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Odaily 星球日報( @OdailyChina )
作者| Ethan( @ethanzhang_web 3 )
8 月4 日,在一場並不喧嘩卻格外重要的鏈上投票中, Cardano 社區通過了名為“IOE 路線圖”的核心提案:將動用高達96,817,080 枚ADA (按當時市價約合7100 萬美元)的財庫資金,用於資助Cardano 核心協議的技術升級。此次提案的最終支持率為74.01% ,這意味著,在一個以治理緩慢著稱的公鏈體系中,Charles Hoskinson 發起的一項激進改革計劃,獲得了超出預期的支持。
根據提案文件,撥款將主要用於三個方面:可擴展性改進、開發者體驗優化以及跨鏈互通性的升級。背後目標很明確:為Cardano 鋪設通往「Voltaire 時代」最後階段的技術跑道。換句話說,這是一場圍繞著「鏈上治理、DeFi 生態和基礎協議迭代」的全局性戰役。
這不是一筆小數目。放在DeFi 專案中,它足以支撐一個完整Layer 1 的一年開發預算;放在Cardano 自身脈絡裡,它甚至是迄今為止最重要的一筆協議層資金調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並非由基金會、IOG 或EMURGO 三大實體直接撥付,而是透過鏈上社區提案發起、治理機制投票通過——這標誌著Cardano 正在以行動走向它長期宣稱的去中心化目標。
但圍繞這場撥款投票的,不只是共識,還有不少疑問。為什麼要在市場注意力不在其身時花出這筆錢?誰來監督這筆資金的使用?撥款本身是否會引發ADA 的流動性變動?而所有問題,指向那個熟悉的名字: Charles Hoskinson (Cardano 創始人)。
從2023 年起,Hoskinson 的行事風格似乎發生了某種根本性的轉向:從「哲學化的技術理想主義者」變成了一個「主動推動治理改革的實用主義者」。而這筆7,100 萬美元的撥款,也許正是其身分轉型的註腳。
這一切,是偶然的路徑依賴,還是早有鋪墊?我們先回到提案發起的起點。
提案回溯:從批評以太幣到自建治理之路
如果以太坊定義了“智能合約的通用計算邏輯”,那麼Cardano 的ambition,從一開始就不止於程式碼層的“智慧”。在Hoskinson 的長期表述中,Cardano 承載的是更完整的「制度實驗」──它不只是去中心化的執行工具,更是一套能自我更新、自我管理的鏈上公共治理系統。而為了這個目標,他押上的,是一次次從零搭建「制度組件」的耐心,以及對「慢就是快」的執拗信仰。
撥款提案的通過並非突發之舉,而是Cardano 一整套治理推進路徑的自然延伸。早在2024 年4 月,Cardano 就正式公佈了名為Chang的硬分叉升級計劃,分兩個階段推進網絡治理自主化——其中最核心的,正是圍繞鏈上投票機制、憲法框架與國庫分配權限進行重構,最終邁向其路線圖最後一階段,即所謂的“Voltaire 時代”。
在技術層面,Chang 升級配套CIP-1694 提案,重建了治理參與者之間的權力配置。 ADA 持有者將能夠將自己的治理權利委託給「DReps」(代表投票人)、SPO(質押池營運者)以及臨時憲法委員會ICC,從而形成一個三權協商與鏈上執行結合的治理格局。這一切都將在鏈上透過智慧合約和CIP 路線圖自動化運行,不依賴基金會或Hoskinson 本人。
圖片來源引自《What to Know About the Chang Hard Fork (Cardano)》
這種設計聽起來複雜,但核心邏輯其實很簡單:治理權的分佈應該要與經濟權益分佈相符。這也是Hoskinson 多年來一直強調的“真正去中心化”,一種不再依賴領袖人物,而由代幣持有者主導決策的結構。
但要真正從理想到落地,僅靠機制設計是不夠的,執行能力、技術架構和治理基礎架構必須跟上。於是,「撥款7,100 萬美元」這件事,不再只是財政調配問題,它幾乎是對整套制度設計的一次「大考」。
