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Odaily
作者- 0xAyA

friend.tech(下文簡稱FT)的橫空出世徹底點燃了SocialFi 賽道的熱情,但其項目自誕生以來並未有太多功能上的優化和改動,其使用上的不便也頗為人詬病,而其他鏈的競品也在這幾個星期內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意圖在這片尚未成為紅海的新賽道裡佔有一席之地,這些新項目和FT 相比有何不同之處?各自目前的發展又有何不同? Odaily整理如下:
Stars Arena
TVL: 119 萬美元
30 天內收入: 406, 443 美元
與FT 相比,Stars Arena(下文簡稱SA)調整了手續費的比例:將原來的5% 房主、 5% 平台改為7% 房主、 2% 平台和1% 推薦人,同時在玩法上做出了一些微調和改變。
SA 在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曾被公認為是FT 的最有力競爭者——Avalanche 創始人“滾教授”Emin Gün Sirer 的親自站台支持、初期同賽道除FT 之外缺乏競爭對手的大背景以及流動性的外溢使得SA 在早期就不費吹灰之力獲取了大量的用戶,吃到了賽道增長的紅利。然而SA 此後卻在關鍵時間節點上出現了合約失竊事件,項目被盜300 萬美元,儘管駭客最終返還了大部分資金並且團隊加強了合約的安全性,但最好的窗口期已然失去——在在項目修復合約的期間,Tomo 等競品完成了對SA 的彎道超車。
而SA 在修復合約後已然失去了用戶們的信任,且持續出現的Bug 更是讓人不堪其擾,最終大戶的清倉使得項目TVL 在趨穩後再次突然下跌,而「買新不買舊」的心理也使得用戶大量流失至其他新的項目,總的來看SA 在賽道內已經逐漸失去了競爭力,如果沒有就目前情況做出重大調整,只能被迫接受持續失血的結局。
Tomo
TVL: 158 萬美元
相較於只在網頁端互動的FT,Tomo 推出了App 供用戶使用,同時在互動和UI 方面進一步進行優化,並推出了Vote 的新玩法——用戶可以購買還沒有入駐Tomo 用戶的Vote,若使用者入駐則會自動將Vote 轉換為Key,若使用者在六個月後仍未入駐,則由購買Vote 的玩家平分帳號所產生的手續費。
Tomo 在Stars Arena 消失的這段時間內吸收走了大量的用戶,目前已然成為事實上的賽道老二,其增長勢頭還在不斷延續,且同樣擁有著強有力的背書:Ankr、Galxe、Linea等專案方的創始人或官號紛紛第一時間進駐月台支持,然而早期獲利者過於集中的情況也讓Tomo 後續的成長顯得較為尷尬,但假如不犯大錯誤的情況下還是能夠在一段時間內確保自己賽道第二的地位,至於後續的發展則需要專案方進一步整出玩法或營運上的新招。
New Bitcoin City
TVL: 187 萬美元
New Bitcoin City(下文簡稱NBC)在群聊的功能上進一步進行了優化,其生態功能更加靠近QQ 群——用戶可以在房間內發送語音和圖片,可以與房間內其他用戶一起共玩小遊戲,別人的Key 也可以當作紅包發出,同時NBC 支援對FT 和SA 社交關係的遷移,且在合約端對Key 的賣出進行了限制——(3, 3)的用戶買入後30 天內均不能賣出對方的Key。
NBC 在近段時間的成長較為穩定,專案用戶不斷湧入,其團隊也維持了快速回應回饋的態勢,在合約上暫時也未出現過重大事故,但相較於SA 和Tomo,NBC 目前暫時未有影響力的專案方或投資機構進行月台,在背書上可能略遜色於其他平台,但就目前來看整體仍然保持著高成長態勢且TVL 超過了Tomo,有機會與Tomo 競爭賽道第二的位置。
Cipher
TVL: 358,205 美元
30 天內收入: 265, 495 美元
Cipher 可能是這些競對裡最不「正規軍」的一個——儘管同樣吃到了SA 短暫離場的紅利,但TVL 在爆發之後未有明顯的增長,進入了生態的平緩期,但Cipher 也是這些項目中最快放出發幣消息的一位,因此仍然吸引了不少用戶進入交互,但項目方本身的調性或使其在發幣之後發展乏力。
總結
正如@Christianeth所講,Layer 2 未來的重心一定要從性能和敘事慢慢切換到實際的生態建設,Layer 1 大量“鬼城”空有其虛假市值,沒有真實生態和流動性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而FT 等計劃的出現也從某種角度上印證著敘事的轉變——即公鏈已經從性能角度逐漸轉向以生態建設為核心的應用鏈落地方向,此次SocialFi 賽道的集體爆發與其說是創新更不如說是預告,預告著有更多的項目透過經濟模型、利益分配去創造更多玩法,吸引更多用戶和持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