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提示: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銀保監會等五部門
資訊
發現
搜索
登錄
简中
繁中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TC
ETH
HTX
SOL
BNB
查看行情

幣安人生背後,誰在掌控Web3的情緒引擎?

CryptoBrand
特邀专栏作者
@daoerji823
2025-10-18 07:00
本文約3556字,閱讀全文需要約6分鐘
Meme浪潮就是荒誕的流量文化梗被封裝成流動性資產,透過群體性情緒調動的社會博弈均衡。是一場關於敘事、團體與慾望的金融實驗。

情緒就是市場的風向標。羅伯特席勒在《敘事經濟學》中寫道:“故事會驅動經濟。”

在Token 2049 的狂歡週,新加坡金沙灣樓下,你能聽到來往的人群在探討如何打狗。在曼谷唐人街。金店門口人山人海,店員擦掉舊價,重新寫上飆漲的金價。而同時,Telegram 群組正燃燒著另一場盛宴——「幣安人生」的集體狂歡。

但每一次情緒高潮,都是危機的序章,「1011」 黑天鵝事件、USDe 脫錨引發循環貸擠兌造成山寨大潰敗,一連串的金融連鎖反應讓市場在高溫與冰點之間劇烈震盪。

這正是Web 3 的真實縮影:一個情緒驅動的市場,一場秩序與熵的永恆碰撞。

Meme 浪潮背後的洩洪口

Meme 浪潮就是荒誕的流量文化梗被封裝成流動性資產,透過群體性情緒調動的社會博弈均衡,是一場關於敘事、群體與慾望的金融實驗。

F 1 的前夜,新加坡街頭人頭攢動,每年Token 2049 結束的時刻,我和朋友都會聚在大排檔門前,我問Cypher 9 Venture 的Heisenberg :Meme 幣的敘事邏輯到底是什麼?

Heisenberg 表示:與山寨幣錨定效用不同,Meme 從根本上錨定的是文化與歸屬。

它是一種“情緒金融”,讓投機、信仰與自我表達合流。

而在我們對話後不久,幣安系Meme 就開始掀起一場新的Meme 造富神話。

不得不感慨,何一簡直就是行銷鬼才。 “幣安思維,買BNB 開幣安汽車,住幣安小區,享幣安人生”,這一華語世界的“蘋果”名梗和Meme 這一造富神話的印鈔機對撞,投機、反叛、共情、群體性幻覺……所有元素交織成完美風暴。

三天時間,最高7000 倍漲幅,屬於華語世界最強的Meme 符號終於出現。

看著飆升的幣價,我又想起Heisenberg 說的話:人們早已厭倦了被機構主導的市場邏輯,也不再相信敘事會兌現,當投機敘事重新佔據上風時,Meme 成為社會焦慮的出口與集體情緒的共鳴點。

他最後喝下一口啤酒說:“比起賺錢,我更害怕錯過。”

似乎FOMO 才是這場運動的真正貨幣。

幣安Meme 的爆發是行銷的成果,也是BSC 鏈上交易火熱的必然結果。 Fourmeme 作為BNB Chain 最大的Meme 發射台,每日收入達到140 萬美元,超越了Solana 生態的龍頭Pump.fun。根據Bubblemaps 的數據,截至目前,Four.Meme 平台上約有70%的交易者獲利,財富效應顯著。

早在七月,Fourmeme 與TaskOn 聯合推出的Onchain Playground 交易大賽,就提供了一個完全不同的視角:如何透過交易大賽,把情緒和熱度轉化為可落地、可追蹤的用戶行為。

交易比賽在TaskOn 的ChainEarn 上進行,Fourmeme 集結了$EGL 1、$Janitor 、W 等五個熱門Meme 幣,TaskOn 設計了一套精密的「三維」飛輪玩法,將競賽從單純的內捲拉升到策略維度。

Meme 交易所代表的情緒驅動的市場具有極強的交易情緒,TaskOn 提供了任務發布、排行榜、獎勵分發和行為驗證的基礎設施,最終交易規模達到了314 萬美元,驗證了透過交易大賽行為驅動、數據可驗證的增長模式,實現從流量到行為再到忠誠度的閉環體系。

在Meme 狂潮與情緒賽局的另一端,有鏈上幣安之稱的Hyperliquid 代表的是理性與效率的回潮。

Hyperliquid 在鏈上建立一個真正高效能、低延遲、無需許可的DEX,並以鏈上匹配與鏈上清算的透明性對抗中心化交易所的信任成本。這意味著,CEX 的「速度、深度、穩定性」被搬到了鏈上世界。

這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市場信任機制的再造。 Meme 釋放的是集體情緒的張力,而Hyperliquid 收束的是這種情緒的流動性出口。

DOGE、PEPE、幣安人生、每一輪牛市都會誕生自己的情緒符號,也總是會對應Uniswap、dYdX、Hyperliquid、TaskOn 這樣新的流動性引擎出口。

情緒推動市場熱度,而基礎設施和成長管理工具,一起構成了Web 3 世界的雙螺旋。

Web 3 的宏觀價值:金融的全譜化

在Web 2 時代,「價值」是嚴格限定的-股票、債券、房地產與貨幣。它們有帳本、有估值、有監管。 Web 3 打破了這個單一形態:它讓價值表達從「資產」擴展為訊息、注意力、情緒和信任的總和。這正是「價值互聯網」的核心命題:一切可被感知、傳播、交易的東西,都能被金融化。

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Web 3 產業的演化路徑,是透過金融的全譜化,將一切可標記行為包裝成流動性資產,讓複雜的世界重新被理解。

怎麼將Web 3 這些性感的概念轉化成共識,讓投機的使用者也能無意識地貢獻自己的力量。實現雙邊市場與網路效應?

