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LeftOfCenter
原文作者:LeftOfCenter原文作者:LeftOfCenter原文作者:LeftOfCenter
在加密寒冬融資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能夠拿到如此巨額的數目更是難上加難,此前還默默無聞的Worldcoin 為何在兩年後獲得資本青睞,在加密寒冬仍然能以30 億估值拿下巨額投資呢?投資者看中了Worldcoin 的哪些投資潛力?對於錢包賽道和加密產業來說,Worldcoin 又意味著什麼?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Worldcoin 簡介

Worldcoin 由Altman 於2019 年提出,其靈感來自於經濟學家提出的「全民基本收入(簡稱UBI)」理論,希望通過發送免費的加密貨幣Worldcoin 來實現財富的公平分配,簡單理解就是以全民基本收入(UBI)「派錢」方式,重新分配AI 時代創造的財富。
綜上,Worldcoin 是圍繞UBI 構建的產品生態,它一共包括3 款產品,一種將向全球10 億人免費發放的WLD Token,一個用來確定真實身份的驗證協議World ID 以及一款用來盛放代幣的錢包World App。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從遠大願景的敘事到初具雛形的產品形態和用戶數據
源自於UBI 理論的Worldcoin,自發起就有一個十分遠大的理想——向全球79 億人免費發放數字貨幣,實現財富的公平分配。
「通過UBI 讓全球數十億人擺脫貧困,實現比特幣因太貴和交易速度太慢而無法實現的目標——將加密貨幣及其金融系統擴展到數億人」,這是一項大膽的計劃,也是一個烏托邦式的願景,願景雖然美好,但也很容易成為純敘事的空談。加密用戶本身用戶規模不大的情況下,Worldcoin 的雄心被一度質疑堪比「登月計劃」。
不過,隨著兩年的默默發展,Worldcoin 在產品形態和用戶增長上初具雛形,理想的敘事邏輯之外,其商業邏輯也開始變得清晰。
首先,向全世界用戶發送Free coin 既是一種敘事技巧,也是一種十分聰明的獲客策略,每有一個新賬號領取加密貨幣,就為Worldcoin 帶來一個新的錢包用戶,這將幫助Worldcoin 搶佔錢包入口,而在加密行業,掌握錢包等於是搶佔了流量入口。
數據顯示,幾天前推出的生態錢包「World App」早已開展小範圍的測試,目前註冊用戶接近170 萬,並且還在以每14 秒獲得一個新用戶的速度快速增長,堪稱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錢包。而用戶通過World ID 完成網站、移動應用及加密DApp 登錄認證逾630 萬次,發送轉賬總交易次數超69 萬筆,日交易量達6 萬筆。
乍看之下, 170 萬並不算是讓人眼前一亮的數據,然而,對於加密行業來說, 170 萬仍然是一個可觀的數據。
Worldcoin 的突圍並非空穴來風,至少可以從生態近期發布的「World App」的產品設計和Worldcoin 的經濟模型上,我們看到了一些有跡可循的基本面。
在產品設計上,團隊「精准定位目標用戶,優化產品的易用性」。
在產品層面上,團隊以最低軟件和硬件標準作為基礎進行產品設計,讓目前用戶的使用門檻被降至最低。只有這樣,才能將最初願景——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類包含進來,觸達世界各地區的人,包括那些無法接觸到新的數字經濟的人們。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圖片描述
圖:《國家地理》/John Stanmeyer 攝於2013 年2 月26 日晚的吉布提的海岸,非洲移民舉起手機接收來自索馬裡的廉價信號來聯繫海外的親人。
此外,WLD 代幣的領取並非一次性發放完畢,而是做任務的方式領取,早期階段,每週領取1 枚,後期將隨時間推移會增加代幣領取的時間間隔,可能是每個月領取1 枚,這有利於保持用戶的活躍度。從數據來看,也獲得了不錯的效果,總用戶量170 萬的情況下,每日交易量達6 萬筆。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World ID:AI 時代虛假內容氾濫的解毒劑
隨著人工智能的普及大規模使用,互聯網上虛假和匿名賬戶氾濫的情況將會加劇。人工智能擅長通過生成文本、深度造假(deep fakes)或繞過常用的驗證方法來模仿人類行為,讓人類賬戶和機器人/虛假賬號變得越來越難以辨別,身份驗證成為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作為一種開放且無需許可的身份協議,World ID 不僅可以用來充當全球通用的數字護照,還可以以匿名方式證明人的唯一性,即在不透露隱私的情況下「你是你」。
World ID 採用了人格證明(Proof of personhood),解決了AI 引發的兩個問題:防止女巫攻擊和大限度地減少AI 生成的錯誤信息的傳播。
有意思的是,Worldcoin 的創始人Sam Altman 同時也是OpenAI 創始人,OpenAI 在領引AI 賽道帶領新一輪風口熱潮功不可沒,可以說是OpenAI 及ChatGPT 的成功讓Worldcoin 有了新的機會,這不僅是說Sam Altman 本人的光環讓投資者「挖墳」他的另一個項目Worldcoin,另一層面上,OpenAI 所領引的人工智能在大規模上創建和傳播不准確信息的潛在威脅恰好可被後者解決,為後者商業邏輯上輸出了真實的使用場景和用例。某種程度上,這兩個項目實現了完美的自洽閉環。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一級標題對加密行業意味著什麼?
目前每14 秒獲得一個新用戶的速度快速增長的「World App」可以說是世界上增長速度最快的錢包,而以「掌握錢包就是掌握加密行業的流量入口」這樣的邏輯來看,Worldcoin 對於錢包賽道來說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考慮到未來可能會引入交易費(
根據Tools For Humanity 的產品、工程和設計主管Tiago Sada 的說法
,World App 大概每筆交易收取幾個基點的費用),掌握錢包入口的流量將會給World App 帶來商業上的巨大成功。
如果Worldcoin 能繼續穩步擴展,達到目標預期,帶來數千萬增量用戶,將有可能加劇加密大規模採用的步伐,這會利好整個行業,也是對整個加密行業來說最為重要的價值。
在當前合規問題的限制下,Worldcoin 被迫優先向那些欠發達的第三世界的地區和國家開放,對於這些缺乏金融基礎設施地區的人們來說,當他們掃描眼球完成後續一系列操作後,大概率是擁有人生中第一個錢包,而WLD 將是他們人生中的第一種加密貨幣。
那麼,每新增一個領取WLD 代幣的用戶,相當於又成功轉化一名「World App」錢包的用戶,這不僅可以讓WorldCoin 成功佔據加密行業的關鍵入口——錢包,而且也為加密行業帶來增量用戶,因為每一個新增的World ID 都有可能從WorldCoin 生態流入到加密其他角落,這將利好整個加密產業。
承載了新用戶的Worldcoin 生態錢包World App,將通過其廣闊的加密管道將這些加密新手輸送至其他加密生態。
事實上,打從一開始,主打開放和平等的Worldcoin 就和加密行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不僅體現在創始團隊和VC 背景、加密原生的項目基因,而且,在生態開發、集成和擴展上,Worldcoin 團隊也十分積極地和各個加密生態進行連接和合作。
我們看看Worldcoin 都將觸角伸向了哪些地方:
Worldcoin 原生代幣WLD 將在以太坊上發行,World ID 底層協議曾在Polygon 運行,將計劃和World App 一起遷至Optimism OP 主網上,此外Worldcoin 還在積極圍繞跨鏈進行開發建設。
專為Worldcoin 打造的原生錢包World App 不僅支持Beta WLD 的支付、購買和轉賬,也支持多種其他代幣的相應功能,包括WETH、WBTC、DAI、USDC(後續會支持更多代幣);
World App 還支持CEX 和去中心化應用,目前支持的應用包括Uniswap, ENS, Circle, Safe, Moonpay, RampNetwork。
Worldcoin 團隊曾聯合Optimism、Coinbase 和Prysm 開發團隊一起測試、實施和發布了EIP-4844 提案,該提案的目標是為了實現將L2 費用降低10 倍,使得更多用戶能負擔得起起DApp 的使用費用。
作為接駁現實世界的加密入口,World App 將聯通以太坊等其他區塊鍊和生態,為行業帶來新的用戶,從這個角度來說,Worldcoin 靠此撬動的加密普遍採用也不是不可能。
一級標題
當然,在WorldCoin 的發展過程中,對WorldCoin 的質疑聲一直沒有間斷過,質疑者主要的論點主要集中在隱私和安全、不切實際的目標和和對弱勢群體的剝削等方面。
二級標題
雖然團隊宣稱結合了身份協議World ID 和生物識別設備Orb 的人格證明方案可以完美的解決目前存在的虛假賬號問題,但虹膜掃描真的能保證用戶的真實身份嗎?
根據根據根據

