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提示: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銀保監會等五部門
資訊
發現
搜索
登錄
简中
繁中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TC
ETH
HTX
SOL
BNB
查看行情
Web 3.0不可或缺的核心組件:身份管理會是下一個千億市場嗎? (二)
欧科云链OKLink
特邀专栏作者
2022-05-19 13:44
本文約4288字,閱讀全文需要約7分鐘
DID 的本質是在保護用戶隱私的同時,最大化地建立Web3.0 的信任。

我們在《Web 3.0不可或缺的核心組件——身份管理,下一個千億市場? (一)》《Web 3.0不可或缺的核心組件——身份管理,下一個千億市場? (一)》

一是一是Web2.0下,數據隱私、所有權方面的矛盾激化;二是原生Web3.0身份的缺位,而它作為信任的先決條件,使得Web3.0無法支持現實世界普遍存在的活動

,如確認身份的真實性、提供抵押不足的貸款、抵抗女巫攻擊(Sybil Attack)、一人一票的投票治理等。前幾日,Vitalik Buterin等人發布了一篇名為《去中心化社會:尋找Web3.0的靈魂》

的論文,文內指出:「現如今,

Web3.0更多的是表達可轉讓的、金融化的資產,而不是對社會信任關係的一種編碼。然而,許多核心經濟活動,如無抵押貸款和建立個人品牌,都建立在持久的、不可轉讓的關係上。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Web3.0打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獨特且靈活的平行金融系統,為金融交易帶來了一個複雜和開放的生態系統,然後,金融交易的經濟價值是由人類和他們的關係產生的。

由於Web3 缺乏代表這種社會身份的基礎元素,它從根本上依賴於它所要超越的中心化的Web2 結構,因此復制了其局限性。

  1. 我們在前一篇文章中介紹了DID之於Web2.0和Web3.0的重要性,那麼今日我們將把筆墨著重放於DID在區塊鏈下的各種實踐與探索,包括:

  2. 鏈上身份的應用場景概覽;

  3.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一、DID:去中心化社會的基石作為Web3.0不可或缺的組件以及底層基礎設施,DID的價值不在於其本身,而是基於它產生的一系列應用,此時二級標題

二級標題

1. DeFi的下一輪爆發在DID基礎上?

金融的核心驅動是信用要素,現代金融本質上也是構建在信用之上的各式玩法。區塊鏈僅用不到十年的時間,就打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獨特且靈活的平行金融系統(DeFi),為金融交易帶來了更開放的生態系統。而DeFi最發達的是其信貸產品,但由於身份的缺位,很多DeFi借貸協議都需要超額抵押,

因為無法依靠信用評分來衡量借款人的信用度,而這也限制了DeFi協議獲得抵押或大額商業貸款等功能。如果能通過DID,區塊鏈

二級標題

雖然區塊鏈區塊鏈的運用能夠幫我們追踪特定商品的製作時間和流轉歷史,但卻無法為我們追踪社會出處,也無法提供豐富的社會背景,這導致了目前NFT領域在缺乏社會語境下,大量的濫用和欺詐

3. DAO治理

二級標題

3. DAO治理

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去中心化自治組織)是因共同目的而聚集在一起的虛擬社區,通過區塊鏈上的智能合約投票來進行治理和協作。隨著加密市場的不斷發展,DAO也逐漸成了鏈上項目發展的標配,是評價工會/團隊是否成熟的重要條件之一,配備DAO的項目也會讓用戶更加信任。由於DAO的治理是分散的,因此權力下放是DAO自治的關鍵

,但由於缺乏個人唯一性的證明,這就使得一個用戶可以通過註冊多個錢包來累積投票權。目前為止,Web3.0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代幣銷售或是空投召集新社區或為社區賦能,但這樣做的準確性不高,

很容易受到女巫攻擊。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二、DID賽道的代表項目

1. Project Galaxy

目前已經有不少協議在構建Web3.0下用戶通用身份的解決方案,如展示能力、價值或地位的身份概覽,包括ENS、POAP、CyberConnect、Lens Protocol,側重於賞金任務的Rabbithole、Gitcoin DAO 、 Layer3.xyz,也有非機器人證明,如BrightID、Proof of Humanity(POH),以及鏈上鍊下信用的身份協議,如Arcx.money、Project Galaxy、Reputation DAO等。

