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提示: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銀保監會等五部門
資訊
發現
搜索
登錄
简中
繁中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TC
ETH
HTX
SOL
BNB
查看行情
1 BTC>1Kg黃金時代君臨,回溯獨屬BTC的“數位黃金史”
Wenser
Odaily资深作者
@wenser2010
4小時前
本文約9594字,閱讀全文需要約14分鐘
一場4800萬倍的歷史奇蹟。

原創|Odaily 星球日報( @OdailyChina

作者|Wenser( @wenser 2010

今天上午,BTC 價格一度 突破122,000美元,比特幣也一躍成為 全球第6大資產。同時,其與黃金的比率也再次成為市場的焦點,而 BTC 一直以來被冠以的「數位黃金」名頭,或許是時候成為過去式了。

縱觀BTC 過去十數年的成長史,從無人問津到人聲鼎沸,從一文不名到世人皆知,從小眾資產到主流資產,變化的是BTC 的價格與加密貨幣主流化程度,不變的,則是其「唯一可與黃金對比」的超然地位與日益強化的戰略儲備價值。

2018 年,Coinbase 前CTO Balaji Srinivasan 在Coindesk 公式大會上發言表示:「目前有三種類型的投資者正在入場:第一波聚焦於數位黃金,第二波是智能合約,我認為第三波將是小額支付。」如今來看,其對應提及的投資標的分別發言BTC、ETH 與穩定之幣,足見其先見之分。而今天,我們要談的則是—— BTC 何以成為「數位黃金」?

BTC 的數位黃金史書:從一文不名到世人皆知

在談論BTC 如何真正成長為與實體黃金同等價值的「數位黃金」之前,其誕生背景不僅涉及到 2008 年席捲全球的次貸危機,甚至要最早追溯到 1997 年。

《主權個人》下的「網路貨幣」:BTC 雛形初現

1997 年,由英國《泰晤士報》前編輯、著名的歐洲懷疑論者雅各布的父親威廉·莫格和美國的投資大師、保守派宣傳家詹姆斯·戴維森合著的《主權個人:掌控信息時代的變革》正式面世,該書大膽預言道:“數字技術將會使世界的競爭性、不平等和不穩定,社會逐漸增強,社會將逐漸存在於政府。種國家:一種是由政府僱員控制的國家,另一種則是由'客戶'控制的國家。一個壟斷集團一樣不斷榨取民眾的財富,用以維持其暴力能力;只有真正由'客戶主宰的國家,才能解決'民主的低效率'問題。

書中也系統性地整理了人類社會結構的根本邏輯,指出隨著數位科技的發展,傳統組織對暴力,知識及財富的壟斷,將逐漸瓦解,去中心化和具有主權的個人將會崛起。此外,書中也特別提到了一種「網路貨幣」(cybermoney),其特性包括:

  • 由加密的多位質數序列組成,獨特、匿名、可驗證。
  • 能容納最大交易,可分割成最小單位。
  • 在無國界的數萬億美元批發市場中透過按鍵交易。
  • 被去國家化,持有者透過通貨膨脹擺脫國家權力。

在上市初期,該書並未受到過多關注,但隨著2008 年次貸危機的發生與BTC 的出現,越來越多的人將其奉為金科玉律一般的存在,其中就包括矽谷投資大佬、“Paypal 黑幫”帶頭大哥彼得·蒂爾——他曾在 2014 年接受《福布斯》的採訪中說了《主權的一本書》。 2020年,這本書再版時,其在序言中興奮地提到,“信息技術的發展讓精英們首次獲得了用智力控制'烏合之眾'的運動方向乃至控制一切的能力。人工智能使'集中控制整個經濟成為可能',掌握在主權個人手裡最重要的工具則是代表自由主義的'強加密技術',這種技術能夠帶來一個'去中心化和個性化的世界'。為代表的加密貨幣則成為了精英個體向威權國家發起挑戰乃至緩慢滲透的最佳工具。

