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最受矚目的比特幣NFT 項目,無疑是Taproot Wizards「大巫師」團隊即將發行的Quantum Cats「量子貓」系列。

Quantum Cats「量子貓」
撇開「大巫師」在比特幣NFT 生態內強大的影響力以及玩家們對持有“量子貓”更有機會獲得“大巫師”白單的影響,“量子貓”是一個很有趣的項目。 「量子貓」用「進化銘文」來形容自己——每個「量子貓」都將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故事線的發展,以一種確定性的方式不斷變化。

「量子貓」一年後會變成什麼樣子?
我們知道,比特幣主網沒有智慧合約,而且銘文一經刻錄內容就固定了,「量子貓」是怎麼讓銘文圖像不斷變化的呢?律動BlockBeats 與您一起探索這個有趣的問題。在探索這個問題後,我們也會發現,比特幣NFT 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量子貓」的變化-遞歸+預簽名交易
Taproot Wizards「大巫師」的CTO@rot 13 maxi在推文中提到,為了實現「量子貓」的動態變化,他們使用到以下技術:
- 遞歸銘文
- 預簽名交易
- 對稱加密
- 客戶端負載管理
遞歸銘文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簡而言之,遞歸銘文使得銘文間能夠相互引用並獲取內容。遞歸銘文中有JavaScript 程式碼,使用瀏覽器檢視包含了JavaScript 程式碼的銘文時,瀏覽器會在沙盒中執行程式碼,最終呈現執行程式碼所得到的內容。
通過引用鏈上的其它銘文來實現圖像的變化,這很好理解,但是其它銘文如果已經上鍊了,引用的內容就是透明的,一切都不再有驚喜。怎麼辦?這裡就用到了預簽名交易──如果引用的內容是一個還沒上鍊的銘文,顯示的結果自然是「 404 Not Found」。對實現「開圖」動作的交易進行預簽名,但是不廣播它,等到某一天把預簽名交易進行廣播後,引用的內容就出現了,「量子貓」影像就會出現變化。
對稱加密是為了確保在用戶看到更新的圖像之前不會有任何的資料洩露,防止驚喜大打折扣。這裡要提到的是,「量子貓」其實加了兩道保險。第一道保險是多加了一層映射,例如背景、身體、鼻子等等特徵都被分配為“層”,每一個“量子貓”都會指向一個JSON 文件,其ID 將被映射到一個新的短ID ,再將短ID 對應到特徵的銘文ID,這個JSON 檔案稱為「層連接器」。在「層連接器」上鍊以前,持有者們都只能看到自己引用了「層連接器」,但是不知道執行後會被分配什麼特徵。
這第一道保險是為了防止直接引用銘文帶來的麻煩。即使可以對直接引用的銘文進行延遲上鍊來保密,但是根據引用次數的多少還是可以算出“量子貓”的特徵稀有度。
第二道保險才是對稱加密,是為了防止在這個JSON 檔案上聯防止在「開圖」交易上鍊後可能遭遇突然的礦工費暴增的情況。交易若無法在第一時間完成,JSON 檔案的代碼就會在「開圖」前洩漏。咋辦呢?只好對每「層」都對稱加密了。
至於客戶負載管理,它和實現「量子貓」的動態變化其實沒有直接關係,只是為了給用戶在瀏覽一堆「量子貓」的時候提供良好的體驗,防止網絡超時和瀏覽器線程池耗盡。
「量子貓」的這種做法以外,還有Pizza Ninjas 的遞歸+ Sat Endpoint 方法。
Pizza Ninjas 的變化——遞歸+Sat Endpoint
Sat Endpoint 實際上是一個大大強化了遞歸銘文的功能,透過使用Sat Endpoint 功能,可以在一聰上進行重新刻錄,也可以將存在於一聰上的不同版本銘文都調取顯示出來。如果說「量子貓」的技術創新更多是為了其藝術敘事(致敬OP_CAT) 和藝術行為(漸進式開圖),那麼使用Sat Endpoint 的Pizza Ninjas 就更多是想在功能上創造突破。
不僅如此,Sat Endpoint 實際上相比智慧合約有「信任度」優勢。
儘管銘文是不可變的,但Sat Endpoint 可以利用重刻錄來使得銘文能夠以持有人許可的方式進行升級。智慧合約的變更權掌握在專案方/開發者手裡,但在比特幣上,情況則完全不同——可以理解成一個軟件會發布多個版本,用戶可以自行選擇留在自己喜歡/更為穩定的舊版,也可以升級到最新版本,因為NFT 的持有者才握有重刻錄的權力。而且,使用了不同版本「智慧合約」(實際上是一個.js 檔案)的NFT 仍然會完整地保持在同一個系列下,不會像以太坊那樣因為合約變更使一個NFT 系列分裂成多個。

