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提示: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的風險。——銀保監會等五部門
資訊
發現
搜索
登錄
简中
繁中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BTC
ETH
HTX
SOL
BNB
查看行情

friend.tech這麼涼,為什麼還要炒FRIEND?

区块律动BlockBeats
特邀专栏作者
2024-05-21 13:00
本文約4410字,閱讀全文需要約7分鐘
FRIEND 是通往「FT meme」的入場券。

原文作者:Luccy

5 月4 日,friend.tech 正式發布 V2 版本,並進行FRIEND 代幣空投,一點積分可以兌換一枚FRIEND。一時間,這個消失了半年的「社群明星」又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其代幣FRIEND 更是在短短數日內突破億美元。

正主仿盤「均落幕」,積分交易「無人理」

friend.tech 於去年8 月初上線後,ZhuSu、加密KOL Adam Cochran 等知名人士入駐並開始了交易,隨後8 月19 日,Paradigm 公開承認其參與了friend.tech 種子輪投資,friend.tech 因此走入眾人視野,並創下了單日58 萬筆交易的神話紀錄。

縱使friend.tech 數據再好看,也難逃SocialFi「曇花一現」的命運。

僅過半個月,friend.tech 每日完成的交易數量僅剩2.5 萬次,減少約95% ,每日收入從170 萬美元最低降至17 萬美元。隨後,創辦人提幣、機器人帳戶大量搶跑獲利、積分規則變更頻繁使得社群用戶體驗不盡如人意,在大量真實用戶帳號被誤判為機器人後,friend.tech 也開始走下坡路。

先前包括BTC、Sloana、BNB、Polygon、Mantle、AVAX 在內的各公鏈爭相推出自己的「FT 仿盤」,連FT 所依賴的Base 鏈上也出現了Words.art 和Pal 仿盤專案。儘管各仿盤都聲稱自己針對FT 做出創新改變,但在friend.tech「墜落」後,也一起消失在大眾的視野中。

此外,friend.tech 積分總設定有1 億個,在測試期間總計分配9,000 萬,剩下的1,000 萬於v2 版本中分配。然而在測試階段結束後的2 個月內,friend.tech 積分在Whales Market 上累積成交273 萬美元。

目前,根據Whales Market 數據,比特幣L2 協議Merlin Chain 的MERL 積分交易量達387 萬美元、depin 協議io.net 的IO 積分交易量達487 萬美元、跨鏈互通協議Wormhole 的W 積分交易量達550 萬美元,遊戲Portal 的PORTAL 積分交易量更是達到600 萬美元。

因此,對於一個靠病毒式行銷炒作引爆SocialFi 賽道的計畫來說, 273 萬並不算優秀。甚至可以說,彼時的friend.tech 積分本身還沒有這個新興的積分交易市場吸睛。

交易量一週破億,FREIND 魅力何在?

若僅從數據表現上看,friend.tech 確實已經「涼了」。但有趣的是,相較於積分市場的慘淡,FRIEND 在一週內就實現了億美元等級的突破。根據dune 數據,截止撰稿時,FRIEND 交易量已超37 億美元,可以說有著天壤之別。

最「Base」的代幣

4 月5 日,Friend.tech 官員宣布,「從下週(即4 月8 日)開始,將Twitter 連結到您的Friend.Tech 帳戶將成為可選的。新用戶在註冊時將能夠選擇任何無人認領的用戶名。新帳戶。

V2 意味著空投真的要來了,一時間,friend.tech 淨流入激增。根據Dune 數據,friend.tech 在4 月8 日有1300 ETH 的淨流入,是自2023 年9 月29 日以來的最高淨流入量;同時交易量增至700 萬美元,此前, 2024 年平均交易量為100 萬美元;TVL 回升至4,200 萬美元。

5 月4 日,friend.tech 正式發布V2 版本,並進行FRIEND 代幣空投,一點積分可以兌換一枚FRIEND。除了最初設立的1 億積分外,friend.tech 表示未來12 個月還將對LP 提供者分配的1,200 萬FRIEND 激勵,即FRIEND 總供應量至少為1.12 億枚。