正如《主權個人》開頭中引用了湯姆·斯托帕德的戲劇《阿卡里亞》的那句話一樣:未來是無序的。未來的世界,是非線性、非對稱性主導的世界,這也是BTC 誕生的世界背景。

從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到數位黃金:貨幣到投機的華麗轉身

2008 年,隨著雷曼兄弟銀行的倒閉,席捲全球的次貸危機如同一顆炸彈一般對全球經濟體系中最為重要的一環——美國經濟造成了難以估量的損失,威權政府肆意發行的紙質貨幣與脆弱的房地產循環貸經濟成為了無數人夢魘一樣的存在。

也正是在這一年的 10 月 31 日,一篇題為《比特幣: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的白皮書出現在了 metzdowd 的加密技術郵件列表裡(一說該白皮書發表於P2P 網站論壇),吸引了不少技術極客們的注意;2009 年 1 月 3日,比特幣網路正式啟動,發明人中本聰在其創世區塊刻錄了當天泰晤士報的頭版標題:「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財政部長考慮再次緊急援助銀行危機)」。

比特幣白皮書郵件一瞥

無論是《泰晤士報》當天消息對現代銀行業的困境描述,還是《主權個人》作者威廉·莫格《泰晤士報》前編輯的身份,都讓很多人猜測,中本聰發明比特幣或許是受到了《主權個人》一書的啟發,甚至其本人也是一位英國人,而從比特幣的特性來看,其與網絡貨幣確實也存在不少與網路貨幣化,尤其是國家貨幣方面。具體而言,比特幣的特性包括:

  • 去中心化:無需中央機構,基於區塊鏈技術。
  • 固定供應量:總計 2,100 萬枚,透過每四年一次的減半機制控制發行。
  • 匿名性與隱私:交易地址不直接關聯真實身份,但可透過分析追蹤。
  • 全球交易:可透過網路在全球即時轉移,無需跨境費用。

此外,書中提到網路貨幣將“減少世界民族國家決定誰成為主權個人的能力”,這與比特幣被視為對抗傳統金融體系和國家控制的工具相符。也正是基於以上特性,早期比特幣社群成員開始將其與黃金放到一起對比。

儘管如此,在當時的極客圈裡,比特幣更像是一種“算力遊戲”,而非“財富密碼”,包括中本聰的“網上鄰居”、比特幣早期開發者、首筆 BTC 轉賬接受者哈爾·芬尼或許也沒想到,有朝一日,比特幣能夠成長到一枚價值十幾萬美元的地步。

作為以抗通膨、反政府鑄幣體系的加密貨幣,比特幣的首次實物交易可以追溯到 2010 年 5 月 22 日,當時美國佛羅裡達程式設計師Laszlo Hanyecz 在論壇上用10000 枚BTC 購買了價值約為 40 美元的 2 個約翰交易”,這也是 BTC 首次與法幣產生兌換匯率,BTC:美元匯率約為1: 0.0025 。這也是如今全球加密人群都會慶祝的「披薩節」的由來,這一例子意味著:BTC 不再是冰冷的數字,而是擁有了真實的現實購買力。

隨後,第一個比特幣交易平台Mt.Gox 於 2010 年 7 月誕生,BTC 擁有了屬於自己的「二級交易市場」;隨後,維基解密事件中BTC 因其抗審查性受到外界關注,不久後,諸多公益組織也開始接受BTC 捐贈。此外,不得不提的是,「美國版暗網」絲路的出現也為BTC 的普及做出了巨大貢獻。

自此,其開啟了屬於自己的價格飆漲之路:

  • 2011 年初,市場開始出現以顯示卡為基礎的BTC 挖礦設備;年底BTC 價格約2 美元;
  • 2012 年9 月,比特幣基金創立,此時BTC 價格為12.46 美元;
  • 2013 年4 月,BTC 創下歷史新高,價格飆升至266 美元;
  • 2013 年6 月,德國會議作出決定:持有比特幣一年以上將予以免稅,業內解讀為此舉變相認可了比特幣的法律地位,此時BTC 價格下跌至102.24 美元;
  • 2013 年11 月,BTC 交易價格創下1,242 美元的歷史新高,同時期黃金價格為一盎司1,241.98 美元,比特幣標準單位價格首度超過黃金。

