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週,模組化計算層與ZK-RaaS 平台Lumoz 正在進行節點銷售活動。
一發售便遭遇市場瘋搶,更有社群用戶「重金跪求一個Lumoz 預售邀請碼」。預售階段,前四等級Tier 節點在極短的時間內全部售罄;目前正處於第二輪節點白名單輪售賣,累計節點銷售數量超過51000 個(總計10 萬個),實時FDV 超5600 萬美元。

Lumoz 並不是首創節點發售的項目,包括Aethir、CARV 以及ALIENX 在內的多個優質項目都曾開展過這一玩法,但Lumoz 卻是最火並且期待值最高的一個。
在「模組化計算層」以及「ZK-RaaS 支援一鍵發鏈」強大敘事下,Lumoz 獲得包括IDG Blockchain、OKX Ventures、HashKey Capital 等多個頭部資本加持,累計融資超2000 萬美元估值3億美元,社群用戶更是對未來專案首發上線一線平台拉滿了期待。
問題來了,在當前BTC 價格持續高位橫盤以及未來行情充滿不確定性的背景下,參與節點售賣真的是一門好生意嗎?眾多節點販售的項目中,為什麼Lumoz 才是最終贏家?
一、節點售賣,讓專案獲得融資與忠實用戶
過去幾個月,不少專案都在進行節點販售。為什麼專案方對這種方式如此青睞?
一個很重要的考量,節點售賣可以為專案在市場獲得大量融資。特別是一些種子輪或戰略輪只有廖廖數百萬美元的項目,想要進行公鏈開發缺少足夠的成本,節點售賣可以提供大量充足的資金。代表案例是Aethir, 2023 年進行節點販賣前只獲得900 萬美元融資,最終節點出售獲得上億美元融資,最終支撐項目走到上市。
當然,這種方式其實帶有賭的成分,因為如果專案無法順利透過售賣獲得新資金用於發展,提前購買節點的用戶可能最終與專案「同歸於盡」。因此,參與節點販賣需要事先檢視專案實力,例如專案融資狀況,如果融資太少或投資機構並不知名,則表示專案可能夭折,建議避坑。從這個角度來看,Lumoz 似乎是近期節點販賣專案中融資金額最突出的一個。

根據公開資料, 2023 年4 月,Lumoz 完成400 萬美元種子輪融資;2024 年4 月,Lumoz 曾以1.2 億美元估值完成600 萬美元Pre-A 輪融資;2024 年5 月,以3 億美元估值完成超千萬美元策略輪融資,IDG Blockchain、OKX Ventures、HashKey Capital、Polygon、NGC Ventures、KuCoin Ventures、Gate Ventures、G Ventures、MH Ventures、Summer Ventures、Aegis Ventures 等參投。
比較有趣的是,Lumoz 的投資機構中有一些交易所資本,例如OKX Ventures,從頭到尾一直陪伴著專案成長,因此社群普遍認為Lumoz 未來首發上線OKX 的機率超過90% ,甚至可能同時在幾個交易平台同時開啟IEO 上線。
除了融資之外,節點售賣可以為專案培養更多忠實用戶,同時為專案提供大量驗證支撐。在專案新創階段,由於缺乏知名度很難直接吸引用戶進入參與節點驗證工作,而為了追求去中心化,這些第三方驗證節點的參與是不可或缺的。因此,節點售賣可以有效吸引早期用戶參與,絕大多數專案方都為節點預留了一定比例的代幣作為獎勵。
根據統計,ALIENX 預留40% 的代幣是比例是最大的,但這些代幣需要5 年解鎖,無疑為未來增添了極大的不確定性;Aethir 則只預留了15% ,並且需要4年解鎖。 Lumoz 預留25% 代幣且三年線性解鎖,是所有節點販賣項目中綜合對比下來最佳的選擇。
二、收益分析,參與節點販賣是一門好生意嗎?