有了代幣後,賺錢的噱頭就更多了。作為Base 鏈的社交協議,FRIEND 也被稱為是最「Base」的代幣。由於在Base 聲稱他們不會推出代幣,這可能會為FRIEND 的地位增長留下空間。

一方面,friend.tech 設立了一個專用於FRIEND 交易的DEX“Bunnyswap”,可在其上提供FRIEND/ETH 流動性。用戶在FRIEND/ETH 池子兌換需要扣除1.5% 的兌換費用,交易Club Key 也需要支付1.5% ,這些費用均會由LP 提供者共享(FRIEND 形式)。

簡單來說,在friend.tech 上提供FRIEND/ETH 流動性可以獲得三種收益,包括1.5% 的兌換費用(當前APY 為194.15% )、 1.5% 的Club Key 交易費用(當前APY 為21.63% )以及共享1200 萬枚FRIEND 激勵(目前APY 為66.39% )。

目前,在friend.tech 提供流動性最多的地址為台灣歌手黃立成所擁有,根據Dune 數據,他總共購買了超352 萬枚FRIEND。其次為0x e 3879 b 開頭位址,該位址在LP 中提供65 萬個FRIEND。排名第五名的Christian 2022.eth 是NextGen Digital Venture 合夥人,在LP 中提供了60 萬枚FRIEND。

另一方面,作為第一個發幣的SocialFi,也是第一個100% 空投給用戶的項目,這明顯給了friend.tech 更多的底氣去激勵用戶。除了在社群媒體舉辦各種活動(如評選最佳分析文案)給用戶發空投外,甚至還會「嘲諷」其餘未發幣的項目。

Club 賦予FRIEND 功能性

但光是空投FRIEND 並不足以支撐其熱度,畢竟幣到手即賣,沒人能逼迫你繼續參與協議交互。然而,friend.tech 做到了。

friend.tech 非常「機智」地在空投領取條件上設限,最開始只可以認領10% 的FRIEND,之後必須要加入一個Club 並關注10 人後才可以領取剩餘的90% 。然而,這些要求並沒有在應用程式中彈出視窗提示,而且不少人表示,即使加入了club 也無法認領空投。

Club 是V2 的新功能,以往房主能夠看到所有其他人發的信息,但是其他人之間是沒法互相看的,而Club 類似於一個付費群,即將V1 版本的1 v1“追星”模式轉到了1 vN。每個帳號可以免費建立一個新Club,也就是免費擁有第一個Club Key。越後進群的人需要支付更高的價格購買Club Key,且交易僅支援FRIEND 代幣。

Key 持有者可以隨時投票選舉所在Club 的主席,Clubs 主席負責管理俱樂部並選擇moderators,而friend.tech 似乎有意刺激新Club 的創建,或為Club 的創建者或主席分配額外的獎勵。

此外,官方創建了Money Clubs,使團體能夠管理共享國庫,並鑄造可交易的鏈上收藏品、meme 幣和大量其他媒體,從而為團體創造額外收入,而所有這些資產又可以在其原生DEX 上進行交易。

也就是說,Club 為代幣提供了功能,而不是隨意地拋出的「治理投票」用例。除了購買和出售Club Key 外,創作者還能透過持有來賺錢。根據dune 數據,截止撰稿時,Club 數已達223, 075 個,Club Lifetime 總交易金額達25, 886, 290 枚FRIEND。

Club 能讓FRIEND 走多遠?

一代的friend.tech 玩法主打交易某個KOL 的Key,將將龐氏分發到每個KOL,透過模型設定KOL 所屬Key 的高買入價格來限制人數。這種模式相對於幾千上萬人的龐氏項目,以一個KOL 為中心形成的小規模龐氏顯然更具操作性和可控,用圈內話來說,小圈子更容易塑造「共識」 。

簡單的說,V1 本質是粉絲經濟衍生的龐氏,而沒有形成一個內容生產和社交關係強綁定的平台,那V2 的Club 又怎麼樣呢?

