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Mark
原文編譯:深潮 TechFlow
在 Paul Graham 著名的Be Good文章中,他概述了新創公司如何找到產品市場契合點:製造人們想要的東西。如果我們認為我們的代幣是產品,那麼我們剩下的問題是:我們如何製造人們想要的代幣?
Paul 給出的第一個建議是,一開始不要過度擔心商業模式,儘管他承認在不考慮如何獲取價值的情況下創造價值就是慈善。在加密領域,我們看到事情是反過來的。透過發布實用代幣,人們必須購買這些代幣才能使用它們(有時提前幾年),價值在創造之前就被捕獲了。這也許就是為什麼許多成功的加密代幣生態系統在早期看起來更像騙局而不是慈善,尤其是對於那些深諳傳統創業模式的人來說。
是否有可能按照 Paul 最初建議的精神,為了找到代幣市場契合點,加密新創公司根本不應該擔心為其代幣持有者創造即時價值,而應該專注於透過出售代幣來首先捕獲價值?
代幣作為敘事發現工具
建立早期、尚未找到產品市場契合點的新創公司最具挑戰性的部分之一是需要不斷與客戶交談,以評估他們對你可能想要建立的新產品或功能的興趣。創辦人不懈努力,與生態系統中的各種利益相關者建立關係,希望透過保持緊密聯繫,他們可以創建緊密的回饋循環,以設計出完全符合市場需求的解決方案。回饋循環越緊密,團隊就能越快迭代出最佳解決方案並在市場上進行測試。然而,與客戶交談並不能規模化,願意與你見面或接電話的人是有限的……那麼其他人呢?
當我們觀察現有的擁有自己代幣的加密項目時,我們發現代幣價格與市場對該代幣生態系統未來價值的預期之間存在另一種反饋循環。無論是 Uniswap 的代幣因收費開關提案而上漲,還是Vitalik 因其計劃推出自己的鏈而出售 MKR ,或是$DEGEN 因計劃推出L3而上漲,我們看到代幣價格對項目未來計劃的新聞反應相當靈敏。
代幣在某種程度上預測了市場,它反映了人群對朝著特定方向發展的項目的集體興趣,以及預期這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這種回饋循環的效率由代幣的流動性決定,像BTC 和ETH 這樣流動性較高的代幣會立即對新聞事件作出反應,而較小的項目則吸引較少的投機者在新聞事件上進行交易。然而,即使是流動性較低的代幣,如果人們對專案建構的敘事感興趣(即他們相信所描述的解決方案將在未來對某人有價值),也會吸引新的買家。過去六個月AI 代幣估值的巨大擴展就是明顯的證據:儘管目前很少有AI 代幣為任何持有者創造價值,但市場已經重新評估了這些生態系統未來可能創造的價值,基於傳統AI 新創公司現在已經創造的巨大價值。
這個過程有趣之處在於,透過發布代幣並吸引足夠的流動性關注(以便人們願意花時間/金錢來交易你的新聞),團隊可能會對未來的產品發布形成極其緊密的反饋循環。除了與人類的對話外,加密產品建構者還可以透過逐一循環這些產品決策,直到找到市場重視的(即導致代幣價格大幅上漲的那個),來對產品決策進行溫度檢測。一旦這種情況發生,你就會知道你正在朝著市場認為有意義的方向構建,並且在這樣做的過程中,你已經利用代幣的價格機製作為發現大眾市場需求的工具,而無需事先構建任何東西。
代幣作為高效的創投工具
讓人們根據他們對專案未來能滿足需求的信念來買進專案的機制,是創投的核心。這也是按照 Paul Graham 所描述的模式創造價值的前提條件之一,這就是為什麼技術創辦人早已以某種形式在做這件事。
通常,當新創公司去籌集創投時,是因為他們有一組特定的目標或計劃,需要新資金來實現。這為創辦人提供了一種反饋循環(如果人們討厭你的新計劃,他們就不會投資),但這種反饋既排他又不透明,而且這種反饋循環大約每 18 個月才返回一次。
代幣允許任何人隨時自由參與為新項目提供資金,從而增加了市場上可參與購買早期項目的可用資金供應量,提高了項目獲得資金的比例。如果一項新提案透過提供代幣所能實現的新用例,擴大了代幣的市場機會,那麼市場就會賦予該專案更高的價值,代幣庫的規模也會隨之擴大。這樣,市場就是創新的直接融資機制。這正是代幣成為擴大地球上人類潛力的強大工具的核心。
