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提示: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銀保監會等五部門
資訊
發現
搜索
登錄
简中
繁中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TC
ETH
HTX
SOL
BNB
查看行情

超級對話| Deribit vs FinNexus:期權衍生品未來會是誰的市場?

黄雪姣
读者
2020-08-31 10:21
本文約6465字,閱讀全文需要約10分鐘
想玩轉期權?聽聽CeFi&DeFi期權衍生品大玩家怎麼說

兩個月以來,BTC、ETH等主流幣期權未平倉合約紛紛創下歷史新高,讓人感嘆這一新興衍生品的成長之速。當然,更多人的疑問還集中在,“我知道期權可以用來對沖風險和套利,但它的玩法適合我嗎?門檻高怎麼辦?怎麼選交易平台?”等等。

為了幫大家釐清這些問題,我們邀請到期權衍生品領域交易量最大的交易所Deribit的中國區負責人劉曉通,也邀請到隨著DeFi熱潮興起的去中心化衍生品平台FinNexus的聯合創始人楊濤,通過一場尖峰對話,更好地詮釋期權這一物種

在對話中,劉曉通表示,近一兩年來,期權市場發展迅速,單是今年,市場上未平倉合約數已經是年初時的6倍,但還是不及現貨市場的規模。按照傳統市場對比估算的話,應該還有數倍的增長空間

作為創立於2016年的期權衍生品先行者,Deribit當前佔據著8成以上的市場份額。未來,劉曉通表示,Deribit會通過創新產品,增加系統性能、減少延時等措施來維持競爭優勢。

近一年,我們也看到幣安、OKEx等多家現貨、期貨大所在期權產品上發力。是否會再上演一場像“合約大戰”那樣的廝殺,仍未可知。

相比於這些“後來者”,FinNexus似乎幸運一些,選擇了從更早期、更有施展空間的去中心化期權衍生品賽道切入。

針對去中心化期權產品存在的流動性差、期權賣方“潛在損失無限”等問題,FinNexus準備了第二版產品,通過建立保證金池模式,讓池子的參與者自動成為期權的集合賣方,共擔流動池開立的所有期權的集合風險,並且分享收益;與此同時,也去掉了一對一的對手方,而改為聚合性池子作為統一的對手方,很大程度上解決流動性的問題。

為了調動初期用戶參與的積極性,FinNexus還將把當前DeFi領域大熱的挖礦機制融合到池子合約中,對用戶給予充分的激勵。

FinNexus的創想尚需驗證。但毫無疑問,市場對於期權產品的認識和使用還出於萌芽期,未來我們或許能看到期權衍生品的爆發。

01 期權衍生品的嬗變和趨勢

OdailyQ1:先請兩位老闆簡單介紹下自己和公司的主要業務,如果有一些最新數據也可以分享。

劉曉通:Deribit提供BTC、ETH的期貨以及期權交易。

期貨最高支持100倍槓桿,有到期合約以及永續合約;根據行權時間,期權有日、次日、當週、次週、當月、次月、季度、次季度、半年,是目前涵蓋時間最全的期權交易所,也是目前市場上深度最佳的期權交易所。

楊濤:FinNexus目前專注於去中心化衍生品賽道,我們7月份推出了一版去中心化的期權產品,到目前一共開了40多個期權。

由於去中心化期權流動性的問題很難解決。我們即將推出基於保證金池模式的第二版期權,本質上是期權的買方和保證金池在對賭的模式,去掉了一對一的對手方,而改為聚合性池子作為統一的對手方,這樣可以很大程度上解決流動性的問題。

目前,我們在Uniswap排行榜上也衝入了前40,可以說FinNexus在去中心化衍生品賽道上已經很領先了。當然和Deribit這樣的中心化期權相比,無論用戶還是產品我們都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OdailyQ2:Deribit作為最早、最大的中心化期權交易所,我想請您談下這個賽道的市場份額多大?大致經過了怎麼的一個發展歷程,以及您認為最近它正在實現哪些可喜的突破/跨越?

