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提示: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銀保監會等五部門
資訊
發現
搜索
登錄
简中
繁中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TC
ETH
HTX
SOL
BNB
查看行情
下一個Ethena? AC新作Flying Tulip憑何融10億美元?
区块律动BlockBeats
特邀专栏作者
2025-09-30 06:00
本文約2911字,閱讀全文需要約5分鐘
Flying Tulip不僅是技術上的大膽嘗試,更是一場關於代幣經濟學、投資者信心與專案價值之間動態博弈的社會實驗。

原文標題:Flying Tulip: Bootstrapping a Full-Stack Exchange, Rethinking Fundraising

原文作者: Lemniscap

原文編譯:Ismay,BlockBeats

編按:Flying Tulip 高達10 億美元的募款目標乍看之下可能令人卻步,甚至引發「天價融資、專案方套現」的擔憂。然而,根據Lao Bai(@Wuhuoqiu)分析,其獨特的機制設計,正是為了規避傳統代幣融資的陷阱。這筆巨額資金並非由團隊直接支配,而是作為專案金庫,透過投資低風險的美債和鏈上收益協議(如Ethena 等)來產生穩定的營運資金。

對投資人而言,其本金由一張「永續賣權」提供保障。這意味著,任何時候當投資人認為專案前景不佳,或代幣價格跌破發行價時,都可以選擇以原價贖回投資,本金不會有任何損失。投資者付出的僅是資金的時間與機會成本。如果所有人都選擇贖回,團隊將分文不取。更關鍵的是,每當有投資者贖回時,其對應的代幣將被永久銷毀。這使得$FT 代幣從誕生之初就進入了通縮軌道,其總供應量會隨著贖回行為而不斷減少。

據了解,該項目被其創始人、DeFi 領域的傳奇構建者Andre Cronje 視為過往項目(如YFI, KP 3 R, Solidly)的“集大成之作”。它將現貨、借貸、永續合約、選擇權、鏈上保險等核心功能融為一體,旨在透過模組間的協同效應,將資本效率推向新的高度。因此,Flying Tulip 不僅是一次技術上的大膽嘗試,更是一場關於代幣經濟學、投資者信心與專案價值之間動態博弈的社會實驗。 DeFi 之王Andre Cronje 的回歸之作究竟會表現如何,值得我們拭目以待。

以下為全文內容:

我們很榮幸地宣布,我們參與了Flying Tulip 的2 億美元種子輪融資。 Flying Tulip 是Andre Cronje 及其團隊發起的一項新計劃。這是一個雄心勃勃的嘗試,旨在從零開始建立一個全端交易平台,業務範圍涵蓋現貨、永續合約、選擇權交易,以及借貸和結構化收益產品。儘管其業務範圍很廣,但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重點探討其募資模式——這正是Flying Tulip 開拓創新的領域。

動機與機遇

與DeFi 領域的巨頭們正面競爭是一項艱鉅的任務。這些巨頭資本更雄厚,擁有強大的經常性收入和龐大的團隊,其營運能力也非精簡的新創團隊所能比擬。它們享有根深蒂固的網路效應、深度的生態整合和忠實的使用者基礎。此外,也存在「政治」因素:對產業標準和合作關係的影響力,其重要性往往不亞於產品品質。

因此,即使一個小小的新創公司帶來了真正的創新,但要將其成功推向市場則完全是另一場戰鬥。挑戰不僅在於技術,更在於資金和社交層面。 Flying Tulip 透過重塑加密領域的資本形成方式來應對這項挑戰。它不依賴「僱傭兵流動性」或那些在初始融資後便後繼無力的代幣機制,而是試圖建立一種能夠長期維持專案運作的募資模式,直到其產品套件能夠自我造血。

代幣募款的局限性

到目前為止,加密代幣作為一種眾籌形式取得了最大的成功:出售代幣、籌集資本、啟動專案。但一旦初始階段結束,許多代幣就逐漸變得無關緊要,隨著團隊難以創造持續的需求,其價值也趨向零。

基於代幣的效用(Utility)仍然是一個活躍的實驗領域,但在許多情況下,代幣主要充當了一種募資機制。這個角色在專案啟動階段往往最有意義,之後專案會逐漸演變成一個能自我維持的公司。