更關鍵的點在於這項撥款並非Charles Hoskinson 個人的發號施令,而是由社區提案、鏈上投票實現的。至少執行層角度,也在佐證Cardano 正在從“創始人統治”走向“制度驅動”,即使過程漫長、節奏緩慢,也在以某種形式兌現Hoskinson 當年的承諾。
早在2025 年4 月的一次AMA 中, Hoskinson 再度抨擊以太坊的三大結構性缺陷:錯誤的經濟模型、VM 的設計冗餘,以及L 2「寄生化」對主鏈價值的掏空。並指出:「它們的治理模型,未能解決核心擴容問題反而抽離主鏈價值」。而Cardano 的回應,就是其本身──打造一整套屬於自己的公共治理棧。在這套架構中,資金不是創始團隊控制的武器,而是ADA 持有者治理意志的具體展現。 7,100 萬美元只是第一步,真正的終局,是Cardano 能否成為加密世界第一個「真正可自治」的金融協議生態。
只是,這場自治的路線並非沒有質疑與分裂。
觀點爭議:他鏈炮轟、社群不信與創辦人信譽的重塑
對於Cardano 社區來說,這並不是一場單純的升級投票,更像是一場對Charles Hoskinson 本人的信任測試——而它之所以緊張,正是因為Hoskinson 一直是這個項目的全部光芒,也是一切爭議的中心。
時間撥回到2025 年6 月, Hoskinson 在一次直播中提出一項激進建議:將價值1 億美元的ADA 兌換為比特幣與生態內穩定幣,以改善Cardano 的穩定幣流動性,並推動比特幣DeFi 生態Cardinal 的發展。他表示,Cardano 當前TVL 與穩定幣規模嚴重滯後,該轉化將“帶來非通膨性收入”,並建立一個更健康的資產基礎。
提案一出,立刻引爆爭議。 Solana 聯合創始人Anatoly Yakovenko 公開砲轟此提議“太愚蠢” , 質疑為何項目方要替用戶持有比特幣,而不是選擇“更理性的短債資產” 。而社群內部也陷入對ADA 潛在拋壓的恐慌,有用戶在論壇直言:“你讓我們把ADA 委託投票,是為了把它換成別的幣?”
儘管Hoskinson 辯稱市場深度足以吸收該拋壓,但這並不能完全平息擔憂。這事還沒完,另一邊更火上澆油的是,關於Hoskinson 的舊指控被再度翻出——一筆來自2021 年Allegra 硬分叉期間的3.18 億枚ADA的轉賬記錄被重新審查,有人質疑Hoskinson 是否曾濫用創世密鑰,暗中調配資金,累計金額接近6 億美元。 NFT 藝術家Masato Alexander 指出這筆轉帳“極不尋常”,並在社交平台上直指“鏈上記錄不會說謊”。
面對指控,Hoskinson 在5 月中旬表示“深感受傷”,稱這些ADA 中大部分早已被原始買家贖回,剩餘部分已捐贈給Cardano 治理組織Intersect。他表示:「 我們會在8 月中旬公佈完整的審計報告。」並補充稱,將考慮將自己的社群媒體交由專業團隊代管,以避免情緒化回應造成誤傷。
Charles Hoskinson 本人先前直播畫面
實際上,這並非Hoskinson 第一次面對公眾質疑。早在2022 年,《The Cryptopians》作者Laura Shin 就曾指控Hoskinson誇大學歷和履歷背景,稱其並無博士學歷,並曾在早期向他人宣稱與CIA 或DARPA 有合作關係。 “這本書是不錯的虛構作品,”Hoskinson 回應道,“但還不夠格超越托爾金。”
這些信任危機,讓這次撥款事件蒙上了「創始人幹預」的陰影——儘管撥款本身是透過鏈上治理完成的,但在許多旁觀者眼中,Cardano 的一切決策仍然繞不開Charles 的意志。
這種“人格與協議的綁定”,既是Cardano 能在長期建設中保持統一性的原因,也可能成為其走向真正自治的障礙。如今,當Hoskinson 開始嘗試將更多權限交由Intersect 與鏈上投票機制管理時,他本人也正走在從「統治者」向「精神像徵」的轉型道路上。
而這場轉型是否足夠徹底,Cardano 是否能承受住從「領袖魅力」到「制度自治」的陣痛考驗,將在接下來的市場反饋與生態演化中逐步揭曉。
市場後續:鏈上生態重建與務實主義路線的形成
相比爭議與情緒,鏈上的數據始終冷靜,甚至冷酷。它們不講情懷,只記錄行為。從近期的一系列治理事件與財庫撥款動作中,我們或許能看到一個明確的趨勢訊號: Cardano 正從理念落地走向務實執行。