劉曉通:期權這個賽道目前還不知道在數字貨幣領域能有多大的潛力,雖然目前市場上未平倉合約數已經是年初時的六倍,但還是不及現貨市場規模。按照傳統市場來對比估算的話,應該還有數倍的增長空間。

Deribit衍生品交易所上線於2016年的夏天,由John Jansen和Marius Jansen兩兄弟聯合創立,哥哥John目前也是Deribit的CEO。

早在2014年,弟弟Marius就萌發了成立期權交易所的想法。一方面,Marius是最早一批比特幣投資者,有著對沖風險的需求;另一方面,當時加密市場並沒有期權交易,衍生品尚處於一片空白,Marius覺得期權交易所發展前景很大,於是找了有著期權專業背景的哥哥(John 以前是荷蘭交易所期權做市商)。經過兩年的謀劃,Deribit最終上線。

成立初期,Deribit將總部設在阿姆斯特丹。 2018年,歐盟通過了《反洗錢5 號令》,對交易平台的KYC認證要求更加嚴苛。但Deribit當時沒有法幣入金通道(OTC),又不想讓嚴格的KYC降低用戶交易意願,最終將運營總部遷往巴拿馬城(實行輕量級的KYC),只將產品技術部門留在阿姆斯特丹。

經過4年的發展,目前Deribit全球團隊約30餘人。其中,亞洲市場團隊的5人,分佈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廣州,服務範圍涵蓋中國大陸、港澳台地區。

Deribit目前將大量精力放在提高自身產品力以及專業度上。比如做市商保護程序,以及比特幣的vix永續合約,相信會給市場帶來一些新的東西。

OdailyQ3:類似問題同樣想問問FinNexus,可以和大家介紹一下去中心化期權的相對優點,發展情況嗎?

楊濤:目前去中心化期權有兩種模式,一種是我們第一版的模式類似於OPYN,把期權產品本身token化,基本只是把開立期權、行權等流程搬到了合約裡,本質上還是有對手方存在,也需要訂單薄的支撐(當然OPYN是通過Uniswap來提供流動性),這種模式和中心化期權相比優勢並不明顯,劣勢還比較多。

第二種是我們即將推出的基於保證金池的模式,消除了對手方,則在保證金池允許的資金範圍內,流動性是無限的。這能很大程度上解決期權尤其是價格偏離較多的長尾期權的流動性問題。

OdailyQ4:中心化和去中心化期權交易所的客戶畫像是怎樣的?中心化期權交易所更早誕生、更為成熟,相對而言去中心化期權交易所理念更新、體驗更新,不知道會有部分用戶從中心化遷移到去中心化衍生品平台上去嗎?

劉曉通:對於專業的期權交易者來說,他們關心的並非平台是否去中心化,而是市場深度、到期日是否夠豐富,行權價是否夠多,以及最重要的——本金是否安全(不會被盜)。而Deribit在以上方面目前都能較好地滿足客戶的需求,而8成以上的市場份額就是最好的證明。

楊濤:期權的買方和賣方都是相對專業的投資人或者投資機構。衍生品發展到最後無論中心化還是去中心化都不是用戶數量取勝,而是資金規模取勝。用戶選擇去中心化的原因必須是去中心化有明顯的優勢,類似Uniswap這樣的AMM機制大大的改變了交易的模式,才會有大量用戶遷移。但是無論如何,中心化和去中心化都不能完全替代對方,二者對於市場的作用都是正向的,短期內中心化的市場份額優勢難以改變。

OdailyQ5:今年以來加密貨幣期權衍生品逐漸“普惠化”,之前期權更多是屬於機構用戶的,但是今年看到了很多將二元期權包裝成理財產品的應用,不知道二位看到的是怎樣的,照此下去期權產品會發生哪些變化?流量產品(譬如錢包、金融服務商等)會取代交易所成為直接To C端的入口嗎?

劉曉通:我個人認為期權還是不是特別適合“小白”投資者,因為這是一個複雜的工具,就好像你不會把槍給一個三歲的小孩子一樣。

在傳統市場上,期權是有很高的門檻的,比如A50期權,你必須要有一定的交易經驗,同時也要有50萬人民幣以上的資產要求。在Deribit,我們的門檻雖然沒有那麼高,但是我們無論從產品的外觀還是內核都和傳統專業期權市場(美股、50etf等)幾乎一致,很多“小白”用戶看了就頭暈,這其實是有意為之。如果他們不能好好學習並深入了解期權再開始交易的話,很可能一下子就虧光了。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成立德瑞大學的原因,我們希望真正做期權交易的交易員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另一方面,你所提到的“普惠化”,實際上是一些由期權合成的理財產品,這其實在傳統市場很常見。這對於讓不懂期權的“小白”也可以參與進來,享受期權這一工具帶來的紅利,是一件好事。但也建議用戶充分了解理財團隊的專業背景後再決定,畢竟期權交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楊濤:二元期權和傳統的期權其實差別很大,傳統期權模式可以配置不同的策略,二元期權更接近於買大小。從去中心化期權的角度,把專業的期權開立、定價等過程放到合約裡,其實是在賣方角度降低門檻,我們推出的保證金池模式,普通用戶只要判斷好基本的風險收益比,是完全可以參與的。