Pizza Ninjas 的示意圖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開發者發布不同版本的.js 文件,持有者自己選擇(刻錄)哪一個
當然,更頂的是,Sat Endpoint 實際上將單純的藝術品變為了一個Token-gated 的可編程的小計算機,以重刻錄的方式實現應用程序的CRUD(創建、讀取、更新、刪除),再透過各種銘文瀏覽器檢視銘文就可以直接讓銘文上的代碼跑起來。這點我們在Ordinals 的早期就看到有人刻錄了經典遊戲“DOOM”,有了Sat Endpoint 以後,在單一銘文上更可以發揮無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以Pizza Ninjas 為例,團隊設計了自訂JavaScript 代碼為持有者提供了任天堂經典遊戲機SFC 的模擬器,持有者可以自行往裡面重刻錄上SFC 的遊戲ROM,讓自己的Pizza Ninja 變成一台運行在比特幣上的遊戲機。

隨著各路大神在比特幣生態上的不斷探索,會有更多類似NFT 遊戲機這樣的極客探索出現。 Pizza Ninjas 對此提出了一個概念「藝術即應用(AssA)」。
結論:比特幣NFT 的時代改變了
Ordinals 協議更新帶來的眾多新功能以及資金的湧入讓比特幣NFT 的「創業」門檻越來越高。可以說,那個刻錄圖片需要在網站上自己下載、以公平和免費為主敘事的“草根創業”時代已經過去。大家最直覺的感受可能會是圖片的品質越來越高了,但是細細探究的話其實是分出了兩個主要的發展方向。
敘事上的稀缺性
銘文編號的存在使比特幣在「敘事」的競爭上異常殘酷,例如Nodemonkes 的出現就擠佔了原屬於Bitcoin Frogs 的「第一個原生10 K PFP」敘事。稀有聰、古代聰等也幾乎成為了想要在比特幣上做一個頭部NFT 項目的標準配置。
技術上的創新性
從最有名的「量子貓」和Pizza Ninjas、到次一等影響力的Shadow Hats 和Fomojis,這些項目在英文圈引起廣泛討論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以遞歸銘文為基底通過技術創新為用戶帶來新的討論點/藝術魅力以及可互動樂趣。現在的銘文雖然看起來還是一個圖片,但實際上刻的是代碼,大家看到的只是代碼執行或說渲染以後的結果。這一點沒有熟悉比特幣的技術團隊壓根就做不到。
當然了,人力上的資源歸根究底也可以說是錢的問題。 「量子貓」光刻錄其3,333 隻貓就花了66,000 美元,草根創業家就算有這個技術能力,也很難掏出這麼大一筆錢來將銘文上鍊。
即使如此,比特幣NFT 生態的發展依然處於早期。 「技術上的創新性」這個發展方向的美感其實頗有些「曲高與寡」──它和生成藝術一樣,更多需要我們去詳細探索背後的故事來領略深層的魅力。但它又很難像生成藝術那樣用直接和優美的話來敘述一個故事,深究下去全是代碼、代碼、代碼,對非計算機狂熱者的吸引力還是比較有限。像Pizza Ninjas 這樣提供用戶便於感知的新玩法是我認為的正解,“量子貓”更多還是靠“大巫師”的極高預期做支撐。
在這兩個賽道以外,社群和文化的建構也是比特幣上依然有機會的賽道,像Bitcoin Puppets 就有被部分玩家拿來和Milady 對標。
是比特幣NFT 的快速發展,造就了比特幣NFT 時代的變遷。作為一個普通玩家,雖然比特幣NFT 新項目的發售價格越來越高讓我吃不消了,但我還是對不斷出現的新鮮事感到興奮。


