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jolestar(X:@jolestar)
編按:圖幣轉換熱背後的應用意義為何?加密研究員jolestar(X:@jolestar)發文探討了圖幣轉換協背後的邏輯困境,並表示SFT 的二象特質,可以很自然的可以對接不同的流動性市場。如果把NFT 換成SFT,邏輯困境或許就能走通了。
假期折騰了幾天Movescription 到Coin 的轉換協議,也一直在思考這波圖(NFT)幣(FT)轉換熱背後的應用意義。
如果單純從金融場景考慮,NFT 到FT 轉換的目標是讓同一種資產,可以同時橋接兩種流動性市場,以滿足不同的交易需求。整個Crypto 現在面臨兩種不同交易需求的衝突,一種是Builder 和Holder,他們可以長期持有,有耐心等待應用場景,對流動性的需求沒有那麼強。另一種是Trader,他們需要高頻短線,追尋熱點,依賴高流動性。如果一種資產只有前者沒有後者,就很難維持可交易的市場,想要發展生態也很難。但如果只有後者沒有前者,大概也是一波流。而圖幣轉換協議則嘗試在這個方向找到新的模式。
但一旦把NFT 到FT 的轉換綁定到一個具體的應用場景,又發現它背後的邏輯困境。 FT 到NFT 這個轉換代表的應用意義是什麼?我們以一個典型的文字NFT,例如網域名稱為例,用戶將FT 轉換成NFT 的時候會得到一個「隨機」的網域?所以FT 在這裡代表了NFT 的一種隨機的期望值?何況這種「隨機」在鏈上也沒有那麼容易實現,很多情況下用戶轉換的時候是可以預知的。即便是這點成立,那它也僅僅是一種透過FT 隨機鑄造NFT 的發行策略,並且用戶會逐漸把稀缺的NFT 從池子中抽走,池子整體的期望值是下降的。
而如果我們把NFT 換成SFT,上面的邏輯就通了。 SFT 的半同質化,兼具FT 和NFT 的特徵,具有二象性,很自然的可以對接不同的流動性市場。而它所表達的資產,往往並沒有那麼NFT 唯一。例如有儲值的會員卡,遊戲裡的一組資源(木材礦物等),帶有面額以及過期時間的債券,擁有治理權的股份。這種資產表達為SFT 的時候,它具有應用價值,轉換成FT 的時候,相當於放棄應用價值而獲得流動性。而它的唯一性需求沒有那麼強烈,轉換成SFT 的時候重新鑄造一張即可,例如會員卡,FT 可以自然轉換成會員卡中的額度。這樣透過不同的資產以及交易市場隔離了不同類型的用戶,讓營運也可以有的放矢。
而Movescription 和其他SFT 的關鍵區別之一是它通過Move 的提供的可組合性,實現了資產的嵌套。這種嵌套的價值除了讓使用者燃燒的時候可以拿回鑄造時的鑄造費用,實現保底,還有什麼更多的可能?這也是社區裡一直在探索的。而在實現轉換協議的時候,發現它天然的是一種swap 的流動性提供者資產( LP)的表達,用戶可以直接將Movescription 作為LP 充到swap 中,不需要額外尋找流動性支持,可以實現流動性的保底。
感覺快要找到銘文→ 智慧銘文→ SFT 的DeFi 時刻了。
相關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