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提示: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銀保監會等五部門
資訊
發現
搜索
登錄
简中
繁中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TC
ETH
HTX
SOL
BNB
查看行情
當穩定幣開始造鏈,以太坊還有機會嗎?
Biteye
特邀专栏作者
5小時前
本文約4127字,閱讀全文需要約6分鐘
穩定幣公鏈競爭下,以太坊、Solana是否會被邊緣化,散戶機會又藏在哪裡?

原文作者:Biteye 核心貢獻者Viee

原文編輯:Biteye 核心貢獻者Denise

在過去幾年,穩定幣幾乎是加密市場裡最「不動聲色」的主角,但體積卻不斷成長。跨國匯款、交易結算、合規試點…穩定幣始終是加密資本流動中不可忽視的齒輪。

而今年,一個更具里程碑意義的變化發生了:穩定幣發行方不再滿足於“站在鏈上”,而是開始自己造鏈。 8 月,Circle 宣布推出Arc,緊接著,Stripe 主導的Tempo 也釋出更多細節。兩家在穩定幣深耕多年的巨頭,幾乎同時踏出了這一步,背後的邏輯耐人尋味。

為什麼穩定幣需要一條屬於自己的鏈?在這場看似「B 端為主」的遊戲裡,散戶還有機會嗎?當穩定幣自己掌握“錢路”,以太坊、Solana 等通用公鍊是否還保有足夠的話語權?

本文將從四個角度展開:

1. 什麼是穩定幣公鏈,它與傳統公鏈有何差別;

2. 代表性專案的設計路徑比較;

3. 穩定幣公鍊是否會威脅以太幣;

4. 普通用戶可能切入的機會。

穩定幣公鏈:一條更接近「清算層」的路

如果以太坊、Solana 等公鍊是主打去中心化應用,那麼穩定幣公鏈就更靠近結算層。

它們有幾個鮮明特徵:

  • 穩定幣即Gas:手續費穩定、可預期,不必額外持有波動資產來繳交「路費」。
  • 為支付與清算優化:目標不是“萬用”,而是“穩定、好用”。
  • 內建合規模塊:方便對接銀行與支付機構,減少灰色空間。
  • 圍繞著「錢」的需求設計:跨幣種結算、外匯撮合、統一記帳單位,更貼近現實世界的清算系統。

換句話說,穩定幣公鏈更像是一種垂直整合模式,從發行、清算到應用,盡可能把關鍵環節掌握在自己手上。它的成本是要承擔前期的冷啟動壓力,但長期來看,能獲得規模經濟與話語權。

5 條代表性鏈走出的不同路徑

1、Arc@arc:Circle 的第一條自有公鏈

作為全球第二大穩定幣發行方,Circle 推出Arc 並不意外。 USDC 的市場規模雖龐大,但手續費受制於以太坊或其他公鏈的波動。 Arc 的出現,正是Circle 想要搭建屬於自己的「結算層」。

Arc 的設計裡,有三個最核心的點:

  • USDC 當Gas:手續費透明、無匯率風險。
  • 交易快、結算穩:承諾能在1 秒內確認交易,適合跨國支付及大額清算。
  • 選用隱私功能:在保證合規的前提下,為企業或機構提供必要的帳務隱私。

這意味著,Arc 不僅是Circle 的技術嘗試,更是它邁向金融基礎設施供應商的關鍵一步。

2、Tempo@tempo:「支付優先」公鏈

Tempo 由Stripe 與Paradigm 聯合孵化,核心邏輯很直接:穩定幣走向主流之後,需要一個真正適合支付的基礎設施。傳統公鏈要么手續費不穩定,要么性能不夠,要么體驗過於“加密原生”,都很難支撐全球範圍的結算流。 Tempo 想填補的,就是這塊缺口。

因此,Tempo 從設計就帶有幾個鮮明特徵:

  • 任何穩定幣都能當Gas:透過內建AMM 實現穩定幣互換。
  • 低費率& 可預測:配備支付通道、備註、白名單功能,更接近現實支付系統。
  • 極致效能:目標10 萬TPS,亞秒級確認,適配薪資、匯款、微支付等場景。
  • 相容EVM:基於Reth 架構,開發者遷移成本低。