自此,BTC 與「數位黃金」四字結下了不解之緣,而其作用,也從最開始的電子現金,逐步成為了一種具備豐厚回報和高風險波動的投機標的。

那些年的「數位黃金」佈道者:從記者到投資人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許多人將BTC 與黃金放到一起討論對比,但「數位黃金」的稱呼最早見諸於筆端,最早應該是在《紐約時報》記者 Nathaniel Popper 於2015 年出版的書籍《Digital Gold: Bitcoin and the Insideillion of the Misfits and Maires Trying to Reventin Moneys(比特內賺錢和黃金)中的黃金本

這本書詳細描述了比特幣的起源、發展和早期採用者的故事,包括“比特幣耶穌” Roger Ver、加密貨幣交易所ShapeShift 創始人 Erik Voorhees、Winklevoss 兄弟(加密貨幣交易所Gemini 創始人,此前曾因Facebook 創立糾紛而與扎克伯格對薄公堂)等人。

「數位黃金」一書封面

此外,Xapo 創辦人 Wences Casares 被認為是「數位黃金」敘事的早期推動者。他在 2014-2016 年間多次在公開場合稱比特幣為「數位黃金」。在 2016 年共識大會上曾放出豪言:「比特幣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好的價值存儲方式,它比黃金更易於存儲和轉移。」作為 BTC 的早期佈道者,其曾從 LinkedIn 創始人萊德·霍夫曼和Palpay 創始人 Max Levchin 那裡籌集到2000 萬美元,也因勸服比爾·蓋茨在其工作中受到關注。

比特幣佈道者Andreas Antonopoulos 曾在《Mastering Bitcoin》一書中將比特幣的去中心化特性與黃金的稀缺性相提並論,並在 2017 年的一場演講中表示:“比特幣不是黃金的替代品,而是黃金在數位世界的進化版本。”

除了個人以外,不少投資人也是“數字黃金說”的忠實擁躉,其中包括 Tudor Investment Corporation 創始人、對沖基金經理Paul Tudor Jones 和Ark Invest 創始人 Cathie Wood,前者將比特幣比作“ 1970 年代的黃金”,稱其為對抗通脹的工具,曾表示“如果我必須選擇一種資產來對沖幣之一看漲派,先前曾放言稱BTC 價格將上漲至 200 萬美元一枚,也曾多次強調比特幣的稀缺性和作為價值儲存的潛力,稱其為「數位時代的黃金」。

1confirmation 創辦人Nick Tomaino 在 2018 年的一場訪談就曾表示,對於比特幣的未來價值,他很樂觀,雖然其仍然不認為當年BTC 價格會再次達到 10, 000 美元。但他認為未來五年比特幣的價值將超過 10 萬美元。他還強調:“在接下來的十年中,比特幣將扮演『數位黃金』的角色,而以太坊將被視為『數位石油』。”

美國加密貨幣交易平台 Gemini 的創始人Tyler Winklevoss(前文提到的 Winklevoss 兄弟之一)於 2019 年曾表示,比特幣市值約為 1400 億美元,黃金的市值約為 7 萬億,由於市值不同,比特幣被低估了,比特幣是黃金 2.0 ,它甚至能與黃金相敵。兩者的差異性也有助於推動比特幣達到比黃金更高的水平。例如,黃金是低風險低迴報,而比特幣是高風險高回報。此外,黃金由期貨市場控制,而數位黃金不受任何政府控制。