聽起來,節點售賣給專案方帶來的好處不少,對一般用戶來說,參與節點也是一次獲取超額收益的投資機會。
現今的加密行情,比特幣處於6 萬美元以上持續高位橫盤,而一眾山寨幣卻沒有奮勇直上,甚至不斷下跌。一些投資者將這輪多頭市場總結為VC 砸盤,稱VC 專案是高FDV、低流動性。這種說法固然有失公允,但也直觀反映投資者的無奈:一些高潛力價值項目投資份額被VC 瓜分,普通投資者淪為接盤的韭菜。
參與節點售賣,或許是投資人變革投資方式的一條有利的途徑。用戶可以在專案上所之前以更低的估值參與早期投資中,以獲取更高的投資收益。
(1)參與節點售賣獲得早期參與
不少人錯誤解讀,認為節點販賣等同於公募,其實這並不正確。因為公募的估值是遠高於專案最後一輪從VC 手中融資時的估值,換言之公募相當於給VC 接盤。而節點售賣卻不完全等同於此邏輯,我們甚至可以將節點售賣理解為參與一級市場。

(Lomoz 節點販賣情形)
以上圖Lumoz 這次的節點銷售為例,其節點總數為10 萬個,Tier 為10 個。如果用戶買到了Tier 1 ,只需要花費200 美元,而此時專案估值為640 萬美元,遠低於目前Lomoz 最後一輪Pre-A 輪的3 億美元估值。也就是說,買到了Tier 1 的用戶其成本與早期種子輪時VC 的成本一致,不存在給VC 接盤的情況。即便用戶購買最後一個等級的Tier 10 ,專案最終估值不超過2.9 億美元,也與最後IDG Blockchain、OKX Ventures 等機構成本基本一樣。目前白名單銷售只進行到Tier 6 ,專案估值只有1 億美元,越早參與估值越低,收益越高。
實際上,Lumoz 節點總數最初設定為20 萬,Tier 最初設定為50 個,如今這樣的轉變無疑讓項目估值保持在合理範圍內,防止過度膨脹,同時也為節點參與者預留了充足的利潤空間,增強了他們抵抗風險的能力。
相較之下,Aethir 先前的節點售賣不科學,透過節點銷售融資1 億美元,估值直接拉到了30 億美元以上;最終上線首日,FDV 定格在32 億美元,沒有大的上升,不少參與節點的用戶淪為接盤韭菜——即便是Aethir Tier 1 節點,當前節點收益為每天31.44 枚ATH,在當前幣價0.07 美元的前提下需要7.5 個月才能回本。
而Lumoz 目前的節點預期回報,即便按照上線後3 億美元FDV 估算,購買Lumoz Tier 1 節點的用戶只需要一個月回本,半年淨收益率超20 倍;若購買Tier 5 節點,則4 個月回本,半年收益近2.5 倍。如果Lumoz 上線後估值暴漲,則相應的回本週期也會更快。
(2)Lomoz 節點權益與成本
當然,除了代幣分配,Lumoz 也為節點參與者提供更多豐富的獎勵,這也是其他節點販賣計畫所不具備的。例如,Lumoz 會為節點持有者提供4000 萬積分獎勵——在6 月25 日至8 月4 日的40 天內,每天派發100 萬積分,TGE 之後用戶可將這些積分兌換為Lumoz 主網代幣。
更關鍵是,節點持有者還能獲得Lumoz 生態新鏈潛在代幣空投等多重獎勵。目前,社區規模上百萬,生態TVL 總和超40 億美元,Lumoz RaaS 服務現已支援Merlin Chain、HashKey Chain、ZKFair、Ultiverse、Matr1x 等20 多個L2 鏈。用戶參與Lomoz 節點販賣,相當於拿到了幾十個公鏈的空投門票。
說完了收益預期,另一個問題是參與Lomoz 的門檻高不高?相較於io.net 今年的節點挖礦需要超強的硬體設備投入以及各種KYC 認證,用戶參與Lomoz 運行節點對硬體配置要求相對較低: 4 核及以上CPU、 8 GB RAM 內存以及16 Mbit /s 頻寬的設備,另外使用者可自行綁定許可證運行節點挖礦,也可將NFT 委託給其他節點進行挖礦。
當然,考慮到今年下半年聯準會可能迎來降息,宏觀環境可能連帶著加密市場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為了防止節點參與者出現虧損情況,Lomoz 也貼心地設定了「反悔機制」。在代幣TGE 後六個月後,將開設退款窗口;用戶不滿意可以申請退款,將收到首付款的80% ,並退回所有產生的代幣和NFT。換言之,如果到時候幣價高,用戶挖礦產生的收益較高可以選擇繼續挖;如果嚴重虧損可以直接退款,只需要付出20% 的成本,相當於直接兜底。
