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USDT+TON+Telegram將變異出什麼新物種?
原創 | Odaily星球日報
作者 | 夫如何

在本月中下旬,Tether 宣布與 TON 建立合作,使 USDT 整合 TON 生態,並在短短三天內,TON 鏈上的 USDT 總供應量突破 6,000 萬枚。 TON 生態有了 USDT 的集成,生態的用戶體量在未來將迅猛增長,Telegram+TON+USDT 三者的優勢得以放大,甚至於Web3期待的大規模採用也不再是「紙上談兵」。
那麼 USDT 整合 TON 公鏈將會對生態帶來什麼變化以及對於Web3用戶會有哪些潛在的財富機會?為此,Odaily星球日報將圍繞 TON+USDT+Telegram 的發展前景以及潛在的財富效應展開闡述。
“U”場外交易在 Telegram 並不少見,但“U”有了生態場景或將為Web3帶來“新錢”
USDT 與 Telegram 的過往關係
USDT 在Telegram 的運用並不少見,但也僅限於支付,甚至於USDT 在Telegram 的主要用戶並不是Web3群體,得益於Telegram 加密的消息傳遞方式,眾多“見不得光”的交易大都在Telegram 上促成。
不過經我們研究發現,大多數 Telegram 用戶雖然利用「U」來達成交易,但往往只是提供交易所地址,進行離線交易或單一信任支付,Telegram 僅是協商媒介。
USDT 真正運用到 Telegram 中,得益於 USDT 被添加到 Telegram 內置 Wallet Bot中,但僅限於用戶之間的轉賬,且Wallet Bot 開通USDT 出入金選項,用戶可以選擇相應地區法幣進行購買USDT,也可以透過P2P選項進行購買,目前中國香港可以使用信用卡以港幣的形式購買,但無法“出金”,並且實際購買價格將溢價6.26% 。同時也可以接收 TRC 20 的 USDT(目前也支援 TON 上的 USDT)。

但 Telegram Wallet 採用的Bot 形式,並非鏈上活動,雖然添加了 Toncoin、BTC 以及 USDT 代幣,大多選擇是發生在Telegram 應用中的支付活動,這相當於Web3行業在眼睜睜看著大部分用戶被擋在「門外」。
Telegram 與 TON 的強關聯
Telegram 與 TON 的過往背景對於大部分人來講已經老生常談了,Odaily星球日報在此簡單回顧。
Telegram 在 2018 年私募籌集了 17 億美元,並推出 Telegram Open Network(TON)區塊鏈,但隨後被 SEC 指控非法集資,司法壓力導致 Telegram 放棄該項目並開源。後來社區成立 TON 基金會宣布自主運作該項目,項目名稱也改為 The Open Network。後續 Teleam 對 TON 的看法逐漸轉變,直到去年 9 月,Telegram 官方宣布 TON 作為其Web3基礎設施,並建立合作關係。
兩者關係經歷原生、剝離以及合作共三個階段,這其中很大因素是在於監管的影響,雖然監管曾經將 TON 剝離出 Telegram,但隨著加密行業逐漸被主流接受,Telegram 重新擁抱 TON 生態。