華爾街金融分析師、比特幣支持者Max Keiser 於 2019 年也曾表示,為了真正達到中本聰的願景,比特幣是點對點的黃金,這就是比特幣的成就。對於世界黃金協會的報告中,聲稱證明比特幣不是對黃金的替代,Keiser 強烈不同意。他還表示,比特幣作為數位現金可能“微不足道”,但作為數位黃金,它正在改變世界。

綜合先前業內人士的觀點來看,可以確定的是, 2019 年前後,「BTC 是數位黃金」 這一觀點已經基本得到了加密貨幣行業及部分傳統金融領域人士的認可。這一點也能從業界代表性人物的發言管窺一二,如 MakerDAO 創辦人 Rune Christensen 就曾於 2019 年 12 月某次播客中發言表示,比特幣目前的用例已轉為數位黃金,這很好。當然,隨後也坦言:「儘管這並不是其數位現金的最初設想。」這一觀點後來也得到了以太坊聯合創始人Vitalik 的支持

而在 2020 年,BTC 的「數位黃金」支持者陣營,則迎來了新的擁躉。

Strategy 與薩爾瓦多引領的「BTC 囤幣潮」:當BTC 成為企業級、國家級儲備資產

2020 年,MicroStrategy(後更名為Strategy )和Twitter 創始人 Jack Dorsey 名下的支付公司Square(後更名為Block)先後開始將比特幣納入企業資產負債表,強化了其作為“企業黃金”的地位;另外一邊, 2021 年,薩爾瓦多也開啟了自己的一天黃金計劃」。

Strategy、Block 加入BTC 囤幣戰場

2020 年 8 月 11 日,美國上市公司MicroStrategy 購買超 2.5 億美元的比特幣作為資產配置的一部分。對此,MicroStrategy 執行長Michael Saylor表示,“比特幣是數位黃金,比之前的任何貨幣都更強、更快、更聰明。我們預計它的價值會隨著技術的進步、應用範圍的擴大以及網絡效應而不斷增長,網絡效應在這個時代推動了眾多品類殺手的崛起。”

Michael Saylor 當年還曾對外表示:“比特幣是比黃金更好的價值存儲資產,它是數位時代的企業儲備資產。”

由此,一場浩浩蕩蕩的「美股上市公司囤幣計畫」由此拉開了帷幕,並在 5 年後的今天成為了一股席捲全球的浪潮。

2020 年 10 月,作為一家自 2017 年就已支持購買BTC 的線上支付公司、美股上市公司,Square 首次斥資5000 萬美元買入4709 枚BTC;2021 年 2 月,該公司以 1.7 億美元再度買入約 3318 BTC 705 萬美元,均買入約 3318 萬美元,均價為 120 萬美元,均買入 1.12 萬美元,均買入 1.25 萬美元,均買入 1.25 萬美元,均買入 1.25 萬美元,均有125 萬美元,均買入 1.125 萬美元,均買入約 331.25 萬美元,均買入 1.125 萬美元,均買入 1.25 萬美元,均有125 萬美元,均買入 1.25 萬美元,均買入約 331.25 萬美元,均價為 1.12 萬美元。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後,BTC 便下跌至 4.6 萬美元左右,儘管如此,Jack Dorsey 仍對BTC 信心滿滿。作為對比,時任美國財政部長的耶倫則對BTC 大加批評,稱之為「高度投機」和「低效」的交易,她認為:「比特幣是一種極為低效的交易方式,處理這些交易所消耗的能源驚人,同時還經常被用於非法融資。」耶倫也表示,現在是美國財政部研究數位美元貨幣的優點了。由聯準會推出的基於區塊鏈的數位美元,可能會帶來更快、更安全和更便宜的支付,但許多問題需要研究,包括消費者保護以及洗錢。 」

站在《反 CBDC 國家監控法案》通過的今天來看,戲劇效果拉滿。

薩爾瓦多的曲折囤幣路:從虧損數千萬美元到浮 4 億美元

2021 年 6 月,在薩爾瓦多總統 Nayib Bukele 的一力推動下,比特幣被該國認定為法幣,且該事件被刻錄在了比特幣686604 號區塊之上,成為了加密貨幣行業中的里程碑式事件——這意味著BTC 首次成為了主權國家的法定貨幣之一,中聰本幣中的另一個里程碑式事件。