三、潛力賽道,為 ZK Rollup 提供模組化計算層
雖然有著明星機構加持,但對投資人來說,如果專案未來前景不明注定很難走到對岸,參與節點販賣只會血本無歸。
特別是目前,發鏈已成為眾多Web3 創業家的首選,dYdX、Magic 以及FXS 等一眾DeFi 專案也加入了發鏈陣營,畢竟自建公鏈的估值要遠高於單一的專案。而一些沒有原生技術基因的團隊,發鏈門檻較高。 Lumoz 正是為上述有需求的專案提供「賣鏟子」計畫服務。
Lumoz 是一個模組化計算層與ZK-RaaS 平台,同時解決ZKP 證明生成與驗證過程中的計算成本與中心化問題,並且為項目方提供一鍵發鏈的能力——通過其無需編碼的ZK- Rollup Launchbase,任何使用者都能無程式碼產生客製化的zkEVM 應用鏈。同時,Lumoz 透過Decentralized Prover Network 來為通用ZKP 運算提供底層算力。在Prover Network 之外,Lumoz 進一步將驗證層開放給了普通用戶,其zkVerifier 旨在實現去中心化驗證,可以有效降低L2 Gas 成本。
「Lumoz 的定位結合了ZK-RaaS 和DePIN,提供低成本且便捷的ZK-Rollup 部署能力,OKX Ventures 看到了其在ZK-RaaS 領域及Prover 技術方面的進步,該筆投資將助力Lumoz 加快模組化計算層和ZK-RaaS 平台的開發和技術創新。
事實上,ZK-Rollup 的發展潛力早已被業界證明。以太坊在誕生後就一直面臨可拓展性問題,Rollup 是Layer 2 主流擴容方案,其核心思想是將「打包」後的交易資料區塊發佈在鏈上,從而降低交易有效性驗證的難度。早就2020 年,以太坊創始人V 神就曾更新以太坊路線圖,強調「以Rollup 建構為中心」。 Rollup 通常包括結算層、執行層、共識層、資料可用性層。然而,對於ZK-Rollup,需要一個額外的核心模組,即證明層(Prover Layer)。目前,Lumoz 是模組化Rollup 領域為數不多提供模組化Prover 網路的供應商。

ZK Rollups 賽道正面臨的一些痛點:計算ZKP 的成本高昂,目前大多數ZK-Rollup 依賴中心化的Prover;零知識技術的複雜性使得建造符合EVM 的ZK-Rollup 變得困難。為了解決ZKP 的運算成本與中心化問題,Lumoz 提出了ZK-PoW 演算法,大幅降低ZKP 運算成本,自推出以來,ZK-PoW 機制已吸收全球145 家礦工參與,測試網驗證節點超2 萬。此外,為確保資料處理過程及其結果的安全性、準確性和分散性,Lumoz 網路引入了節點驗證機制,由zkVerifier 驗證由zkProver 產生的ZKPs。
總得來說,Lumoz 模組化運算層方案無需專案方考慮ZKP 系統的建置與運營,降低了專案方發行ZK-Rollup 難度。使用者可以自主在其Launch Base 中選擇各種Layer 2 所需的元件,包括SDK、結算層、資料可用性層、排序器等等,操作過程中無需任何程式碼,大大降低了發行ZK Rollup 的難度,讓團隊專注於生態營運等非技術層面。
結束語
在頂尖技術的背後,是創始團隊強大的技術核心作為支撐。 Lumoz CEO NanFeng,畢業於清華大學,核心團隊在ZK 技術的研發上投入近5 年時間,這才造就了今日的Lumoz。
目前,Lumoz 節點售賣已進入白名單階段,正在出售Tier 6 ,單價402 美元。白名單結束後,正式的公開發售將於7 月3 日下午3 點(UTC+ 8)開始,有興趣的用戶可以進入官網進行參與: https://node.lumoz.org/whitelist-sal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