這訊號首先體現在資產結構的變化上。 Cardano 基金會揭露,截至7 月,其持有的加密資產總價值增至6.591 億美元,其中比特幣佔比提升至15% ,而ADA 佔比則下降至77%。換句話說,基金會本身已開始降低對本國貨幣的單一依賴,轉向更穩健的資產配置結構。
這在某種程度上呼應了Hoskinson 提出的「非通膨性收入來源」理念,也從側面反駁了社區對於「換幣提案將損害ADA 價格」的擔憂:現實是,他們早就開始這麼做了。
同時,Cardano 在DeFi 樓層也正在悄悄發生變化。 2025 年6 月,Hoskinson 宣布推出比特幣DeFi 協議Cardinal ,基於MuSig 2 多簽實現跨鏈非託管支持,使BTC 可參與Cardano 鏈上的質押、借貸與交易操作,並兼容Ordinals 銘文作為抵押資產。該協議還將整合零知識證明系統,以提高流動性與互通性。
這標誌著Cardano首次在技術層打通比特幣資產流動性入口,也意味著其生態策略已從「打造封閉式學術公鏈」轉為「擁抱主流資產的跨鏈相容」。換句話說,Cardano 不再試圖單獨開闢賽道,而是試圖參與比特幣與穩定幣主導的DeFi 世界。
治理結構方面,Chang 硬分叉第一階段已基本完成, DRep 代表註冊通道開啟、SanchoNet 測試網穩定運作、Intersect 實施成員制開發協作機制,代表Cardano 的鏈上治理從框架設計進入落地執行階段。治理權限也逐漸從IOG 等核心開發團隊,過渡到社群治理與財庫提案體系。
在多項指標上,Cardano 都展現出由上至下的一致性調整:資產結構更穩健、技術生態更開放、治理機制更自治。這一切的底層邏輯,是其試圖建構一套制度驅動的長期激勵模型,讓鏈上治理真正脫離“創始人意志”,朝著制度化、可持續的方向運轉。
最終,這場轉型的成效,仍需觀察兩個關鍵指標:一是穩定幣TVL 能否從當前的10% 提升至30%-40% ;二是社區能否持續產出具備共識與品質的DRep 治理決策。
結論:Cardano 的第二次「定義自我」機會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並不是Cardano 第一次“自我定義”,但或許是最關鍵的一次。
早在2017 年,Charles Hoskinson 創立Cardano,選擇了繞開矽谷、拒絕創投、從學術規範起步,建構共識模型Ouroboros。他希望Cardano 成為一個不依賴人設、不追逐週期的理性系統——那是第一次自我定義:不走ETH 路線,不迎合DeFi 熱潮,而是以慢致穩。
而如今,在治理權限轉移、財庫資金調配、生態規劃更新之後,Cardano 進入了它的第二次自我定義階段:不再是“由Hoskinson 主導的項目”,而是作為治理結構自身的存在,開始脫離個人意志運轉。
從資產結構調整、DeFi 對接主流資產,到CIP-1694 的推進與Intersect 的自治機制,Cardano 正透過一系列技術與制度落地,擺脫「符號鏈」「殭屍鏈」等外部標籤。它不再強調加密理想,而是選擇一條緩慢但清晰的路徑——用制度取代情緒,用實踐回應批評。
Charles Hoskinson 本人也逐漸退居幕後:從CEO 到機構設計者,如今轉向牧場、醫療、外星探索。他留下的,是一個能被代表投票驅動、能透過財庫治理運作的自治系統。
撥款不是終點,而是製度自轉的一次驗證。當某天Cardano 能在無人主導下持續演進,Hoskinson 的名字也將從「執行者」退場,留存在製度本身的邏輯中。
這,或許才是他真正等待的「Voltaire 時刻」。
- 核心观点:Cardano通过社区投票拨款7100万美元升级协议。
- 关键要素:
- 74.01%支持率通过链上治理提案。
- 资金用于可扩展性、开发者体验和跨链升级。
- 创始人Hoskinson转向实用主义治理。
- 市场影响:推动Cardano去中心化治理进程。
- 时效性标注:中期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