當年 9 月,薩爾瓦多總統 Nayib Bukele發文稱,薩爾瓦多購買了首批 200 枚比特幣,並表示「隨著最後期限的臨近,我們的經紀商將購買更多」。就這樣,伴隨著BTC 價格的載浮載沉,薩爾瓦多走上了一條不被理解、爭議相當多的BTC 儲備之路。彼時,無論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或是薩爾瓦多本國公民對此都持負面態度,高度不認同相關措施。

但時間會告訴人們選擇背後的答案:

2022 年,根據媒體報道,採用比特幣後的第一年,薩爾瓦多的 GDP 成長了 10.3% ;

2023 年,薩爾瓦多總統表示:“我們已經看到了採用比特幣的好處。旅遊業增長了 95% ,我們獲得了很多私人投資。”

同年,薩爾瓦多正式宣布開始每天購買一個 BTC。今年 7 月 10 日,薩爾瓦多總統Nayib Bukele發文展示該國政府透過累積比特幣的獲利情況,截圖顯示,比特幣新高後薩爾瓦多政府持倉浮盈約4 億美元。其目前持倉總價值達6.91 億美元。

曾經看起來一意孤行的決策,如今成為了高瞻遠矚的選擇。

薩爾瓦多持倉浮盈數據

比特幣現貨ETF 通過:吹響「 1 BTC > 1 KG 黃金」的攻擊號角

時間進入 2024 年,經歷了長達十數年的累積、約 4 個加密週期的沉澱,比特幣現貨ETF 終獲美SEC 審批通過,BTC 的價格則終於突破 70000 美元新高,由此,一場BTC 對黃金的價值進攻,再次於金融舞台上開啟。

貝萊德CEO 月台:BTC 代表的是無價的自由

2024 年 7 月,貝萊德執行長Larry Fink 在CNBC 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先前對比特幣的看法有誤解,但是透過學習改變了看法,並且再次表示比特幣是數位黃金,自己已是比特幣信徒(Believer)。值得一提的是,在先前訪談中,有記者詢問他BTC 價值幾何,其反問道:「自由的價值幾何?」堪稱一次精妙絕倫的反問式回答。

數據解讀:BTC ETF 年度淨流入資金量為黃金 ETF 的 81 倍

事實上,在BTC ETF 通過後,不少人就將其與黃金ETF 做出了多方面的對比。

2024 年 3 月,彭博高級ETF 分析師Eric Balchunas表示,比特幣ETF 將在某個時候超越黃金ETF,除非發生某種黑天鵝事件。 ETF 剛推出時的資產管理規模為289 億美元,而目前11 隻現貨比特幣ETF 的資產管理規模總計達610 億美元。在大量資金流入和比特幣價格上漲的背景下,比特幣ETF 的規模正在接近黃金ETF,後者的總資產管理規模約為970 億美元。

2024 年 8 月,Deribit 亞太商務負責人Lin Chen發文表示:「今年ETF 整體流入表現都很好,IBIT(Blackrock 的比特幣現貨ETF)排名第 3 ,今年淨流入200 億美元;最受歡迎的黃金ETF 是GLD,目前資管體量為688.8 億美元;倍。

根據Radar 在X 平台發文表示,截止 2024 年11 月10 日,貝萊德的比特幣ETF 資產價值正式超過其黃金ETF 資產價值,短短10 個月內,共累積約332 億美元資產。作為對比,貝萊德旗下黃金ETF IAU 的資產價值為329 億美元左右。

2024 年 12 月底,根據統計, 2024 年比特幣與黃金ETF 資金流入中,比特幣ETF 總淨流入368 億美元;黃金ETF 總淨流入4.54 億美元。前者約為後者的81 倍。

