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 Lorenzo Sicilia ,Outlier Ventures 工程負責人
原文編譯:xiaozou,金財經
Outlier Ventures 注意到一些去中心化社交網路的健康發展,Farcaster 和Lens Protocol 已開始獲得真正的用戶關注。當涉及到面向大眾市場的產品時,加密技術正變得越來越實用和高效。一直以來,私鑰管理和行動優先體驗的缺失阻礙了人們的加密採用。
本文,我們將深入探討幾個主要的加密去中心化社群媒體競爭者,它們各自的功能、架構,並聊一聊Web3 創辦人熱衷於建立新的無需許可社群圖譜協議的機會。
1、社交網絡
在使用Instagram、Facebook、Twitter 和其他平台十多年後,大家都知道了社群網路的運作方式。社交網路概念以使用者為中心,使用者透過填寫個人資料並選擇他們喜歡關注的帳戶向系統提供他們的偏好,而使用者則會獲得即時生成的自訂資訊流。
圍繞著這個簡單的概念,社交網絡已經建立起了自己的帝國,其最終目標是吸引用戶的注意力,並儘可能長時間地讓他們駐留在社交網絡的高牆花園裡。用戶的數據蘊藏著價值,而這些數據反過來又成為了商品。
去中心化社群網路想要打破這些藩籬,實現使用者身分的可移植性,讓使用者能夠更掌控自己的偏好/ 隱私,讓平台間的切換更加容易。
就像加密貨幣可以為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一個人帶來無需許可的交易一樣,DeSo(去中心化社交)帶來了無需許可的通訊和不可審查的廣播功能。
然而,真正讓人動心的是,DeSo 對於建造者來說也是無需許可的,可以讓開發人員在現有協議的基礎上進行新的開發,而無需徵得任何gatekeeper(守門人)的創新許可。 「DeFi Lego」的成功範式可以在這裡重複。
在基於Web3 的DeSo 出現之前,唯一一個去中心化社交嘗試就是Mastodon。在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收購Twitter 後,Mastodon 似乎準備好利用這一優勢,但最終它的可用性問題和碎片化的用戶體驗導致其增長止步於100 萬日活用戶。

如今,Farcaster、Lens 和其他專案正在嘗試一種不同的基於Web3 原語建立的方法,帶來了一些新事物。
2、SocialFi
SocialFi 將Web3 原語加入社群圖譜網路之上的去中心化金融。參與主體包括內容創作者、網路紅人和最終用戶,他們希望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資料和言論自由,並能夠透過社群媒體關注和黏性而獲利。
貨幣化方式是基於加密貨幣,而身分管理則是由一組私鑰處理的。他們中的大多數都表示,他們可以利用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來抵抗審查。但目前尚無定論。
讓我們來看看它與其他社交網路有哪些主要區別:
代幣門控區域:只有創作者的代幣持有者才可以存取某些功能或區域。
小費:人們可以收到加密貨幣形式的小費,可以是平台代幣也可以是其他代幣。
一次性訂閱或定期訂閱:數位商品或服務的加密支付在平台內進行。
平台激勵:使用者和創作者可以根據他們的參與度來獲得平台代幣激勵。
雖然這些概念已經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但直到Friend Tech 發現了代幣門控聊天的潛力之後,它們才獲得了市場的高度關注。用戶需要被稱為「金鑰」的代幣(可以交易),這些代幣能讓用戶受益於內容創作者日益高漲的受歡迎程度。
Friend Tech 在巔峰時期擁有80 萬唯一地址用戶,但隨後,留存率大幅下降。

