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提示: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銀保監會等五部門
資訊
發現
搜索
登錄
简中
繁中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TC
ETH
HTX
SOL
BNB
查看行情
DASH、ZEC、ICP等老幣集體“復活”,是資本懷舊還是新敘事前兆?
叮当
Odaily资深作者
@XiaMiPP
2025-11-09 13:00
本文約3081字,閱讀全文需要約5分鐘
當新故事枯竭,資金重回「舊神」。

原文| Odaily 星球日報( @OdailyChina

作者| 叮噹( @XiaMiPP

過去幾日,大盤持續走弱,卻有一批「老幣」逆市上揚,獨自掀起一場狂歡。

當主流敘事漸趨乏力,這些塵封已久的名字重新出現在漲幅榜前。它們並非新故事的創造者,卻在舊時代的斷壁殘垣中再度閃耀。有人視之為“老將歸來”,也有人認為,這只是新資金的一時獵奇。但無論如何,在流動性低迷、熱點匱乏的階段,老專案的意外躁動,已然成為映照市場情緒的一面鏡子。

DASH、ZK:隱私資金的輪動遊戲

隱私幣無疑是這波行情的核心引擎。當ZEC 在一個月內暴漲40 倍之後,市場陷入兩難——既不敢再追,也不甘心錯過。於是資金開始在同類題材中輪動,XMR、DASH、ZK、MINA 等紛紛上榜。 ZEC 上漲邏輯相關閱讀《隱私幣復興:從幣安下架候選到暴漲13 倍,ZEC 的閃電重生

DASH(Digital Cash)的故事可以追溯到2014 年。它原名“Darkcoin”,由Evan Duffield 創建,透過CoinJoin 混幣技術實現可選隱私,定位為「數位現金」。 Dash 和Zcash 二者雖然都已隱私支付為核心買點,但是設計理念、技術路線、隱私強度、治理方式、實際用途完全不同。

Dash 的誕生甚至早於Zcash,前者強調「快速支付+ 可選隱私+ 鏈上治理」 ,犧牲部分隱私換取速度、治理和真實商家採用,適合日常小額支付。後者則是強調絕對隱私保護,其追求數學等級的絕對隱私,但犧牲了速度、易用性和商家接受度,主要用於大額隱私轉移。

二者在定位上的不同,也決定了其採用群體的不同。 Dash 在委內瑞拉、哥倫比亞仍有數千個真實商戶,DashPay 錢包(用戶名支付)也已上線;Zcash 的真實商家幾乎為零,交易量90%來自交易所套利或暗網。也正是因為其對隱私保護的極致追求,使其在監管重壓之下生存空間被急劇壓縮。

如果說DASH 是隱私幣的“現實主義者”,那麼ZEC 就是“理想主義者”。一個向生活妥協,一個向數學忠誠。

至於ZK(ZKsync) ,它所代表的是零知識賽道的「以太坊再敘事」。 ZKsync 主要透過零知識證明(ZK-Rollup)技術實現高吞吐量和隱私保護,被視為以太坊擴容的重要解決方案

11 月1 日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 發文讚揚ZKsync 「在以太坊生態中貢獻低調但寶貴」。這則推文猶如信號彈,在隱私敘事重燃的氛圍下,ZK 成為焦點,短線漲幅超過160%。

雖然之後有所回落,但是11 月4 日晚間,ZKsync 創始人Alex 發布《ZK Token Proposal Part I》,提出ZK 代幣經濟模型重大更新:所有網絡收入將用於回購並銷毀ZK 代幣,使其從單純的治理代幣轉向具備價值捕獲功能的資產。

目前,隱私板塊仍是資金追逐的熱點,SCRT 、 ROSE 等等項目也因隱私計算與AI 結合的新敘事而被重新關注。可以說,在監管與自由的博弈夾縫中,隱私板塊成了市場資金的「情緒出口」。既是避難,也是投機。

ICP、AR:儲存賽道的舊夢重燃

ICP(Internet Computer)由天才科學家Dominic Williams 於2016 年在瑞士蘇黎世創立、DFINITY 基金會主導開發,並於2021 年5 月10 日正式主網上線。它的終極願景是用一條公有鏈徹底取代亞馬遜AWS、Google Cloud、Microsoft Azure 等中心化雲端服務,讓整個網路變成一台「世界電腦」。