2024 年的「數位黃金論」代表性人物:川普、Michael Saylor、交易員 Cobie

此時,圈內圈外人士不僅將黃金視為BTC 的“競爭對手”,更是高度樂觀地表達了對BTC 漲過黃金的強烈信心。

2024 7 月底於美國田納西州納什維爾舉辦的比特幣大會上,當時還未上任美國總統的特朗普就大膽發言表示:“按照現在的趨勢,比特幣未來將有機會超越黃金市值。”

2024 年 11 月,MicroStrategy 創始人Michael Saylor表示:“比特幣將吞噬黃金。它擁有黃金的所有優點,但沒有黃金的任何缺陷。”

當月,加密貨幣交易員Jordan Fish(化名Cobie)也發文表示:「比特幣翻轉黃金只不過是提醒我們回歸理智現實。它翻轉的倍數是更有趣的問題。也許5-10 倍是這一過程中正在接近的公平估值。」TheBlock 研究員Steven 在評論區問到「(你的意思是這個過程中正在接近的公平估值。」TheBlock 研究員Steven 在評論區問到「(你的意思是)在單數BTC 價格)在第 40973 萬萬美元?此外,其補充說:「老實說,雖然黃金也會受到來自比特幣競品資產的嚴重競爭,而比特幣基本上是星際數位黃金,因此正如牆上的文字所預言的那樣,隨著人類成為多行星物種,地球上的礦產岩石、黃金投資者們可能會選擇更具優越性的資產上面。

該觀點得到了Paradigm 聯創Matt Huang 的資訊補充,有消息顯示太空中某個巨型小行星擁有價值700 兆美元的黃金。

BTC 數位黃金史最終章: 1 BTC > 1 KG 黃金已成定局

2025 年 1 月,高舉加密友好大旗的川普正式就任美國第 47 任總統,由此,屬於BTC 乃至整個加密貨幣行業的又一波熱潮再次襲來,而在BTC 價格接連突破 11 萬美元、 12 美元之後, 1 BTC > 1 KG 黃金幾成市場常態。

BTC 站穩 11 萬美元上方即可維持大於 1 KG 黃金

根據Kinesis 網站最新消息,每公斤黃金目前價值 107, 757.50 美元;作為對比, 1 枚BTC 目前價值 118, 017.7 美元。

此外,根據8 marketcap 數據,目前黃金整體市值約為22.6 兆美元,位列全球資產第一名;BTC 總體市值約為2.4 億美元,位列全球資產第 5 名,二者總體市值差距也從此前的 12 倍左右縮小至9 倍左右。

全球資產市值前五

另外,作為對比,去年 12 月 16 日,BTC:黃金兌換匯率升至歷史新高, 1 BTC 可兌換為38.0797 盎司黃金,目前則維持在34 盎司黃金以上。

BTC:黃金匯率圖

當然,這樣的歷史成績伴隨的並不總是支持和讚譽,也有否定和批評。

早在2020 年初,隨著黃金價格本週創下七年來的新高,達到 1670 美元/盎司,當年整體上漲了 10% ;作為對比,比特幣當時跌破 9300 美元的關鍵支撐位。當時,經濟學家、黃金支持者 Peter Schiff 便曾發文表示:“比特幣的下跌顯示,比特幣是數字風險,而不是數字黃金。”

無獨有偶,彼時中國銀行前副行長王永利在新浪專欄刊文稱,比特幣儘管高度模仿黃金的機理,但它卻根本不是真正的黃金,只能是數位化的「虛擬黃金」或「虛擬資產」。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衝擊,比特幣等「數位幣」價格大跌,一週內價格大跌三分之二。人們應充分認識到,它們不可能成為“數字黃金”,也不可能成為強勢貨幣或避險資產,應從對各類“數字貨幣”的幻想中徹底擺脫出來,對貨幣有個清醒和準確的認知。

但 5 年後的今天再看,只想讓人感慨一句:“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推薦閱讀:

B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