它的合作夥伴也頗具分量,包括Visa、德銀、Shopify、OpenAI……這讓Tempo 更像是開放的美元支付網絡,而非單一穩定幣的附屬品。若能順利落地,它甚至可能成為「鏈上工資系統」的雛形。

Tempo 雖然主打“支付優先”,但它的去中心化程度也引發了一些討論。目前Tempo 的設計更著重於「聯盟鏈」而非「公共鏈」的屬性,節點並不是完全開放的,去中心化程度確實要弱一些。

3、Stable @stable:USDT 的主場

Stable 是一條專為USDT 打造的支付鏈,由Bitfinex 與USDT 0 支持,目標是讓USDT 在日常金融活動中更順暢地流動。

在設計上,Stable 做了幾件事:

  • USDT 原生Gas:手續費直接用USDT 支付,點對點轉帳完全免Gas。
  • 秒確認:兼顧小額支付和大額資金流。
  • 企業級功能:包括批量轉帳聚合、合規隱私轉帳。
  • 消費端體驗:配套錢包對接銀行卡和商家收款。
  • 開發者友善:相容EVM,並提供完整SDK

Stable 的關鍵字是落地,把重點放在如何讓USDT 更自然融入跨境匯款、商家收單、機構清算等日常場景。

4、Plasma @PlasmaFDN:比特幣側鏈

與Stable 不同,Plasma 選擇了另一條路。作為比特幣的側鏈,它依賴BTC 的安全性,同時聚焦穩定幣支付。

在設計上,Plasma 主要有以下幾個特徵:

  • 比特幣原生橋: BTC 無託管跨鏈進入EVM 環境,直接參與穩定幣生態。
  • USDT 零手續費轉帳:免費完成USDT 轉賬,是它的最大賣點。
  • 自訂Gas 代幣:開發者可選擇穩定幣或生態幣支付。
  • 選用隱私功能:適配薪資發放、機構清算。
  • 相容EVM:基於Reth 架構,開發者遷移成本低。

7 月Plasma 正式開啟公售,代幣為$XPL,最終總認購金額超過3.73 億美元,超額認購達7 倍以上。市場熱度已經給它提前註入了一針強心劑。

5、Converge @convergeonchain:RWA 與DeFi 的匯合點

前面幾條鏈,本質上都還圍繞著「穩定幣清算支付」。 Converge 的野心則不一樣,它的目標是把RWA 和DeFi 搭到同一個鏈上。

在設計邏輯上,Converge 的重點有三:

  • 高性能:百毫秒出塊,與Arbitrum、Celestia 合作推到性能極限。
  • 穩定幣原生Gas: USDe 與USDtb 用作手續費。
  • 機構級安全:依托ENA 網路(CVN)提供額外防護。

總之,Converge 想解決的是「大資金怎麼安全、有效率地進來」。它的合作方包括Aave、Pendle、Morpho 等熟悉的DeFi 協議,同時也支援Securitize 這類RWA 資產的存取。

不同的起點,共同方向

從Arc 到Tempo,從Stable、Plasma 到Converge,雖然切口不同,但它們試圖解決的核心問題一致,也就是穩定幣如何真正進入日常金融循環。 Arc 和Stable 聚焦自家資產的可控性,Tempo 與Plasma 主打多幣中立,Converge 則直指機構與RWA。差別在於路徑,但共同目標在於讓轉帳更確定、流動性更順暢、合規更自然。

順著這條主線,穩定幣公鏈的未來大體可以看到三種趨勢:

  • 合規與機構化:穩定幣公鏈未來會在結算確定性與合規接口下更多功夫,Arc、Stable 等都在努力成為銀行和支付機構能直接對接的清算層。
  • 對傳統支付的挑戰: Tempo 等「多幣種中立」設計的鏈,憑低成本和全球觸達特性,對Visa、Mastercard 構成替代壓力。
  • 市場格局重塑:目前Circle 與Tether 佔據了近9 成的穩定幣份額,市場幾乎是雙寡頭壟斷,但Tempo 等「穩定幣中立鏈」正在打破格局,未來或走向多極共存。

穩定幣造鏈,會如何改寫公鏈格局?