儘管創投家喜歡寫長篇文章表達對代幣的熱愛,但顯而易見的是,代幣直接與創投競爭,它們是替代產品。作為一名創辦人和現在的風險投資者,我相信對於所有創辦人來說,某種程度的創投資金是有用且必要的,擁有優秀的團隊成員是一個巨大的解鎖,特別是當他們願意積極幫助你建立生態系統時。這取決於團隊本身及其所在的市場,但我不認為任何人需要 0 的資金。創投家還在公共代幣市場枯竭期間繼續資助早期專案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通常因承擔這種風險而獲得豐厚回報。
應對市場週期性
代幣有一個不幸的缺點,就是隨著市場關注度的變化,資本也會跟著流動。市場參與者的類型各不相同,其中投資者的注意力持續時間與他們的投資複雜程度呈正相關。因為人們會根據自己的最新觀點不斷調整投資組合,代幣的價值循環依賴它能否持續吸引並保持市場參與者的關注,而這些參與者會把精力投入交易活動。
團隊解決這個問題的一種方法是“敘事衝浪”,即不斷將他們的項目與最新最熱門的加密貨幣價值主張聯繫起來,以吸引流動性。他們希望透過不斷增加代幣所能實現的功能,來最大化代幣的價值。
團隊保持新鮮感的另一種方法是使用 Meme:偉大的 Meme 透過在社區中迴響產生雪球效應,社區之間的 Meme 戰爭也非常強大。擁有出色 Meme 創建循環的社區確保始終在社交平台上創建/分享大量內容,並保持他們的代幣在大家的腦海中。這就是為什麼 Meme 是維持代幣足夠流動性所必需的元素之一,也是為什麼 Meme 繼續在吸引和保持流動性方面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如果你允許合適的人足夠早地加入生態系統,他們將有內在動機去談論你的專案並幫助其成長。如果你將太多代幣的倍數分配給那些不願意持續分享專案的人,那麼它將在長時間內難以維持關注。
避免決策的過度金融化
想像一個市場完全有效率的世界,一個專案的代幣價格作為完美的預言機,判斷某個行動是否最佳。也許市場充滿了大量 AI 代理,它們根據各個項目的更新交易代幣,並且能夠很好地預測某個特定舉措是否會成功。想像一個團隊完全依賴這種回饋循環——只採取外部市場參與者驗證為值得的行動。如果有人問「誰在這裡負責?」正確答案將是整個市場(透過代幣價格) ,其他所有人在代幣生態系統中只是幫助實現市場目標的管家或託管人。問題是,這種組織治理系統真的會比其他模型實現更多嗎?
我認為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某個行業的最佳創始人討厭被告知該做什麼。他們對市場非常了解,並且對建立最佳行動路線有自己的想法。其次,最佳創辦人通常對這些意見偏離主流共識感到自在。事實上,他們常常以此為傲。重要的是,這些偏離正是他們建立如此成功公司的原因:每個市場誤解都是一個套利機會,獎勵第一個有勇氣反對的人。當今最成功的公司經歷了市場積極貶低他們工作的長時間階段,正是他們抵禦這種力量的能力使他們在長期內變得如此有價值。他們透過對整個市場說「你錯了」而獲勝。
偉大的創始人是有遠見的人,他們不像其他人那樣追求局部最優解,而是探索新的領域,尋找那些被認為不存在的新機會。他們透過提出其他人從未考慮過的問題,依靠直覺在缺乏數據的情況下快速轉換概念。這使他們能夠比競爭對手更快地達到產品市場契合度(PMF),贏得市場,並從無到有地創造出有價值的生態系統。
如果團隊收集到了有關有價值的未開發市場的新數據,他們最不願意做的事情就是公開分享這些數據,讓所有競爭對手都能立即看到。透過保密策略,最優秀的創辦人可能難以吸引公開市場的注意力,但他們可以透過私人融資輪來吸引資金,這些輪次的參與者都是經過精心篩選、具有高度可信度的。他們還將受益於找到那些能夠理解其願景並具備與創始人相同直覺跳躍能力的投資者——那些與他們一樣具有瘋狂創意的人。
那麼,真正找到代幣市場契合點需要什麼?
回到我們最初的問題,我們看到代幣是一種強大的工具,團隊可以使用它來發現他們非常適合的市場需求和敘事。與先前的產品創辦人一樣,代幣創辦人可以根據代幣提供的大面積回饋,快速迭代代幣的價值主張。
為了維持這個回饋循環的活力,團隊應該努力在社群平台上持續吸引持久的注意力。他們應該深刻了解圍繞他們的各種敘事,並理解市場為什麼會為每個敘事賦予價值。他們應該使用內容和 Meme 保持在人的注意範圍內,以免失去興趣並重新平衡他們的投資組合。最重要的是,他們應該專注於吸引高價值的貢獻者,這些人相信使命,並願意用他們的資本和精力來支持。如果團隊做得好,他們將建立一支永遠不會出售其代幣的支持者大軍,並將代幣傳福音給新的受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