FRIEND 是新的龐氏嗎?

V1 失敗的根本原因在於價格曲線,其透過模型設定KOL 所屬Key 的高買入價格來限制人數,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新人的進入門檻。為了解決這個痛點,Club 改變了Key 的計價公式,並在原本的專用曲線基礎上先後推出了標準曲線與休閒曲線。

標準曲線(Standard)下,下一個Key 的價格為S^ 2/100 (以FRIEND 計價),S 是目前Key 的數量。其中,專用曲線(Exclusive)價格為標準曲線的10 倍,根據公式推算,當Club Key 達50 個時,每把Key 價格為250 Friend(約500 美元),此價格與V1 版本中的KOL 曲線相近。

而最新推出的休閒曲線(Casual)比標準價格曲線便宜100 倍。如此來看,新曲線標準的推出可以有效解決准入門檻問題,而friend.tech 官方也鼓勵用戶使用休閒曲線創建超1, 000 名會員的Club。

新的曲線設計確實有能力帶領friend.tech 持續運轉,但核心在於手續費能不能降低。先前V1 買賣Key 的金額累積只有20% 分別流入KOL 和FT 專案方,friend.tech 協議抽成80% 。

根據《Friend.tech 經濟模型拓展:SocialFi 需要什麼樣的價格曲線》,Bot 賺取「MEV 收入」和協議賺取的手續費最終會造成friend.tech 資金淨流出,而Key 的帳面收益率自帶槓桿,其帳面價值是friend.tech 真實TVL(全部源自於用戶存入)的三倍,一旦TVL 進入下行甚至只是橫盤,衝擊會變得異常強烈。

但Club 降低了協議抽成,交易金額僅約2% -3% 會流入friend.tech 協議,這就減少了交易Key 的摩擦成本,對於degen 來說反覆交易就會划算很多。 5 月16 日,friend.tech 正式上線President 獎勵和Club Key 交易返利。 President 和Key 交易者都將獲得交易金額的0.5% ,可在錢包中領取。這些將從friend.tech 的費用份額中扣除,因此總體費用和FRIEND <> ETH LP 獎勵將不受影響。

可以看出,無論是更平緩的曲線設計,還是降低協議抽成,V2 確實針對V1 做出了改變,意圖降低准入門檻。而且在V2 中,使用者同樣可以繼續V1 的KOL Key 交易體驗。

根據friend.tech 深度玩家@0x LuxeCrypto 計算,其個人的Key 持有者將獲得他創建的所有Club 產生的所有費用的25% ,而他的Club Key 持有者將透過各種分銷管道從Clubs 產生的費用中獲得份額,即收益相對減少,但群聊功能能為用戶本身帶來更大的網路效應。

此外,有社區成員在使用Base Scan 合約介面時觀察到,friend.tech 即將推出的一些新功能,例如changeBestFriend 和changeBestFriendfee,可以推測該功能或將用於允許任何人添加一個最好的朋友,這樣可以在交易Key 時支付更少或無需支付費用。

「Club+meme」或看漲催化劑

實際上,Club 能被看好還有一層因素──meme。

Club 吸引用戶的另一個關鍵點在於Key 可轉讓,因此衍生出來比較多的玩法。例如房主可以在最開始買入大量的Key,隨後將其Key 轉讓給其他Club 的人。 ArbDoge.AI 創辦人就表示將自己專案收入個人所得百分之20 定期回購自己的Club key,為Key 賦能。

其實這就是往著meme 幣的邏輯發展,有社群成員將friend.tech 視覺化為:被人肉搜尋的參與者、不可磨滅的meme 幣以及充裕的流動性。

此外,friend.tech 表示還將推出一個名為Memeclubs 的新功能,結合近期meme 炒作熱,這項功能足以讓社群興奮和充滿想像力。目前,許多來自其他鏈的迷因幣社群都試圖進入Club,如PUPS,WZRD(社群啟動),Bobba Oppa(SOL shitter)。