根據區塊律動發布的推文,承認了黑市的存在,但強調僅僅有幾百個這樣的案例,同時針對虹膜黑市,Worldcoin 推出了打擊黑市的新措施,包括調整首次面對面註冊流程和動態與靜態二維碼的實施。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然而,今天我們對於數據隱私的透明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數據存儲的位置在哪裡,是否有與第三方共享數據的可能性,如果有是在與誰分享這些數據。
二級標題
前以太坊基金會成員Hudson Jameson 發布推文推文
推文
推文
質疑WorldCoin 所聲稱要創建一個公平的全球貨幣的可能性,並質疑了WorldCoin 的經濟模型,稱「Worldcoin 的代幣經濟模型是有問題的,Worldcoin 目標是讓世界各地的人掌握並使用相同的貨幣,但僅有80% 的代幣是分發給用戶, 10% 由團隊保留,剩餘的10% 則是給投資人。」
此外,Hudson 認為,WorldCoin 的發送有可能會給當地帶來巨大的社會經濟問題,而這些問題因地區而各不相同,但目前為止沒有任何公開資料顯示該團隊對這些問題的處理應對方案,也沒有組建相關專家參與的工作小組。因此,Hudson 認為WorldCoin 是不切實際的,更是懷疑是否能在2025 年帶來數千萬的新用戶。質疑四: 斯諾登曾對WorldCoin 提出質疑,MIT Technology Review 撰文稱其為加密殖民主義

而早在2021 年10 月,
斯諾登就曾對Worldcoin 的ID 計劃提出了質疑斯諾登稱這似乎是以「公平」為由頭生成的一個全球範圍內的人體虹膜掃描(哈希)數據庫,並以「我們刪除了這些掃描!」來消除影響。斯諾登還警告,「不要將生物識別技術用於反欺詐。事實上,不要將生物識別技術用於任何事情。」MIT Technology Review 也撰文指出
近期美國科技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