穩定幣發行方下場造鏈,最直覺的問題是它們會不會衝擊以太坊、Solana 這樣的通用公鏈?

穩定幣鏈天然為「錢路」而生,對跨境匯款、薪資發放等高頻但低風險的業務來說,的確比ETH 主網或Solana 更合適。尤其是對TRON 的衝擊可能更直接。 TRON 的穩定幣主要來自於USDT,佔比超過99%,目前也已成為USDT 最大的發行公鏈。但如果Tether 自己推動的Stable 鏈逐步成熟,TRON 的最大競爭優勢就會被削弱。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這類「支付專用鏈」本質上並不算真正意義上的區塊鏈。因為如果要做到完全去中心化,就無法避免各種無關的項目和代幣湧入,結果就是擁堵和性能下降;但如果選擇只服務支付,它要么像比特幣一樣功能極簡,只能做轉賬,要么就是部分中心化,由一小部分機構來管控節點。換句話說,它很難兼顧「去中心化」與「支付高效」兩方面。

這也意味著,以太坊和Solana 的定位其實很安全。前者靠著安全性和可組合的通用金融累積了開發者生態,後者則在高效能和使用者體驗上有自己的一片天地。最終競爭格局更可能是穩定幣鏈承接確定性結算,ETH/SOL 保留開放性創新。

散戶視角:機會在哪裡?

坦白說,這一輪機會對散戶的「直接收益」並不友善。與過往公鏈相比,穩定幣公鏈更偏“B 端”,涉及支付、清算、託管系統。

但仍有幾個切入口值得關注:

參與生態激勵:新鏈冷啟動常伴隨賞金計畫、開發者補貼、交易挖礦等,未來可能推類似活動。

節點質押:技術較強的玩家,可以關注節點驗證。例如Converge 要求質押ENA 來參與。

測試網:許多項目會空投獎勵早期用戶,可以優先關注測試網。例如,ARC 可能今年秋季推出公共測試網,Stable、Plasma、Tempo 測試網已上線。

長期配置:如果看好「穩定幣公鏈」這條大敘事,可以考慮更長期的投資,例如關注Circle、Coinbase 等相關股票。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Plasma。它在7 月進行的公售,代幣$XPL 超額認購7 倍,總金額超過3.7 億美元,隨後又與幣安合作空投活動,額度在一小時內被搶空。即便是偏「機構化」的賽道,早期散戶依舊有機會吃到紅利。

結語

穩定幣公鏈不會在一夜之間顛覆加密市場。它的變化更多發生在後台,例如清算路徑更短、手續費更穩定、監管介面更順暢。

表面上,這些似乎缺乏「性感」的敘事,但在基礎設施層面,它們正一步步搭建起屬於穩定幣的「水電煤」。當我們把視角從“幣價”挪回到“錢怎麼走”,邏輯就會更清晰:

  • 誰能保證結算的確定性;
  • 誰能提供穩定的跨幣種流動性;
  • 誰能打通真實的支付場景。

穩定幣公鏈很可能是下一輪牛市最紮實的敘事,這三件事如果有項目能真正兌現,它就不只是一個“公鏈”,或許會成為下一代加密金融的基建。

ETH
公鏈
穩定幣
Solana
AI總結
返回頂部
  • 核心观点:稳定币发行方自建公链成新趋势。
  • 关键要素:
    1. Circle推出Arc链,USDC作Gas。
    2. Stripe主导Tempo链,目标10万TPS。
    3. Plasma链公售超募7倍,融资3.7亿美元。
  • 市场影响:重塑支付清算格局,挑战传统公链。
  • 时效性标注:中期影响。
下載Odaily星球日報app
讓一部分人先讀懂 Web3.0
IOS
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