雖然bonding 曲線擅長透過創造緊迫感和FOMO 來推動採用,但從長期來看,這些曲線在用戶留存方面有所欠缺。要真正保持用戶黏性,需要兩個關鍵要素:隨著更多用戶加入,需要形成能夠放大平台價值的網路效應;還要有能夠提供超越短期收益的切實利益的明顯長期效用。
3、Web3 社交圖譜
社交圖能夠表示實體之間的關係,如人、組織、地點和其他任何可以相互連結的事物。像Facebook、Twitter、Instagram 和TikTok 這樣的Web2 主體已經累積了顯著的網路效應,特別是在阻止用戶加入其他社群網站方面,因為切換網路意味著從頭再來。
Lens、Farcaster 和其他專案從這個摩擦點開始打造差異化,它們開始開發具有多個前端的真正的開放式圖譜,利用相同的資料提供不同的使用者體驗。
然而,Facebook 每天產生4 pb 數據。每分鐘發表評論51 萬條,更新狀態29.3 萬條,按讚400 萬,上傳照片13.6 萬張。目前現有的任何區塊鏈都無法處理這樣大的資料量,而且可能永遠都處理不了,因為區塊鏈的最佳化針對的是不同類型的用例:無需許可的價值交換。
例如,雙重支付是一種典型的區塊鏈金融風險,在處理用戶名、內容分發和通知的去中心化社交網路中是無關緊要的。 Lens 和Farcaster 團隊應該考慮各種利弊權衡下的不同假設。
4、Lens 協議
Lens 協議是由Aave 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Stani Kulechov 創建的可組合社交圖譜。該協議由社區驅動,目前部署在Polygon 上。
Lens 的建構圍繞著幾個關鍵智能合約,這些合約處理社交的各個層面。
Profiles 以NFT 來表示,也就是協定中的主要物件。如果你擁有其中一個NFT,你就控制了社群圖譜和內容。 -Profile 包含所有Posts(貼文)、Quotes(引用)、Mirrors(鏡像)、Comments(評論)以及用戶產生的所有其他內容的歷史記錄。
Publications 代表協議的內容,有四種類型:Posts、Comments、Quotes 和Mirrors。 Posts 是基本對象,其他則是基本實體的擴展。最重要的是,每個publication 都有一個ContentURI。基本上,除了內容(如圖像、文字等)之外,所有內容都停留在鏈上,這些內容與去中心化儲存解決方案(如IPFS 或Arweave 甚至AWS S 3)相關聯。
Mirrors、Comments 和Quotes 允許用戶透過評論、引用或內容傳播與publication 互動。因此,對原始publication 模組的所有引用都遵循相同的規則(例如,只有追蹤者可以quote/comment/mirror)。
Open Actions 為開發人員提供了一種建立可直接嵌入協定的自訂功能的方法。你可以將它們視為每當發生某事時由協議觸發的hooks(例如,Alice 可以看到Bob 給了她小費,所以她就能夠擁有一個跟踪收益的indexer 索引器)。

從一開始,Lens 團隊就專注於協議本身,並讓社群負責前端構建,所以創建了許多不同的UI,每個UI 都有自己的風格。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形成了一個充滿活力的生態系統,其中也不乏混亂的場面,許多計畫開始沒幾天就很快消失了。然而,我們逐漸看到了一些專案的整合,例如buttrfly、hey.xyz 和orb 都獲得了一定關注度。
在運行Lens v1 一段時間後,Lens 推出了Momoka,這是一個超越區塊鏈空間的Optimistic L3。他們沒有直接將資料儲存在Polygon 上,而是利用資料可用性(DA)層,僅僅透過將資料上傳到Arweave 就降低了成本。

5、Farcaster
Farcaster 是另一個建立在以太坊上的Web3 社交網絡,它利用了鏈上智慧合約和基於「Hub」客戶端的點對點網路矩陣。
與Lens 類似,Farcaster 是開放的,已經在其基礎上誕生了許多各種各樣的客戶端,其中最受歡迎的就是Warpcast,它是由Farcaster 團隊自己開發的,另外還有Supercast(帶有付費功能)和Yup(專注於交叉發布)。
2022 年,Varun Srinivasan 發表了一篇關於「充分去中心化」的部落格文章,文中提出了一些想法,自那之後,這些想法一直都是Farcaster 架構和方法的核心。
其主要思想是,如果一個社交網路上的「兩個使用者可以跨越網路上的其他阻礙找到彼此並進行交流」,那麼該社交網路就足夠去中心化。
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
取得唯一用戶名
在該用戶名下發布訊息
從任何有效名稱讀取訊息