Project Galaxy構建了一個基於Web 3.0 DID系統,基本框架包括其應用程序模塊、憑證Oracle引擎和供開發人員(數據消費者)利用憑證的憑證API。由於憑證數據的使用將根據使用量收費,並且所收取的大部分費用將歸憑證數據管理者所有,因此當憑證在Galaxy 的生態系統中使用時,此類數據管理者會獲得獎勵。

對於鏈上憑證,策展人可以提供子圖查詢或靜態快照。在鏈下,則已與Snapshot.org、Twitter 和Github 等數據源集成。

2. ARCx.money

今年1月25日,Project Galaxy完成了1,000萬美元的融資,Multicoin Capital和Dragonfly Capital領投。

ARCx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評分協議,為鏈上身份和基於信用評分的借貸提供支持。 ARCx發行了一個名為DeFi Passport的產品,根據每個Passport持有者的信用分來量化其鏈上地址的信譽度。信用分將通過分析持有者的歷史活動來確定。 ARCx還建立了機器學習模型,對清算或未清算倉位的分類進行回測,以此反映鏈上活動和信用風險之間的相關性。

3. Litentry

2021年,ARCx完成130萬美元融資,Dragonfly Capital、Scalar Capital和Ledger Prime領投。

Litentry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身份聚合器,可以跨多個網絡鏈接用戶身份。用戶可以通過它管理自己的身份,DApp可以跨不同區塊鏈獲取身份所有者的實時DID數據。通過聚合的跨鏈身份,使得區塊鏈項目能夠基於此提供專用的分級身份服務,以支持下一代Web 3.0服務。

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三、Web3.0最有價值的創新?基於DID的Web3.0的主要特徵可以概括為「主動性」、「數字最大化」、「多維度」、「去中心化」、「隱私為主」

這五大關鍵詞。

「主動性」即用戶擁有對數據的絕對話語權,掌握對數字身份數據的所有權、管理權和控制權;「數字最大化」是指將數字技術和解決方案集成到業務的各個領域;「多維度」即綜合考量,建立全面且獨一無二的數字身份系統,防止欺詐和身份盜用;「去中心化」意味著基於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網絡結構和防篡改等技術特性,避免了身份數據被單一的中心化權威機構所控制;「隱私為主」指的是確保信息安全,保護用戶隱私的同時,最大化建立Web3.0的信任。

  1. 與中心化的身份不同,DID有著明顯的三大優勢:把數據的控制權還給用戶

  2. ,賦予所有者對其數字身份及使用方式的完全主權,就像用戶持有私鑰就意味著完全擁有加密資產一樣;實現數據的整合

  3. ,用戶可以擁有一個包含所有信息並單獨管理的數字身份,而非由不同中心化平台管理的多個數字身份(如支付寶管理的支付寶賬戶、銀行管理的銀行賬戶、學信網管理的學歷認證等);通過DID,用戶可以安全地管理和使用自己的隱私數據,平台在獲取用戶授權時,不再需要掌握數據的全部信息,即可確認用戶身份,也就是實現數據

「可用不可見」的安全模式

  1. 當然,當前基於區塊鏈下的DID仍面臨以下四大問題:尚處於發展早期。

  2. 無論是DID還是Web3.0都處於早期階段,面臨著技術不成熟、成本高、體驗差、用戶接受度低等問題,比如很多的DID身份驗證是鏈上鍊下相結合,而鏈下多依靠於人工,易出現等候時間長、驗證緩慢等問題;鏈上數據的隱私和透明度。

  3. 由於區塊鏈具有公開性,巨鯨們的錢包地址早已不是秘密,甚至已經有不少的鏈上工具被開發出來,專門追踪巨鯨動態。若是將鏈上身份與線下本人對應起來,也會給本人帶去人身安全、輿論等壓力。數據量較為龐大和冗雜。

  4. 雖然鏈上數據是一座待挖掘的金礦,但由於區塊鏈的永久運轉和公開的屬性,導致鏈上沉澱了各式信息,從冗雜的信息中挖掘並提取有效信息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對於各大數字身份平台而言,在給鏈上身份設計模型和維度考量方面增加了不小的難度。監管問題。

  5. 新生事物從野蠻生長到成熟的考量標準之一,就是合規化的發展,一般肯定會存在各種法律短時間跟不上的問題。當然,DID能否被監管層接受也是挑戰之一。一級標題

一級標題

四、小結

對Web2.0而言,數據隱私、安全等問題,提出了數字所有權的剛需,而就Web3.0來看,當前鏈上用例的痛點,也使得去中心化身份成了最具潛力也是挑戰性的領域。DID的本質是在保護用戶隱私的同時,最大化地建立Web3.0的信任


Web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