行銷的變形:從成長到造夢

行銷本質是注意力掠奪,尤其在Web 3,行銷是核心演算法。

有別於AARRR 漏斗模型所達成的使用者是「被轉換」的對象,Web 3 需要的是「共創的夥伴」。

Web 2 行銷依賴流量,Web 3 行銷依賴共識;Web 2 追求轉換率,Web 3 追求參與度。

Web 3 行銷最終是激勵、參與、共建、自主等為價值衡量單位,使用者行為,鏈上資料就行結果。

空投、積分榜、任務系統、AMA、排行榜、早期參與獎勵——這些機制構成了一套Web 3「情緒系統」。項目靠情緒來維持流動性,使用者靠激勵維持注意力。

過去KOL 的價值,就是為粉絲打破資訊不對稱,重塑大眾的注意力,而隨著注意力經濟的底層範式轉移,InfoFi 橫空出世,重塑了資訊分發和資訊資產形態,實現「誰擁有註意力、誰主導資訊」的權力再分配嘗試,在短時間內幾乎吞噬了整個Web 3 的注意力資源。

kaito 將X 平台上的輿論、情緒和研究報告全部打包進一個「注意力市場」中,用AI 把資訊流切成可交易的情報單元,再透過積分與聲譽系統驅動用戶持續生產內容。

在這套機制裡,專案方透過積分、聲譽和預測激勵,吸引用戶去閱讀、轉發、分析訊息流,每一次發文、按讚、分享,不再是無償行為。

短短幾個月,Kaito 就讓整個加密推特變成了一個「聲譽礦場」。

但Kaito 也陷入了一個滑稽的悖論:靠著注意力經濟出圈,卻陷入了注意力的漩渦。聒噪的聲音完全淹沒了真實的分析和吶喊,X 廣場很快就成為了一個垃圾站。

我之前在另一篇專門分析Quest 的文章中提到:Quest 之所以更為高效,是因為它具備一套完整的閉環體系:從流量導入、需求捕捉,到遊戲化激勵、用戶沉澱與歸屬感建設;它不僅是獲客工具,更是教育用戶、篩選高價值貢獻者、鋪墊忠誠度計劃的基礎架構。

最近在查閱DeFi 資料時注意到一個有趣的事,資料平台DaapDatar 也在做Quest。透過Quest,轉變為行為驅動的生態入口。

用戶去查看數據,是停留行為,但透過Quest 轉化為互動行為——完成交易、參與治理、試用新DApp,讓流量沉澱,提升了用戶參與感和教育價值,也讓平台獲取更精確的活躍度和生態熱度數據,實現從「資訊展示」到「行為驅動成長」的閉環。

Quest 的引進,使DappRadar 不僅是觀察市場的工具,也能協助社群活躍度與行銷成效。

但所有的任務激勵繞不開一個難題:激勵行為的一次性化,很難形成有效沉澱。

Bitcoin.com 在早期推廣中也面臨交易競爭激烈,用戶留存低等問題,大量用戶領取一次性空投等激勵後流失。

而透過Web 3 用戶生命週期管理平台TaskOn 提供的鏈上驗證的Quest 系統、積分等級、里程碑獎勵和社群任務工具,Bitcoin.com 實現獎勵與產品使用掛鉤推出了系列Quest,用戶透過持續的參與,以及在Leaderboard 上的排行激勵,讓用戶行為實現從「被動領取獎勵」到「主動價值」的轉變。

隨著積分、等級體系、高階任務和社群互動等工具的持續灌輸,TaskOn 的自動驗證,自動發獎機制實現使用者行為的連續性,資料儀錶板提供留存率和參與度的即時回饋,社群活躍度顯著增加,核心使用者開始承擔內容貢獻和治理角色,實現長期價值沉澱。

TaskOn 幫助Bitcoin.com 建構了從短期激勵到長期成長的閉環體系,證明了Web 3 用戶成長不只是製造熱度,更是結構化、可驗證和可持續的社區建設。這模式體現了TaskOn 「行為經濟」理念在實際專案中的落地能力。

在情緒與秩序的循環中,Web 3 從未真正冷卻。它只是不斷重構新的信任、敘事與成長方式。真正的贏家,不是追逐熱度的人,而是理解熱機制的人。

幣安
Meme
AI總結
返回頂部
  • 核心观点:Web3市场由情绪驱动与基础设施双螺旋构成。
  • 关键要素:
    1. Meme币锚定文化情绪,三天涨7000倍。
    2. Fourmeme日收140万美元,70%交易者盈利。
    3. TaskOn通过任务系统实现行为驱动增长。
  • 市场影响:推动情绪资产化与基建工具创新。
  • 时效性标注:中期影响
下載Odaily星球日報app
讓一部分人先讀懂 Web3.0
IOS
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