Flying Tulip 坦然接受這個現實,並試圖圍繞它建立一個新模型。

Flying Tulip 的募款模式

其核心理念很簡單:透過代幣銷售募集大量儲備資金,將這些資金投入低風險的DeFi 策略,並利用產生的收益為專案營運提供資金,直到產品套件能自行創造收入。

投資者會收到由一份永續看跌期權(perpetual put option) 提供支持的FT 代幣。只要持有代幣,投資者就隨時可以將其退還,並收回原始投資。該看跌期權永不失效。理性情況下,只有當代幣價格低於其買入價時,投資者才會行使該選擇權,屆時他們手中的代幣將被銷毀。

實際上,投資者付出的是約4% 收益率的機會成本——這是他們自己直接投資DeFi 可能獲得的收益。他們換來的是FT 的上行潛力,而這種結構又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下行風險。

Flying Tulip 的目標是募集10 億美元。代幣沒有鎖倉期,100% 的供應量在上線時流向投資者。憑藉金庫資產約4% 的收益率,每年可產生約4000 萬美元的資金,用於支持專案營運和產品套件的啟動,直到手續費收入能夠接管。

回購與銷毀是模型的核心

金庫收益產生的收入,將在營運開支和FT 代幣回購之間進行分配。隨著時間的推移,主要產品套件產生的手續費將為回購需求提供新的來源。

重要的是,如果投資者在二級市場上賣出FT 代幣,他們的看跌期權將失效。他們最初投入的資本將轉移至基金會,用於回購和銷毀代幣。這意味著,賣出行為不僅讓投資人失去了保護,反而會主動增強代幣的通貨緊縮機制。

總而言之,這些動態使FT 從第一天起就成為一種通縮型資產,其需求和供應削減擁有多個相互強化的來源。

經濟學意義

由於FT 的全部供應在上線之初就掌握在投資者手中,早期的市場動態可能會非常動盪。有限的流通量加上持續的回購計劃,為強烈的「反身性」(reflexivity) 創造了條件。

與團隊和投資者瓜分供應量的傳統募款不同,Flying Tulip 以100% 的投資者分配開始。隨著時間的推移,供應量會逐漸向基金會轉移,並最終被銷毀。理論上,該代幣最終可能會完成其使命並完全消失。

我們的投資邏輯

Flying Tulip 並非一項毫無風險的投資,但它獨樹一格。此模式的成功取決於團隊有效管理金庫、維持收益並交付有競爭力的產品套件的能力。其代價在於資本效率的損失:投資人放棄了本可直接獲得的收益,而只有當專案成功時,這種放棄才物有所值。

要使這種募資「原語」(primitive) 成功,以下因素至關重要:

· 能夠籌集大量資金,這通常由某個關鍵人物或團隊作為支柱,他們需要具備足以吸引資本的聲譽、影響力和信任度。

· 一個足夠成熟、確實值得如此大規模啟動計劃的產品套件。

在我們看來,Flying Tulip 罕見地同時具備了這兩個要素。

Andre 是加密世界最頂尖的建構者之一,影響力巨大,但也備受爭議。他推出原創性「原語」的過往成績有目共睹,而Flying Tulip 也符合這一模式:它採用了一種非傳統的機制,從根本上反思了代幣募資模式,同時推出的產品套件也直指市場現有巨頭。

我們支持Flying Tulip 團隊,因為它代表了一次對代幣資本形成模式的真正反思,而這個機制正是加密運動的核心。如果它能成功,將可能加速雄心勃勃的計畫的啟動過程,並使整個生態系統更具競爭力,最終惠及終端用戶。

這是一場充滿未知數的實驗。但正是這類實驗,才推動加密世界不斷向前發展。

原文連結

DeFi
AI總結
返回頂部
  • 核心观点:Flying Tulip创新募资机制规避传统陷阱。
  • 关键要素:
    1. 10亿美元资金投入低风险收益策略。
    2. 永续看跌期权保障投资者本金安全。
    3. 赎回代币永久销毁实现通缩模型。
  • 市场影响:可能重塑代币募资模式与资本效率。
  • 时效性标注:中期影响
下載Odaily星球日報app
讓一部分人先讀懂 Web3.0
IOS
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