交易所短期內的入口優勢還是難以撼動的,OTC、用戶習慣、資產豐富程度,流動性等等都是交易所的門檻,但是AMM機制下的去中心化交易所的誕生已經在衝擊交易所的市場份額,其實這是一個去中心化從鏈到資產逐漸上移的過程,隨著這個過程的深入,資產去中心化的深度和廣度在增加,用戶直接操作的門檻也在上升,所以提供聚合等便捷服務的服務商有可能發展成為Defi的“券商”。這個過程中,如果交易所及時轉型跟進,依然有優勢。只不過在既得利益面前,很難有人革自己的命。

02 CeFi&DeFi尖峰對話

FinNexus提問Deribit:貴所當前流動性很好,但在早期想必也曾面臨問題,想請教下你們是如何解決的?

劉曉通:的確,Deribit期權市場剛開始流動性並不好,在2016年剛上線那會兒,幾乎沒幾個用戶。

我認為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是當時整體市場參與者普遍偏非金融背景選手,大家根本不知道期權這個東西,當時甚至連期貨也遠遠沒有現在這麼受歡迎。第二原因也是比特幣自身的波動性太大,期權做市商很難報價。隨著市場不斷變大,更多“正規軍”進場,期權市場才開始慢慢發展起來。

Deribit提問FinNexus:前陣子有一個去中心化期權交易所受到攻擊了,我想問,除了明顯的使用體驗問題,安全性會否成為去中心化期權交易所的發展瓶頸。譬如當資金池增長到一定程度之後可能吸引更多黑客,又是開源代碼,安全性難保會成為問題。當然,大點的投資者也會考慮這個問題。

楊濤:合約的安全的確是對Defi最大的挑戰之一。 FinNexus的做法是,技術上做到三道關保證,業務上是預留一筆保險金,用於出現特殊情況時做最後的兜底。

我來細說下技術上,我們產品設計會盡量留出多一些的冗餘,並且在不同的流程之間做相對的切割,盡量保證就算出現問題也不會影響全局。其次我們不停的在測試和Review代碼,盡量做到出品精良,之後還會交給第三方合約審計機構進行審計,比如我們推出的一些保護性的機制,就可以防範Flash Loan類別攻擊的發生,提高黑客的攻擊成本。

FinNexus提問Deribit:在中心化的現貨交易所,市場排名總是跟隨著趨勢變化在變,有些甚至因為跟不上潮流而退出舞台,想問Deribit經歷這麼久、這麼多的競爭對手,何以強者恆強呢?您認為這條規律有可能在去中心化期權交易所複製嗎?

劉曉通:實際上我們並沒有很多競爭對手,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我們是唯一的選擇。真正比較有威脅的競爭對手,也只是在最近一兩年時間出現的,所以回答這個問題還為時尚早。當然我們也是盡我們的全力來保持市場領導者這一位置。比如剛剛提到的更多的投入產品的研發,更多地增加系統性能、減少延時等等。

Deribit提問FinNexus:在諸多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所中,您認為FinNexus的優勢是什麼,你們下一個著力的方向在哪兒?

楊濤:我們的優勢是產品設計的領先,目前去中心化期權不少,但是都剛剛起步,我們目前產品的設計還是領先於全球其他項目的。我們先把期權做好,用戶做好,資金規模做大,在有這些基礎的前提下拓展別的衍生品。

03 用戶實操提問

OdailyQ10:像期貨可以通過曬收益率、分析師講課帶單、舉辦合約大賽等方式推廣,想問期權產品要“平民化”,要成為更多交易員的必備品,有什麼好的用戶教育手段嗎?