隨即兩者推出 TON Space 測試版,並與 Telegram 本身 Wallet Bot 結合,在 Wallet Bot 的設定中選擇開啟 TON Space 測試版。值得注意的是 TON Space 只能接收 Toncoin 代幣和 TON 鏈上的代幣,其他鏈上轉入則無法識別。
TON Space 的推出使 Telegram 本身 Wallet 具備連接區塊鏈網路及探索 DApp 的功能,使 Telegram 從單一的 IM 應用,轉向Web3入口網站。至此,Telegram+TON 組合所帶來的敘事空間逐步清晰且「性感」。
USDT 整合 TON,打通「U」的需求場景
如前文所說,USDT 在Telegram 中僅作為支付工具;TON 雖然與Telegram 建立合作,但Toncoin 代幣的用戶接受度在Telegram 中不如USDT 高,無法將用戶帶入TON 生態,而USDT 整合TON 公鏈後,這一切的環節將被打通,USDT 可以直接進入TON 生態。
USDT 作為加密世界流通量以及市值體積最大的美元穩定幣,在公鏈生態中的作用不可替代。 USDT 在公鏈的供應量更是從某個角度反映此公鏈的生態繁榮度。同時,TON 公鏈在於Tether 合作前,生態中缺乏穩定幣的支持,導致大多數習慣利用USDT 去參與專案建設的用戶大量缺失,更無法進行跨鏈資產轉移,這導致代幣的流通屬性大幅度降低。
USDT 整合 TON 對雙方都有較大的好處。對 USDT 來講:
交易費用降低:USDT 在 TON 網路上的交易費用僅為其他網路的三分之一。具體而言,USDT 在 TON 上的交易費用僅為 0.0145 Toncoin(約 0.10 美元)。
交易速度提升:TON 的 TPS 高達 15, 000 ,曾獲得金氏世界紀錄,使 USDT 在 TON 網路的交易速度得以提升。
對於 TON 生態來講:
流動性提升:USDT 的流通將提高 TON 網路的流動性和活躍度。根據最新數據,USDT 的市場流通總量已超過 700 億美元,因此將其引入 TON 網路將為該網路注入大量流動性。
用戶成長:根據最新統計數據,USDT 每日活躍地址已超過 100 萬,而 TON 網路已有超過 780 萬名註冊用戶。因此,USDT 的引入將吸引更多用戶加入 TON 生態。
生態繁榮度:與 USDT 合作將增強 TON 的生態繁榮度,為用戶提供更多交易選擇和應用情境。以 TON 網路的交易對數量為例,目前已有超過 1000 個交易對可供選擇,而 USDT 的引入將進一步豐富 TON 生態。
至此, Telegram 提供使用者入口和資金,TON 提供生態需求場景,USDT 作為貫穿其中的媒介,三者或將 Telegram 高達 9 億的月活躍用戶引入 TON 生態,形成社交驅動的Web3生態系統。
Web2+Web3激勵組合拳,Web3使用者如何從中獲利
在 USDT 整合 TON 使 Telegram+TON+USDT 生態體系形成閉環,使用者如何導入 TON 生態成為下一個階段的重點。為此,Telegram 和 TON 推出一些列激勵措施和新產品,到底會不會有效果,Odaily星球日報在此逐一分析。
Telegram
從 Telegram 近期舉動來看,Telegram 在去年 9 月與 TON 建立合作關係後,除了將 TON Space 整合到 Telegram Bot 後,讓 Telegram 上的 Toncoin 代幣可以進行鏈上活動。並於今年 3 月將 Telegram 廣告平台向近百個新國家開放,並透過 Toncoin 代幣銷售廣告,同時將頻道廣告收入的 50% 分配給頻道所有者。
Telegram 的廣告收入和高級訂閱服務 Telegram Premium 一直是 Telegram 的主要獲利來源,Telegram 將平台廣告購買和利潤分配管道轉為以 TON 公鍊為載體,這本身就是最大的流量輸出。但將廣告收入以Toncoin 代幣的進行獲取,極易造成Toncoin 代幣的去中心化程度較低,為此,Telegram 所獲另外50% 的Toncoin 代幣將以較低的價格和一定的鎖倉機制出售給長期投資者。此舉是將Web2的核心收入模式以Web3的形式釋放,對 TON 公鏈的好處也將遠大於壞處。

不過根據Telega.io平台顯示,目前平台廣告商為154128 位,頻道為5407 個,單頻道每月平均收入為500 美元,其實從體量和用戶分成角度,Telegram 廣告能為TON 公鏈帶來的使用者不多,這也是IM(即時通訊)應用程式的弊端, IM 應用程式雖然佔據大多數用戶的使用時長,但大多集中在私聊,以頻道的方式存在的廣告並不會引起用戶的注意,因此,廣告商大多也不選擇IM 應用程式作為廣告投放陣地。
不過,Telegram 用戶如何引入 TON 生態,重點並不是在 Telegram,其只是提供入口,真正發揮作用還需 TON 生態自身的吸引力。
TON
TON 先前更多的是專注於鏈的推廣,例如吉尼斯記錄等,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吸引開發者進駐。從今年 4 月開始,TON 從自身生態建設和用戶激勵出發,推出 The Open League(TOL)活動和 USDT 早期採用者激勵。
The Open League(TOL)活動的出發點在於將Telegram 用戶引入Web3的活動,並且為鏈上初學者提供了各種賺取收益的方式,包括低風險的挖礦活動和相關任務,以及高風險的LP和交易競賽。
TOL 已於今年 4 月 1 日開啟,將推出 3 個賽季,每個賽季持續 1 個月。 TOL 在第一季,將提供3000 萬枚Toncoin 社區獎勵,當時價值約1.15 億美元。 Open League 第一季包括四個領域:The League、Token Mining、Quests&Airdrops、以及Liquidity Pool Boosts。
從第一季開始,每個項目都將根據各自的項目類別在五個關鍵績效指標(KPI) 排行榜之一中進行競爭,分別是代幣排行榜、 Meme 幣和社區代幣排行榜、 DeFi排行榜、應用排行榜以及流動性質押排行榜。 TOL 活動具體獎勵如下圖。

