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James,動區趨BlockTempo
自從數年前Arbitrum、 Optimism 等先驅開始在以太坊上構建Layer 2 網路,以支持更快、更便宜的交易體驗後, Layer 2 網路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據L2 Beat 數據顯示,現有73個運行中的Layer 2、 20 個Layer 3 ,還有81 個即將推出的項目和12 個已建檔的項目。
不過有DeFi 之父稱號的Fantom 基金會董事Andre Cronje、 Sonic Labs 技術長Andre Cronje 今日發推,將砲口對準L2 ,指L2 作為應用鏈,對開發者來說不合邏輯,並列多個理由:
部署時幾乎沒有任何基礎設施(穩定幣、預言機、機構訌管等)
沒有基金會或實驗室提供協助
中心化架構易受攻擊
分散流動性並強制通過跨鏈橋
沒有使用者和開發者社群
將時間花在處理上述問題上,而不是專注應用程式和使用者
消除網路效應
交易確認時間仍較長(有些供應商不願合作)
單獨開發(沒有合作團隊)
Andre Cronje 也表示,應用鏈也嚴重低估了基礎設施和合規性的成本(包含瀏覽器、主機、交易平台、預言機、橋接、工具包、整合式開發環境、出入金、原生發行和整合、監管、合規性),光是2024 年,應用鏈就已花費1, 400 萬美元開支,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經常性成本。
針對Andre Cronje 的說法,開發者們議論紛紛,有開發者表態贊同,稱「 100% 同意,當沒有基金會的支持和幫助時,在應用鏈上建構產品是沒有意義的」、「考慮到如此大的開銷,我很好奇為何還有更多L2 要推出,需要大量交易才能賺錢」。
但也有開發者持不同意見,一名開發者表示,雖然千篇一律的L2 可用基礎設施有限,但L2(甚至L1)之間更強的可組合性,完全消除了對本地穩定幣、預言機和機構訥管的需求,很少人理解框架轉變。
該開發者對Andre Cronje 的許多論點也不贊同,強調L2 應用鏈當然是去中心化、且安全的,他坦言,應用鏈的基礎設施成本可能比單純應用更高,但堅信隨著服務需求競爭加劇,許多基礎設施的成本將趨向於零。
Andre Cronje 力推Sonic
在Andre Cronje 看來,Layer 1 可能應該致力於用技術增強其可擴展性,而非一直創造Layer 2 產生問題,他最近就正在全力領導Layer 1 區塊鏈Sonic(原Fantom)網路的設計和開發,Fantom 基金會最早在去年10 月揭露,將推出Sonic,旨在提升可擴展性和效能。
今年9 月初,Sonic 測試網正式上線,Andre Cronje 接著在9 月25 日宣布,Sonic 主網將在今年12 月正式推出,力邀開發者在其生態上建立應用,也表示Sonic 引入信用評分機制,有機會成為首個解鎖11.3 兆美元市場(全球無擔保貸款市場規模)的公鏈。
Andre Cronje 當時曾大力宣傳自家Sonic 網路的效能,包含高達90% 的交易費用會返還給開發者、每秒交易筆數(TPS)突破1 萬筆、交易最終性(TTF)約1 秒、支援原生穩定幣,並在與以太坊的橋接上,致力於開發Sonic Gateway 的新原生橋接技術,以大幅提高從其他鏈轉移資產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