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區塊鏈技術在各個領域的迅速發展,去中心化實體基礎設施網路(DePIN)不僅已成為一個備受矚目的概念,有分析師認為,DePIN 不僅正在成為現實世界中加密應用的新趨勢,並且是一個極具潛力的領域。而Roam 所建構的開放式無線網絡,將為全球用戶提供免費、安全且無縫的無線接入體驗。透過加密激勵機制,Roam 不僅推動了網路供給側的擴展,還產生了大量有價值的數據,特別是位置資訊和時間數據。在專案初期,許多類似的專案會開發自己的區塊鏈,用戶可以透過挖礦或白名單的方式取得其原生代幣。然而,近年來的趨勢是將代幣發行在其他成熟的鏈上,例如Solana、IoTeX、Peaq 等。這就引發了一個問題:這些DePIN 專案是否會像其他去中心化應用程式(Dapps)一樣運作?又該如何找到促進成長並為用戶提供最大價值的最佳途徑?對此,Roam 正在探索一條全新的發展道路。

Roam:引領下一代無線連接
目前,WiFi 和蜂窩網路是兩大主要的無線通訊方式。 WiFi 承載了約74% 的行動網路流量,而剩餘的26% 則由蜂窩網路承擔。然而,這兩種連接方式都面臨各自的挑戰。大多數公共WiFi 網路雖然免費,但通常缺乏安全性,用戶需要頻繁登錄,因此難以提供像蜂窩網路那樣流暢的使用體驗。而蜂窩網路目前最大的挑戰則在於高昂的費用,尤其是體現在用戶使用國際漫遊時。此外,WiFi 網路與蜂窩網路之間的無縫銜接目前仍未真正實現。
因此,Roam 致力於建立一個去中心化的全球WiFi 漫遊網絡,提供無縫、安全且無國界的網路連線體驗。透過引入OpenRoaming™ 技術、去中心化識別碼(DIDs)和可驗證憑證(VCs),Roam 使用戶能夠輕鬆連接WiFi,無需繁瑣的憑證或複雜的設定。這種去中心化的方法有效提升了用戶隱私和安全性,確保用戶能夠在不同網路之間自由漫遊,同時保持穩定和安全的連線。值得一提的是,Roam 的網路不僅服務於個人,還將設備和人工智慧納入其中,為當今的互聯世界提供了多元化的解決方案。
截至目前,Roam 已擁有超過 100 萬的應用用戶,覆蓋 190 多個國家,提供超過350 萬個OpenRoaming™ 節點,並有用戶貢獻的60 萬個節點。根據Depinscan.io 的數據,Roam 已成為全球第三大DePIN 網絡,充分體現了Roam 在全球範圍內構建更具互聯性和協作性的網絡基礎設施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為了更能解決WiFi 連線問題,Roam 為用戶提供全球範圍內的免費Roam eSIM 套餐,支援OpenRoaming WiFi 網路的建置與驗證。透過網路所產生的現金流,Roam 能夠為全球196 個國家的建造者提供免費的蜂窩網路存取服務,從而有效啟動DePIN 的飛輪效應,進一步加速了網路的擴張與發展。
超越現有的DePIN 模型
現有的DePIN 專案通常是基於 blockchain L1 的應用,主要特徵在於連接大量設備,期待在規模化後能夠實現網路效應。然而,隨著Roam 網路的不斷擴展,我們意識到對現有的DePIN 營運模式進行升級和改進非常必要。
首先,DePIN 的核心目標不應只是連接設備,而是更應注重於連接人。物聯網(IoT)產業的發展歷史已經表明,儘管連接設備的網路確實有一定的價值,但如果無法直接與用戶建立聯繫,這種價值將始終是有限且局部的。其次,DePIN 應該透過提供服務的方式與用戶互動,而這些服務往往與區塊鏈本身沒有直接關聯。換句話說,服務應與區塊鏈保持相對獨立,Web3 技術僅作為專案實現的工具。最後,DePIN 從根本上來說,是一個處理特定類型資料的網絡,這些資料要么直接來自設備,要么透過使用者與設備的交互產生。