同時TON 宣布啟動開放聯盟Open League DeFi 資助計劃,旨在Web3 建構者在DeFi 和dApp 方面的提供支持,目前,TON 將根據項目目前在其他鏈上的TVL、團隊經驗和其他指標提供四個層級支持。
一級:TVL > 3 億美元;高達20 萬美元的補助支持;為協議用戶提供30 萬美元的預先承諾獎勵;價值2 萬美元的免費Telegram 廣告積分。
二級:TVL > 1 億美元;高達15 萬美元的補助支持;為協議用戶提供15 萬美元的預先承諾獎勵;價值15, 000 美元的免費Telegram 廣告積分。
三級:TVL > 5,000 萬美元;高達75, 000 美元的補助支持;為協議用戶提供5 萬美元的預先承諾獎勵;1 萬美元的免費Telegram 廣告積分。
四級:適合有新產品創意的經驗豐富的DeFi 團隊;高達3 萬美元的補助金;為協議用戶提供2 萬美元的預先承諾獎勵;價值5000 美元的免費Telegram 廣告積分。
本活動是針對專案方的生態激勵,一般使用者無法從該活動獲得收益,如需詳細內容請看官方文件。但專案想要拔得頭籌或將把相關激勵下放到用戶手中,需要關注相關項目動態,後續Odaily星球日報也將把相關內容進行梳理,以颯讀者。
為了提高 USDT 在 TON 上的應用,TON 基金會表示將為TON 鏈上USDT 早期採用者提供1,100 萬枚Toncoin 代幣激勵:
500 萬枚Toncoin 轉入Wallet-in-Telegram 的USDt Earn;
500 萬枚Toncoin 用於增加TON 最大的兩個個去中心化交易所(Ston.fi 和DeDust)的流動性池;
20 萬個Toncoin 在TON 主要中心化交易所合作夥伴中給予與提現服務力,支持購買USDt 或任何基於TON 的資產並免費提取到TON。

Web3用戶的獲利管道
TON 和 Telegram 推出如此多的激勵活動,那麼Web3用戶如何從中獲利呢,我們根據相應的內容進行梳理,為大家提供如下參與獲得激勵的方式:
TON 基金會為USDT 早期持有者提供的Toncoin 代幣激勵,用戶可以將OKX、XT 以及Bybit 交易所購買的Toncoin 代幣轉入TON 公鍊或直接在Telegram 上透過信用卡和P2P方式購買(不適合中國地區),將USDT 存入Wallet 或內建TON Space(目前具體細則尚未公佈,作者更建議提前存入),官方介面顯示APY 高達50% ,且先到先得,預計將採用快照的方式,進行Toncoin 代幣領取。
由於 TOL 活動的推出,TON 生態各項目發幣在即,可以及時進行交互,以獲得空投代幣,對於 DeFi 的項目可以做 LP,因為 TOL 活動中 DeFi 項目的 LP 總量計入 KPI 考核範圍。
由於 Telegram 廣告平台的分成,社群及 KOL 可在 Telegram 建立頻道,頻道總人數為 1,000 人以上即可申請廣告投放,獲得廣告收入,目前加密貨幣的廣告頻道每月收入高於其他分類。
值得注意的是,下週 TON 基金會就會推出 USDT 早期激勵者活動。
結論和風險揭露
我先前一直認為,TON 網路配不上Telegram,相較於Telegram 高達9 億月活躍用戶和眾多Web3專案的社群陣地,TON 在眾多公鏈中表現並不突出,甚至可以說在生態體積和使用者習慣上遠遠不如主流的公鏈。但從整合難度和公鏈效率來講,TON 又是為 Telegram 量身定制的。
直到近期USDT 整合TON 網絡,讓作者看到TON+Telegram+USDT 的以社交驅動的Web3生態發展前景,目前大多數公鏈發展路徑都相差不大,以太坊具備先發優勢,用戶習慣佔據主導; Solana 憑藉著高效的交易體驗,成為新公鏈代表。但這些公鏈生態往往是內部競爭,對於新用戶的引入依靠生態項目破圈,但這麼多年真正出圈的項目鳳毛麟角,所以對Web3未來的大規模採用的作用並不明顯。
而Telegram 自帶9 億流量,且本身對於Web3態度一直很積極,同時IM 應用作為日常必備的App,其連接現實世界的管道眾多,例如Wallet Pay 將支持商家付款,目前Wallet 中USDT 的持有者眾多,勢必會將Web2與Web3之間的支付場景打通。
如果 TON 生態的發展能夠承接或吸引普通的 Telegram 用戶,想必 TON 網路未來的成長速度將領先於其他公鏈,不過三者連動才剛開始,其中還存在一些潛在的風險點;
監管的壓力,在 USDT 剛宣布整合 TON 時,蘋果(中國)應用商店就因不可抗力因素下架 Telegram,雖然後來 Telegram 創辦人表示並未對其造成影響,但相關風險依舊存在。
由於 Telegram 有大量違法交易,在 USDT 與 TON 的需求場景開啟後,勢必這些具備一定風險的 USDT 流入,如果其中涉嫌相關違法行為,USDT 的發行方也會配合監管進行凍結。
不過,從目前 Toncoin 的幣價回饋來看,市場對於其未來發展前景比較看好,幣價更是突破 7 USDT,創歷史新高。未來的發展如何,需要時間來證明,不過近期,將USDT 存入 Telegarm Wallet 勢在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