而且有趣的是,在friend.tech 活動的平靜期,迷因幣席捲了整個產業。在大盤出現回調,meme 帶領的一波牛市結束後,Friend.tech 小編也吐槽到,「很瘋狂,我們錯過了在幾週的牛市中部署v2 的機會」。

甚至friend.tech 小編也試圖以meme 的方式經營自己的社區,在V2 發布之前就多次用讓人摸不著頭腦的cx 話術頻頻“刷存在感”,大意多為“friend.tech 的用戶都是有錢人,沒錢的人不要跟friend.tech 沾邊」,甚至還暗諷拉踩Farcast 等競品引起群憤。

Bankless 的一篇文章認為,每個區塊鏈都培育了自己獨特的SocialFi 形式,如以太坊上的NFT 和Solana 上的meme 幣。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將meme 幣與NFT 收藏品相提並論,因為它們都創建了相同獨特的社交網絡,如狗狗配帽子以及最典型的WIF,它們持有者顯示為一個獨特的種群。

但問題在於他們被碎片化了,由於缺乏統一的平台阻礙了有凝聚力的成長軌跡,並導致許多人將它們視為單獨的趨勢,而不是SocialFi 的一部分。而friend.tech 以改變了這一點,是meme 將friend.tech 的SocialFi 換成了一種更愚蠢、可以說更有趣的類型。

FRIEND 還能漲嗎?

而若僅從社群元素來看,V2 的聊天頁面沒有太多改變,針對群組聊天設計的管理員功能其實也沒有太多新意。

但從數據來看,FRIEND 交易量呈現顯著下降趨勢,目前約30 萬,距離第一天680 萬美元高點呈現顯著下降趨勢。新Club 數也正在下降,雖然這可能是Club 成熟和人們融入自己喜歡的團體的標誌,但它畢竟是V2 最大的更新功能,這可能預示著對這種新模式的需求較低。

此外,FRIEND 流動性停滯不前,而流動性對代幣成長和價格趨勢至關重要。儘管在friend.tech 的原生DEX 為FRIEND 提供流動性有相當大的激勵措施,但目前該代幣的流動性似乎已經趨於穩定,可能預示著價格走勢的上限。

結語

根據Galaxy 統計, 2023 年11 月到2024 年1 月,在friend.tech 沉寂的時間內,DeSoc 應用程式的用戶交易活動和每日活躍用戶數量也處於停滯狀態,直到2 月才開始出現令人鼓舞的成長跡象,交易活動的上升部分歸因於Farcaster 用戶的復甦,除了Frame 應用外,DEGEN 帶來的Meme 幣熱潮也成為Farcaster 但一大看漲因素。

不過,Farcaster 日活用戶的增加大部分源自於他們希望從子社群領取空投,同樣的,friend.tech V2 的炒作也是因為FRIEND 代幣。由此看出,SocialFi 本質還是注重「Fi」,但發幣真的是解決SocialFi 難題的好方法嗎?

a16z 先前發布過一系列文章闡述應不應該發幣的問題,文章認為代幣最強大的工具之一,但也是推向市場風險最大的產品之一,不過過早推出代幣也是項目在web3中最常犯的錯誤。 friend.tech 在發幣前就多次更改空投訊息,發幣後又因技術故障導致後端超載。

先前有VC 說過,DeSoc 或將成為今年的主流敘事之一,而從目前的社交計畫來看,friend.tech 絕對是最值得關注的計畫之一。但FRIEND 能不能繼續炒關鍵在於friend.tech 如何確保用戶受到激勵,更願意選擇他們的應用程式而不是Twitter、Farcaster、Lens 等其他應用程式。

隨著FRIEND 的發布,friend.tech 並沒有像之前那樣引起同等程度的關注。有社群成員猜測V2 也許只是團隊的另一個精心策劃,意圖匯集所有負面回饋後進行迭代,再發布應用程式的新版本。

Social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