因此,DePIN 專案不應被簡單視為運行在blockchain L1 上的Dapp,而應被視為與blockchain L1 並行運行的獨立網絡:兩者都通過代幣激勵構建網絡,維護數據賬本,並通過社區推動其上層應用的開發。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將某些DePIN 專案視為 Physical L1。如果將 blockchain L1 比作高速公路,應用是巴士,用戶是乘客,那麼Physical L1 則更像電信網路或電網,透過提供服務連接用戶,並為高速公路的運行提供支援。
Roam 的電信數據網路角色
Physical L1 是指透過連接設備建構的網路來處理特定類型的數據,從而在其上開發出應用程式以服務使用者。這一模式是對DePIN 的重要擴展,而Roam 的電信資料網路是基於Physical L1 模式的首個成功實踐。 Roam 與 blockchain L1 在以下幾個方面有共通之處:
1. 建構節點網路以維護資料帳本
Roam 透過建構大量Roam 挖礦節點,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網路體系。每個節點不僅為使用者提供網路服務,還能在與使用者互動的過程中,精確產生位置和時間資料。這些資料帳本在鏈外的後端節點中進行維護,並透過跨鏈橋技術在Solana 及其他協作區塊鏈上進行記錄和儲存。相較之下,blockchain L1 的網路節點則主要負責處理和保存鏈上交易數據,而資料帳本本身即構成了區塊鏈的基礎。
2. 透過代幣激勵實現網路擴展
與 blockchain L1 類似,Roam 透過「挖礦」機制來激勵用戶參與網路建置以及其上層應用的開發。代幣激勵機制主要用於推動網路供應側的發展。 Roam 的節點提供者需要負責提供無線網路服務,而網路驗證者則會親自到各地測試和驗證網路的連通性。由於Roam 網路能夠產生實際的現金收益,Roam Growth 產品不僅為節點供應商提供了收益機會,同時,基於代幣的收益產品在blockchain L1 的節點建設中也十分常見,尤其是在採用權益證明(PoS )機制的區塊鏈中,如以太坊。
3. 社區驅動的成長
社區是實現成長的核心動力。 Roam 為電信服務供應商帶來了全新的營運模式,徹底打破了傳統的付費使用模式。用戶可以透過部署WiFi OpenRoaming™ 節點或參與網路驗證來共同建立網絡,進而獲得免費服務和代幣激勵。而Roam 的商業化收入則主要來自那些利用Roam 硬體設備開展業務或向Roam 用戶銷售商品和服務的企業。社群的力量是這個免費營運模式成功的關鍵。沒有一個龐大且活躍的社區,這種免費商業模式將無法持續。
Roam 的願景
Roam 致力於打造新一代全球開放式無線網絡,旨在實現免費、安全、無縫的網路連線。透過採用Physical L1 模式,Roam 建立了一個基於位置和時間資料帳本的網絡,並透過代幣激勵機制推動網絡的供給側和使用側擴展,實現由社區主導的管理與發展。這一模式與Roam 始終追求的使命保持一致,即創建一個更具開放性和多樣性的生態系統,為用戶帶來持久的價值和利益。
這項策略性舉措標誌著Roam 生態系統進入了一個注重永續創新與成長的全新時代。
Roam 的生態系統由四個核心模組組成:Roam Network、Roam Growth Product、Roam Discover 和Roam Community。 Roam Network 將專注於核心基礎設施的開發與維護,包括Roam 應用和網路節點的建置與營運。 Roam Growth 旨在吸引企業入駐,鼓勵他們開發能為企業本身和Roam 網路建置者帶來雙重效益的應用。 Roam Discover 則專注於支持個人在Roam 生態系統內啟動創業項目,並為其提供關鍵支援。 Roam Community 是一個促進成員間交流與合作的平台,推動資訊分享與網路參與。
在用戶參與方面,Roam 將由傳統的獎勵機制(如折扣和空投)轉向與用戶建立更深層的關係,鼓勵其積極參與網路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