當年,Internet Computer 進行多輪私募,融了約163-1.95 億美元,估值一度高達95 億美元。這在當時的區塊鏈項目中僅次於Polkadot,是史上融資額第二高的L1 公鏈,是真正的「天王級」項目,融資陣容則包括Andreessen Horowitz (a16z)、Polychain、Multicoin 等知名加密投資機構。

但理想過於龐大,現實過於複雜。該項目當時上線最高達2800 美元,隨後快速回落至300 美元附近,跌幅高達90%。歷經4 年,從年的95 億美元估值凋敝至今的4,200 萬美元的市值,令人不甚唏噓。該代幣在10 月10 日的大爆跌中最低觸及1.86 美元,一個月內上漲5 倍,最高觸及9.84 美元。

AR(Arweave)是2017 年由Sam Williams 創立、2018 年上線的永久資料儲存協議,定位「Permaweb」(永久網頁),核心賣點是一次性付費,永久存儲,解決資料易遺失、審查問題。 Arweave 放棄了傳統區塊鏈的線性結構,獨創「Blockweave」資料結構,礦工透過Proof of Access(PoA)機制不僅要儲存新數據,還要隨機證明自己能存取歷史舊數據,才能獲得挖礦獎勵。透過這種經濟激勵,解決區塊鏈數據長期保存的難題。

2025 年2 月,AO 主網正式啟動,標誌著Arweave 從「永久儲存」向「永久運算」完成歷史性躍遷。 在AO 上線之前,Arweave 一直被市場定義為「昂貴的冷儲存」。雖然它實現了真正的“一次付費、永久保存”,但應用場景主要集中在NFT 元數據備份、檔案館、鏡像網站等“寫一次、讀很少”的冷數據領域。 AO 的出現,是推動了Arweave 的敘事升級,使其從「儲存」到「計算+AI」。

然而在市場層面,它的價格長期低迷。 AR 在2021 年多頭最高觸及90 美元後,AR 價格長期在5-15 美元橫盤,市值被Filecoin、Irys 等更便宜的競品遠遠甩開。 2024 年,在市場情緒與AO 敘事的雙重推動下,一度反彈至50 美元。如今,它再次在5 美元附近徘徊,是否能再次復刻24 年的走勢,走一段反彈行情呢?

DCR:被低估的治理教科書

Decred(DCR)是加密貨幣領域最早且最成功的「鏈上自治組織」(DAO)計畫之一,由前比特幣開發者Jake Yocom-Piatt 創立,於2016 年2 月8 日主線上線。 Decred 的出現是為了解決比特幣的最大痛點——治理僵化。它透過獨特的混合PoW+PoS 共識,讓持有者而非礦工主導網路規則變更、預算分配和未來方向。詳細來說就是,PoW 礦工負責出塊,PoS 票持有人(Stakeholders)負責驗證區塊並投票。任何規則變更需75%票批准,防止礦工獨裁或硬分叉。

像Decred 這類基於比特幣程式碼分叉運行的公鏈專案不在少數,在2021 年以前,加密產業對區塊鏈的探索基本上是在比特幣的框架之外試圖用不同技術路徑修補其存在的缺陷。在DeFi Summer 出現之後,這類項目漸漸被掩蓋鋒芒,湮沒在時間長河中,DCR 價格常年在10~30 美元之間橫盤。

結語:舊神的復活,還是幻覺的迴響?

從短期價格來看,這些舊項目的反彈大多伴隨著回落。市場在短暫狂歡之後,又回到冷靜的風險測試階段。能否抗住這次考驗,將決定它們是複製ZEC 的奇蹟,還是重演曇花一現的幻覺。

更深層的現實是:當前加密市場新敘事稀缺、流動性收緊。老幣的「復活」更像是資金無處安放時的懷舊行為,是對加密早期「理想主義時代」的短暫回望。

或許,投資者並不真的相信這些舊項目會“重生”,但至少,這些名字讓他們記得:加密市場曾經有過信仰。

隱私幣
ZEC
Arweave
AI總結
返回頂部
  • 核心观点:老牌加密货币逆势上涨,反映市场流动性收紧。
  • 关键要素:
    1. 隐私币轮动上涨,ZEC月内涨40倍。
    2. 存储项目ICP、AR因新叙事反弹。
    3. 治理代币DCR因DAO机制受关注。
  • 市场影响:短期资金避险与投机情绪升温。
  • 时效性标注:短期影响
下載Odaily星球日報app
讓一部分人先讀懂 Web3.0
IOS
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