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提示: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銀保監會等五部門
資訊
發現
搜索
登錄
简中
繁中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TC
ETH
HTX
SOL
BNB
查看行情
Andre Cronje:當智能合約不再「智能」?
区块律动BlockBeats
特邀专栏作者
2022-02-09 13:30
本文約1514字,閱讀全文需要約3分鐘
智能,因應用而異。

合約的可升級性一直是備受爭議的話題。

若合約可升級,這意味著妥協了鏈上的信任最小化程度。若不可升級,協議的迭代將面臨著極大的阻力。

不同應用的需求並不相同,信任程度並非不可妥協。對於DeFi 類重資產協議,寫死的合約鞏固了資產的安全性。而對於其他需要頻繁迭代的應用來說,不可升級的合約意味著用戶遷移等繁重的成本。曾經,以太坊是唯一的部署選擇,所以利用代理合約成為了迭代協議的不二選擇。而現在越來越多的智能合約平台發展迅猛,這也為不同應用提供了更多的可選擇方案。

本文來自Andre Cronje,文中AC 對智能合約的性質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律動BlockBeats 對全文進行了翻譯:

在過去的一天中,我的心情非常複雜。我還沒能弄明白所有可用的數據,所以我還不能很好的總結此次發生的事件。這件事確實讓我想到了智能合約,以及它們在我們生態系統中所扮演的角色。智能合約存在著一個獨特的二元性,即它一方面重複著機械性的工作,無法加以更改,另一方面也無法在一開始就順利運行,不過它所要做的就是消除一切人類的影響因素,並杜絕人為故障的發生。所以說,智能合約不僅是一個信任假設,也是一項應急措施。就算有一天我離開了人世,我在DeFi 中曾寫過的所有代碼也還將照常獨立運行,不需要我的任何介入。

對一些人來說,這是一個缺陷,但在我看來,這反而是一大優勢——智能合約的不可變性正是它的優勢所在。我過去一直反對代理模式,它在很大程度上還是依賴於人類領導的決策,不能獨立完成自己的工作。這是因為它們知道自己一直受到人類監視,隨時可能會被替換掉。但是,不僅智能合約需要擔心自己地位不保,用戶也應該小心謹慎,因為代理模式還是存在著一定風險。不過,我們也開發出了相應的風險緩解工具,並引入了時間鎖,以確保參與者有足夠的時間做出反應。同時,我們還增加了多簽機制,從而避免因個人而引發的故障。但歸根結底,這些方法都是在讓人類對智能合約享有一定的控制權。

我們已然偏離了原先的方向。

我想在這裡重複一下我在以前文章中寫過的話:在Crypto 中,你是在花錢投票。如果你一直投票給那些低級騙局、快速致富計劃,或垃圾分叉的話,那麼它們便會只增不減。平台建設本身已經相當困難了,它所需要的時間比任何人想像的都要長,而要想搭建沒有人類幹預的平台,則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不過,我們已然發展到了能夠直接管理這些協議的階段,它們正從EOA 向外發送資金。我自己在這方面也有過錯,我自己也已經偏離了原來的願景。

我非常關心有關協議和機器人的各類話題,因為我一度認為我們不是在為了人類而搭建,而是為了機器,為了方便它們生成新的機器貨幣,為了方便我們未來的機器霸主進行交易,為了生成一種可以在我們滅絕後長久存在的機制。我仍然堅信這一點,但我已經偏離了方向。

我一直希望有人能認可我的觀點,所以我便開始尋找社區,想找到和我志同道合的人。我真的很想有所歸屬,不想再做一名獨行俠了。然而現在,能與我深入探討各智能合約之間的細微差別及其與數字金融的關係的人,簡直是屈指可數。他們其中大多數人都已經退休,或者都已經不那麼關心行業的最新動態了。

我需要重新審視我的目標,但我在看自己寫的代碼時,我也發現,雖然我的思想有所改變,但我對事業的一腔熱血卻絲毫沒受到影響。我的代碼沒有設置代理機制,沒有人工組件、管理函數和DAO 控件,也未設有多籤或時間鎖功能,只是在簡單正常地運行。如果你想證實這一點,可以在此處查看Solidly的代碼。

智能合約的不可變性與自主性恰恰是它的優勢,而非問題。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DeFi
創始人
智能合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