Farcaster 透過部署在Optimism 上的一組核心智慧合約來實現其架構:
IdRegistry 建立新帳戶,允許使用者轉移和恢復Farcaster 帳戶。它還與ENS 集成,使用戶名可由合法所有者取得。
Storage Registry 將儲存租給帳戶。儲存價格以美元計價,並使用Oracle 轉換為ETH。價格視供需情況而定。
Key Registry 透過帳戶發佈app 金鑰,這樣它們就可以代表它們發布訊息了。
正如你所看到的,上述智能合約都不發送或接收訊息,這項職責被委託給了Hubs。 Hubs 是一個分散式網絡,由Hubble 實例組成,Hubble 是一個使用Typescript 和Rust 建構的節點。
各節點負責驗證、儲存、複製訊息,並對其對等節點進行評估。
透過驗證來自某個使用者帳戶金鑰的有效簽名,進行訊息層級的驗證。
一旦訊息被驗證有效後,將透過利用CRRDT(無衝突複製資料類型)方法的非同步進程將其儲存在hub。
複製是透過使用diff sync 和基於流行的lib p2p 程式碼庫的gossip 協定實現的。 Hub 定期選擇一個隨機節點來執行diff sync,比較訊息雜湊的Merkle tries,以找出遺漏的訊息。
Hub 具有強大的最終一致性架構,因為即使它們離線了,也可以使用它們的對等節點重建狀態。
對等節點對於維護協議的狀態至關重要,所以它們相互評估。如果有節點不接收有效資訊、落後或gossip 太多,就可能會被忽略。

6、無需許可
從這些協議和原則中,我們看到新的原語出現了。其中,Farcaster 的Frame 獲得了相當多的關注。
Frame 讓自訂體驗注入Farcaster 資訊流成為可能。它擴展了Open Graph 標準,並透過添加多達4 個按鈕將靜態圖像轉換為互動式體驗。當使用者按下按鈕時,根據按鈕點擊和傳送到Frame 產生伺服器的使用者元數據,他們會得到一個新圖片。
在此基礎上,我們開始看到許多實驗,例如創建池、數位藏品和透過這些Frame 部署的小遊戲。
使用任何能夠返回html 內容的應用程式伺服器都可能創建出Frame,但我們已經看到了大量Frame,如https://framesjs.org/、https://frog.fm/ 和其他幫助開發人員簡化流程的Frame 。

Frames 在Farcaster 上成功發布後,Lens 現在也在做相關考慮,這表明擁有共同的標準可以成為一個強大的推動力。
7、結論
去中心化社交網路在徹底成功之前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包括擴展其基礎設施以容納更多用戶,簡化新用戶創建數位錢包的流程,以及盡可能地抽像出gas 費。
儘管存在這些挑戰,我們還是看到Farcaster 在整體用戶體驗方面取得了實質進展,並且圍繞Farcaster 形成了一個黏性社群(例如,日活用戶約5 萬,註冊用戶約35 萬)。促成這些數字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手機app 的可用性,要易於安裝,使用者體驗要與傳統社交網路相似。
另一個關鍵因素是協議(例如,Farcaster、Lens 等)的無需許可特性,這為開發人員提供了創新和在現有區塊和功能之上進行開發建設的肥沃土壤。
就好像是DeFi 之夏,我們正在見證一個動態的實驗環境(例如,yup.io 是一個去中心化的社交網絡聚合器,還有drakula.app,這是一個短視頻平台,或neynar.com,這是一個基於Farcaster 的SaaS 工具),這些探索都是基於這些協議湧現出來的。
創辦人現在可以開始為他們的專案建立一個原生Web3 分發管道了,人們可以透過這些專案開啟他們的旅程,從他們最初的興趣點擴展到直接嵌入在他們的資訊流中(例如,透過Frames)的其他應用程式或其他連結的應用程式。同時,吸引新用戶的應用程式可以作為一個回指去中心化社交網路其餘部分的分發管道,就這樣開啟一個積極的回饋循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