣的人:感謝你參與此社會實驗,我將我的資金留在這兩個地方,以解決對我的“欺騙行為”的指控。如果我可以全部退還,我會的,但我想那些將代幣放入這個系統的人確實「同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