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k Warning: Beware of illegal fundraising in the name of 'virtual currency' and 'blockchain'. — Five departments including the Banking and Insurance Regulatory Commission
Information
Discover
Search
Login
简中
繁中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TC
ETH
HTX
SOL
BNB
View Market
香港RWA沉默金矿:2.1万亿跨境基金代币化,无人听见财富破冰声
RWA知识圈
外部作者
6hours ago
This article is about 0 words, reading the full article takes about 0 minutes
香港RWA藏千亿金矿,中小企业别只盯链上猕猴桃,合规捷径已现。

一、全球巨头入局,香港创新破局

当华尔街巨头通过 BUIDL 基金等工具在 RWA 代币化领域建立机构端先发优势时,香港同步在零售市场开启标准化金融资产的破冰之旅 ——

2025 年初,数字资产金融服务集团 HashKey Group 与博时基金(国际)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港元及美元货币市场 ETF 代币化方案,获得香港证监会(SFC)批准。作为亚洲地区较早获监管背书的代币化货币市场 ETF,该方案被香港金管局(HKMA)列入 Ensemble 监管沙盒的 RWA 创新项目,其操作模式为行业提供了参考:

  • 尝试将传统低风险基金与区块链技术结合,探索合规路径;
  • 实践 24 小时全球交易机制,在成本压缩(约 60%)和投资门槛(10 港元)上做出调整;
  • 其代币化模式为内地跨境基金的同类操作提供了可借鉴的模板。

香港通过这类项目向市场传递出信号:RWA 的重要方向在于标准化金融资产,只是当前市场注意力更多集中在非金融资产代币化领域。

二、万亿级金矿,为何无人掘镐?

当市场目光被新能源、农产品等非金融资产代币化吸引时,一个真正的财富黑洞正在被集体

当同行用链上结算吃掉 3 天跨境流程时,你的资金周转是否还在生死线上挣扎?

当 0.3%成本结构成为未来行业新基准时,你的 6%通道费还能吞噬多少利润?

当 RWA 合规窗口快速收窄时,你的跨境金融是选择进化还是消亡?

忽视:据行业测算,内地现存超 2.1 万亿人民币的跨境投资基金(包括 QDII 等机制),若通过香港实施代币化,仅交易成本压缩和流动性释放就能创造近 3000 亿的年化收益空间。它们具备天然估值透明、合规框架成熟的核心优势。可惜当下 90%的企业仍在围观“链上猕猴桃”而错失金砖。标准化金融资产——债券、基金、REITs——才是 RWA 的终极战场,

从华夏基金的实践看行业突破

在标准化金融 RWA 领域,华夏基金(香港)于 2024 年进行了一次实践:以货币市场基金为底层资产,通过以太坊公链技术发行代币化基金,在操作中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 尝试 24 小时全球交易,突破传统基金申赎的时间限制;
  • 借助区块链自动化清算减少中介环节,使成本有所降低(约 70%);
  • 该产品在市场上获得一定认可,体现出部分投资者对这类模式的需求。

其代币化份额的跨境结算时间较传统流程大幅缩短,这一案例也从侧面反映出香港标准化金融 RWA 生态的逐步发展。

三、香港的监管创新已成全球范本

华夏基金与博时基金(国际)联合 HashKey 的实践案例,背后是香港为 RWA 打造的监管体系 —— 这套体系正被新加坡、迪拜等金融中心参考:

  • 牌照透明化:SFC 对虚拟资产平台实施「前置式监管」,持牌机构信息实时更新于官网;
  • 法律无缝衔接:《证券及期货条例》第 571 章修订案直接将代币化资产纳入「证券」定义,消除合规模糊地带;
  • 沙盒工业化:HKMA 的 Ensemble 项目将测试周期压缩至 45 天(仅为新加坡 1/3),且允许跨机构链上资产互通;
  • 风控三位一体:要求托管方(如渣打银行)、律所(如金杜)、审计所(如普华永道)同步上链存证。

当企业还在担忧 RWA 合规风险时,香港的「监管 - 技术 - 生态」架构已为行业提供了一套可参考的信任框架。

四、B 端企业如何抢占先机?

任何持有债券、基金份额等跨境资产的企业,都有机会借香港跳板切入赛道——标准化金融资产 RWA 绝非巨头专利!但需通过四重合规验证:

资产筛查:梳理企业持有的标准化金融资产

沙盒预演:通过 HKMA Ensemble 官网提交测试申请;

牌照核验:要求技术方出示 SFC 牌照编号及链上审计地址;

流动性沙盘:与持牌交易所预设代币-实体资产双向兑付机制(如挂钩美债的自动做市模型)。

香港 SFC 数据显示,2024 年 Q 1 新增 RWA 基金备案同比激增 240%。部分头部企业已通过代币化基金将跨境成本压至 0.3%,而你的企业若仍被困在 6%手续费的泥潭中——生存倒计时:

致命三问:

① 当同行用链上结算吃掉 3 天跨境流程时,你的资金周转是否还在生死线上挣扎?

② 当 0.3%成本结构成为未来行业新基准时,你的 6%通道费还能吞噬多少利润?

③ 当 RWA 合规窗口快速收窄时,你的跨境金融是选择进化还是消亡?

finance
RWA
Welcome to Join Odaily Official Commun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