劉曉通:這個問題剛剛已經提到了,我並不認為“小白”用戶需要直接用到期權,如果你對這個工具一無所知,很有可能在還沒有嚐到工具給你帶來甜頭的時候,就反被其所傷。我們德瑞大學所做的事情,是讓小白用戶變的專業,只有專業才能夠駕馭好期權這個高級的工具。

楊濤:教育用戶尤其是金融產品,我的認知是沒有捷徑的。這是一項艱苦的工作,但是作為賽道的開創者,必須做這些。

另外,一個市場的壯大是需要從業者共同的不懈努力。加密貨幣期權目前還處於一片藍海,發展潛力非常大。不管是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平台,都承擔著很重的市場培育任務。所以目前,平台之間更多的是合作而不是競爭,怎麼樣通過互相取長補短,共同把市場教育好,把市場做大才是第一位的。

OdailyQ11:據我了解,期權交易平台常以“不會爆倉、收益無限”來講自己的好處,但我覺得應該也存在自身的局限性,操作門檻高是其中一項,兩位可以講講期權存在的其他問題嗎(比如有個是虧損無限)?以及有沒有什麼解決對策。

劉曉通:期權的買方雖然不會爆倉,但是如果行情沒有較大的波動的話,這樣就算你買對了(比如你買了看漲期權,但是沒有漲的那麼猛),還是會損失權利金的。而作為期權的賣出方,如果沒有做好對沖,行情劇烈波動,是會被強平的。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不建議“小白”用戶去使用期權的原因,這個工具用的好的話,可以給你帶來很好的收益以及有其他工具無法比擬的性質,但前提是你得充分了解它。

楊濤:這涉及到期權的合約本質,買賣雙方風險和收益的匹配性問題。期權的買方通常認為是潛在收益無限,但損失有限,只是最多損失權利金;而賣方則相反,收益最多是賺取權利金,但潛在損失無限。這麼說雖然不錯,但從理論上講,一份期權能否合理反映市場狀況,能否公允定價才是本質,並非一定是賣方的風險就比買方高。

目前,對於“潛在損失無限”的期權賣方,確實有著一定的操作門檻,在傳統金融市場中,期權賣方通常是相對專業的投資者,通過相對複雜的金融工具來對沖風險。但目前,在加密數字貨幣領域,受限於工具的類別和深度,對於一般用戶而言,要都能夠做到有效的對沖還不太現實,這也為市場怎麼樣能夠吸引更多的參與者提出了挑戰。

FinNexus希望通過採用流動池模型本身,借助智能合約的方式,對用戶實現自動的風險分散。通過流動池的建立,實際上池子的參與者本身自動成為了期權的集合賣方,大家一起來共同承擔流動池開立的所有期權的集合風險,並且分享收益。而流動池作為期權的抵押物/保證金池本身,期權的買方用戶可以依托此開立定制化的期權,比如不同標的物的(我們會先上線BTC和ETH期權,後期將根據池子規模可以拓展到其他加密貨幣、法幣、大宗商品、股票甚至是指數)、看漲和看跌的、不同行權價、不同期限的期權,這樣,期權池作為抵押品所開立的期權種類也將足夠豐富,風險也會更加充分的進行分散。池子越大,用戶越多,這種效果會更加明顯。

因此,對於收益和風險的問題,FinNexus的解決方案在於去中心化期權的流動池模型本身,我們也把他叫做MASP(multi-asset single-pool)模型。

為了調動初期平台用戶的積極性,FinNexus還將把挖礦機制融合到池子合約中,對用戶給予充分的激勵。我們FNX的代幣分配模型也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將拿出總代幣70%的份額預留用於用戶激勵,並為未來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的建立做準備。

OdailyQ12:我想知道我要在Deribit或FinNexus上交易,必須要經過哪些步驟?

劉曉通:去asia.deribit.com(亞洲專線)開戶、做好KYC,充BTC或者ETH,就可以交易了。但如我之前所說,最好先對期權有個全面的了解,大家可以關注我們的公眾號“Deribit德瑞的交易課”獲得更多關於期權的干貨知識。

楊濤:FinNexus由於是去中心化的模式,首先要有去中心化的錢包,如果從更安全的角度考慮,硬件錢包是有必要的,目前這塊Defi行業裡都有通用的方式。剩下的就比較簡單了,對於買方而言選擇行權日,行權價,看漲看跌,系統自動匹配價格,如果認為價格合適,直接購買就可以。對於賣方而言,只需要通過UI操作錢包和合約相連,就可以完成進入流動池、退出流動池、領取收益等的操作。總體來說對於用戶來說,門檻是錢包的操作和對於期權使用策略的理解。

期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