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mteamisloading,@spire_labs 共同創辦人
原文編譯:zhouzhou,BlockBeats
編按: REV 衡量鏈上經濟活動,反映使用者支付意願。 Solana REV 高於以太坊,但REV 有延遲且易被操控。 FDV/REV 比率差異大,鏈與代幣價值不完全對應,需綜合多因素評估鏈的價值。
以下為原文內容(為便於閱讀理解,原文內容有所整編):
什麼是REV?
REV 代表真實經濟價值(Real Economic Value),衡量的是用戶在整個鏈上使用所支付的總費用。 Solana 產生的REV 大約是以太坊L1 的2 到4 倍。那麼,為什麼這個指標很重要呢? SOL 和ETH 是否被嚴重低估了?
REV 時間:
REV 是由@Blockworks_ 標準化,並由Blockworks Research 團隊(@blockworksres)廣泛推廣的。 Jon Charb(@jon_charb)也是推動REV 作為理解區塊鏈指標的重要貢獻者。
營收之於企業,如REV 之於區塊鏈。
「REV 包含協議內的交易手續費和協議外用戶為交易執行支付的小費,因此它衡量了鏈上交易的整體貨幣需求。」—@blockworksres
但是,區塊鏈不是企業,把兩者等同起來比較有很大的誤解:雖然它們有相似之處,但也有差異。關鍵就在於細節。
我們來看看今天的數據,圖表由@blockworksres 提供。
過去約五年各鏈REV 佔比比較:
·以太坊在2021-2022 年期間佔據主導地位
·如今,Solana 排第一,Tron 排第二,均超過以太坊
·比特幣的REV 幾乎為零
以下是過去90 天的一些數據,包括應用收入。
那麼,REV 到底告訴我們關於一條鏈什麼訊息呢?
它是我們眾多指標中的一個,各有優缺點:
優點:
·比起活躍地址數或交易量,REV 更難被操縱,尤其是當部分REV 被銷毀時。
·歷史上它能較好地反映零售用戶的活躍狀況。
缺點:
·歷史上它往往是落後指標。
·就像所有的核心指標一樣,REV 不能反映全部。
·和其他指標一樣,REV 也可能被操控。
·某些活動產生的MEV(最大可提取價值)和REV 遠高於其他活動。
·REV 往往受到鏈上MEV 基礎設施不成熟的影響。
@_bfarmer 對此總結得非常到位:
o3 也指出了REV 作為指標的幾個更細微的面向:
如果我們用REV 來比較各鏈的財務表現,就像比較企業一樣,那麼它們的FDV 與REV 的比例如下:
·比特幣:10,000 倍
·以太坊:593 倍
·Solana:85.5 倍
·Tron:39 倍
依照這個邏輯,Solana 相對於以太坊是不是嚴重被低估了?不對。
至少REV(或FDV/REV 比率)不足以單獨用來評估一條鏈原生代幣的合理價值。原因有三:
1.REV ≠ 鏈上原生代幣的價值捕獲。很多時候,REV 會被銷毀,透過激勵機制回饋給用戶,或作為營運費用支付給驗證節點運營者,等等。
例如:(數據可能已經過時):
2.FDV/REV 比率(類似本益比P/E)在不同鏈(和企業)間本來就會有差異。對於代幣來說,收益率和貨幣溢價等因素會顯著影響價格。而且,不同鏈上的REV 品質和持續性也不一樣。
參見:
3. 區塊鏈不是企業,原生代幣也不是股權份額。
這一點應該會非常明顯。
順便說一句,過去幾天關於REV 的討論雙方都有些有趣的邏輯錯誤(REV 極簡派可能更嚴重一些)。
長期來看,最大化REV 確實有很多值得強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